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 >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8部分阅读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8部分阅读

要收回投资,在毛利率50的水平下,每年要卖出40贯,也就是20万斤(120吨)的煤炭。按照明朝北京城的消费水平,这相当于1920人每年消耗的燃料。以小店村附近的人口数量,如果没有人竞争,当然是没有问题。可见只要生产率能够提上来,在煤价很低的时候,开煤窑也是能赚钱的。

    李志开煤窑不是为了赚钱,但他需要把煤窑推广开去,因此经过一番核算,确保了这样的煤窑能够获利以后,他就能放心的把煤窑推广开来,而不担心亏本推广,或者因为利润原因,让这项技术不能够顺利推广开去。

    经过这样的一副改造,小店村的煤矿技术同中国各代相比,可以达到民国先进水平,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足以成为一个平均水平之上的煤矿。这不是说李志带来的技术过于逆天,而只是说明,中国的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直叫人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经过一个月的奋斗,完成了煤矿项目的李志终于可以把事情甩手扔给白老头,回娘家和小王姑娘温存一番。因为长期在煤矿奋战,这一个月,李治就没有几天不是黑着脸回来的。因此这天家里人看到李治终于白白净净的回家了,都觉得非常高兴。

    小王姑娘连忙道:“郎君,在那煤矿上可算忙完了?前几日看你狼狈不堪,都不忍让来客见你。”

    来客却是李道宗的手下,薛万备的侄子薛义森。李治却在军中曾有谋面。此行薛义森带来了三百多俘虏而回的高丽百姓,作为李治的战利品。

    “王叔怎地如此客气,孤又不用这些奴仆。”李治固然是要推辞一番。

    薛义森和薛家的人都是老实的军汉,却毫不犹豫的接到:“殿下真会开玩笑,少不得要赏赐手下,不说真的要收为奴仆,也能卖得几贯钱的。”

    李治看薛义森老实,也只得称是收下,也不绕弯子,直接问江南王还有话带到否。

    薛义森也痛快:“当然有,王爷当时是这么说的。”他清了清嗓子,学着李道宗的声音:“义森,你此去顺路去问问太子殿下,最近突厥那帮狗崽子不老实,恐怕有仗打,有没有兴趣来干一票。”

    李世民曾和李靖讨论过,此时能打的将领,李世绩和李道宗是最稳健的,不是大胜也不会大败,而薛万彻则是过于勇猛,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可见李道宗的带兵实力是获得公认的。此番突厥战场,李道宗有心邀太子一起出兵,自然是看得起李治的指挥能力。而他身份特殊,别的将领,还真不敢开口相邀。

    李治心里一动,历史上突厥确实有所异动。在出征高丽之前,李世民只带上左领军将军何力出征,便让右领军将军执事思力驻守夏州,防备突厥。何力要不是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去救,还差点挂在高丽人手上。李靖虽然觉得薛万彻家的人过于勇猛,不算靠谱的将领,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还真是只有他们能够顶上。

    李治问道:“难道薛延拓部有消息了?”

    “最新消息,薛延拓部真珠可汗过世了!”

    漠北一千里外,薛延拓牙帐。

    真珠可汗的长子叫做曳莽,他不是正妻所生,是庶出的长子,真珠可汗命令他统领东部突厥的势力,他的嫡长子拔灼则统领西突厥。

    曳莽带着他的部曲,在牙帐内完成祭奠父亲的仪式。他的弟弟拨灼则在一旁冷冷的看着他。曳莽不敢看他,完成仪式,便匆匆的走出帐外。

    “拨灼不会放过我的。他一定会找机会杀死我。”曳莽是一个典型的莽夫,虽然他是哥哥,从来都没有在弟弟身上占到过便宜。他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拨灼那阴沉的眼神。父汗尚在的时候,他就多次同拨灼起冲突,有时候能够打败他的部队,抢夺他的部曲,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受到挫折。他已经丧失了勇气,只想尽快逃离这里。逃得越远越好。

    曳莽连晚饭都没有吃,召集心腹带着小股人马匆匆的离开了牙帐,逃往东方。

    可是他前脚刚走,后脚拨灼就骑上了战马。

    “曳莽啊曳莽,连羊圈里的羊,都能嗅到你的恐惧。草原上不需要怯懦的头领,当你不敢面对我的时候,你已经是个死人了。”

    拨灼心里充满了杀戮的快意。

    “父汗已死,再也没有能够阻止我杀死你了。把东部的部曲交给你,是父汗最大的错误。而我,就要立刻改正它!”

