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248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248部分阅读

    张纮对于孙权的表现却没有感激,他此时有的只有一阵阵的失望,他摇着头上前一步,紧逼到孙权的背后,手指着远端已经能用肉眼看到的陆地上的火势,同样毫不退缩的以长辈的口吻厉声道:“主公你看到吗?岸上的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已经全部被大火吞噬,我军四万水军,现在只剩下一万不到,其他都葬身大江中,不是被淹死,就被火海吞没,一万多的马步兵,想来此时不是战死,所剩者也皆都投降,主公,我们就算能冲出重围,也回不到柴桑,或是山阴了……”说到此处时,年近六十的张纮已是老泪纵横,悲泣的站不稳身影。

    “吕蒙率领我们所有的舰队占据有利位置相互支援,那怕是用船撞,也要给我撞出一条血路……吕蒙,你听到没有,率领所剩战船左右展开……”孙权最后近乎咆哮的命令,一再不理睬悲伤的张纮,大声吼叫着。但非但孙权最忠实的部下吕蒙也是毫无反应,就连本来还在跑动的普通士兵也都停下了身影和手中的工作。

    仗打到这个份上,的确是该选择接下来命运的时候了。大江,滚滚东去的江水,那不息的浪涛掀起多少英雄豪杰的梦想,但此时那无情的大火却淘尽了孙权身边所有风流人物的意志。

    关于“战”与“降”的抉择,在此时已经到了必须抉择的时间。没有人质疑这一点的刻不容缓,相反此时在场的很多人都认为此时此景下这个问题必须有所尘埃落定。

    尽管后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张纮的投降主意是可耻的,但他降曹的意见,最终促使了东汉末年的“6合为一”,结束了“战国之弊”的历史进程,他是为这份结束纷争,统一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的。

    但很多人看待历史,却总喜欢站在艺术角度去看待、去评判的,因为赤壁至乌林大江两岸的这幕舞台剧,没能如滚滚东去的江水,那么再继续它的波浪壮阔,在这些后世的历史学家眼中,赤壁最终没有上演一幕具有浪漫风格的历史话剧,而扼腕叹息。最终将张纮盖上了“反派人物”的角色定性。

    这些人其实是吃饱了撑得慌,才会不顾生命的可贵,不顾历史与故事的分别,硬要让必然和有利于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的史实,背道而驰,要在他们的欣赏目光下,最终来一场慷慨就义的动人画面。

    “子布(张昭字)老师不会同意的!”

    孙权含泪搬出张昭试图堵塞张纮投降的意图。孙策临终前要孙权尊奉张昭和张纮为老师,言明两人的地位一样,所以孙权此时以张昭可能不同意为由,否决着张纮的提议。

    “他会同意!对此战的结果我们早已互通过信函,对于出现今日之战败的结局,我们早已定下投降的计议!”

    张纮的话令本还想与之争辩的孙权忽然中止了到嘴边的话,孙权的嘴巴张大着,半天也没合扰过来。孙策临终重托的两位辅政大臣,竟然背着他早已定下了投降的办法,这怎么不令孙权吃惊得下巴都要掉了下来。

    孙权气愤、吃惊之下,连退数步,靠在一c女墙上,脸色苍白到了极点,伸手指着张纮连连道了三个“你,你,你!”,但却不知从何指责而起。

    张纮同样含着泪,对着孙权跪下,指着奔腾的江水,熊熊的大火大吼道:“主公这江水,这连绵青山之后,还有无数你的虎贲,你的臣民在等待你去解救,你去抚慰。你不能为了一时之气,争一日之长短,坏了剩下这些人的性命,坏了你自己的性命。一个人要去死太容易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江东拥护你的六郡臣民,你剩下的军队,你的家人吗?你母亲、你妹妹、你弟弟都将沦为他人的俘虏、奴隶,千千万万追随你们孙家的臣子、臣民将会被屠杀殆尽。你只想着当英雄,死的有气概,你有没有想过别人?”

