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新帝国崛起 > 新帝国崛起第52部分阅读

新帝国崛起第52部分阅读

    政府杀光,所以,和我们合作,才是他最好的选择。”刘振明无奈,只得找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

    看到有人还想再说。他便一摆手道:“此事就这样了吧,今晚的事,我们都当没有发生过吧,否则传了出去,不光我们性命难保,家人也会受牵连,中日邦交也会受到影响。子玉,船长和那些乘客怎么样了?”

    吴佩孚一抱拳,笑道:“回队长的话。船上的乘客早就被枪声吓得魂飞魄散,我告知他们是一伙海盗想劫船,且海盗还有同伙没有被抓住。若是他们乱提此事,那些残余的海盗会找他们麻烦,他们一个个信以为真,都惊惶不安的答应了。”

    “嗯,事情处理得不错,从现在到下船,我就不出现在乘客面前了。”

    刘振明之前计划让商船在辽东一处无人僻静的海岸边稍作停靠,到时候他带着五名夜枭下船,而让吴佩孚率众回去,如今嘛。自然还要带上一个班志超。

    这场功劳不属于他,而是属于班志超的。

    刘振明在辽东登陆积极策划刺杀阿列克赛耶夫时,京津地区却因为天山老人这个名字开始震动起来了。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余观甲午战败之因有四,一则对可能发生的日军侵华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此乃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二则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三则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四则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一句句睿智的话语震撼着所有读了此文章的读者,一段段饱含着中外合揉成的智慧不时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刘振明交给大公报的那部分书稿,仅仅说明的是战争的性质,分别从战争的目的手段、将领的作用,战争中情报、战争阻力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在进行战争之前,一个国家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而且,这都不是空泛的理论,刘振明已经结合了最近中国遭受到的几次战争,以及历史上几场著名的战争,从中分析原因得失,通俗易懂,有很多地方为了说明清楚,刘振明甚至使用了白话文。

    白话文虽然是在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提出的,但是此前一定有一段时间的发酵,事实上,从维新运动之后,便有很多文人提倡白话,黄遵宪更是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

    洋洋数万字开篇,既不枯涩难懂,又让人看了之后时时拍案而起,不得不服。

    原来这就是战争,难怪我们会战败!就连最普通的民众,也是若有所思。

    一开始大公报的经理英敛之还是冲着吕碧城的面子,才刊登了这篇文章,因为这是翻译过来的军事著作,与大公报的内容是格格不入的,大公报偏向文艺,同时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思想。

    让英敛之没有料想到的是,刚刚经历过了战争失败的国民们正在苦苦思索,为何我们屡屡战败,那些士大夫们大多是从西方文明,经济方面去寻找答案的。

    当然,从军事方面的也有。

    不过如今的大清,军事学家是没有的,老一辈的将领可能大字不识一个,新一辈的将领没有成熟的经验。

    他们都是不行的,总结来总结去,大多归纳成为一句话——武器不如人。

    而此时,刘振明告诉众人,即便是武器不行,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准备。

    所以,当天的报纸一出来,一开始只有一部分关心国事的文人看了通篇,看了之后,无不是惋惜连连,他们惋惜的当然是当时朝廷要是按照这么做,甲午战争不一定会失败,联军侵华或许就不会发生,因为这场战争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战争。

    然后通过口口相传,引起了越来越大的轰动,科举制度已经走到了最后,后世清政府在1905年彻底废除了科举,很多文人此时与军队都离不开关系了,一些去当幕僚,一些入了武备学堂。

    这些文人看到此文章之后,没有二话,当即转呈给自己的同僚、上级等等,使得这篇文章以极快的速度在上层之间流传开来。

    直隶总督府,段祺瑞拿着那份大公报急急而入,看到袁世凯在里面后,便略显激动的高声道:“大人,天山老人翻译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不仅仅是翻译,他还参入了很多自己的军事思想,可以说是一本全新的兵书啊,寥寥数万字已经让卑职看得欲罢不能,恨不能马上找到天山老人索要下文,大人,您一定要找到这个天山老人。”

