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56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56部分阅读

功,获得赵国的支持,挟赵国之重来压逼魏王,逼迫魏王把王位传给他。信陵君这是包藏祸心,为了一己之私,并不是为了赵国。

    若是为了赵国的话,赵孝成王应当拜廉颇为将,绝对会守得铁桶一般。即使不拜廉颇为将,也可以拜乐毅为将。二人中,任何一个都比他更富有军事才干,都比他更会打仗,比他更加合适。

    偏偏,信陵君为了一己之私,硬插一脚,把这上将军之位霸占了。

    此时此刻,邯郸城即将告破,他能不羞愧吗?

    “大王,无忌尽力了。”信陵君终于垂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他的确是尽力了,只是他的才干不足以担此大任,才弄成眼下这局面。

    “你辜负了寡人恩德!你,葬送了大赵!”赵孝成王典型的死要面子,到了眼下这情形,他仍是不承认是他无识人之明,把上将军一职交给了徒有虚名的信陵君。

    赵孝成王把信陵君一扔,大声道:“召集群臣商议,商议。”

    秦军在建造坡道一事,已经传开了,群臣慌恐难安,即使赵孝成王不传旨,群臣也会赶来,却是个个垂头丧气,一脸的惊惧,紧闭着嘴巴,一语不发。

    “说啊,说啊,你们可有妙法?”赵孝成王冲群臣吼得山响,却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君上,廉颇将军和蔺相如求见。”就在这时,郭开快步过来禀报。

    “廉颇?”赵孝成王脸色通红,比起猴屁股还要红,一脸的羞愧。

    当日,得到秦军东进的消息时,廉颇就来见他,向他要兵,赵孝成王把廉颇轰走了。此时,再度听到“廉颇”二字,他是羞愧难当。

    “要是当日不误信信陵君,而是拜廉颇为上将军,岂有今日之危?”赵孝成王在心里后悔,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请!快请!快快请廉颇将军!”赵孝成王如同落水的人抓住稻草似的,终于看见了一线曙光。只要廉颇这个干城在,邯郸还是有希望,赵国还是有希望。

    这是自从长平大战,罢了廉颇的兵权以来,赵孝成王对廉颇最客气的一次了,一连用了好几个“请”字。这都是情势逼的,逼得赵孝成王没有办法,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

    “蹬蹬!”廉颇龙精虎猛,迈着大步而来,如同巨锤在撞击地面,威猛不凡。

    蔺相如紧跟在廉颇身后,快步而来。

    “廉颇将军,你总算是来了!”赵孝成王如同见到救星似的,冲廉颇迎将上来,勉力挤出笑容,却很僵硬,比哭还要难看。

    廉颇正要见礼,赵孝成王迫不及待,忙问计:“廉颇将军,你可有妙计守住邯郸?”

    “臣正为此事而来。”廉颇成竹在胸,道:“只要君上依臣之请,邯郸可守。”

    “还能守?”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赵孝成王和君臣之口。

    “真能守?”信陵君有些不信,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命的打量着廉颇。

    眼下的情形,万分危急,只要秦军把坡道造好,邯郸就完了,要让信陵君相信,还能守得住邯郸,他还真不信。

    “哼!”廉颇冷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冲信陵君一瞪眼,道:“你以为廉颇是你这沽名钓誉之徒所能比?”

    被廉颇讥嘲了,信陵君却是无言以答,谁叫这是廉颇呢?

    “快说,是何策?”赵孝成王忙催促:“寡人都依你,都依你,只要能守住邯郸便可。”

    眼下的赵孝成王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廉颇身上,要是他早点如眼下这般,一切依廉颇之请,就不会有长平之败,更不会有邯郸之危了。

    “一是请君上下旨,把年满十二以上,六十以下,不分男女老幼,悉数从军。”廉颇的话很是惊人。

    “这个……”一片惊讶声响起,上自赵孝成王,下至群臣,个个一脸的震惊。

    十二岁,还是童子,好不好?无论如何,也要十五岁吧?

    更别说,还是男女老幼不分,悉数从军。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儿,哪有女人上战场的事?

