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军医 > 重生之军医第8部分阅读

重生之军医第8部分阅读

    有名额可以把孩子送去部队,也不远走,就在咱们市里,三年出来,咱们走走关系,能让孩子直接留在县里,我都跟我大哥说好了,你觉得咋样?”

    张连海的话让陈福激动的腾的一下站起来,在屋里像拉磨似的来回走着,咋样?当然好啊,这样孩子就能彻底脱离农村了,到时候,自家老大就不在是泥腿子了,不过,陈福停住脚步,“能确定留在县里吗?要是不能出去三年回来了,还是种地,那样还不如直接在家上学哪。”

    陈福的担心让张连海笑了,脸上的得意越发的明显,“当然能,连去哪都定好了,大贵要是想去,直接送去学开车,回来在县里当个司机还是没问题的,我大哥已经把跟县里打好招呼又把名额拿到手里了,原本是想给我大嫂侄子的,但我大嫂的侄子人家直接留部队了。”

    其实这事也是赶巧了,张连海前天去县里给大哥送东西,大哥张连明提起这事,张连海当时就想到了陈福家老大陈贵强,这段时间重新接触,张连海知道陈贵强是个稳重的孩子,张连海心底一动就把这事说了,要说张连明是真疼张连海,哥俩相差十岁又从小没爹,对于张连明来说,与其说张连海是弟弟,不如说是儿子,张连海是张连明一手带大的,既然自家老婆侄子用不上名额,那就给弟弟做人情也好,而且张连明也记得陈福,那是弟弟从小一起长大的光腚朋友。

    张连海也担心万一当兵回来没名额不能回县里咋整,问了又问,把张连明问的气笑了,这些年也就张连海敢这么不相信他,张连明抬腿踢了一脚张连海把人撵走了,张连明要是没有把握压根就不会把这事说出来,三年而已,对于张连明来说,这些年走南闯北不是白混的,也就是张连海不知道而已。

    而回到家后的张连海琢磨了一天后就跑来找陈福,张连海是觉得这个机会太难的了,能出去长长见识又能彻底脱离农村,不看别的,就看从小跟陈福一起长大,就看陈福在自己那些年小心眼不照顾七叔时陈福的尽心尽力,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张连海也了解了陈贵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别看才十五六,但却是个稳重还会来事的孩子,如果能够让陈贵强离开农村,张连海还是愿意给孩子搭把手。

    按说,张连海妻子家也不是没有合适的孩子,就是大舅哥家老大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对于妻子家的那些人,张连海是真瞧不上,一个个当初看不起自己是农村人,包括妻子周淑红都是有些瞧不起自己,要不是看在他没有父母而且又是正式老师,周淑红家也不会同意俩人的婚事。

    这些年过下来,张连海不是没有后悔过找个所谓的镇上的姑娘,但不管怎么说,还有孩子哪,周淑红虽然不咋地,但他儿子却是个好孩子,看还在儿子的面上,张连海怎么都能忍耐,但也不会过多的去深交,面上过的去就行。

    第二十六章

    王贵花或许不知道张连海大哥是谁,但陈福却是知道的,张连明当兵一走那么多年,从开始的说是牺牲了,后来却突然冒出来,从普通的战士变成了四个兜的干部,那些年给他们这些半大小子羡慕坏了。

    现在张连海把张连明搬出来了,陈福提着的心咣当一下落地了,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哪怕张连海是他好兄弟,可陈福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不是小事,这相当于让他儿子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啊,他这辈子拼死拼活的使劲干活图个啥?农村像他家大贵这么大的半大小子早就退学回家了,可他一直没同意,哪怕家里紧的要死,也咬着牙供孩子读书,不就是想要儿子有个好出路,别跟他们似的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吗?

