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38部分阅读

争宋第38部分阅读

纹。领、袖、裾都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腰间挂玉绶,下穿青袜青舄;身上披着丝软烟罗披帛,显的体态修长。

    梁珞瑶就是美如天仙,也不是王旁的菜,王旁大大方方坐在画舫上欣赏风景,不知不觉中画舫已经划到了湖心。山上楼阁隽丽,岸上郁郁葱葱,湖中更是碧波涟漪,这御花园自然不同一般园林,处处精巧设置,“好景!”王旁由衷的赞叹。

    梁珞瑶微微一笑,伸出如葱芊芊手指,端起眼前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水定了定心神,这才开口说到:“王公可曾听说皇上要发兵攻打角厮罗之事?”

    王旁一听还是这出?不过无所谓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听说了!”

    梁珞瑶好奇的问道:“但不知王公如何劝我家皇上的?”

    王旁想说,你们家的事我劝什么?不过他还是尽量婉转说到:“我只是一个使者,贵国的决定我不便多说。”

    梁珞瑶听王旁这么说就知道了,李谅祚这回要弄假成真了。她心里一阵小鹿乱跳,稍有心烦但有觉得这不乏一个好时机,若是李谅祚亲征自己便可趁机在后方夺权。但是眼前这个英俊少年能顺利的配合自己吗?

    她想了想,转而娇滴滴的说到:“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得打仗这事,王公能否给我讲讲这角厮罗是何许人物?”

    她的语气甚是谦虚娇媚,王旁的笑如果仔细看定能看出嘴角那丝嘲讽,不过在梁珞瑶眼中,王旁嘴角微翘的笑容很是迷人。

    你让我讲我就讲?我又不是说书的,本来能说个大长篇的,除了月下王旁才不会给别的女人讲故事呢。但是既然梁珞瑶问了,王旁轻描淡写的说到:“他是吐蕃亚陇觉阿王系的后裔,十二岁当了傀儡藩王,任人摆布、受人控制的局面。后来集结拥护自己的部族,平息了叛乱。我知道的就这些。”

    王旁这故事显然说到的很是对付,梁珞瑶早听说王旁侃侃而谈引人入胜,这下好像一盆冷水,几乎话味同嚼蜡就把自己打发了。

    她仍有点不甘心,于是笑吟吟的说到:“那看来,角厮罗可和我家皇上有的一比,也是少年时候被人控制,后来多凭着机智过人才得真正掌控大局。看来我家皇上此次遇到劲敌。”

    她见王旁笑而不语接着说到:“我听说以前西夏曾经被角厮罗打败过?不知道可否真有此事?”

    王旁见她刚刚还说不知道角厮罗,这会又说起败兵之事,这娘们还挺能装。王旁知道角厮罗曾经用计大败当年李元昊,他也不想接着话,于是摇摇头:“我一商人出身,哪知道那么多战事?”

    梁珞瑶忽然凝起眉头,神色凄然,似乎想起无限伤心事,无限忧伤的说到:“若是皇上执意亲征,真要有个闪失,我这汉人后人的皇后,如何在这西夏宫廷之中立足?”

    皇后的话下并非完全是说给王旁听,虽然心中打算用此试探王旁,但里面多多少少有一两分真情流露。王旁即使是胆小之人,皇后如此暗示,怎么也该有点回应。

    王旁眉头一皱:“皇后此话何来?”

    梁珞瑶心中骂道,这个王旁可比当年的李谅祚难对付多了,她一副无奈莺莺细语的说到:“王公有所不知,这西夏朝中,蕃人掌重兵重权,汉人的官多数是空架子,如果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怕连个能议事的可信之人都没有啊。”说完竟是欲要垂泪状。

    这皇后这么乌鸦嘴,皇上估计想好也好不了。王旁还真是替李谅祚揪把心,他微微一笑:“皇后有国相此重臣辅佐,又有皇上的唯一的皇子;即便皇后怕能力不够,多多和大宋国求助,安心称臣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皇后梁珞瑶听这话是连讥带讽,不由心里发火:“王侍郎,难道我梁珞瑶管理西夏只能做臣国么?”

    王旁仍是嘴角淡淡微笑,这回梁珞瑶似真的看出不屑,王旁开口说到:“难道现在西夏不是宋国的臣国么?”