    段祺瑞曾经以官费入德国柏林军校学习,在德国一共待了两年左右,对这本西方人推崇备至的兵书当然知道了,不但知道,很多德国老师还讲过一两课与此书内容有关的东西。

    他一得知有人不自量力的在报纸上翻译了此书,便找来看了一遍,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的读者看的是刘振明分析几场战争的实例,而像他这样的军人,则更多的看得是那理论,只有他们这些经历过战争且有一定知识的军人,才明白这些理论是如何的浩瀚和精辟了。

    袁世凯苦笑了两声,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无奈道:“聘卿早已经拿给我看过了,能够将战争分析得如此之精辟,能够看穿胜负的本质,此人一定是一位军事大家,可惜,无人知道天山老人是谁。”

    得知袁世凯已经看过了,段祺瑞并不多少失落,而是快步走到袁世凯的面前,道:“大人,我认为天山老人的军事理论比起那些德国教官,日本教官都要深厚,大人如今正在编练北洋新军,与其聘用那些洋教官,还不如聘用这位天山老人。”

    袁世凯见段祺瑞仅仅因为这篇前言就对天山老人赞誉有加,不由好奇的瞥了他一眼,他虽然觉得此文章不错,但也不至于到不找到天山老人誓不罢休的地步。

    众所周知,袁世凯既没有经过正统的军校学习,也没有领兵参加过什么像样的大战,他的地位大多是靠权术而弄得的。

    当然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那就是识人之能,并且袁世凯这个人还会破格使用人才。

    段祺瑞急声解释道:“大人,天山老人既然能够翻译战争论,并且翻译得如此之好,这说明他至少在德国留学过,说不定还在德国军校待过,试问那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军人能够翻译出此书来,至少我一人就不能,此外,一看此文便知天山老人实战经验丰富,如此人才怎能不放过?”

    此时的北洋军刚刚创立,还是朝气勃勃,远不到后世的为了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故此段祺瑞才会为了袁世凯着想而极力推荐人才。

    见两位重要的手下都对天山老人推崇备至,袁世凯也坐不住了,他此前让王士珍寻找过天山老人,只是通过英敛之找到了吕碧城之后,吕碧城推脱说不识此人,只是前天有人偶然送到她处。

    袁世凯原想作罢,此时看来,还是要把天山来人给深揪出来啊。

    “嗯,备马,我们去大公报报社!”袁世凯一边高喝,一边从桌上拿起自己的佩剑来。

    大公报报社内,英敛之一个劲的向吕碧城抱怨。

    “兰清啊,这回我可被你害惨了,你到底认不认识这个天山老人?不但那些军人,就算是严复等文人,也找我询问天山老人是谁,唉,可怜我哪里知道。”

    战争论中,多有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等德国思想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故此此文出来之后,就连严复等人也极为关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教堂暗杀

    对于英敛之的询问,吕碧城是咬定青山不松开,笑盈盈回道:“英大哥,当时送来稿子的是一位小孩子,他只说有位白发老头给了他几文钱让他送于我的,这位天山老人显然不肯暴露身份,我也没办法。”

    吕碧城可记得太平公主那个仇,此时把刘振明形容成了一个老头子。

    活该,谁叫你取个天山老头的笔名,嗯,下次帮你改成天山老叟,这样就更合实情了。

    吕碧城正这样想着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

    紧接着,一位编辑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高声道:“英总编,直隶总督袁大人也带人前来询问天山老人了,你快去看看吧。”

    “连袁世凯都惊动了?”英敛之低声惊叫一声,接着一脸正色看向吕碧城,劝说道:“兰清,如果这位直隶总督高兴了,你的女学之事能够即刻促成,你若…”

    一边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一边是刘振明的嘱咐,吕碧城皓齿轻轻咬了咬柔软的嘴唇,最终摇头道:“我真不知!”