    现在张连海把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陈福感觉心都有些哆嗦了,这次机会意味着以后他陈福家从陈贵强开始要换根了,从靠天吃饭的泥腿子变成了吃公家饭的城里人了。

    陈福只要一想到这里,就激动的不行,一把拉住张连海的胳膊,声音有些发颤的喊着,“老婆子,杀鸡,赶紧的,给做好菜我跟连海好好喝一顿。”

    从听到消息开始就发懵的王贵花被陈福有些刺耳的喊声惊醒,哎哎的答应着往外跑,砰的一下撞到了门框子,可王贵花好像不知道疼似的,还两脚打架的往外跑,看着这样的陈福、王贵花,张连海突然觉得心底有些发酸,拍了拍陈福紧紧抓住自己胳膊的手,“三哥,你放心,大贵这事我肯定给你办成,你要是不放心,你就跟我去一趟。”

    陈福眼眶有些发红的摇摇头,“连海,我放心,咱俩一起长大,你啥样的人,大明哥啥样的人我都知道,不瞒你,我陈福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孩子还跟我一样的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我这心里真不乐意,农民有多苦我心里最清楚,可咱就是农民,除了考学一条路,就是想给孩子找点别的出路都没本事,我拼死拼活的使劲挣钱为啥呀,不就是想要大贵他们哥俩能考出穷窝窝,有个好出路吗,现在,你把机会递到我手上了,当哥哥的啥也不说了。”

    张连海自己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知道农民有多苦有多累,就是陈福的心情他也能理解,使劲握了下陈福的手,“我理解。”

    陈福收回手臂,使劲抹了把脸,压下激动的心情,拉着张连海坐回炕上,“连海,咱是不是的先准备点钱,送送礼啥的?”

    陈福虽然知道有张连明的关系,但怕到时候搭人情的时候人家在不好意思说,陈福想着,机会人家给了,人情可不能再让人家给搭,陈福也想好了,哪怕砸锅卖铁也把这人情过去。

    陈福的话让张连海呵呵的笑了,摇摇头,“现在不用搭人情,你要是真想搭,你攒钱吧,等大贵当兵复原回来,给县里管大贵的送点礼就行。”

    陈福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程序,但既然张连海说了,陈福也就暂时相信了,但随即陈福想到了张连明,虽然是熟人,但自己熟悉的是张连海,而张连明能给这个名额虽然看的也是张连海,但陈福觉得还是应该给人家买点啥,毕竟人家张连明跟他陈福可没关系。

    陈福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虽然人家不在乎,但自己不能心里没数,想到这里,陈福看向张连海,“连海,我给大明哥买点东西吧,他喜欢啥?”

    陈福的话一说出口,张连海就知道陈福这是心里过意不去,觉得踏的人情太大,张连海也知道要是什么都不要,陈福肯定连觉都谁不着,可张连海想了一下觉得有些为难,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自己大哥家什么都不缺,这买什么都是浪费,而且张连海也知道陈福其实手里没多少钱,不送陈福心里过不去,送,张连海觉得有些多余,想来想去,突然张连海眼睛一亮。

    眼睛锃亮的张连海看向陈福,陈福一看张连海锃亮的眼睛心底一喜,“你大哥喜欢啥?”

    陈福有些迫不及待的追问着,张连海笑了,“大福子,嫂子做鞋的手艺咋样?”

    陈福脸上的表情一僵,不明白张连海什么意思,但还是点点头,“数一数二的,你先别说你嫂子做鞋手艺,你大哥喜欢啥?”

    张连海坐直身体笑眯眯的看着陈福,“大福子,你要是真想送东西就让嫂子给我哥做几双布鞋吧,要咱们以前穿的那种千层底的。”

    张连海说出的答案让陈福彻底僵住了,陈福没想到,张连海憋了半天就提这么个不是要求的要求,好半响回不了神的陈福好一会才反应过劲,回过劲的陈福脸色顿时变了,拉着脸看向张连海,“连海,你啥意思,瞧不起我是不是,我家虽然不富裕,但还没穷到送礼给送自己做的布鞋的地步,你要是这样,那这个名额我们家不要了。”

    说完话的陈福脸上明显带着怒气,张连海一看就知道陈福误会了,但这样的陈福却让张连海觉得异常的亲切,仿佛又看到陈福小时候的样子似的,一整就急了。

    张连海笑着抬起腿踢了一脚陈福,“大福子,你还是这一出我看着得劲,跟小时候一模一样,行了,行了,你急啥,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大哥是真的什么都不缺,你买什么都是浪费,你听我说完。”张连海话没等说完就看见陈福急的要开口,又轻踢了一下,阻止了陈福的开口。

