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122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122部分阅读

来算,不下于三百多斤,他一次性举起两匹骏马,这是六七百斤。“力挽三百斤”已经是罕见的勇士了,他竟然是力举数百斤,要不是秦异人他们亲眼所见,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咕咕!”秦异人他们的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如同打鸣的公鸡被掐住了脖子似的,一脸的震惊之色。

    不是秦异人他们的见识不广,实在是翁仲的神力太惊人了。如此神力,就是以“力大能举鼎”而著称的楚霸王也未必能比翁仲强,要秦异人他们不震惊都不行。

    “我不如你!我输了!”朱亥是豪杰,不如就不如,输得心服口服。

    “呵呵!”翁仲发出一阵得意的畅笑声,紧接着摇头,道:“光比力气你不如我,若是生死搏杀,死的一定是我。”

    这话很没有半分水分。纯粹比力气,朱亥的确不是翁仲的对手。若是说到生死搏杀的话,胜的一定是朱亥。为何?

    因为翁仲个头太高,不灵活,这是他的致命缺陷。遇到朱亥这样的高手,其结局是注定的,他必死无疑。

    朱亥和翁仲同时伸出右手,紧紧握在一起,一脸的钦佩之色,两人是惺惺相惜,见面只屁大一会儿功夫,就成了知交好友。

    秦异人上前,左手拉着朱亥,右手拉着翁仲,左看看,右瞧瞧,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朱亥是天下少有的猛士,翁仲更是千古有名的“长人”,能有这两位豪杰为他所用,要秦异人不欢喜都不成。

    “走!进城!”秦异人拉着两人,当先而去。

    黄石公他们忙跟上。

    秦异人一边走,一边与翁仲交谈,得到一个让他绝对想不到的消息,翁仲眼下不过十九岁。十九岁就有这样的神力,等到他身体处于巅峰时,他的神力又会是多大?光是想想就让人震惊的了。

    翁仲本是陇西本地人,自小就力大无穷,而且身体结实,肌肉如同铁疙瘩似的,就是用木棍砸,他也不觉得疼。

    有如此一个大力士在家,干活就不用愁了,他一个人顶几头牛,到了耕地之时,他拉着梨头飞奔,捷逾奔马。

    尽管如此,仍是让他的父母发愁,不为别的,那就是他太能吃了,比猪还能吃,家里的粮食还不够他一个人吃的。他家原本日子过得不错,就是因为有他这个“吃货”,最后成了穷人。

    郡守听说这事后,就把翁仲召入军中,这才解了他父母的燃眉之急。翁仲十二岁就入军了,到眼下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间,他杀死的羌人不下数百,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了解了翁仲的身世,秦异人大是感慨,真是了得,好一条好汉。

    郡守把秦异人他们请进郡守府,命人送上茶水,陪着秦异人他们说话。

    “禀大人,羌人入侵。”正说间,一个斥候飞也似的冲了进来,冲郡守禀报。

    “可恶的羌人!”郡守恨得咬牙切齿。

    羌人和匈奴一样,属于游牧民族,没有发达的科技,没有精良的装备,其战力相当低下,不是秦军对手。可是,羌人有高山密林可以依托,进可攻,退可守,时不时就来滋扰秦国,一发现情形不对,就朝高山密林里一钻,强悍的秦军只能徒呼奈何。

    “损伤几多?”郡守问道。

    “死二十余人,伤近百人,被掳的牛羊骏马猪近千。”斥候忙回答。

    “加强警戒,不要让羌钻了空子。”郡守苦恼的拍拍额头。

    斥候应一声,就要离去,却给秦异人叫住道:“且慢。”

    第五十三章 灭羌?