    第一百三十五章 谈笑论胜负

    御花园的湖心中,这精美的画舫之上,二层的望景阁四面通透,上面只有两个人:西夏皇后梁珞瑶和淡然而坐的王旁。

    梁珞瑶百般诱导,王旁仍是抱定了对李谅祚一样的态度,不管你怎么说,我就不顺杆爬。

    王旁的口气和神情都让梁珞瑶倒吸口凉气,看来这个王旁是不吃软的,梁珞瑶收起可怜楚楚的神情,直言不讳的说到:“王公子,你在宋国现今只是一个四品的侍郎,但若你肯助我执掌西夏,你和梁乙埋丞相的旧怨我会处理。”

    在王旁的心里,如果只是李谅祚和梁珞瑶之间的比较,王旁更加倾向李谅祚,他从内心非常鄙视梁珞瑶的小动作,这个心如蛇蝎的妇人,要是跟她纠缠上也无非就是死的快些。

    王旁冷笑一声:“看来皇后是支持皇上亲征了?”

    梁珞瑶以为王旁开窍了,微笑的说到:“当然支持,王侍郎不认为这个是个好‘机会’吗?”她讲机会二字故意说的重了些。这可以理解为出兵角厮罗的机会,当然如果王旁够聪明自然明白,李谅祚亲征后兴庆府内空虚的机会。

    王旁哈哈大笑,你梁珞瑶当我王旁是什么人了。“皇后果然是聪明人,若是趁着这个机会将西夏送到宋国,不仅可以回到宋国安心教子,还可以自保平安。”

    梁珞瑶指着王旁,她气的面色发白,浑身微微颤抖。难道自己的机会是讲西夏拱手送给宋国吗?我说了半天就这个意思吗?这个王旁简直是软硬不吃的朽木疙瘩。她憋了半天说了一句:“你退下吧。”

    王旁谢过梁珞瑶,转身退下画舫一层,站在画舫船头一样可欣赏美景,待画舫靠岸他头也不回的大踏步离开御花园,只留下梁珞瑶坐在画舫二层看着他背影的发呆。

    王旁回到邸店命张平乔装成西夏百姓,去找来武苏;又写了一封信让折克隽送到漫咩府。安置完毕等二人回来,王旁交代武苏留意翊卫司指令,关键时刻去找漫常,只要听他的话保证武苏日后平步青云。武苏听了王旁吩咐又接了银两心中感激不尽。

    折克隽复命回来,与张平同问王旁接下来做什么,王旁笑着说到:“在西夏避暑!”

    三日后西夏皇上李谅祚亲自带队出征角厮罗,这个消息很快的传到了宋国。太子赵曙听到此事,急忙召集心腹商议,他决定奏请朝廷趁着西夏发兵角厮罗国内空虚攻打西夏。

    赵曙的奏折奏上朝廷,结果什么事一到了宋朝的朝廷,马上变成了文臣们的扯皮大会。大将军种谔率先反对,他觉得西夏出兵虚实未知,边境刚刚安宁,朝廷派去通商的使者,出兵无名!

    赵曙看了看韩琦,当初韩琦可是嚷嚷着要打西夏,现在机会来了,韩琦还不站在自己这边么?以韩琦宰相身份,定然有说服力。

    韩琦毕竟是宰相多年,他有私心保住宰相之位不假,不过毕竟他是两朝元老,更多时候他还是会站在大宋国事利益的角度考虑。韩琦说的可不对太子心思,他启奏到:“西夏攻打角厮罗,两国都是大宋的臣国,与其去打西夏,不如去帮角厮罗抵抗西夏。”

    这两人吵吵完宰相曾公亮说话了,老头儿捋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须说到:“咱们谁也不帮,西夏与角厮罗是互相制衡,不管谁壮大了边境之上都无益于我国,况且如果打了西夏,宋国就会有夹于角厮罗和辽国之间,未必对我国就是好事。”

    仁宗这次点点头,宰相曾公亮说的正对自己的心思,他安抚众臣说到:“邻国小纠纷,只管看着就是了,更何况我国有使者尚在夏境,不可出尔反尔”仁宗说罢退朝。

    太子赵曙回到府邸,心中莫名的邪火,他踢椅子摔杯子都无法排解心中郁闷之气,王旁,又是王旁。为什么仁宗竟然对这个王旁比对自己这个太子还要重视?护狄青,烧漕船,打内臣,软硬不吃的王旁,早晚是心腹大患,你小子等着,等到有一天江山我做主,定要让你好看。