    这样的事儿,纵观古今,还真没几次,要赵孝成王君臣不震惊都不行。

    “君上,不如此,不足以守城。”蔺相如帮腔,道:“长平战后,大赵精锐尽失,精壮死者十之八九。上次征召,已把十五以上,五十以下悉数召入军中。要想死守,唯有出此下策。”

    长平一战,让赵国伤亡惨重,成年男子十之八九死掉,能上战场的人不多。为了整军,上将已经征召过一次了,眼下再也没有十五以上的男子,唯有依廉颇之策,方能扩军。

    “准!”赵孝成王咬紧牙关,迸出一个字。

    廉颇这手虽是情势所逼,却是太狠了,赵孝成王心惊肉跳,却不得不准。

    “二是把平原君、信陵君,朝中大臣的门客,悉数编入军中。可得不少精壮。”廉颇又出一计。

    “不可!”平原君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门客是平原君的命根啊,若是门客战死了,没人充当他的爪牙,没人为他吹嘘,他的“贤名”就很成问题了。贤名一成问题,他的丞相之位就难保了。

    “平原君所言极是有理。”信陵君当然不愿交出自己的门客了,那是他能否当上魏王的基础。

    养士自重者,没有了门客,还有什么资本呢?

    “若不如此,则无精壮。邯郸一破,秦国会放过你们吗?”廉颇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死盯着平原君和信陵君,沉声喝道:“亏你们还是贤名在外,如此鼠目寸光!要想美名天下传,就得渡过眼下难关。”

    “这……”平原君和信陵君并非不明白此点,只是他们不甘心啊。

    “我等愿意。”群臣齐声响应廉颇之言。

    战国时代,养门客成风,只要稍有点家财的,都可以养门客,群臣或多或少都有门客。

    他们这一响应,平原君和信陵君不依也得依了。

    “三是请君上下旨,把宫中的侍女、杂役、嫔妃、内侍,悉数编入军中,让他们上城头杀敌。”廉颇的话更加惊人了。

    “啊!”又是一片惊呼声响起,赵国君臣一脸的震惊。

    “廉颇,你还真能想?”赵孝成王沉声喝道,脸色极为不善。

    侍女、杂役、内侍,赵孝成王还不在乎。可是,他的嫔妃是他的心肝宝贝,若是编入军中,上城杀敌的话,还能有几人活着?这些嫔妃,都是他这些年好不容易寻找到的,是他的心尖尖。

    “君上,廉颇将军之意有两个作用,一是显示死战到底的决心,可以激励士气。二是可以增加可战之人。”蔺相如忙为廉颇解释。

    “敢问君上,是妇人重要,还是江山社稷重要?”廉颇的话很直,直得让人受不了。

    “你……”赵孝成王恨不得扇廉颇几个耳光,你就不能委婉点?

    “准!”赵孝成王也知道,若不如此,邯郸十之八九会被攻破。到时,这些嫔妃还不知道便宜谁呢?与其便宜虎狼秦人,还不如让她们为守邯郸尽一份力。

    “四是请君上授臣兵柄。”廉颇冲赵孝成王半跪。

    廉颇要想守城的话,必须要有兵权,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这……”赵孝成王打量着信陵君,那意思是要信陵君交出兵权。

    信陵君眼中精光闪烁,正在进行权衡。适才,没有办法守城,他是恨不得交出上将军的军权,眼下嘛,廉颇提出了这么多办法,事情还有可为,他的心眼又活了。

    若是他眼下交出兵权的话,就意味着,他的邯郸之行彻底失败了,他就永远失去了赵国,不能再挟赵国之重压迫魏王,永远失去了魏王宝座。

    继续担任上将军一职,虽然未必能守住邯郸,却仍是有希望,总比眼下交出兵权要强。

    “不能交出兵柄。”信陵君想得明白了,有了主意,道:“大王,臣愿为大赵出生入死。”

    “你……”事情都到了这份上,信陵君竟然还霸占着兵权不交,太出人意料了。

    “大王勿忧,臣愿为大赵请来魏国之兵。”信陵君也知道,要是他不能有足够的理由,赵孝成王定会罢了他的兵权。

    “当真?”赵孝成王眼里冒出了美妙的小星星。

    获得他国援兵,一直是赵孝成王的梦想,很是希冀。

    “千真万确。”信陵君信心十足,道:“无忌在大梁早就布置。此事干系甚大,不能告知大王,还请大王见谅。”

