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120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120部分阅读

国内的情形最是熟悉,有他们带路,一定不会有问题。

    “哈哈!”众将大喜,爆发出一阵畅笑声。

    “这次西征,就点兵五万。”秦异人道。

    “五万?”

    “公子,这太多了吧?就凭这些异族,哪里经得起五万大秦锐士打的。用不着五万,两万就足够了。”

    秦异人的话让众将好一通惊讶。

    以秦军强悍的战力,莫要说五万,就是一两万就能把这些异族扫灭。秦异人竟然要出兵五万,这着实让众将很是惊讶。

    “你们说得对,以这些异族的战力,哪里经得起大秦锐士五万之众的追杀。”秦异人右手一摆,阻止众将议论,道:“本公子可不会仅仅满足灭掉这些异族。在这些异族以西,还有西域,那里地域广阔,口众不少,大秦不出兵则已,既然出兵了,就要一举拿下。”

    “西域?”众将差点跳起来。

    众所周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结交大月氏,是因为汉武帝听商人说起,才有这样的决定。很多人以为,这是古中国第一次知道西域,若是如此想的话,就是误解了。

    汉武帝听商人说起的是大月氏和匈奴有生死大仇,而不是听商人说起有西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西域早就在春秋战国之时为中原知晓了,只是没有与之发生什么交集。就算是这样,西域的珍货,诸如汗血宝马,昆山之玉,也有流入中原。

    当然,中原与西域发生大规模交往、通商,那要在张骞使西域,开启“丝绸之路”以后去了。

    “公子,真要打西域?”众将一脸的难以置信。

    “当然!”秦异人重重点头,掷地有声。

    第四十八章 灭国!灭国!再灭国!(上)

    秦异人的话却是引来一片反对声。

    “公子,何必要打西域呢?西域是苦寒不毛之地,得其地不能耕,得其民不能战呀。”

    “西域太苦太冷,到处都是黄沙,听说要去西域很难,要那个叫什么骆驼的才行。”

    “与其打西域,还不如早日打山东之地呢。”

    众将七嘴八舌的反驳,言之凿凿。

    听着众将的反驳,秦异人很是无语,谁他娘说西域没用?别的不说,新疆的天然气就是海量,可供中国用很多年。虽然眼下的中国还用不上,可是,这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再说了,“丝绸之路”就要经过西域,这是连结东方与西方世界的必经之路,这经济价值就大了,会让华夏受益无穷,这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只要用得好,中国完全要以再进一步,控制中东地区,就有了在西方的出海口,这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妄想,不可能的事。如此想的人可知道唐朝差一点打进中东,控制了中东地区吗?众所周知,唐朝与阿拉伯帝发生了数十上百年的大战,其目的何在?唐朝就是要控制中东地区。

    有此三个理由,就足以让秦异人对西域用兵了,一定要把西域收复。

    “你们如此言之凿凿,你们对西域了解呢?你们去过西域吗?”秦异人翻翻白眼,冲众将问道:“你们不过是道听途说,你们不了解西域,不知西域之重要,就妄言,足为之戒。”

    在当时,中原只知道有个西域,只知道西域是苦寒不毛之地,地广人稀,口众少,得地不能耕,得其民不能战,属于无用之地。至于真正的情形,就没人知道了,秦异人这一问,把众将给问住了。

    “西域有的东西中原没有,诸如葡萄、石榴,或许你们会说这些物品没用。可是,你们想过吗?眼下是大争之世,一旦大秦一统天下后,不再有刀兵之争,到那时,大做就要让国人庶民过上好日子,这些物什就有大用场了。”秦异人扫视众将。

    眼下大争之世,一定要崇尚节俭,能省的就省了,象葡萄、石榴这些东西在眼下没有什么用处。可是,一旦天下太平了,就要着力于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其身体素质,这些水果就有用处了。

    “嗯。”黄石公和尉缭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话。以二人的眼光,自然知道秦异人这话有多么的正确。

    “再说了,西域的骏马不比匈奴的骏马差,甚至还更好。你们听说过汗血宝马吧?要是能有大量这样的骏马,你们说,大秦锐士会不会更加强悍?”秦异人的声调转高。

    “汗血宝马?我们当然听说过。这可是好马呀,只是听过,却没有见过。”众将眼睛放光了,大是艳慕,恨不得立时拥有一匹神骏的汗血宝马。

    对于将军们来说,谁不想拥有一匹好马呢?

