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荣宝斋 > 荣宝斋第22部分阅读

荣宝斋第22部分阅读

尝,赞不绝口。席间,潘文雅问道:“摄政王的家就在这附近吗?”

    张幼林指了指西边的一座府邸:“就是那儿,摄政王的家醇王府,在康熙爷的时候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相府。”

    潘文雅思索了片刻:“这么说,纳兰性德就出生在那里了?”

    张幼林点头:“不错,那里不但出了纳兰性德这么一个大词家,纳兰明珠之后,成了乾隆爷的第十一个儿子、成亲王的王府。”

    “成亲王是谁?没听说过。”

    “成亲王永瑆是当时的一代书法名家。”

    潘文雅有些遗憾:“可惜,我对书法不太了解。”

    游玩了一番过后,张幼林送潘文雅回到了她的住所。张幼林把用荣宝斋的包装纸精心包裹的汪兆铭的文章还给潘文雅:“汪先生的文章我拜读了,他在做着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令人钦佩啊。”

    “你干吗拍照的时候不给我?”潘文雅颇感意外。

    “这是绝密的东西,照相馆里人太杂,你千万收好。”

    “晚上我就还给璧君。”潘文雅把文章放进了随身携带的手包里。

    “谋刺摄政王的凶手抓到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要不然,我还真以为是汪先生他们干的。”

    张幼林和潘文雅道过别,他已经走到了房门口,又转过身:“汪先生在同盟会里是个重要人物,朝廷出十万两银子悬赏他的人头,他在日本不是更安全吗?跑到朝廷眼皮底下干什么来了?”

    潘文雅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

    这事不光张幼林感到蹊跷,很快,巡警厅也注意起了琉璃厂守真照相馆的这位汪掌柜。

    第十八章

    张幼林一大早又来到了堂哥家,张继林躺在床上,见他进来,挣扎着想坐起来,张幼林赶紧快走几步扶住他:“哥,你好点儿吗?”

    张继林脸色蜡黄,气若游丝,眼巴巴地看着他:“幼林,我这病好不了了吧?”

    “别这么想,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你得多养些日子。”张幼林安慰着。

    “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你们谁也不告诉我,你嫂子背着我净流眼泪,你也三天两头儿的过来,我呢,心里猜个八九不离十……”

    张继林还没说完,张山林进来了:“幼林来啦,你说继林这算怎么回事儿?药也没少吃,就是不见好,人还一天比一天瘦,要不然你托人给找找,咱换个大夫,继林可不能砸在庸医手里。”

    “爸,这不是换大夫的事儿。”张继林嗔怪着。

    张幼林站起身:“叔儿,您别急,我再打听打听。”

    “他病成这样儿,我能不急吗?”张山林叹着气,“唉!我这心里跟揣着兔子似的,没着儿没落儿的。”

    眼瞧着堂哥一天不如一天,张幼林心急如焚。离开堂哥家,他急急忙忙来到荣宝斋,刚一进门,庄虎臣就问:“你哥的病怎么样了?”

    张幼林满面愁容:“还是不见好,听说太医院里的范太医有一手治我哥那病的绝活儿,您有办法请到范太医吗?”

    庄虎臣想了想:“我得找找人。”

    “您尽快,我怕找哥……撑不住。”张幼林神色黯然。

    “好吧,只要范太医在京城,咱花多少银子也得把他请来,铺子你先照应着,我这就去。”

    庄虎臣还没离开,一名巡警走进来:“谁是庄虎臣?”

    !

    庄虎臣赶紧迎上去:“我是,怎么着?”

    “跟我走一趟。”巡警面无表情。

    庄虎臣和张幼林都是一愣,片刻,庄虎臣说道:“幼林,我去去就来。”

    巡警带着庄虎臣走了,望着他们的背影,张幼林忧心重重,心想,巡警找上门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巡警带着庄虎臣直接来到南城巡警厅王警长的办公室,只见王警长面前的办公桌上放着汪兆铭的文章,旁边是荣宝斋的包装纸。王警长倒是挺客气:“庄掌柜的,请坐吧。”

    庄虎臣忐忑不安地坐下。

    “您不用紧张,请您过来是问点儿小事儿。”王警长拿起桌子上的包装纸,“这个是荣宝斋的吧?”