    远在西夏的王旁,并不知道太子因仁宗袒护自己愈发怨愤。他安排折克隽和张平每日上街打探些消息,王旁就在邸店之中百~万\小!说写字,或者见见在西夏的宋国人,再无聊了就去藩汉学院,每日吟诗下棋好不清闲。

    王旁在兴庆府避暑悠闲,半月之后李谅祚的部队到了渭州,先行开路先锋漫咩忽然停下驻扎,并命在渭州旁修筑巨大的城堡。

    消息很快传回兴庆府,这天张平从街上回来,推开门见王旁正和折克隽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下棋聊天。他刚刚从外面回来,七月盛夏动一动都是一身汗。张平一边擦汗,一边咕咚咚的喝了几口白水,感觉暑热稍微好些了,这才蹲在王旁和折克隽的棋盘前面笑呵呵的说到:“折大哥,你那日给漫咩将军送的什么信啊?”

    折克隽看着棋盘问道:“怎么?是否有前方的消息啊?”

    张平拽了个矮凳坐下,拿过一把大蒲扇扑打扑打的煽着,他这么一扇王旁放下自己的扇子,这张平膀大腰圆的,煽个扇子都带着风嗖嗖的。

    张平一般说着,一边笑着,声音高亢爽朗:“哈哈,听说西夏皇上漫咩将军都没招了,部队忽然就停下了,这还没打仗了,先建大城堡,据说离前方还几百里呢。急的那西夏皇上自己当要先锋。”

    折克隽拿起一粒子,左右看看不知道放哪,他放下棋子说到:“王侍郎,此盘棋怎么走都是输啊?”

    王旁胜券在握,指着折克隽的后方说到:“你若在这里有守棋,或者还不至于一败涂地。”

    张平有点着急:“王侍郎,折大哥,我说的你们都听到了吗?”

    折克隽看看王旁,王旁正欣赏自己的这盘好棋,他又看看张平,拍拍张平的肩膀:“侍郎和我说的,你听到了吗?”

    张平被折克隽说的糊涂,他摇摇头,王旁和折克隽看他窘样一起笑了起来。王旁见漫咩果然按照自己所说的选择退兵之地提前准备防守,心中很是得意。

    张平已经对王旁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会他有点似懂非懂,好像他们说的和自己问的有那么点关系,他赶紧求教:“王侍郎,你快讲讲,西夏攻打角厮罗这事你到底怎么想的啊?是不是李谅祚这次必败啊?”

    别看王旁不愿意给梁珞瑶讲,给折克隽和张平讲讲到也无所谓,他笑着说到:“角厮罗有勇有谋,拥兵七十万,李谅祚此次只带十万大军,实力上没得比;角厮罗部下都是精锐吐蕃部队和归顺过西夏回归吐番的,他们对西夏的兵法战术熟知,这点李谅祚更是弱势;再有角厮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李谅祚是长途跋涉;此征只有惊险,无有惊喜。”

    张平啊了一声,折克隽接着王旁的话问道:“我就知道,西夏和角厮罗打仗就没赢过!哈哈”

    张平两眼冒光:“王侍郎,折大哥你们别光顾下棋,也给我讲讲。”

    王旁一边下棋一边说到:“李元昊在位的时候,攻打了几次都被角厮罗用计大败。其中有一次最是好笑。”

    张平听王旁开始讲,忙向王旁这边挪了挪身子,讨好似的忽闪着扇子。王旁一笑喝口谁说到:“那次元昊率军亲征河湟。西夏军队勇猛善战,刚到河湟士气正旺。于是,角厮罗下令坚守青唐,不与敌军交战,以此来拖垮西夏军队。另外,他又派人探听西夏军队的虚实,得知西夏军队渡宗哥河(湟水)时,插旗帜表示水浅。你猜角厮罗怎么做的?”

    张平想都不想就说到:“要是我,哼,哦就把那水里的旗帜都拔了。”

    折克隽听张平这么说,反问道:“那要是西夏军队见没旗帜,索性拼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仗可就难打了。”

    张平拍了折克隽一下:“折大哥,快听王侍郎怎么说。”

    王旁看张平那猴急的样,他笑着说到:“当时角厮罗就暗中派人将旗帜移到宗哥河的最深处。当两军会战时,唃厮啰亲率精锐的吐蕃军队冲向疲惫不堪的西夏军队。西夏军队顿时阵脚散乱,慌忙回逃。结果都按照插旗的地方为标志渡河,那地方水深流急,仓惶失措的西夏军队没死战场上,多数都边了河中的水鬼!”