    “这事就这么定了,挑选一批头脑灵活,身手了得,将、校尉年在三十以下者,士卒年在二十五以下者,三日后出征。”秦异人最后道。

    命令一传下,秦军欢声雷动,又有仗可以打了,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那些被选中的秦军特别欢喜,没有被选中的秦军特别不爽,却是无可奈何。

    秦异人之所以坚持要率领五万秦军西征,就是要一举解决西域问题。至于河西走廊上的异族,就凭他们那点儿实力,压根就经不起五万秦军打的。

    一提起西域,我们就会想到张骞出使西域。可是,要是问第一个打进西域的中国将军是谁?很多人一定会想到李广利,因为李广利征贰师城,威震西域。

    其实,第一个打进西域的并不是李广利,而是霍去病。

    霍去病第一次独立统兵,就是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攻打河西走廊,打得休屠、浑邪诸部大败亏输,更是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这一战,霍去病打得很漂亮,打出了汉军的威风,也展现了他的天才。

    在同一年的夏天,他再度率领两万精锐骑兵重返河西走廊,这一次,他一路往西,打到新疆的天山附近去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兵临西域。

    可惜的是,霍去病并没有把西域问题解决了,留下了后患,才有李广利远征贰师城之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能怪霍去病。霍去病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斩断匈奴的右臂,他要对付的是匈奴,而不是西域诸国。再者,他率领的兵力太少了,区区两万精锐,无论如何不可能一举收服西域,这才留了一个尾巴。

    若是霍去病当时率领的军队多些,不是两万人,而是五万八万的话,就会威慑西域,就会让西域诸国害怕,就不会发生来的“遮杀汉使”之事,就不会有汉武帝命李广利西征之事。

    李广利攻打贰师城,后人演绎了无数版本,大多以为是汉武帝穷兵黩武,想要贰师城的天马,这才发兵。其实,这是天大的错误。

    迫使汉武帝下令出兵西域的真正原因是西域各国眼红汉朝使者的财货,老是把汉使给杀了。如此大事,是在挑衅汉朝的威严,不得不惩。是以,汉武帝这才命令李广利率兵西征。

    第一次进攻西域,因为准备不足,李广利打了败仗,激怒了汉武帝,不准他回来。汉武帝更是派出了使臣,堵在路上,若是李广利敢回来,当场格杀,李广利怕了,只得老老实实呆着。

    到了准备完成之后,汉武帝再度发兵,由李广利率领,再攻西域,这一次,打得西域惊恐不安,贰师城求饶。

    这一战之后,西域诸国害怕了,不敢再眼红汉使的财货,更不敢再杀汉使了。不仅不敢眼红,还得把汉使当祖宗一样供着。

    秦异人打的主意是,不打则已,既然要打,就要把西域打怕,打得西域不敢再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重蹈霍去病的覆辙,而要大举出兵。出动五万秦军锐士,也就成了必然。

    五万精锐挑选完成后,秦异人一声令下,其余的秦军带着战利品,押着单于、左贤王这些匈奴重要人物,开始撤退,朝关中进发。

    “公子,这一仗要如何打?”在九原郡守府,秦异人召集众将再议军机,有大将提出疑问道:“五万大军出动,这后勤就是一个大问题,要如何解决?”