    庄虎臣点头:“是。”

    王警长又拿起汪兆铭的文章:“那这个呢?”

    站在一旁的巡警把文章递给庄虎臣,庄虎臣仔细看了看:“没见过,这不是荣宝斋印的。”说着,站起身把文章还给了王警长。

    王警长用他那双鹰一般的眼睛注视着庄虎臣:“没见过?可用的是荣宝斋的包装纸。”

    庄虎臣回答得十分坦然:“荣宝斋的包装纸还不好找?您这巡警厅使的文房用品就是从我们荣宝斋进的,万一有人把包装纸留下,包上炸弹放到您桌子上,您能说是荣宝斋要害您吗?”

    王警长缓和了语气:“您别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庄掌柜的,您跟守真照相馆那几个人熟吗?”

    庄虎臣赶紧摆手:“没来往,人家是留洋回来的,干的又不是一档子买卖,顶多见面儿打个招呼。”

    “噢,是这样。”王警长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今天请您过来,是想告诉您,荣宝斋是琉璃厂的老铺子了,庄掌柜也是奉公守法之人,现在革命党活动猖獗,您要是在身边儿发现了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可要及时报告给我们。”

    “一定,一定!”庄虎臣如释重负。

    从巡警厅里出来,庄虎臣的脚步也变得轻快了,几天前的那一幕不禁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陈小姐回南洋的前一天,庄虎臣正在铺子里给云生讲胡开文的墨,汪兆铭走进来:“庄掌柜,我给您退银子来了。”

    “什么银子?”庄虎臣迷惑不解。

    “刚才,陈小姐从您这里买的文房用品,您多找了十两。”

    “是我经手的事儿,不可能。”庄虎臣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在琉璃厂这几十年,他还真没在钱上出过差错。(塞 班 论 坛 电 子 书 区 忘 塵 居 士 整 理 制 作)

    汪兆铭把银票放在柜台上:“您再算算。”

    庄虎臣翻开账簿又算了一遍,不禁神色大变:“汪掌柜的,真谢谢您了,我……看花了眼。”

    “不必客气,您的银子理应还给您。”汪兆铭又掏出一张单子,“陈小姐还想再带些荣宝斋的诗笺、毛笔送朋友,拜托您给准备出来,我一个小时以后来取。”

    “您就别跑了,备好了我让伙计给您送过去。”庄虎臣把汪兆铭送到门口,再次道了谢。

    “汪掌柜的可真是好人啊!”云生感叹着。

    庄虎臣心里有数,十两银子够他们全家过上一个月的,他嘴里念叨着:“后怕呀,这要是落到别人手里,十两银子可就打水漂了。”

    “和这样的人做街坊,晚上睡觉都踏实。”

    “踏实吗?”庄虎臣看了云生一眼,没再言语。

    前面就是太医馆了,庄虎臣打定主意,只要汪掌柜他们没干什么出格儿的事,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额尔庆尼是个闲不住的人,刚把六姨太休了,马上就要再娶一个,请庄虎臣喝喜酒的喜帖已经送到了荣宝斋。庄虎臣心想,他倒麻利,也真不嫌麻烦。庄虎臣这些日子忙得很,但额大人的事是不能怠慢的,为了中午这顿酒席,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打算先把手里的事情料理完了,再踏踏实实地赴宴。

    庄虎臣打开荣宝斋后院的侧门进来,闻到一股糊味儿,抬头一看,只见从隔壁守真照相馆的院子里冒出烟来。“不好,着火了!”庄虎臣大叫起来,“着火了,快来救火呀……”

    听到喊声,伙计们慌慌张张地从铺子后门冲出来,庄虎臣赶紧让他们拿着救火的家伙到隔壁去叫门,众人七手八脚,把燃着的物品扑灭了。

    汪兆铭感激地握着庄虎臣的手:“庄掌柜,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发现的早,损失就大了。”

    “嗨,街里街坊的,干吗这么客气呀,不过,往后称们这些年轻人千万得小心,烟头儿是再也不能随便扔了。”

    汪兆铭点头:“我知道,您那边全是易燃物品,我们一定多加注意!”