    “我的勇士们,追上那个懦夫的队伍,全部杀光!杀!”

    草原上的规则,从来都是那么简单,血腥。突厥战士们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任何犹豫,嗷嗷怪叫着就翻身上马,不论生死,他们都确信自己的全部,都属于长生天至高神。而掠夺与杀戮,便是长生天赐予他们用以生存的合法的工具。

    夜色深沉,远方的草原,只传来狼嚎,马嘶,隐约还有兵刃碰撞和惨叫声。

    真珠可汗的葬礼尚未结束,拨灼便宣布:“草原上所有薛延拓的部众们,从今日起,我便是薛延拓唯一的可汗,是这片草原上唯一的主,是你们唯一合法的头人!那个叫做突利失的伪可汗曳莽,已经追随父汗而去了!从今日起,你们要记住我的名号是:颉利俱利薛沙多弥!!”

    第三十二节 薛延拓犯边

    “这狗曰的拨灼啊。”

    李治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下旬了。

    多弥可汗新官上任三把火,最近三四年突厥大地风调雨顺,牲畜多不胜数,满山遍野都是牛羊。八九月正是秋高马肥的时候,精力充沛的薛延拓突厥眼看部落里家家户户又新添了三四名人口,基因里的战意便熊熊燃烧起来。杀完自己哥哥,剧集各个部落的头人,多弥可汗立刻集结了四十万战士,南渡黄河,以寻求掠夺人口,攻击唐军。

    唐初论军力,突厥实属第一,“控弦之士百万”,小意思!而唐军几乎没有打过30万人以上的大战,以少打多都不足以形容,应该是要用“面对两倍,五倍还是八倍的敌人”来形容。

    第一期赶到的突厥战士,便约有四十万。

    9月20日,多弥带着四十万突厥人在乌兰素海以东南渡黄河,很快就在夏州以北四百里发现了唐军的踪迹。

    多弥立刻命令全军压上,唐军的数量约莫只有八千骑兵,看到满山遍野的突厥兵,立刻不要命的往南逃。多弥哪里肯放过到嘴的肉,下令奋起直追。

    不到七十里地,眼看唐军停下准备战斗,多弥很兴奋,也下令休息备战。

    第二日一早,多弥可汗兴冲冲的带兵杀过去,可是唐军远远的射了几箭,便又争先恐后的南逃,连营帐锅灶都扔了一地。可是这点东西哪里管够,突厥人一路直追,终于在夏州城北再次看到了那股唐军。

    出乎意料的,这不只是八千轻骑,而是另有两万步卒,排成枪盾阵等待自己。多弥大怒,立刻下令强攻。突厥士兵一拥而上,几波射箭毫无成效。有几股骑兵前去试图近战,又立刻被长枪给逼了回来。四十万突厥骑兵数量太多,在这片地带排列不开,只有前方五万轻骑,围着两万多枪盾阵,如啃刺猬一样,没法下嘴。战斗持续到中午,开战四个小时后仍然没有什么进展。唐军坚守阵型,并没有溃败的迹象。多弥看先头部队累了,便让他们退下,用车轮战消耗唐军步卒的体力。

    他们没有意识到,另外一股唐军正在赶来的路上。

    右将军思力在派兵前往黄河南岸搜索突厥前锋的时候,便已联络中郎将田仁会从灵州派出三万骑兵援军。灵州也是抗击突厥的前线,位于今银川南部的永宁县,夏州西三百六十里。这里是北地最好的农田绿洲,有塞上江南之城。粮食的充足供应让这里成为唐军主要的驻地之一。