    “是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不能解决辎重,这仗就难打了。”众将齐声附和。

    “公子,依我之意,我们应当派人向陇西郡守传话,要他们运送辎重。”黄石公眉头一挑,忙出主意。

    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主要在河西走廊上,也就是现在的宁夏、甘肃一带,从陇西运送辎重再合适不过了,黄石公出了一条好计。

    “不。”秦异人摇头,道:“此战,我们不需要辎重。”

    “不要辎重?”一片惊呼声响起。

    不仅众将惊讶不置,就是黄石公、尉缭、李牧这些人也是惊讶不已,个个瞪圆了眼睛,如同在听天方夜谭。

    自古以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训,粮草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秦异人却说不需要辎重,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由不得他们不惊讶。

    “没错!不需要辎重!”秦异人再度肯定一句,道:“每人两匹马,一匹骑乘,一匹运送粮草。”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却不能持久,尉缭忙道:“公子,这虽然可行,却不能持久,粮草总有用光的时候呀。这可是大漠呀,一旦粮草用光了,在哪里去筹措?”

    “是呀,公子,要三思呀。”黄石公和李牧齐声附和。

    “这又有何难呢?”秦异人却是不当一回事,道:“找到异族,不用跟他们废话,杀了就是。杀完就抢,抢食物、抢牛羊、抢骏马。只要打上几仗,你们就会愁粮草多得用不完。”

    秦异人这是要实行“以战养战”之策了。这虽然有点血腥,却是在大漠中作战的好办法。

    历史上,霍去病两次攻打河西走廊,他所率之兵力总共才三万人马。而盘据在河西走廊上的匈奴军队就高达二十四万,他竟然打胜了,还是一个天大的胜仗,就在于他采用的“以战养战”的打法。

    他率领的汉军没有辎重,是轻装上阵,保证了他的行军速度,可以做到来去如风,他总是可以在匈奴想不到时间,想不到的地点,以匈奴想不到的方式突然杀出来,打得匈奴苦不堪言,死伤惨重,最后被霍去病斩断了匈奴右臂。

    “公子,好是好,就是有些……”有将领迟疑着不言。

    “有些血腥残暴,是吧?”他不说,秦异人却是帮他说出来,道:“此战,大秦就是要宣扬兵威,就是要杀个血流成河,让这些异族痛!让他们怕!你们放开杀便是!能杀就全杀了!能抢就全抢了!不必留手!”

    这是华夏第一次对河西走廊用兵,一定要让这些异族知道华夏的厉害,他们才会老老实实,才会臣服,才不敢再叛。

    “好计!”经秦异人解释,众将恍然,不再有异议。

    时间一到,五万秦军集结在九原城外,秦异人在众将的簇拥下,策马而来。来到阵前,秦异人一拉马缰,冲秦军将士道:“弟兄们:我们刚刚在大漠上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活捉了单于,挖了匈奴祖坟!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再打一个大胜仗!我们要让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颤抖!哭泣!”

    “大秦万岁!”秦军将士爆发出惊天的吼声,人人高昂着头颅,战意炽烈。

    “出发!”秦异人一拍马背,率先而出,直朝西方驰去。

    “隆隆!”惊天动地的蹄声如同雷霆,五万秦军就象一片黑色的浪潮,席卷西去。

    第四十八章 灭国!灭国!再灭国!(中)

    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正在与范睢、白起和司马梗这些重臣议事。

    “君上,异人公子军报。”正议间,只见长史桓兴手捧一张羊皮纸,小跑着进来,红光满面,仿佛有天大的好事似的。

    “哦,拿来。”秦昭王右手伸得老长,桓兴忙把羊皮纸递到秦昭王手里。

    秦昭王展开一瞧,不由得仰首向天,发出一阵畅笑声:“哈哈!”