    众人散去,黄复生心有余悸,他擦着脸上滚落的汗滴说道:“幸亏没有炸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复生,这火烧得有些怪呀。”汪兆铭皱着眉头。

    “也可能是我不注意,出去小解的时候把烟头扔在了易燃物旁,我以后注意就是了。”黄复生没有在意。

    由于失了火,用于拍照的布景被烧坏了一角,临时凑合又不像样子,汪兆铭只好雇人重新整修内部,也顺便装点一下门面。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朝廷的圈套,巡警局的密探借此机会混入守真照相馆内,找到了证据,几天之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汪兆铭和黄复生逮捕了。

    庄虎臣昨儿晚上回了趟家,今儿早上刚一拐进琉璃厂,就听见卖报小男孩的沿街叫卖声:“看报了,看报了,在守真照相馆抓到了革命党,看报了,刺杀摄政王的革命党,在守真照相馆被抓到了……”庄虎臣一愣,快步走上前买了一份,站在街边就看上了,额头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

    守真照相馆的大门已经被贴上了封条,周围挤得水泄不通。“劳驾,让我过去,您劳驾……”庄虎臣费力地穿过人群,迈上荣宝斋的台阶。到了门口,他站住了,侧着头向守真照相馆张望,嘴里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唉!汪掌柜的,你这是何苦啊?”

    庄虎臣进到铺子里,张喜儿、王仁山、云生正凑在一块儿议论隔壁的事,张喜儿问道:“掌柜的,您都知道了吗?”

    庄虎臣挥了挥手里的报纸:“这上头都登出来了。”

    张喜儿摇着头:“瞧着汪掌柜他们文绉绉的,哪儿像刺客呀。”

    “人不可貌相。”庄虎臣坐下。

    云生奉上茶来:“掌柜的,他们是怎么被巡警发现的?”

    庄虎臣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报上说,汪掌柜的是中了朝廷的计了,巡警在银锭桥下发现炸弹以后,立马儿就明白是革命党干的,朝廷怕革命党跑了,有意向报社放出风儿来,说这是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还说凶手已经逮着了。”

    “巡警怎么就查到汪掌柜他们就是行刺的革命党呢?”王仁山皱着眉头问。

    庄虎臣赞赏地看着他:“这话问到点儿上了,巡警是干什么的?从银锭桥底下取出炸弹,懂行的一瞧就瞧出来了,炸弹里的炸药是外国造,可有几颗铁钉是咱们这儿的,就这么着,顺藤摸瓜,可着北京城的铜铁铺子查了个六够,骡马市儿大街的鸿太永铁铺认出那几颗铁钉是他们做的,订货人就是守真照相馆的掌柜汪兆铭。”

    “巡警可真够能个儿的!”云生感叹着。

    庄虎臣继续说道:“巡警找到了线索,可也没轻举妄动,你们还记得,前些日子守真照相馆着了火以后装点门面吧?雇的人里头儿就混进了巡警厅的密探。”

    王仁山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见那人了,还心说:这工匠干活儿怎么心不在焉的?闹了半天敢情是密探。掌柜的,他都查着什么了?”

    “搞暗杀的机密文件呀,证据确凿了,巡警厅这才把汪掌柜他们抓走。”

    “原来革命党就在咱们隔壁,这回可真开了眼了!”云生还沉浸在其中,庄虎臣站起身:“得了,就说到这儿吧,你们该干吗干吗去。”

    伙计们散去,开始各忙各的,庄虎臣也来到后院北屋,他定了定神,这些日子悬到嗓子眼儿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上午,何佳碧正在卧室里整理衣物,用人进来,小心翼翼地问:“太太,老爷呢?”

