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92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92部分阅读

睢的调遣,就是给秦异人一个天大的机会。

    ……

    大漠之上,一派冰天雪地,积雪数尺。

    “得得!”一个匈奴斥候正骑马疾驰,顶风冒雪,直朝北而去。

    第三十七章 匈奴单于

    大漠之上一派冰天雪地,积雪数尺,少有人迹。然而,在大漠深处,有一处地方却是帐幕相连,一座接一座,不知几多,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就是匈奴的圣地,龙城!

    对于龙城,相信朋友们不会陌生,留下了无尽的传说,比如:龙城飞将、直捣龙城……

    若是要问,龙城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何我们一听到“直捣龙城”这样的话就很激动,热血如沸?

    能回答的人就不多了。

    龙城是匈奴的圣地,是匈奴祖辈的埋骨之地。

    匈奴虽然“贵壮贱老”,丁壮在族中很有地位,而老弱却没有一点儿地位,甚至有可能会被杀死。但是,匈奴对于祖辈的坟墓却极为重视,一定要风光大葬,还要保护好。

    “直捣龙城”,就是把匈奴祖辈的坟墓给毁了,还有比这更让匈奴难受的吗?

    能与龙城相比的,唯有匈奴的另一处圣地,就是狼居胥山(杭爱山),这是匈奴祭祖的圣地。霍去病当年攻占了这里,并在这里立下一块石碑纪功,从而成了传奇,“封狼居胥”一事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代名词。

    与狼居胥山不同的是,龙城座落在漠南,匈奴更加愿意呆在龙城,而不是狼居胥山。

    因为狼居胥山座落在漠北,那里气温太低,很冷,适宜于植被生长的季节太短。这对于需要草场放牧的匈奴来说,很不利。

    而漠南就不同了,气温高,气候温暖,植被生长时间长,适合做牧场之用。是以,匈奴无不愿住在漠南。

    尤其是河套之地,更是匈奴做梦都想去放牧,是以,中原与匈奴数次大战都是在河套之地打的。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举南下,是在赵国武灵王时。那时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成功,赵国劲卒善战,赵武灵王就在阴山南麓大破匈奴三十余万之众,打得匈奴大败而逃。

    这一战之后,匈奴虽然不愿,却是不得不逃到漠北去舔伤口,养精蓄锐,直到战国末期,这才恢复了元气。然后,趁着中原内乱之机,再次大举南下,却被李牧在岱海附近大破之。

    这次大战,李牧是在岱海附近的开阔地设伏,打破了军事常规,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匈奴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漠北,再次舔伤口。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匈奴这才舔好了伤口,恢复了元气,在头曼单于的率领下,再次大举南下,想要占据河套之地。这一时期,秦始皇已经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实力大增,早已不是以前的赵国所能比,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在等着匈奴。

    河套一战,匈奴死伤无数,头曼单于率领不到万人逃回漠北。这一战,让匈奴的元气大伤,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惨重。就连东胡也敢来欺负匈奴了,向冒顿要女人、要良马,直到要土地,冒顿大怒,点齐兵马杀奔东胡,大破东胡,匈奴这才再次强盛起来。

    适逢秦末大乱,中原实力大耗,无力与匈奴对抗。刘邦不信这个邪,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被冒顿围困于平城,差点被匈奴活捉了,要不是陈平出一奇计让他逃过一劫的话。

    自此以后,刘邦对匈奴改变了策略,采取“和亲”之策。这虽然让人屈辱,却为汉朝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让中原恢复了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军大举北上,在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将领的统领下,汉家儿郎纵横在大漠之上,最终击破了匈奴。

    后人一直指责汉武帝穷兵黩武,不顾户口减半,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匈奴发起战争。促使汉武帝如此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之所以坚持要发起“漠北决战”,要数十万汉军横绝大漠,追入漠北,原因就在于漠北是匈奴的大后方。

