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 >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35部分阅读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35部分阅读

    呼吁群众善待奴婢,废除奴婢终身制度。各地纷纷出现了各大户宣布大批奴婢放良的情况。消息传到长安,长孙无忌气的胡须乱抖:“邓子通真是胆大包天!圣人之前曾经宣布,奴婢起诉主人谋反,一概不受理或者奴婢也按谋反论处,就是为了让主奴有序,循规治家。邓子通这样是要把天捅破了!不行,老夫必须请示太子,把邓子通治罪!”

    邓子通缺席的宰相团会议迅速在御前召开,李治皱着眉头,说实话,他并不想牺牲掉邓子通,这样的力量需要他的扶持也需要宽容,要不然他迟早也被这帮老头给限制住。但眼下的反映,实在是有点过于激烈。如果长孙无忌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或者李世民回来干涉,邓子通的《奴婢放良令》显然是前途未卜。而且这一出戏,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李治想了一想,解释道:“赵国公,圣人之前的法令,是为了奴婢能够听从主人的命令,明白长幼有序,主奴有别。而奴婢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也是因为看不到将来的希望。孤觉得,圣人以仁政,关心自己的家臣,那么如果百姓听从圣人教诲,也善待自己的家奴,这岂不是也很好吗?这也是功德无量啊。依我看,不如等圣人回来,在请他定夺。眼下,还是照着邓子通的意思办吧,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些事要负的责任。如果圣人裁定他的不对,孤一定给国公机会,亲自法办邓子通,你看怎么样?”

    长孙无忌听到这个,忽然明白,李世民不在,李治未必会完全听他的话,这个太子的本事和心思,都是难以揣测,比他父亲更可怕!

    只是,眼下,圣人还在哪儿呢?

    宰相会议正回复到一个可怕的寂静之中,忽然间,一阵喧哗从门口传来,长孙无忌不满训斥道:“吵什么吵,我们宰相开会呢!”

    “太子,太子殿下,赵国公!圣人,圣人的御驾回京了!”

    “什么?耶耶他回来了?”李治起身问。

    “圣人眼下在何处?”马周惊道。

    “快马出发时,陛下的火船已经过了渭水,现在再过一两个时辰左右就该到了!”

    “我们走,去码头接驾!”李治大手一挥,“传令下去,禁军紧急集合!”

    李世民的突然回归,给朝野以极大的震动。这时候,别的事都已不在重要了。

    城东的渭水码头上,李治已经指挥好禁军和宫廷服务人员,文官和嫔妃都列队站好,恭候圣人。在队伍中,他看到了武媚的身影。只是她打扮的并不是很突出,反而穿着一身略旧的衣服。仔细一想,不就是当时在船上二人啪啪时,穿的那身吗?武媚这意思很明显:你爹哪里我从来就不发展,我这全赖着你了。你自己就看着办吧……他不敢多看,心中却已经犯起了嘀咕,这事怎么发展,李世民什么态度?他心里一点也没谱。

    不多时,河面上一个黑点由小变大,火船的身影和黑烟出现在地平线上。火船开的风驰电掣,迅速的靠近了码头。船首上依然华丽的是皇家装饰,圣人并没有站在船头向人群欢呼。长孙无忌和李治互相看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浓浓的疑惑和恐惧。圣人到底怎么了?

    船停靠稳当,李治和长孙无忌一马当先的踏步进去,侍女带他们二人走上楼梯,穿过重重布帷幔,终于见到了阔别好几个月之久的李世民。

    他身形消瘦,原来胖大的体型,现在瘦下了许多。眼睛浮肿,肤sè暗沉,他躺在步辇上,听到动静才睁开眼睛。“雉儿,雉儿你来了啊。”他开口说话,声音没有了过去的宏亮,完全成了一个病苦的老人。

    “耶耶,你怎么病成这样了!”李治难过至极,握住李世民的手,十分悲哀。

    “别难过。别难过,宝贝。我觉得挺好,挺快乐。过去的几个月,我觉得很值得。你不用担心,我的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一天重过一天。”李世民摸着李治的头,慢慢解释。

    “去年我就知道,我的病,好不了了。所以我那么着急,就是想在我还能动的时候,去实现封禅的理想。我还想去广大的南方去看看,我还想去我打过胜仗的辽东,朝鲜去看看。我不怕死,生死之事,在战场上我已看到了太多。我不怕死。我只是想在死前,能再多走走,多看看。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年对父亲那么苛刻,把他关在宫里,不让他走动。这深宫大院,地位再高又如何?不能去看看这天下,真是如同白活一般!”