    他有屁的布置,不如此说的话,兵权被罢是铁定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拜托信陵君了。”赵孝成王大是欢喜。

    ……

    经过一天多的努力,坡道终于成型了,只需要再在上面铺上泥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秦国强悍,可修万里长城,区区一道坡道还能修不成?”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万里长城,万古流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龙的脊梁,那是何等浩大的工程?眼前这条坡道与万里长城远远没法比,被秦军修成,一点也不用惊奇。

    这道坡道,最上面宽约五丈,长约三十余丈。两侧也是斜坡,最下端宽约十丈。

    一队队秦军来到,把泥土撒在上面,便于冲杀。

    与此同时,一百铁鹰锐士,三百铁鹰剑士,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从秦军营地开出来,他们是攻城的尖刀。

    第三十六章 战神王翦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为尖端的武力,放眼天下,也没有一支精锐能与之相比。只不过,铁鹰锐士的培养太难了,需要花费大量的金,即使以秦国的雄厚财力,也不过培养了千把人。

    这次攻赵,二十万秦军也不过只有一百名铁鹰锐士,王陵全部集中起来,也包括他的亲卫,用来攻城。

    不用想也知道,赵国会在城头上布下精锐,拦截秦军,坡道虽好,仍是一场苦战。好钢用在刀刃上,是该派出铁鹰锐士了。

    这一百铁鹰锐士个个身材异常高大,如同铁塔似的,走起路来,如同巨锤撞击地面,发出“咚咚”的声响,很是惊人。

    铁鹰锐士清一色的铁兵铁甲,头戴铁兜鍪,身着铁甲,手戴一双精工制作的皮手套,整个人,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乍一瞧之下,如同钢铁怪兽。

    背上一张一人来高的铁胎硬弓,还有粗大的劲矢,腰间挎着一把三尺多接近四尺长的阔身重剑。这重剑,是专门为铁鹰锐士打造的,重达三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十五斤)。

    铁鹰锐士散发出惊天的气息,如同远古凶兽,极为惊人。一百铁鹰锐士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如同一道钢铁长城,给人不可撼动之感。

    在铁鹰锐士正中,是铁鹰剑士的百夫长,身材最为高大,气势最为惊人,整个人如同头洪荒巨兽,让人不敢逼视,一双眼睛如同铜铃,转动间如同实质般的目光很是骇人。

    “铁鹰锐士,了得!了得!”秦异人一直以铁鹰锐士为目标进行训练,花费了大量的金,到眼下为止,别说成为铁鹰锐士,他连铁鹰剑士都还有差距。

    他不是第一次见到铁鹰锐士,在司马梗前来邯郸时,他就见识过铁鹰锐士了,再次见到铁鹰锐士,仍是一阵心惊,忍不住赞好。

    在铁鹰锐士身后,是三百铁鹰剑士,他们也是秦军的精锐,清一色的铁兵铁甲,气势极为不凡。但是,与铁鹰锐士比起来,仍是有所不如。

    铁鹰剑士再进一步,就是铁鹰锐士了,但是,铁鹰剑士毕竟没有踏出这一步,实力与铁鹰锐士有不小的差距。

    在铁鹰剑士后面,是一支秦军精锐,这是千挑万选的,他们将会担任支援任务,一旦铁鹰锐士得手,他们就会蜂涌而入,扩大战果。

    在铁鹰锐士即将出发之际,城头上的赵军也在部署,一队五百人的红衣剑士被调了过来。红衣剑士,是赵国最为精锐的军队,人人千挑万选,身手不凡,装备精良。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出现在战场上,即使长平大战,红衣锐士也未开赴战场,因为他们要担负守卫赵国王宫的任务。

    眼下,铁鹰锐士即将出击,一般的赵军压根儿就挡不住,只有出动红衣剑士了。

    信陵君站在红衣剑士后方,紧抿着嘴唇,很是紧张。红衣剑士能否挡住铁鹰锐士,他也没有底。红衣剑士与铁鹰剑士是同一个级别,与铁鹰锐士仍是有差距。

    “铁鹰锐士,出击!”眼看着,秦军已经铺好土,可以冲杀了,王陵果断的下令。

    黄石公手中的令旗一挥,干脆利索,漂亮之极,军令传下去了。

    铁鹰锐士的百夫长,猛的拔出腰间重剑,一道耀眼的剑光陡然出现,夺人目睛,猛的朝邯郸城头一指,如同惊雷闪电劈向前方,铁鹰锐士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对着邯郸城头扑去。