    每当匈奴在漠南吃了败仗,就要逃回漠北去舔伤口,恢复元气。直到兵强马壮了,又大举南下,再度为祸。

    赵武灵王击败匈奴、李牧击败匈奴、蒙恬击败匈奴后,匈奴都是这么干的。若是汉朝不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追入漠北,对匈奴进行最后一击的话,汉朝的所有努力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旦匈奴恢复过来了,所有的仗都白打了。

    汉军追入漠北,捣毁了匈奴的大后方,让匈奴没有机会再度强盛起来,这点,已为历史所证明。

    如今距赵武灵大败匈奴已过去数十载,匈奴的元气恢复得差不多了,漠南已经多有匈奴的踪影。作为匈奴圣地的龙城,更是匈奴向往之地,无不愿在这里过冬,是以,就有了眼前情景,望不到头的帐幕。

    在不计其数的帐幕当中,有一顶帐幕最为显眼。

    这顶帐幕很是高大,占地极大,很是气派。帐顶一只黄金铸就的金鹰,栩栩如生,展翅欲飞。在大帐的前面,有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着一面绣金狼头旗。

    这是匈奴单于的王帐。

    王帐附近,是身材健壮的匈奴单于本部兵马驻守,水泄不通,不时就有匈奴巡逻。

    王帐里,匈奴单于正与一众大臣在饮宴。

    匈奴单于身材高大,极为骠悍,端坐在纯金打造的宝座上,左手边放着一根黄金打造的权杖,杖顶一只金鹰,展翅欲飞。

    面前的短案上放着一只烤全羊,金黄铯,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在短案上还摆着金酒壶,小巧的金刀,这些食具。

    在王帐两厢,摆满了短案矮几,上面摆着美味的烤全羊,是一众匈奴大臣相陪。

    这些匈奴大臣,个个精悍过人,身材高大健壮,他们或用银制刀具割食羊肉,或是干脆用手撕手抓,一派狼吞虎咽之象。

    匈奴与中原大为不同,匈奴的律法很是简约,没有什么国务军务要处置。若是有事的话,见了面,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是以,匈奴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这些时间如何打发?

    若不是在冬季的话,可以打猎,以此来打发。到了冬季,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无法行动,打猎一事自然是没戏了,只能用在饮宴上。

    “大单于,如今大匈奴兵强马壮,为何我们还不南下?”一个大臣是左大都尉,一边朝嘴里猛塞羊肉,一边大声问道。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只听一众大臣,道:“自从赵雍之后,中原再无能人,我们大匈奴何惧之有?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匈奴已经恢复昔日雄风,只要大单于一声令下,大匈奴的勇士们就会杀向河套之地。”

    “拿下河套之地后,我们就可以往东,攻打燕国。一举袭破燕国,占领燕国旧地,就可以朝南打,打进中原去。”

    大漠苦寒,而中原富饶,打进中原,占领中原,一直是匈奴的梦想。在数十年前,匈奴就想如此做,却是没有想到,赵国出了一个赵武灵王,硬是把匈奴打得大败。

    如今,数十载过去了,匈奴的元气恢复了,实力大增,匈奴的心思又活泛了。

    “你们以为本单于就不想?”匈奴单于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扫视群臣,沉声道:“你们就知道打打打,你们也不动动你们这蠢笨的猪脑子好好想想,如何打最是有利?”

    说到此处,单于放下手中的金制刀具,拿起一块上等丝绸,擦擦手,道:“长平大战之后,赵国精锐尽失,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挡大匈奴的进攻,你们一再请战,我却坚持不战,你们可知为何?”

    战国时代,就是内忧外患的时代。内忧,当然就是七大战国力征了,你打我,我打你,华夏一片混战,没有宁日。

    外患,主要是北方的匈奴和胡人。在当时,胡人主要是指东胡,当然也可以包括林胡、楼烦、休屠、浑邪、楼兰这些游牧民族。

    匈奴因为惧秦兵威,不敢近秦边,只能一味滋扰攻击赵国,是以,抵挡匈奴这事就着落在了赵国身上。

    而东胡所在之地主要是现在的东北之地,抵挡东胡就着落在燕国身上,燕国名将秦开击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长平大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无力抵挡匈奴的进攻,若是匈奴进攻的话,河套之地十之八九会落在匈奴手里。这的确是匈奴进攻的良机,单于却是迟迟不进攻,着实让匈奴大臣想不明白。