    “公子可有吩咐?”郡守有些不解。

    “你久在陇西,对羌很是熟悉,你能不能给我说说,羌为何在冬季掳掠?”秦异人虽然对羌有些了解,并非一无所知,不过,比起久在陇西,与羌打交道的郡守来说,就差得远了。听听郡守的见解,很有必要。

    冬季冰天雪地,天气寒冷,行动不便,就是匈奴也要窝冬了,羌竟然还要前来掳掠,这着实让人想不太明白。

    这问题正是黄石公他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竖起耳朵,准备静听。

    “公子有所不知,羌掳掠主要是在春秋两季,夏冬要少些,却并非没有。”郡守为秦异人解释,道:“春季是因为窝冬之后,把吃食消耗得差不多了,不得不前来掳掠,这点与匈奴一样。秋季,羌要准备窝冬,又要大肆掳掠,这也和匈奴一样。夏季,会爆发山洪,垮塌之事层出不穷,不到万不得已,羌不会前来掳掠。至于冬季,羌要窝冬,若是吃食准备不够充足,不够一冬之用,就会前来掳掠。”

    羌和匈奴一样,是游牧民族,其经济极为落后,生产力低下,牛羊这些食物远远不够用。匈奴虽然同样不发达,很落后,毕竟是在大漠上,有着无边无限的草原,只要肯努力,吃上饱饭的可能性比起羌要高得多。

    而羌不同,羌所在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那里山高林密,草场很少,而且,交通极不发达。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吃得上饱饭,为了生存,羌就要掳掠。

    秦异人眉头一挑,道:“眼下已经是冬季了,天寒地冻,羌竟然能前来掳掠,这就是说羌的营地离我们这里不远。”

    羌族和匈奴一样,是游牧民族,其营地非常重要,掳掠不能离营地太远。

    秦异人这一判断本应该很正确,郡守却是否定,道:“公子有所不知,羌眼下的营地离陇西很远。在春夏秋三季之时,羌会分散在高山密林里放牧打猎。到了冬季,就会集中在西海(现在的青海湖)。”

    “聚集在一起?”秦异人颇有些意外。

    匈奴到了窝冬之时,也会找一个有水源有不错草场的地方窝冬,却没有集中在一起的事情。因为,在大漠上,适合窝冬的地点不少,没必要集中在一起。

    对匈奴很熟悉的秦异人,绝对没有想到,羌竟然是如此窝冬的。

    “没错。”郡守重重点头,道:“公子是以匈奴为准绳来衡量羌,那就错了。羌与匈奴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那么广阔的草场,不能象匈奴那样找到合适的地点就窝冬。在羌的高山密林里,最适合窝冬的地方只有西海了。西海不仅有水源,还有草场,而且,还不太冷,到了冬季,在这里窝冬最合适不过了。”

    战国时代的羌虽是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却不包括现在的西藏,主要是指青海湖周围的羌。青海湖对于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羌赖以生存的核心地区,是其经济的最发达地区。再加上这里的气侯比起高山密林要暖和一些,到了冬天,羌赶到这里窝冬再正常不过了。

    秦异人紧抿着嘴唇,没有说话。眼里却是精光闪烁,陷入了沉思。

    “公子……”郡守原本想说话,见秦异人陷入沉思,一句话只能咽了回去。

    黄石公冲尉缭和王翦轻声道:“你们说公子又在想什么?”

    “公子此时如此沉思,必然是想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尉缭眼中精光一闪。

    “依我看,公子在想如何灭羌之事。”王翦就更具体了。

    “灭羌?”一片低低的惊呼声响起,一众人脸上大是惊讶,要不是怕打扰秦异人,一定是放声尖叫了。

    羌,其实力虽然不如秦国,可以说远远不是秦国的对手,然而,因为其占有地利,秦国奈何不得羌。灭掉羌,解决西北的大患,一直是秦国的梦想,却是不可能实现。王翦这话太过惊人了,要众人不惊讶都不成。

    “要是能灭羌的话,哪会等到眼下。”郡守最是明白要灭羌有多难,不住摇头,一脸的不以为然。

    “王将军,你就如此笃定?”有将领不信。

    “除此无他事!”王翦信心十足。

    “既然王将军如此有信心,那么,你以为公子会如何灭羌?”蒙武问道。

    “要灭羌并非不可能,只要眼下做好准备,来年春季再大举进军便是。”王翦想了想,道:“羌所在之地虽是高山密林,只要运筹得法,未必不能攻上去。只要大军到了西海一带,就能给羌以致命一击。”