    张纮此时的话早已跳出了一个下属、臣子的范畴,到最后纯属以一个长辈的口吻在教训孙权了。

    孙权被骂的无言以对,只是急喘着呼吸,低头默默地垂泪。但此时这个年轻人的心中依然翻江倒海,孙权能够成功,在历史上不是全靠偶然性。他其实是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好主公,他明白张纮的这些话都是在为他着想,为他家的孙氏大业的百年基业在着想。张纮对孙权在这种时候说这些话,不是为了自己的绳营狗荀,他更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意“败坏”和“误导”孙权,再说此时张纮这么做又有什么利益可得……

    张纮、张昭都是兄长指定的重臣,皆是品德高尚的忠亮之士,其实此时此地孙权所处的局面“投降”的意见不但颇值得考虑,大概也是摆在孙权目前唯一的出路了。

    张纮、张昭的年纪比较大,谋事相对来说稳重些,考虑的也比较周全,估计到孙权一但兵败之事,已经研究过后续安排,此时冷静下来的孙权想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自己真的要抵抗到底,试想以曹氏兄弟的残忍和曹操以前留下的凶名,曹智极其他的属下在最后鲸吞江东六郡后,他们孙氏家族以前的追随者,他的家人,江东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会有怎样的结果?

    第九百九十九章 谈判资本

    孙权作为一名有潜质的明主,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就是遇事的“犹豫”,也就是说越是遇到重大问题的抉择,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他总是难以取舍和判断。

    “就算我肯降,曹智也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目前的局面,就好比……”

    “只要主公心意已决,张纮自有办法让曹智罢兵谈判!”

    一见孙权表露出愿意投降之意的张纮,在这处狭隘的甲板上挪着双膝,向孙权靠近着说道。

    但敏感和细心的孙权立时察觉到了张纮话中的语病,曹军现在一切占优,他们就算现在投降,曹智愿不愿意接受还是个问题,但张纮却还声称要与曹智谈判,这又从何说起?

    其实不光孙权注意到了张纮,周围一圈如吕范、吕蒙等都认为张纮刚才最后两个字说错了。

    “败军之将何来谈判的之说,我们现在还哪有这个资本?”

    孙权气馁的说罢,张纮马上直起身子指天发誓时的大呼道:“有!”

    火盆中的火花还在劈劈啪啪跳跃着,映照出曹智深沉的面容。大帐内所有人都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曹智。

    石油焚江和火烧连营的赤壁之战已过去三日,曹军暂歇一切追捕、围剿行动,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对于这场战事已经取得了完胜。

    只是在最后时刻,不知是大火的阻隔,还是其他原因,在曹智收到敌军投来的一封信函后,就宣布暂时不再追击、围捕孙军了。

    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才陆续熄灭。当曹军的战船和士兵能够重新在那段江面上行驶,在那片江岸、丘陵上巡弋时,才发现这场可怕的人为大火将赤壁以东至乌林一地,所有的一切全部烧毁,无数烧的扭曲变形的尸体让战后清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逃的性命的孙权和属下大约八千丢盔卸甲的将士,并没有被曹军赶尽杀绝,而是在大火彻底焚江前,在曹军的引导下,走出了火带包围圈,现在被安置在离赤壁三十里远的两座孤岛上。

    名义上叫安置,其实还是被限制自由的包围着,他们离沦为战俘还只有一步之遥。曹军大量的水陆军马现在已经围住了西面反扑之路,而不久前由文聘、甘宁率领从江夏出发的另一路水陆军马彻底堵住了孙军后撤东逃的可能。

    看见文聘、甘宁的旗号在大江下游出现时,孙权知道自己就算当时拼死突围而出,也是死路一条的,曹智对于围歼他早已做出了天罗地网的安排。

    孙权在庆幸自己最终听从张纮的提议,保住了一部分实力,现在还能拿着张纮的苦心安排的杀手锏,与曹智讨价还价。孙权抹去脑门上的冷汗后,就派出几路心腹,查询和联络自己几个大本营的状况,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调集的力量,极其与属下积极商讨起在曹智营造的这番铁壁铜墙下那地方还有他们可钻的空子。

    曹智突然的大发善心,令很多属下不解,但很快就有消息传出,孙权还有最后的底牌藏到自己最危急的时刻才拿了出来,所以令曹智最后没有下令围歼他。具体情形底下的士兵并不清楚,只知道曹智真的为孙权的这张底牌投鼠忌器了。