    张平哈哈哈大笑说着:“太痛快了!” 折克隽急忙示意:“小点声,咱们这可是在西夏呢!”

    张平急忙闭嘴站起身来走到门外看了,私下无人转身小声回来说到:“公子料事如神,我们就等着西夏兵败的好消息吧。”说完嘿嘿的笑着。

    王旁算着日子说到:“过两三日大概就会有前线的消息,你们二人多多探听。武苏立功的时候就快到了!”

    王旁已经看出来:这次西夏之行的弱势,就是朝中没有自己人,上层的消息太慢。李谅祚年轻冲动,前线占不到便宜;现在后方也很虚弱。梁珞瑶画舫之上已经显出蠢蠢欲动。如果她敢妄动,武苏就该在李谅祚面前展露头角,成为王旁安插西夏朝中第一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苏巧救主

    王旁对前方的估计一点都没错,李谅祚即使再年轻气盛,当他来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渭州城堡几百里,看见对面角厮罗的对阵,心就凉了一半。

    六七月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功夫就已经乌云密布,李谅祚率队冲上附近高出土丘,惊雷之中犹见对面黑压压铺天盖地的阵营,角厮罗的军队已经布好了阵脚,就等着他来,粗略见营盘估算来兵竟然有自己的两三倍。阵营之中旌旗招展,角厮罗的大军气势磅礴。

    一道闪电划过,李谅祚身边的卫兵的马匹竟然向后退了几步,李谅祚回过头来竟然见自己部队身边士兵和马匹神情带有惧色。

    漫咩大将提马来到李谅祚身边说到,看到对面这个阵势,自己久经沙场已知胜算极少。还没等漫咩说话,耳听得鼓声大作,夹杂着没雷之声,从对面角厮罗阵营中突然阵列分成左右,从中间冲出一队骑兵。

    李谅祚和漫咩定睛观看,不对,不是一队骑兵。角厮罗阵列开口变大,后面骑兵如潮水般涌出向他们冲来。漫咩急忙回头观看,竟发现自己李谅祚部队还没列好队伍。

    漫咩再看李谅祚,皇上情急之下一声号令已经带着如同散沙般的队伍冲过去。漫咩心中着急,这个皇上可是太年轻莽撞,他急忙拎刀催马赶上去护驾。

    李谅祚的队伍刚和角厮罗的队伍对面衔接,就已经支撑不住,角厮罗的大军如同洪水般眼看就要淹没了李谅祚所带的队伍,不过一箭的距离,双方的骑兵又是在对冲,几乎只是眨眼的功夫,在前端交错的地方,顿时激荡起一 片耀眼的金属声,马蹄声,雷声轰鸣,战鼓雷雷,掩盖了士兵们惊心动魄的惨叫。

    李谅祚的先头骑兵一对阵,就有无数人落马 !角厮罗的骑兵队列依然密集,先头的队列这些强悍的藩兵即便是同伴落马,连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只是一个劲的催马,手中挥动大刀长矛,红着眼睛朝着李谅祚的队伍冲! 李谅祚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虎落狼群,他只剩下凭着一夫之勇招架,此时已经盔歪甲斜大汗淋漓。

    眼看西夏年轻小皇上就要命丧疆场,老将漫咩带部队赶上冲到李谅祚马前,一边替他阻挡这角厮罗的骑兵,一边用西夏士兵的队伍掩护李谅祚一条退路。李谅祚又惊又恨又无奈,调转马头朝回跑,西夏军队后队变前队,兵败如潮。

    李谅祚一口气跑了几十里,回头看去,稀稀拉拉的骑兵部队跟着自己回撤,走的慢的步兵在后面一边抵挡角厮罗,一边溃不成军的跟着后撤。此时倾盆大雨,李谅祚的视线已经模糊了,好容易看到老将漫咩跟了上来,李谅祚如同见到亲人般,就差扑到漫咩的怀里。

    大雨阻滞了角厮罗的追兵,让李谅祚稍微喘口气。见天色已黑,休整点兵,这才发现带出来的十万大军还剩下六七万,李谅祚稍稍定了下神,还好,这比他刚才做的最坏的打算已经强多了。

    天黑来的时候雨停了,刚刚经历生死大难的西夏部队,人困马乏又被大雨淋了一通,士气低落。扎好的营盘之中,不时传来伤病的哀痛之声。

    晚饭还没吃完,已经整顿好了正在冲锋兴头上的角厮?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