    “雉儿,不要为我觉得难过。你现在长大了,把国家治理的很好。邓子通他做的事,我也都看到了。我老了,现在都是你们的天下了,你们就去折腾去吧。记住,只要禁军跟着你,只要你能掌握住产粮的地方,只要你善待百姓,这天下就是我们李家的,谁也夺不走。现在,我什么也不想管,只想安安静静的待着。”

    李世民说完了这么多话,显得很累。他的肤sè暗沉,身体水肿,呈现出很多不自然的凹痕。这是肾衰竭患者身体浮肿后的典型表现。李治也知道,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没几年好活了。按照历史,他很快就要驾鹤西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李治含着泪站起身,号令道:“准备车驾,圣人要回宫了!”

    人们奔走准备,用重重帐幔把皇帝遮挡起来,宫人和内人把皇帝抬出来,放在特制的马车上。禁军早就肃清道路,列好护卫。车队蔓延十里地,护卫着衰老的皇帝,向巍峨的长安城内行进。

    一三九 拿破仑炮

    拿破仑炮是一个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上都是很流行的武器。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就是:拿破仑跑是19世纪的产物,但使用的却是历史非常悠久的青铜,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当时的钢铁技术。铸铁是非常脆的,它耐压但是却无法抗拒拉力。如果用铸铁铸炮,及其容易炸膛。

    中国的工匠虽然在铁艺上,达不到印度人铸铁柱子的水平。但是在青铜器上,绝对可以达到大师级的水准。越王勾践剑就显示中国人深知那些配比的青铜比较坚硬,而那些配比的青铜比较柔韧。他们把坚硬的青铜先铸造出来,作为刀刃的部分,而把具有韧xg的材料第二次浇铸成型,这样就制作出刀刃锋利,却依然能整体弯曲成很大角度依然不折断的兵刃。汉代的环首铁刀,应当是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的。

    少府监的工匠姓赵,他毕恭毕敬的行礼,不敢看李治。李治却两眼放光的看着他,ri后这就是有一名苦力,要为他加无数的班。眼下可是必须要安抚好。

    “你们少府监,熔炉的大小如何?”李治问道。

    “回殿下,少府监铸钱的铜炉,一炉出铜大概在八百斤上下。”

    李治计算了一下,12磅拿破仑炮自重1227磅,合926唐斤。八百斤的铜炉,应该可以铸出来一个稍微小一点的青铜炮。

    李治打开金手指,研究了一下拿破仑炮的数据:

    它口径117厘米,长134米,装药25磅(11公斤),球形弹头重55公斤,初速438米每秒,5度shè程为1480米。

    为了使弹头达到这样的动能,火药点火后的气体产生的气体膨胀,就是推动弹头的唯一能量。而这个过程又是可以用研究空调xg能和蒸汽机xg能的热力学过程所计算的。

    因为火药气体膨胀速度极快,那么这个过程同样是一个绝热过程,满足压力乘以体积的五分之七次方为常量的公式。

    如果以x坐标轴为体积,y坐标轴为压力,那么这个pv曲线下方的面积,就是弹头获得的动能。这个动能很容易计算,就是二分之一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拿破仑炮的动能是528千焦耳。这样的一个子弹打到人身上,单纯的从动能上讲,和一个两吨重的小轿车以八十迈的速度撞过来差不多。所以,结果你懂的,就算弹头没把人打个对穿,那也能活活给撞死了!