    “这都是因为赢稷这老儿。”匈奴单于大声道:“你们莫要忘了,在当年赵雍与大匈奴大战之时,赢稷这老儿就下令秦国的九原驻军做好增援赵雍的准备,若是赵雍不敌,秦军就会参战。对于秦军,你们是知道的,秦人善战,战力强悍,即使大匈奴也不敢招惹。若是我们在长平大战之后就立时南下,进攻河套之地,赢稷很可能会下令秦军进攻大匈奴。到那时,大匈奴如何抵挡秦军的进攻?”

    秦军威名素著,战力强悍,就是匈奴也是畏惧,不敢招惹。

    “咝!”单于的话语一落点,一众大臣不住抽冷子,脸上变色。

    秦军的威名是打出来的,是用尸山血海铸就的,不仅山东六国谈秦色变,就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也是谈秦色变。

    这些匈奴大臣的胆子虽是不错,唯独惧秦。

    “大单于,那要如何做?”有大臣反应快,率先反应过来,忙问道。

    “中原内乱,打了数百载,他们都在做着一个梦:统一中原。”单于得意的一笑,道:“自从赵国崛起后,就是秦赵为敌,厮杀了数十年。长平一战,赵国战败,秦国战胜,本单于一直在想,赢稷一定会不顾一切的命令秦军出战,灭掉赵国。赵国一灭,赢稷就会一发不可收,他就想灭更多的战国,他的心思就会放在中原,顾不了我们。到那时,就是大匈奴进攻的良机!”

    第三十八章 商君遗愿

    单于(在冒顿之父头曼单于之前的匈奴单于名字不可考,本书就用单于代替了)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

    尽管战国大乱之世,七大战国力征,彼此之间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然而,在抵挡异族入侵这点上,从来没有含糊过。不论彼此间有多大的仇恨,一旦到了异族入侵,华夏危急之际,就会团结起来,共同对外。

    这点,在春秋时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春秋五霸”为何会被后人赞扬?他们最大的功绩并不是在于“尊天子”,而是在于攘夷。齐桓公在得到燕国的告急之后,亲率齐军出征,攻打孤竹国,把这些胡人给灭了,收地千里,最后全部赠送给了燕国。燕国这才由一个小诸侯国一举而成为大国。

    秦穆公任由余为军师,灭了二十多个西戎人的国度,把威胁华夏上千年的“西戎”彻底解决了,这是一件大功德,是以,后人很是尊敬秦穆公。

    时间到了战国之际,中原内乱加剧,七大战国力征,杀得更加凶狠了。然而,在面对异族入侵这事上,仍是不含糊。最有力的证明就是赵武灵王与匈奴大战时,秦昭王下令,不仅中止了即将进行的攻赵军事行动,还命令驻守九原的秦军做好增援准备,若是赵武灵王不敌,秦军立时参战。

    并且,秦昭王给驻守九原秦军下令说,要是赵军需要粮草,也要秦军提供。

    赵武灵王雄材大略,为人很是傲气,婉拒了秦国的支援,凭借赵国的力量,硬是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打出了华夏的威风,大长华夏的志气。

    或许,这也是他后来装扮成赵国使臣进入秦国窥秦,秦昭王放他一马的原委所在。

    赵武灵王这人虽是雄材大略,却是多有怪诞之行,他装扮成赵国使臣入秦就是其中之一。他与秦昭王见了面,秦昭王当时没有起疑,只是赞赏这个赵国使臣了得,英武不凡。后来,秦昭王生疑了,命人打听,方才知道是赵武灵王入秦了,吓出了秦昭王一身冷汗。