    连脸上的笑都收起来了,脸上带着心疼的张连海继续说道,“我让你做鞋是有原因的,你知道我哥参加过打仗,那些年我哥伤的不轻,最重的地方就是腿脚,我哥左脚少了三个脚趾头,而右脚脚骨则折过,这样下来,买的鞋都不太合适,而我大嫂不会做,我哥想要的是过去咱们老娘做的那种纳千层底的鞋,可不熟悉谁能没完没了的给做啊,而且还一只大一只小的。”

    张连海想起自家大哥的伤脚就心疼,他前年还听大哥念叨着想穿千层底的老布鞋,可张连海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就是有,也没有没完没了求人做鞋的道理,但陈福不一样啊,那是自己的好兄弟,张连海相信就是没有大贵这事,只要自己张口,嫂子也能给做,别说一双鞋,就是十双二十双嫂子也能给自己赶工做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连海才想到,这样既解决了大哥的问题,也让陈福两口子减轻点心理负担。

    张连海说出的话让陈福有些怀疑的看着他,“真的?”

    张连海点点头,“真的,大福子,你没看到我哥的脚,说实话,我真心疼。”说话的张连海心情有些沉重,外人都看着自家大哥现在的风光,可谁看到了大哥私底下的伤痕?

    张连海脸上的沉重让陈福心底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相信了张连海的话,别的不敢说,陈福对自家老婆子的手艺那是相当有信心,王贵花当姑娘的时候那就是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巧手姑娘,求亲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是费了很大的劲才让老王家把姑娘嫁给他。

    只要想到这,陈福心底就忍不住的得意,使劲点点头,“行,一会你告诉你嫂子,你哥穿多大号的鞋,脚丫子那有毛病都说清楚,让你嫂子去做。”

    解决了大哥的问题让张连海笑眯了眼,老哥俩坐在炕边开始闲聊上了,东一句西一句,聊着聊着俩人就说上了张梅,而恰好今天的张连海穿的就是张梅给做的衣服,当时张连海接到张梅给做的衣服先是一惊随后就是喜,尤其是衣服上身后那个舒服劲就别提了,给张连海可是乐坏了,一个劲自己跟自己嘀咕没白疼这孩子没白疼。

    张连海不差一件衣服,而是张梅的举动让张连海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心底对张梅越发的喜爱,张连海也知道张梅除了每个月的三十块钱抚恤金也就剩下每年的卖地钱,张连海高兴后又开始心疼张梅,足足一天的时间,张连海是一会高兴一会心疼,跟撞邪了似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随后没几天,张连海就跑县里给张梅买了一堆学习用品回来,美滋滋的也不管张梅的拒绝直接塞给张梅。

    而就在陈福、张连海念叨着张梅的时候,张梅却跑到了隔壁老吴家找徐燕子,张梅打算考完试就去城里背布,想着让徐燕子跟她大姐说一声,站在老吴家大门口,张梅大声喊着。

    当徐燕子的婆婆丁美荣听到喊声满手水的走出屋子看到站在院门外的张梅,黝黑的脸庞露出了笑容,“梅子,进屋,你二嫂在屋歇着哪。”

    听到招呼的张梅笑呵呵的走进院子,边走边打着招呼,“大娘,今个没下地啊?”

    丁美荣走出屋门笑呵呵的说道,“下了,才回来,梅子,找你二嫂有事啊。”

    张梅笑呵呵的点头,“有点事。”张梅没有说什么事,丁美荣也没问,只是拉着走近的张梅进屋,在屋里聊了一会才送张梅去左边徐燕子的屋里,看着小姐俩嘀嘀咕咕的说着,丁美荣笑了笑离开了二儿子屋里回灶房做饭。

    张梅跟徐燕子嘀嘀咕咕的说着自己的请求,得到徐燕子满口的答应后,张梅又陪着徐燕子待了一会才乐呵呵的离开了老吴家,回到家,张梅就开始琢磨怎么把布带回来,想了半天,张梅跑到仓房开始翻找起来,张梅决定找块厚实的布,做个像后世的那种大背包。