    “那好吧,我去告诉袁大人。”英敛之无奈的转身离去。

    给人家带了这么大的麻烦,你倒好,不知跑到那里去风流快活去了,下次再出现在我面前,哼哼…

    这篇文章引起轰动后,她曾专门去找过刘振明询问意见,去从韩巧儿那里得知刘振明已经外出了,估计一段日子过后才会回来。吕才女的心眼可小着呢,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记仇。

    浑不知被吕才女给惦记上了的刘振明,此时已经在旅顺城内待了两天,他在离俄国人总督府最近的一家客栈叫了几间房,便于观察。

    总督府的防备很是森严,非黑龙会这等民间组织能够比拟,俄国人强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杀害了不知多少中国百姓,有很多绿林豪杰也曾试图刺杀这位俄国总督。

    可惜最终都没有得手,反而打草惊蛇让其警觉了。增加了刘振明不少的难度。

    又是劳累的一天,除了将总督府周围的几条街所有地形全都勘察完毕外,刘振明一无所获。只有回到客栈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得到什么可用的消息了。

    片刻之后,张无忧、张召、班志超等人陆续回来。

    有几人脸上似有喜色,刘振明在桌上摆好这几日来众人勘察出来的旅顺城防图,便让他们例行汇报收获。

    “大人,这是我收集的一张旧报纸!”张无忧首先小心翼翼的将一张报纸摆在了众人面前,这是一张发黄的俄文报。

    张无忧指了指上面的一张图片,冷笑道:“这是两年前,阿列克赛耶夫就任总督职位时一家俄文报社拍摄下来的。”

    要杀人,首先得知道他长啥样,古代不比后世。电视网路相片等讯息满天飞,此时要找出一张相片来还是很难的,光凭见过的人描述,未免有所差错,尤其在中国百姓眼中。俄国人都长得差不多。

    “队长,此人和你一样,都留着一嘴大胡子啊,队长啊,蓄胡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受欢迎的是小白脸。你啥时候也把胡子给刮了吧。”一名队员笑着打趣道。

    刘振明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笑道:“你们可不懂了吧,俺老刘这络腮胡可是深受女人们的欢迎啊。”

    刘振明一句话让房间内的气氛轻松不少,多日来众人一直寻找不到突破口,不禁都有些焦虑,刘振明知道一个好的领导者该如何改变这种气氛。

    不过,他想着什么时候倒真可以刮掉胡子了,刘振明的头像只出现在美国报纸过,那时候还是姬丽拍摄的,距离如今差不多有一年半载了,美国人记不记得他都很难说了,更不用说中国了,在这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刘振明相信,就算以真面目见人,也无人识得他是已经死去了的刘振明。

    “这张报纸不错,大伙可要记牢这张脸,当他出现在你们面前时,可别把当成娘们放过了。”刘振明说完之后,看向下一位。

    下一位是张召,他指着旅顺城防图,点了点其中一个小地方,道:“队长,我这几日都在城墙周围转悠,今日终于找到了一条出城的路,就是这里,这快城墙曾经毁于战火过,后面只是随意的重修了一下,此地泥土松软,可挖一条小洞通往城外,而且这地方比较偏僻,不容易被发现。”

    刘振明看向他,正色问道:“挖一条通道需要多长时间?”

    “队长,给我两天时间就能搞定,我们的枪支都埋在城外,到时候可以取来。”

    由于入城有俄军会搜查,所以大伙把枪都埋在了城外。

    刘振明满意道:“只要能够通往城外就行,至于枪,如果来不及取来,我知道一个地方能够弄到,班先生,你呢?”