    这时候,赵武灵王已经离开了咸阳,秦昭王若是派人去追的话,说不定还能追上。秦昭王却是没有派人去追,兴许秦昭王佩服赵武灵王,没有对付他的打算。

    单于也是精明人一个,他料算得很准,长平大战后,秦昭王真的是不顾一切要攻赵要灭赵,为此差点杀了白起,若不是秦异人从中相救的话。

    中牟之战后,秦国大胜,斩首七十万,山东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秦国要不大举东进都不行。若是在秦军大举东进之际,匈奴再从北杀来,即使秦昭王有心要秦军北上进攻匈奴,也不可能了。

    因为秦军大举东进之后,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要想大军调头北上,那谈何容易?即使秦昭王果断的放弃东进,命秦军北上。数十万大军北上,那是何等的繁剧?等到秦军赶到,河套早就被匈奴占领了。

    单于的盘算很是了得。

    “乌特拉(万岁)!”匈奴群臣大声欢呼。

    “敢问大单于,大匈奴何时进攻?”有大臣急不可耐。

    “快了。本单于料定,很快。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单于信心十足,嘴角一裂,讥笑道:“长平大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赢稷一定会象饿狼遇到死羊羔似的,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哈哈!”一众大臣放声畅笑,笑声响亮,差点把帐顶给掀飞了。

    “禀日月之下,大漠之上,万王之万,匈奴大单于,中原急报。”就在这时,一个亲卫飞也似的冲进来。

    “说,何事?”单于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死盯着这个亲卫。

    “长平大战后,秦国大举东进,攻占邯郸,灭了赵国。更是在中牟一战中,斩首七十万之众。”这个亲卫忙大声禀报。

    “什么?斩首七十万?”

    “天啊!虎狼秦人也太能打了吧!”

    一众匈奴群臣直抽冷子,一脸的惊惧之色。

    七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让人生畏,即便是匈奴这些野蛮人,也是惊惧不安。

    “……”单于的嘴巴张了老半天,愣是没说出话来,他也是惊骇。

    一时间,整个王帐中寂静无声,针落可闻。

    “哈哈!”过了一阵,单于终于反应过来,击掌赞好,红光满面,笑得极是欢心:“本单于苦等的良机终于出现了!来岁,赢稷这老儿一定会发兵,大举东进,扫灭列国,一统中原。只要他的大军一动,大匈奴的良机就到了。”

    “哈哈!”一众大臣也是欢喜,个个放声狂笑,声震长空。

    “传令:立即调集全部兵马,于来年三月会于龙城。嗯,不用等到五月五日祭祖之期,提前出兵。”单于当即下令。

    按照匈奴习俗,五月初五是祭祖的日子,这天,匈奴要赶到龙城拜祭。然而,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是匈奴这么多年来苦等的良机,不能错失,单于当即决定提前行动。

    “乌特拉!”一众大臣齐呼万岁。

    “再给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传令,要他们也赶来汇合。若敢说个不字,本单于定当灭了他们。”单于再度下令。

    很快的,匈奴的飞骑四出,把单于的命令传遍大漠。

    ……

    咸阳,丞相府。

    范睢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处理政事,神情专注。他处理政务的速度很快,展开一捆竹简,目光在上面一扫,或叫人来咐吩一阵,或就在竹简上批示。不一会功夫,就处理了一大堆。

    “丞相,异人公子来了。”就在这时,一个吏员快步进来禀报。

    “异人公子?请他进来。”范睢把手中竹简一放,站起身,准备迎接秦异人。

    在秦国,没有什么繁文缛节,能不浪费的时间就不要浪费,象这种迎来送往的事儿能省就省了。不过,秦异人不同,他让范睢打从心里佩服。

    别的不说,光是秦异人把他“远交近攻”之策补全,使之更加尽善尽美一事,就足以让范睢对秦异人佩服无已,他自然是要亲自迎接秦异人。

    刚走到门口,就见秦异人快步而来,冲范睢见礼道:“异人见过丞相。”

    “范睢见过公子。”范睢忙冲秦异人还礼,笑呵呵的道:“公子,请进。”

    “丞相,请。”秦异人侧身相请。

    两人相偕入内,秦异人一瞧,大是诧异,只见范睢处理公务处很是简约,一张长大的短案,上面堆满了竹简。在矮案后面,是一张矮几。

    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