    在外面低级的军官和普通士兵猜测着孙权有什么底牌能使他们英明神武的主公最后放他们出了火海,现在还一副等待使臣前来谈判的架势。但能够坐进曹智这间已搬至原孙军乌林营寨上大帐内的人,现在都知道了不是孙权有什么底牌威胁到了曹智,而是孙权现在身边的第一谋士张纮有使曹智投鼠忌器的王牌。

    最为金字塔顶峰的这些下属们当然不敢,也不会横加追问张纮威胁曹智的具体内容,但必不可免传出的一星半点消息,使他们就对事实真相有了一定了解。

    事情和乔家大小姐,也就是是现任的孙策遗孀乔莹和她所生的儿子有关。跟随曹智多年的部将、谋士很快就将当年曹智在寿春和乔家姐妹的诸多他们听闻和亲身目染的风流韵事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张纮能够拿得出手,并且真的让曹智英雄气短的威胁,就不难想象了。

    还是郭嘉在这场会议上首先打破了沉默:“孙权现在还想自保,就是因为现在我们还没解决掉豫章、会稽、吴郡这些个麻烦,否则他就没有什么和我们叫板的本钱了!”

    “没错。”诸葛亮也跟着道:“当下之急,一是解决这些孙权自认为是依仗的后方基地,二是要加紧收复巴陵、零陵等地,和那些残存在荆州中下部的残敌,快速派人接管和派驻兵马驻守这些地域,让孙权和他的谋士们断了再给我们后方添乱的机会和心思!”

    “唉……僵持了多年的孙家势力,到此时此刻局势如此急转直下,胜利的天平向着我军已经无限倾斜了,我难道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个后患吗?”一声长叹中,转过身来的曹智,站在另一个他的高度说出了他看待目前局面的忧虑。

    在他们军事上彻底击败了孙军后,孙权这位现任的江东势力首领也被迫无奈撤出战线。现在的曹智则不能毫不客气地一路向东,接管江东整条从荆州到扬州的所有曾经孙氏控制的地域,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因为张纮向曹智亮出乔莹母子在他手上的底牌,让曹智英雄气短,患得患失起来。

    “命令曹仁引兵火速对巴陵及零陵的侧翼进行迂回,彻底收复我们的失地,进而直逼豫章。还有命令张颌、邓艾、鲁肃率领东线各军,由正面对豫章、吴郡两线火速发起强攻,命令乐进、李典从水路对柴桑西部各城用兵,务必在短期内拿下这些地方。我要在孙权、张纮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跟我讨价还价,也得顺着我走!”

    “遵命!”

    众人应声曹智的命令的同时,有心人就开始对曹智的命令内容开始在心底圈圈点点了。

    曹智的命令内容中是有诸多可圈可点地方的,第一曹智的命令表述和坚定着曹智坚决取缔江东这股敌对势力的决心。从其威逼孙权各地还残存势力的手段可见一般。但是这其中对于张纮拿捏在手的王牌,曹智还是给出了孙权不会鱼死网破的空间。曹智在命令中好像独留了会稽没有要求在短期内收复的要求,这就是接下来郭嘉、诸葛亮在具体起草曹智刚才颁布的各项命令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了。

    曹军现在活跃在荆、扬两州地域上的八大军团在未来数日之内接到的命令指引下,开始了迅速而有力的出兵打击,失却了所有支援的孙军,根本不能与曹军正面较量,被迫不断地收缩集结,逐步放弃大片占领区域。

    建安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赤壁战役整整一个月时,曹仁对巴陵、零陵等地发动了清缴活动,亲手斩杀多名驻守这些地区的孙军残兵败将后,原被江东孙氏势力渗透、侵占的荆州各县、各郡宣告全部归纳入曹智治下。曹仁的大军一路从零陵继续东进豫章外,另一路与曹智在赤壁的大军合兵在一起。

    建安四年十二月初一,乐进、李典在得到来自豫章正面来自庐江鲁肃、张颌,极其从零陵后路方向赶来的一路军马支援后,巧计大破柴桑,最终攻下豫章全境,会稽自山阴以下的孙氏本土势力一片惊慌。