    日本人有些拘谨,不过他这次等到了一个很好的情报,向刘振明邀功道:“诸位,我打听到了一个消息,阿列克赛耶夫将于后天出现在一座教堂,那座正东教教堂刚刚落成,后天是它开放的日子。”

    刘振明精神一振,此消息无疑是近几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了,这位俄国总督终于会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了吗?这是一个好的下手机会,决不能放过,否则不知还要等多少天,想到这里,刘振明看向张召,因为他刚才说通道要两天的时间才打通。

    张召知道刘振明的意思,咬了咬牙道:“队长,我现在就动身,保证在刺杀之前开通出一条路来。”

    “很好,现在大伙就开始行动起来,既然阿列克赛耶夫后天会出现在那座教堂,我恐怕他已经派人前去警戒了,到明天可能更会加派人手,我们今晚就出发去勘察那一带的地形吧。”刘振明站起身子来,当即便下达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当即,众人兵分两路,一路在张召的带领下前往城墙,一路由班志超引路,刘振明亲自率领,前往新落成的正东教教堂。

    外国列强入侵中国,除了直接的军事侵略外,还辅助以经济,信仰等侵略,义和团运动就是由于教案引发的,俄国人在东北大地上,同样大肆修筑教堂。

    阿列克赛耶夫身为正东教教徒,教堂也邀请其参加开放仪式,他自然一口答应。

    此人虽无多少指挥才能,但是出身尊贵,向来蛮横,在旅顺城内实行的是种族隔离政策,企图长期霸占旅顺,旅顺被他一分为三:欧洲人新城区,中国人新城区(被赶出欧洲人新城区的中国人住),以及中国旧城区。

    欧洲人新城区内的总督府还没有修缮好,故此他还在原旅顺衙门办公,那座正东教教堂同样位于欧洲人新城区,中国人被要求不得踏足,不过对于刘振明这样的情报人员来说,自然没有多大的难度。

    经过一栋栋的欧式建筑后,一座教堂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栋建筑比周围的建筑都要高,且离其他的建筑也比较远,最近的建筑离它有五百来米。(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狙击手的神话

    “那栋,还有那栋,那栋!…”刘振明双手连连指点,沉声道:“这五栋房子要弄清楚它的主人,以及我们可否在后天偷偷溜进去。”

    众人张眼看去,只见那五栋中,最近的离教堂都有八百米左右远,最远的大约都有一千三百米了。

    众人这几天也不是白忙乎,早已经探知阿列克赛耶夫此人不比其他喜欢骑马的俄军将领,此人身为皇族,出门喜欢乘坐马车,后天想必也不会另外。

    故此,按照推测,他应该在到达教堂后才会下车,而从八百至一千三百米远的距离狙击他,谁都没有把握啊。

    “队长,是否再靠近一点?”张无忧忍不住轻声劝说道。

    刘振明摇了摇头,无奈道:“靠得越近,被发现的机会也越大,那五栋房子地利位置都好,只是有点远而已,后天,便由我作为主狙击手,而你们都作为疑兵,等到我枪声响起之后,你们再开枪,如此一来,便能够迷惑住俄人,而无论有没有得手,开枪之后,大伙马上前往撤退之地。”

    “是!”众人明白了刘振明的意图,不再多说。

    “还有,这里,需要一些…”

    就在刘振明进行布置的时候,俄人总督府内也在进行着一场谈话,谈话的主角正是刘振明要行刺的对象阿列克赛耶夫,和他交谈的是参谋长威特赫夫特。

    阿列克一边换取衣服,一边问自己的参谋道:“这身衣服应该能够可以出席后天的仪式吧?”

    “总督阁下。这衣服很得体。”威特赫夫特笑着恭维了一句,接着汇报工作道:“我们的人已经从天津传来了消息,日本人确实在清国四处活动。”

    “哦!”阿列克停下动作,认真的看向自己的参谋,问道:“他们都有什么活动?”

    威特赫夫特神色凝重,沉声道:“日本人在开始为作战做准备,他们企图说服清政府在日俄爆发冲突后站在他们那一边。”

    阿列克不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