    拿破仑炮炮管的体积大概是14升,一公斤火药的爆容是280升,意味着炮弹飞走之后,这些气体还要膨胀20倍。但总的说来,这一段不是最主要的能量。如果把这个pv线简化为直线,可以大约估算出最初的膛压为75p,相当于750个大气压,也相当于海底7500米深处的水压。这些压力作用到炮膛上,会在炮膛材料上产生一个巨大的拉力,分散在炮膛壁的两边共同承担。真实的炮膛受力肯定比这个复杂,但简单的分析表明,炮膛直径117厘米,如果炮膛的厚度只有1厘米,那么它必须有大概380p的抗拉强度才行。

    为了让火炮有威力,肯定就要填更多的火药,也同样要有更厚的炮膛,而这样就会让炮的重量变得无法接受。另一个方面讲,减小口径,就可以减小炮膛的受力,就达到了减小重量的目的。

    现代火炮的威力比拿破仑12磅炮大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更猛,一方面也是身管设计的优化。以较小的口径,可以降低炮膛的要求。但是为了使气体压力能更多的传递到炮弹上,就最好有更长的炮管。按照pv曲线的计算,同样的火药重量,如果炮管的体积变小了,那炮弹从气体得到的动能也会变小,炮弹初速变小,shè程也变小了。所以现代火炮的身管比,大概在50甚至70以上,远远超过了19世纪中期的10左右。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极低,只有69到150p左右,而且它的xg质太脆,很容易炸膛。因此更重的青铜,尤其是韧xg好,含铜高的青铜就最不容易炸膛。纯铜的抗拉强度在250p以上,黄铜更是可以到400以上,而且它的熔点比铁低了500度,更容易熔炼。所以最初的炮都是铜炮,而不是铁炮。更不要说,青铜的耐磨xg可是相当优异的。

    拿破仑炮重560公斤,它的壁厚经过计算,大概在6厘米以上。这样的设计,按照青铜的抗拉强度来分析,不是绰绰有余,而是有余太多了。理论上按照青铜哪怕是最低的抗拉强度200p,117厘米的也只需要22厘米就行。最低的重量也可以减轻到110公斤,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

    其实,那个年代的火炮,重量并非完全是为了炮膛强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火炮的后坐力,而不得不使用更重的火炮,使的炮弹速度增加,而不是让炮管和炮弹彼此间的高速分开,那样的话,每打一发炮弹,炮手岂不是要往后走几百米把炮管捡回来!

    当然了,为了安全,李治还是做出了调整。这一款炮被命名为贞观24式滑膛炮,口径105厘米,长160厘米,炮膛壁厚5厘米,炮管厚2厘米,使用青铜铸造,总重只有140公斤。它的装药1公斤,炮弹使用铸铁,重5公斤,初速和shè程,都应当不少于拿破仑12磅炮,至少可以达到1500米。当然,实际怎样,还需要实地检验。

    为了弥补自重轻,后坐力大带来的问题,李治不得不在拿破仑12磅炮架的基础上,增大了尾部接地的面积,并且形成一个三角分叉,使它在左右方向更加稳定。炮兵实际设计中,会临时挖掘一道坑,把炮架尾部固定,用以分担火炮的后坐力。最主要的,是炮身和炮架之间,设计了一个空气活塞的缓冲装置,行程三十厘米。这样,它就不用担心火炮发shè时,产生那个突然的后坐力让脆弱的炮架破碎的情况了。

    炮架和缓冲活塞可以交给老黄头的铁匠作坊来制作,而炮身的浇铸则只能交给眼前这个另一个老赵了。

    “老赵啊,你可是河北人?你是赵武灵王的后代吧?”李治开始和赵工匠套近乎。

    “回太子殿下,我只知道自己姓赵,可不知道是哪个王的后代。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青铜匠,怎么可能是王族后代呢?”