    建安四年十二月初八日,邓艾亲自挥师西进,再下吴郡数地,将朱治在吴郡的军队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朱治率领退守钱塘、嘉兴一带,另一部由朱治的义子朱然率领退守枫桥一带。邓艾汇合齐集杜濩﹑周仓、袁约﹑杨车等多名将领,分兵两路大军猛攻吴郡两地,打响了至赤壁战役胜利后,曹军最艰难一仗。朱治父子比所有人想象的更顽固,更坚强,更难对付。他们兵力虽然不及邓艾一方,但作战顽强,且有会利用各处地形,给邓艾的快速完成肃清江东残敌,完成扬州统一,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最后邓艾不得不放弃蛮攻,再次祭起他拿手的擒王战术,令周仓率一支奇兵冲击敌方后路,一举击杀朱治,战局才得到大幅度改观。

    到十二月一十八日,朱然领一千多残军退到松江一带,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要邓艾和属下将领不犯大错误,那么松江,就是这支吴郡残兵最后的归宿。

    直到此时,邓艾才可以真正的松下一口气。作为正宗扬州刺史的他,最后才完成任务,实在有点有失颜面。但总算是完成了曹智的命令,为最后东线曹军合兵合围会稽山阴城,打通了所有道路。也就是说此时的曹军已经在赢得赤壁之战的阶段胜利,又进一步对孙氏家族控制的江东势力全境,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现在只要曹智最后一声令下,孙权和孙氏集团就能从此被曹智创造的这段新历史进程中抹灭掉。

    第一千章 协议

    此时战局已经清楚得没法再清楚了,曹军从三个方向合围了孙氏势力在江东最后根据地会稽山阴,但曹军并不打算现在就动手,做最后的围剿。他们的援军正在每天赶来,兵力日益增厚,军营也在逐渐加固,但却不发起进攻。驻守山阴的最后最高孙氏辅政大臣张昭如果孤注一掷率部冲出来和他们打,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但张昭不会,他也早已知道了孙权和张纮在赤壁一带所做的谈判努力,是要他们这里的坚守为筹码的。

    文官和武将看待投降的屈辱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多的认为只要争取到生存的可能,就有徐图再来的希望。如果都像武将那样吵吵着要骨气,不要性命,那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而且这种行为和主张在更理智的文官眼里是愚蠢的,还好现在最后坐镇会稽的是正宗的文官张昭,他要让孙氏在江东的势力繁衍下去,而不是就此灭绝。

    但现在他也不容易,不但固守待援没了可能,水路、陆路也已被曹军的部队切断,他们库存粮草已经严重不足,由于困守在一城一地的原因,战马也无法就地放牧,一旦打长期战,他们只能是坐以待毙。还有来自内部的压力,反对声已经越来越大,在没有结果,相信他们内部很快就会乱起来。

    同样对于困守在赤壁一带的孙权关键的问题也是一样。一般而言,固守的主要目的是待援,一边消耗敌军一边等待援军前来救助,然后集中兵力,反击获胜。

    可是曹智几路大军的一搭一档,一个个将孙权新近建立的根据地和本土剿得天翻地覆,还死死的堵住他们回归的路口,要想等到援兵,怕是千难万难。此时孙权属下的军营里,更是因为缺医少药,加之天气寒冷,他们又缺乏冬装,人员也太过集中,疟疾和痢疾在他们军营中蔓延,加之原先的伤病,军营内外士气低迷的孙军将士已经战斗力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并且随时有哗变和变节的可能。

    直到此时孙权才结束了内部的讨论,定下了一份反复推敲的协议,并亲自书信一封让张纮正式前往曹智的军营,进行与曹智的会面和磋商他们投诚的具体事宜。

    期间通过清理战场,孙权也确定了舅舅吴景和弟弟孙匡在曹军水雷爆炸中丧生,韩当、黄盖、周泰也相继战死,程普的尸体没有找到,但他儿子程咨的死讯已经确认。通过曹军交换回来的陆军战俘,孙权也基本确定了程普已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