    当多弥带着突厥人一路南下五百多里抵达夏州城下的时候,田仁会已经潜伏在城西多时了。他耐心等待,估计突厥人消耗大量的战意之后,便同思力的一万五千骑兵从夏州西杀出,四万人马朝盘桓多时的突厥人的军队冲锋。

    在封建时代,打仗是一件相当很头疼的事情。

    第一,敌人的数量是很难准确估算的,像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军队,数量总是很多,但是战意差别却很大,战斗力的误差不是一点半点。第二,你自己的士兵,他们都是满腹怨气,意志坚定的战士,少之又少。士气,气势的起伏,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和后来的经过妥善洗脑,信念坚定职业军队相比,影响力大了千百倍。第三,除了守城战,当遭遇战的战斗人数超过五万,这战场的调度指挥,就变得相当困难。稍微不慎,就会因为自己的混乱不堪,而输掉一场绝对优势的大战。

    因此,封建时代的大将,最重要的反而不是战略战术的思想,而是局势,人心的把握。

    比如说战国时期长平之战是一场参战人数超过一百八十万人的战斗。为什么统一全国的唐朝反而不能组织起百万大军呢?因为唐人不会觉得,有一个必须组织百万大军去战斗的对手。反观秦赵,则必然有彼此灭国之战。这样战斗意志便会相差很多。

    第二,则是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多是步兵方阵,骑兵从来都不是主战兵力。而唐代,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提高以后,将领都会避免打上十万上百万的战役。因为这样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另一方面,机动性的提高,使很多据点不再能作为据点,无险可守,战略纵深这种东西,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游牧民族,鲜有“战役”,“防线”和“关隘”这种战术思想。他们的战斗,就是拉上所有的骑兵,一路狂奔,要么对攻,要么围城。对一天能突击五百里的骑兵而言,所谓的防线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战斗机动力的改变,战场信息传递和战略情报的改变,也是决定战场态势的重要因素。对步兵为主的战斗而言,节奏是比较缓慢的,因此一个指挥中心,足矣调度百万人的大军团在百里内的战斗。

    可是如果骑兵形成主要战力,那么情报和命令的传递速度几乎和行军速度一样快,那么直接意味着,大军团调度的失效。战役指挥可以决定骑兵将领的出击时间,但骑兵将领之后的决策单独便足矣决定战役的胜败。

    比如此时,多弥卡汗的战术,和狼群没有什么两样。面对专心防御的对手,狼群会采取轮流马蚤扰来消耗大型草食动物的体力;而突厥骑兵也是这样,他们轮流上阵,让敌人的步兵方阵得不到休息。最后他们派出勇士前去试探,一旦冲破步兵方阵的防御,瓦解他们的阵型,那就是步兵崩溃,骑兵进行大屠杀的时刻。

    一名名唐军步卒立着盾牌,把长枪架在盾牌上节约体力,如果有敌军接近,便伸出长枪去攻击。突厥人也不是傻子,看到占不到便宜,自然会立刻躲开。他们唯一的马蚤扰方式便是时不时的射出冷箭。可是唐军的盾阵严密,射出的弓箭多是无功而返。而唐军也会有弓箭的还击。突厥人也不恼,甚至故意不做攻击,只是纵马踏出大量的烟尘来恶心唐军。面对这样的恶心,步兵也毫无办法。

    日渐西斜,突厥人意识到今天恐怕不会等到唐军的崩溃,逐渐有了退却的意思。为了震慑敌军,他们打算做最后一次突击。多弥可汗的信使四散而开,寻找各部落的头人,他们要集合一次冲锋。

    可是他们还没有找到各个部落,远处的山脊,突然冒出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影来。正是思力和田仁会的士气高昂的骑兵。突然出现的骑兵让突厥措手不及,刚刚得到命令的部落头人看到援兵的到来,顿时意识到大事不妙。

    这样的场合,人对敌人的数量是难以估计,对自己的同伴更是难以信任。而多弥可汗的传令兵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把命令传达到整个队伍。唐军的骑兵已经从两公里外发起了冲刺,唐马本来就不输于突厥马,而冲刺能力上尤其还能胜出。借助下坡地形,唐军的骑兵很快加速到60码,两公里的距离2分钟就到了。