    “有理!”黄石公和尉缭齐声赞成。

    “眼下,我们已经重创了匈奴,匈奴在十年以内不会再度大举南下。我们又灭了林胡、楼烦、楼兰、浑邪、休屠这些异族,再把西域解决了,大秦的国力就会猛增。同时,大秦也就少了后顾之忧。”黄石公剖析,道:“唯一的后患就是羌了。若是能把羌灭了,大秦就真的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全力东进,一统天下。”

    这次出兵打匈奴,秦国取得了天大的胜利不说,还解除了后顾之忧,便于秦国集中全力统一天下。要是能把羌给灭了,不仅让秦国拥有更多的骏马不说,秦国的实力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少了后顾之忧。

    “是呀。我也赞成灭羌。”尉缭附和一句。

    “就这么办!”尉缭的话刚落音,只听秦异人大声道,然后就见秦异人从沉思中清醒过来,一双眼中精光闪烁,奕奕生辉。

    “公子,你可是在想灭羌?”黄石公忙问道。

    “没错!就是要灭羌。”秦异人重重点头:“今冬就把羌给灭了!”

    “什么?今冬灭羌?”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齐刷刷站起身,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就是黄石公、尉缭和王翦这些军事天才,也是震惊无已,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自古就有“冬不用兵”的古训,华夏一直遵守这一古训数千年。直到白起在河内之一战,冬季用兵,方才打破这一古训。

    即使白起打破了这一古训,让人知道原来冬季也可以用兵。但是,敢于在冬季用兵的人又有几多?绝大部分人仍是在遵守“冬不用兵”的古训。

    更别说,秦异人要灭的是羌,盘踞在高山密林里的羌!

    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可以冷死人,再加上道路难行,谁要是在冬季想灭羌谁就是脑子不正常,要众人不震惊都不行。

    把众人这副震惊样儿看在眼里,秦异人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在担心冬季不是用兵时节。天寒地冻,行动不便,再者,这要在高山密林,险山恶水中打仗,风险太大,是吧?”

    “是呀,公子,我们是如此想的。”

    “羌可恶可恨,灭羌我没说的,可是,也不能在冬季啊,得到了春季才行。”

    众将七嘴八舌的说话,那是在规劝秦异人莫要行险。

    “冬季灭羌看似凶险,实则有天大的好处。”秦异人伸出一根手指,道:“其一,天寒地冻,行动不便,对我们的影响没你们想的那么大。你们仔细想想,羌能在冬季前来陇西掳掠,要是没有不错的道路,他们能把掳掠到的牛羊骏马猪带回西海吗?”

    “对呀!”众人恍然,大声附和。

    青藏高原到处都是高山密林,到处都是险山恶水,交通不便,不利于大军行动。要想对付羌,要想灭羌,就得找到一条不错的道路。这事,只需要顺着羌行走的路线就能解决。

    羌在大冬天能把掳掠之物弄回西海,这本就说明了他们掌握有便利的交通,只需要派人擒住前来掳掠的羌就能逼问出来。

    “其二,冬季灭羌面临的困难是大,却能有更大的战果。”秦异人再伸出一根手指,剖析,道:“若是春季去灭羌,固然面临的困难要少些,可是,到了春季,羌就会离开西海,在高山密林里放牧,我们就算到了西海,又能杀几多羌?”

    春季时节,天气不再那么寒冷,道路也好走多了,秦军要面临的问题着实少了许多。问题是,羌会离开西海,分散开来,秦军就算杀到西海,又有杀多少羌呢?达不到秦国所需要的目标。

    “而眼下,羌在西海窝冬,不是全部,至少也是绝大部分羌了。只要我们赶到西海,就能给羌致命一击,就能全歼羌。”秦异人的声调转高。

    眼下的羌在西海窝冬,绝大部分羌都在这里,只要秦军赶到,把这些羌给杀了,或是俘虏了,羌的实力就会大损,再也难以对秦国制造麻烦。

    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良机!