    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布,但张梅还是想着做个大的包背着,可翻遍了家里的仓库也没找到一块结实的厚布,愁的张梅直蹭头皮,张梅在仓房里转来转去,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麻袋上,麻袋肯定结实,但怎么把麻袋做成一个大背包张梅心里还真没谱,想了想,张梅拿起堆放在角落里的麻袋回到了屋里。

    第二十七章

    回到屋里张梅把麻袋放在了炕上,摸了摸,粗糙的手感让张梅微微皱了下眉头,麻袋结实是结实,但实在是太粗糙了,而且缝制的时候也要费劲,要用专用的大针和粗线,而且张梅害怕跑线,琢磨了半天张梅又把麻袋送回了仓房。

    7月2日,考完试张梅也没急着回家,而是跑到了镇上的供销社,这两天张梅仔细想了又想,大集上虽然没有卖帆布的,但张梅有看到同学中有背帆布书包的,虽然是自家做的,但也间接说明镇上肯定是有卖帆布的,张梅琢磨着去看看。

    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供销社,走进有些破旧的房子,张梅发现里面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坐在柜台后面织毛衣,张梅走进柜台,“阿姨,有帆布吗?”

    张梅的问话打断了女人手上的动作,抬头看了一眼柜台外面的张梅,指了指右面,“自己去看,八毛钱一尺。”

    女人说出的价格让张梅微微皱了下眉头,习惯了便宜的东西,乍一听说这个价格,张梅觉得有些贵,虽然在农村布都是论尺卖的,但大集上能做衣服能做被面的棉布才三毛或是三毛五,一个帆布竟然要八毛,张梅真心觉得有些贵,但想象那些要背回的棉布,张梅还是走到右面去看了看。

    灰白色的帆布有些散乱的扔在一旁,张梅伸手摸了摸,第一感觉就是厚实,张梅站在帆布跟前开始琢磨需要多少,比划了一下大概后,张梅买了五尺帆布,拿着包好的帆布离开供销社,张梅有些肉疼,决定一定要多带点布回来,要不然都对不起这点帆布。

    回到屯子,张梅先去了隔壁老吴家找徐燕子,问清楚跟人家定好的时间后,张梅回家急着做帆布大背包。

    费劲巴拉的用了三天时间,一个巨大的背包做好了,当张梅放下因为用力拉线而满是红痕的双手时,脸上露出了笑容,美滋滋的拿起刚刚出炉的大背包左右看着,手里的背包是张梅仿制后世自己背的双肩大背包做的,只是面积放大了数倍,张梅拿起背包放在身后实验了一下,一上身的背包一直搭到张梅的膝盖窝的位置,张梅比划了一下,不知道这个位置是不是耽误自己走路,解下背包,张梅把棉被塞进了背包,再次背起张梅走了几步,点点头,还行,张梅把背包解下又把棉被拿出重新叠好放下。

    第二天一大早,张梅抱着自己的大书包出发了,先是赶到镇上做线车去县里,又在县里做客车去市里,从张梅老家县里到直属市需要做三个半小时的客车,张梅赶的是九点半的车,一点赶到市里的时候,一下车,张梅有些发懵,人来人往的车站显的有些拥挤,定了定神,张梅在心底自嘲的笑了一下,随即转身问清楚回程车是几点,当知道最后一趟回县里的车是五点半时,张梅皱了下眉头,来不及多想的张梅紧皱眉头快步离开车站。

    走出车站,张梅刚想四处找找徐燕子说的大姐徐喜雀,就听见有人喊,“张梅、张梅、正兰的张梅。”张梅顺着喊声看过去,看到了一个长的跟徐燕子有点像的年轻女人,张梅松开眉头带着一丝笑快步走过去,走到女人身边,“你是二嫂的大姐吧,我是张梅。”

    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照顾好张梅的徐喜雀早早的来到车站,本以为是个大人但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个孩子,徐喜雀楞了一下,随即笑了,“难怪燕子紧着叮嘱我来接,小丫头你胆子够大的。”

    张梅只是笑却没有说什么,徐喜雀看了下时间,已经一点多,“走,大姐带你吃点饭。”

    说完拉着张梅就要走,张梅回手拉住徐喜雀的手,“大姐,不用了,我吃过饭了,咱们赶紧过去吧,我赶晚上车回去。”

    徐喜雀一惊,低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