    笑声舒畅,快活之极,如同一只打鸣的公鸡似的。

    把秦昭王这副欢喜样儿看在眼里,范睢他们睁大眼睛死盯着秦昭王,好奇写在脸上了。

    “你们说说,异人这军报里说的甚?”秦昭王把手中的军报晃晃,如同有了心爱玩具向人炫耀的孩童似的。

    “异人公子可是班师了?”范睢才智不凡,一语猜中。

    “是,也不全是。除了班师,还有呢,丞相,你再猜猜。”秦昭王微一点头,意示赞许。

    “还有……异人公子率兵西征了,要灭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了。”范睢的才智当真了得,竟然又给他猜中了。

    “是呀,异人率军西征了。”秦昭王把手中的羊皮纸放下,未语先笑道:“丞相,异人这次率兵北征,全歼匈奴百万之众,活捉匈奴单于,挖了匈奴祖坟,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大军凯旋而归,一定要好好庆贺一番。”

    如此大胜之仗,还是对付异族,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在这凯旋之际,的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

    “君上,不仅要庆贺,更要请荀子、公孙龙子写些文章,传遍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秦心系华夏安危。”范睢立时出主意。

    “臣赞成!”白起和司马梗齐声赞成。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会让天下人减少对秦国的抵触情绪,这对接下来扫灭六国有着莫大的好处。

    “嗯,这是一定的。”秦昭王白眉一掀,道:“这庆贺之事,就有劳丞相操持了,一定要盛大,要隆重,却不能奢侈。”

    秦昭王崇尚节俭,即使如此大的喜事,也不会奢侈。

    “君上放心,臣明白。”范睢对于此举大是赞成。

    “白起,你说,异人这次大举西征,有没有办法把羌给灭了?”秦昭王白眉拧在一起,成一个川字,冲白起问道。

    “灭羌?”白起一愣,不住摇头,道:“羌与匈奴、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皆不同。羌所在之地山高林密,是险山恶水,易守难攻,就是以大秦之强,亦是奈何不得。”

    羌,在当时主要盘据在现在的青海一带,那里山高林密,险山恶水不知几多,这极大的限制了秦军的发挥。也正是因为如此,羌是所有异族中唯一一个不惧秦兵威的异族。

    正是因为羌有着高山密林可以依托,进可攻,退可守。一有机会,就去秦国边境滋扰一番,见情势不对,就朝高山密林里一躲,秦军只有望而兴叹。

    久而久之,羌就成了秦国的心腹大患,让秦国头疼不已。是以,在秦异人大举西征之际,秦昭王就想到了羌,想要灭羌。

    “哎!”秦昭王知道白起说得在理,只能把满腔希望化为一声叹息。

    ……

    林胡之地,一条河流清澈明净,散发着阵阵水香气。

    在河边,有着不计其数的帐幕,一座接一座,一眼望不到头,不知几多。

    林胡牧民正在抓紧入冬后的最后一点儿时间,收割牧草,打柴禾,准备窝冬了。

    大漠上,一到冬天特别冷,没有足够的牧草喂牛马骏马,没有足够的柴禾取暖,是很可怕的事情。

    牧民们早出晚归,拼了命的做事,收割起来的牧草很多,打的柴禾不少,这个冬天应该不难过,会是一个不错的冬天。

    心情不错的牧民一边忙活,一边唱着牧歌,悠扬的牧歌飘荡,一派说不出的宁静与详和。

    “隆隆!”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从东方传来,如同滚滚惊雷。

    “蹄声!”对于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的林胡牧民来说,一听便听出来,这是蹄声。

    “哪来的蹄声呢?”紧接着,牧民就有些好奇。

    听这声音,声响如雷,应该有不少骏马在疾驰。

    牧民放下手中的活计,扭头朝东望去,远远就看见一朵巨大的乌云,连天接地,黑压压的一片,给人一种压抑感。

    “好多的人!好多的骏马!”虽然还没有看见到人,没有看到马,只是看到了遮天的烟尘汇聚成的乌云,对于这些见惯了万马奔腾的牧民来说,就知道来的人不少,有很多骏马。

    再过一阵,只见了一条黑色的水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