    铁鹰锐士迅捷异常,动若惊雷,快逾闪电,如同下山的猛虎般,一往无前。

    在他们身后,铁鹰剑士紧跟着冲来。

    在铁鹰剑士后方的秦军精锐也跟了上来。

    在冲锋的途中,他们唱着军歌,一往无前,一时军歌嘹乱: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歌声雄壮,豪迈,直贯九霄。一开始是由铁鹰锐士在唱,后来,铁鹰剑士跟着唱响,秦军精锐紧跟着唱响。

    他们这一唱,二十万秦军齐声高歌,歌声动天地,具有穿云裂帛之威,震得天空上的浮云片片碎裂。

    二十万人唱响的歌声,那是何等的雄壮豪迈,让人热血。

    这首军歌,也是秦军的誓言,一般不会唱响,只有在危急关头,或者是肩负重大使命的时候,才会唱响。

    在战国初期,魏国强盛,秦国弱小,名将吴起夺取了秦国一半国土。秦国并未屈服,秦人为了收复失地,前赴后继,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那时节,秦军就是唱着这首军歌踏上收复国土的征程。

    上百年过去了,秦国已经不再是战国初年那般弱小,已经雄视天下,可是,这首军歌却流传了下来,成为秦军的誓言。

    一旦唱响这首战歌,秦军必须一往无前,哪怕是刀山火海,他们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秦军要拼命了!”当军歌一唱起,信陵君一颗心直往下沉,他深知这首军歌对于秦军的重要性。

    这首军歌一唱响,秦军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铁鹰锐士一踏上坡道,就摘下背上硬弓,搭上劲矢,对准了城头上的赵军。

    “开弓!”百夫长的声音雄壮,富有磁性,富有感染力。

    铁鹰锐士一用力,硬弓变成满月,又粗又长的劲矢如同毒蛇的獠牙,在日光下闪闪发光。

    “放!”铁鹰锐士的百夫长一声断响,如同惊雷炸响,威势惊人。

    “咻咻!”一阵尖锐的破空声响起,劲矢离弦飞掠,打破空气的屏障,爆发出刺耳的尖锐啸声,对着城头扑去。

    乍一瞧之下,只见劲矢如同毒蛇般,对着红衣剑士毫不留情的扑将上去,洞穿了他们的铁甲,血花闪现,一朵接一朵,在日光下发着红光,说不出的妖艳。

    “天啊!”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震惊。

    红衣剑士穿的是精工打造的铁甲,一般的弓箭对他们没有用处,竟然被铁鹰锐士射杀当场,这事要不是亲眼见到,打死也不信。

    然而,事实就在眼前,秦异人不信也得信。

    “公子,这不算,你再仔细瞧瞧。”王陵朝城头上的红衣剑士一指。

    秦异人眼睛瞪得滚圆,死命的打量城头上的红衣剑士,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因为红衣剑士是胸口中箭,没有一个例外。

    “这是何等了得的箭术!”秦异人是赞不绝口,一脸的震憾。

    “要不如此,怎配为铁鹰锐士!”王陵很是自豪,挺起了胸脯。

    秦异人如有所悟,笑道:“你也是铁鹰锐士吧?”

    “那还用说!”王陵牛气冲天。

    铁鹰锐士一边冲锋,一边放箭,前如雨下,一射一个准,红衣剑士不断中箭。过了半天,信陵君总算反应过来了,忙下令,要红衣剑士躲在城垛后面。

    信陵君只是听说过铁鹰锐士的威力,不知其厉害,以他想来,铁鹰锐士再厉害也不比红衣剑士厉害多少,才如此布置。他这一失误,白白葬送了两百余红衣剑士,要是廉颇知道了,一定会骂他蠢材。

    随着离城头越来越近,铁鹰剑士和紧跟在后面的秦军精锐也开始放箭,一时间,箭雨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