    “没错!我赞成!”黄石公、尉缭和王翦齐声附和。

    “嗯……妙计!”众将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是赞叹无已。

    “其三,自古以来就有‘冬不用兵’的古训,我们在冬季出兵,你们想不到,羌就更想不到的了。”秦异人再伸出一根手指。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直是兵家要诣,若是秦国在冬季出兵,羌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因为,就是一众秦将也是想不到,羌岂能想得到?

    “只要我们挑选一批身强体壮,善于攀山越岭的精锐,就能完成。不需要太多,一两万人就成。”黄石公眼中精光闪烁,眼睛特别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第五十四章 紧锣密鼓

    经过秦异人的剖析,众人恍然大悟,冬季灭羌才是最佳时机,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大,并非不可战胜。

    黄石公的话音一落,尉缭就接过话头了,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抓些羌,逼问出他们的道路,选出可以行军的道路。”

    这点极为重要,若是没有不错的道路的话,秦军要想进入西海,难如登天。

    “公子,这事就由末将去做。”就在这时,只听一个如同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翁仲。

    “你?”秦异人眉头一挑。

    “公子,我在陇西杀羌那可是厉害了,我对他们是了若指掌,他们会在哪里出现,会呆几多时日,我心中有数呢。”翁仲一双铜铃般大的眼睛把众将一扫,傲然道:“若说到对羌最为熟悉的,再也没人能比我更厉害。”

    听得出来,他有着绝对的信心,秦异人点头,道:“如此甚好。”

    “谢公子。”翁仲大喜,连声道谢。

    这一道谢就不得了,如同雷霆轰地,炸得一众人的耳朵受不了,忙用手捂着耳朵。

    “公子,我随他去。”朱亥上前一步,冲秦异人请命。

    朱亥是秦异人的护卫首领,是保护秦异人安危的,他竟然要请命随翁仲前去,秦异人还真有些意外。

    “公子,我要他知晓战阵冲杀与神力没多大干系。”朱亥眼中闪着炽烈的光芒。

    很明显,比力气他输给了翁仲,颇有些不服气。

    当然,朱亥也不全是不服气,他应该是要指点翁仲。比力气,朱亥不如翁仲,说到武艺,翁仲应该是不如朱亥。朱亥指点一番,翁仲就会更加了得,生存能力更高,这是大好事,秦异人没理由拒绝,道:“也好。”

    “谢公子。”朱亥眼角瞄着翁仲,那意思不说也明白。

    “你们要记住,要尽可能多抓些活口,越多越好。”秦异人冲二人叮嘱一句。

    “公子放心,我们明白。”朱亥和翁仲齐声道谢,然后,二人并肩而出。

    “公子,有一件事得解决,不然全是空谈。”一个将领站起身,眉头拧得很紧,一脸的忧虑,道:“大冬天在高山密林里行军,最可怕的就是打滑。无论是人还是马,要走得稳不易啊,此事如何解决?”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大冬天里,冰天雪地,到处都是冰雪,一个不好就要滑倒。更别说,这还是在高山密林里行军,这就更加可怕了。

    这事不能解决的话,一切都是空谈。不说别的,秦军会被摔死摔伤不少。

    众将的眉头紧拧着,愁眉不展。

    “这有何难?”王翦却是接过话头,道:“只需一人发一匹布就成。”

    “发布?”众将大是不解,一脸的惊奇。

    这走路打滑和布有屁的相干。

    秦异人、黄石公和尉缭却是大为赞赏,微微点头。

    “行军之时,人的双足上缠上布,就不会再打滑了。至于马,马蹄上裹布,同样不会打滑。”王翦一语道破玄机。

    冰雪确实很滑,一个不好就要摔倒。若是脚上缠布的话,就不会滑倒了。

    战马类似于此。

    实在没有布的话,扯些山藤,缠在脚上,同样不会打滑。只不过,山藤不能用于战马,战马需要布。

    “妙计!”众将齐声赞好。

    王翦不愧是盘盘大才,一句话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众将信心大增。

    接下来,众将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出起了主意。经过一个时辰的讨论,一个作战计划就形成了。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