    突厥人对新任可汗的不合时宜的强攻命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疑惑,而可汗的命令在2分钟内是无法传达到的。所以突厥人的部队立刻陷入了指挥混乱,士气正在低谷的突厥人战意全无,纷纷退却,往北方撤出战场。

    相反,唐军的骑兵则组织严密,遇到落单和小股突厥队伍,便毫不留情的上前围杀收割。见到此情此景,突厥人除了尽量形成大股队伍以外,更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史书记载,唐军追杀出去六百余里,在沙漠北部耀武扬威而还。

    只是这样的战斗,除了能把突厥人撵的和狗一样,不能带来更多实际的杀伤。唐军斩首数甚至没有上千,对四十万突厥人而言,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一样。而且这样的溃败,对突厥人根本不算失败,情势不妙立即撒腿就跑,这本来就是他们战术中特别基本的一部分。

    多弥可汗的战意引起了唐王朝的警觉。李世民立刻下令征发北方十五个州,超过三十个军府的士兵,构筑灵州-夏州-胜州防线。

    迫于战事,江南王李道宗休息不过一个月,就不得不征发陕北东部的十州兵马四万和自己的亲卫骑兵,前往胜州(今榆林到准格尔一带)。李治写信给李世民,主动要求去北方和突厥交手一番,李世民同意了,让他跟着李道宗一同驻守胜州。从太原出发,走去云州的驿道三百里,然后往西走两百里,便是胜州地界。

    第三十三节 作战规划

    作战规划

    李志所带的,是并州府附近河东道南部的二十个军府的两万府兵,有五千骑兵,一万五步卒,其中战斗人员一万人,四千为枪盾带甲步兵,六千为轻装弓手。战马五千匹,驮马六千匹(按唐制一伙十人配驮马六匹,这个数字还少算了)。行进速度并不快。参考古代征兵标准,步卒须能负重“日行百里”,每天的脚程在五六十公里上下。金代顺昌之战全为轻骑,丢弃器械辎重,七天内行进一千两百里,每天能180里;而蒙古马虽然冲刺速度不佳,但是行军极限一天能够跑250英里以上,约合唐里700里。这基本上可以描述出古代军队不同行军方式的机动能力范围。

    因此,李志花了五日,终于把兵带到了胜州李道宗军驻地,并令后勤兵从太原府仓补给所需粮草。

    根据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甲种敦煌算书》残卷(藏于巴黎,编号lwen2)所记载,经过李俨先生所补出的五男日食口粮标准,是丁男8升,老男7升,中男6升,小男5升,黄男4升。(古用汉升,合约200毫升),参考唐朝时期公务员的口粮标准是“丁男日给米两升”(唐大升,合600毫升),是一致的,都为12l左右。和现在的标准比,

    而战马的口粮也有记载:“上马日给粟五斗,中马日给粟四斗,下马日给粟三斗。三等马平均日给粟四斗。”(古斗合2l),《唐六典》载“秣马给料”,通常是每匹马春冬日“藁一围”“粟一斗”,夏秋日“青刍一围”“粟减半”。(唐斗合6l)。也就是说,每匹马的日口粮约为6-8l,是人食量的五倍多(不考虑可以就地补给的青草)。

    因此,这一只在唐代编制中很常见的军队,每天后勤补给的需求,就是人的24万l加上马的66万l,一共是9万l,也就是九百个立方米的粮食。沉重的运输车队从五百里外的太原府运送补给,一来一回则在十四天左右,就算不考虑车队自身消耗,那么它们的单次运载能力要达12600立方米以上。把这个换成工程上更直观的数据,就是12l小米约合500g到750g的重量,为了便于计算取1l合500g,那么每天9万l粟米就是45吨。

    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四轮大车,骡马十匹左右,运载能力是五十石,合重量35吨。那么每天需要十三俩大车的满载运输。算上十三辆大车一百三十匹骡马,假设这骡马吃得少,给100匹马的口粮,来回十五天,消耗的粮食就是lwen2为45吨重的粮食(和马吃的相比,车夫吃得不算多少)。因此实际还额外在需要一辆大车来运输自身消耗的粮食。

    按照15天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