    “没有关系。你想不想你的子孙后代,记住他们祖上出了一个伟大的工匠姓赵?”李治抛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大的诱惑。

    “殿下。我干了二十多年这个,很多事情也见过了不少。要是我有这个本事,自然是我子孙后代的福分,可是眼下,你要我做的这个,我可从来没做过。铸狮子,甚至前一阵子,高阳公主找我去铸了一个青铜人,我都没觉得难。但这个玩意,恐怕要求的是厚薄均匀吧。要说是个鼎,是个锅,我还算有把握。但是如果是这么细长的管子,我真的没把握啊!我现在想的不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名分,而是想不能误了太子的大事,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赵工匠恭敬的再行了一个礼,意思是放过我吧大王!

    李治也没辙了,人不会,他也不能逼着人会啊。他只能拍案而起:“赵工匠,带路。带我去铸钱坊!”

    没办法,亲自上阵吧!

    一四零 两次浇铸

    铸钱坊并不是铜矿第一次冶炼的地方。レsi1uke&spdes;思&herts;路&c1ubs;客レ因为高温下铜比钢铁更容易氧化,因此它的冶炼过程比铁更为复杂。甚至有湿法炼铜这种先炼铁,然后用铁把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的做法,可见那个时候对铜的需求到达什么程度,不惜使用这么蛋疼的办法。因此,铸钱坊的青铜都是分为粗铜块和锡块放置的。需要铸钱的时候,把坩埚内放入铜和锡的合金,然后大火加热融化。最后打开坩埚,让铜汁沿着沟槽流出,均匀的流到钱的铸范之内。这些工人都是熟练工,能够铸出jg美的铜钱。但现在,一个更具挑战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先是确定炮管的合金成分。青铜是一种铜和锡的合金,按照比例不同有不同的硬度。战国时期的工程类书籍《考工记》是这么记载的: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削杀矢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鉴燧之齐金锡半。从上倒下,锡的比例逐渐提高到5o,合金的硬度提高了,但是韧xg降低了。钟鼎是ri常用具,特别是钟,是需要使劲撞击声的。一口好的钟如果声音要宏亮,那么它产生的变形就要大,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振幅,就好像好的低音炮音箱,能看到它的震圈明显的移动一样。削杀矢不用说,坚硬的箭头就那么一点,不需要什么韧xg。而最后那个鉴燧就是加工石料的工具,它的硬度可以媲美钢铁,就是韧xg不咋地。青铜的铸造xg能十分优异,不仅流动xg好,特别的是随着温度降低,它会生反常的膨胀,这样铸造出来的东西不会出现收缩裂纹或者不好看的缩孔之类。因为炮管的韧xg要求比较高,所以他们选择了第二种,五分铜,一份锡。这样就取得了xg能和成本上的折中。但是面对这么一个一米六长,最薄处只有2公分的大玩意,工匠纷纷表示没把握。“殿下,这个泥范就很不好做啊。你想,这么大一个东西,我们只能先做这么高的泥范,然后在里面挖坑,最后再填一个柱体进去,g度很难保证。”老赵解释,随手做了一个小比例的模型。只见他先用木头削了一根炮管,然后用泥范附上去,再拆下来。这就是称为“外范”。然后他做了一个细长的炮管内径,插在外范内。最后它再做了一个尾部的帽子,这是为了使炮尾闭合的。浇铸的时候,这个内范需要完全没入。并且最好只在顶部留唯一的孔。这就是为什么拿破仑炮尾部总是带一个多一截的小圆球的缘故。而且,李治设计的炮,从铸造角度上讲,比拿破仑炮更复杂。因为拿破仑炮有短又粗,青铜汁液浇进去,很容易就流通了。李治想了想,对老赵说:“这样我们试试两次铸造吧。先我们试着铸造炮管细长的部分。不行的话,我们分两段铸造,在接合的地方加固一圈也行。”老赵拍胸脯表示这简单的还是没问题。他张罗着工匠,先和好粘土泥,然后在一个木头的炮管模型上做起泥范来。按照考古出土的情况,中国古人铸造青铜器最常使用的范是陶土烧结硬化制成。这样的范耐高温,稳定,绝热xg好。如果直接使用湿沙或者粘土范,高温常常会使他们变形,这样铸造出来的东西就会走形。做好的泥范分为两个半圆柱形,外加一个圆柱形的内范。老赵把这两个泥范插进炉火里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