    “刚出去。”

    用人犹豫着:“出去了……”

    “有事儿吗?”何佳碧抬起头。

    “有人找老爷。”

    何佳碧没在意,继续整理衣物:“谁呀?”

    “不认识,是个洋派儿的小姐,打扮得跟花蝴蝶儿似的。”

    何佳碧立刻停了手,脸上露出了不悦:“你让她进来啦?”

    “客厅里等着呢,我没敢告诉老太太,要不然……您去见见?”

    何佳碧走进客厅,只见潘文雅泪流满面,她迷惑不解:“潘小姐这是怎么了?”

    “何大姐,汪兆铭、黄复生他们被巡警抓起来了。”潘文雅站起来,哽咽着回答。

    这时,张幼林手里拿着报纸迈进门槛:“我知道了。”

    潘文雅转过身,泪眼蒙胧地望着他:“张先生,求你帮忙救他们,据我所知,他们京城里没有别的熟人了。”

    “先别急,慢慢想办法。”张幼林安慰着。

    “潘小姐你坐。”何佳碧又招呼用人,“沏壶好茶来。”

    三人一起商议了很久,何佳碧留潘文雅吃过晚饭,才把她送走。

    这一晚上,张幼林一直眉头紧锁,直到将近午夜,躺在床上还在沉思。何佳碧给他掖了掖被角,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不好办,刺杀摄政王可不是银子能摆平的事儿。”

    “是啊,朝廷已经宣布准备立宪,据说法部将按照文明国家的办法开庭审理这个案子,所以不会像戊戌六君子那样匆匆就斩首结案,这就有时间想办法。”

    何佳碧看着他:“幼林,我说句话,也许你不爱听,这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忙儿没帮上不说,连你也搭进去,你跟汪兆铭非亲非故的,值当的吗?”

    张幼林坐起来:“这事儿我仔细想过,值当!汪兆铭他们是在用个人的流血牺牲换来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这里面也包括你、我;虽然我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但是,我钦佩他们那种献身精神。佳碧,你放心,我会权衡利弊,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帮助他们。”

    谋刺摄政王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了,由于此案非同小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担任了主审官,张幼林、潘文雅、赵翰博等关注此案的各界人士都早早地坐在旁听席上等待旁听,巡警厅还特别加强了警力,以防发生意外。

    狱卒把汪兆铭和黄复生带上来,善耆问汪兆铭:“姓名。”

    “汪兆铭,别号精卫。”汪兆铭神色坦然。

    “对,的犯罪事实有异议吗?”

    汪兆铭高昂着头,大声说道:“对我的行为没有异议,但是,我不承认它是犯罪。”

    “啪”的一声,善耆把惊堂木拍在桌子上:“放肆!谋刺摄政王,不是犯罪是什么?”

    汪兆铭慷慨激昂:“在东京的时候我是《民报》的主笔,生平宗旨都刊登在《民报》上了,这里恕不多言。孙中山先生起事兵败以后,我自愿来到北京,为的是寻找机会刺杀朝廷的高官,以振奋天下革命党之人心,鼓励同志们为推翻腐败的朝廷而继续奋斗!我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这里,该怎么处置,请便吧。”

    审判庭里鸦雀无声,沉默了片刻,善耆又问:“你的同党是谁?”

    汪兆铭断然答道:“我没有同党。”

    “你们俩谁是主谋?”善耆机警的目光在汪兆铭和黄复生的脸上来回扫视着。

    黄复生抢着回答:“我是!”

    汪兆铭赶紧否认:“不,主审官大人,我是主谋。”

    黄复生使了个眼色:“兆铭,你就别争了。”

    “主审官大人,请不要相信他的话,行刺摄政王,我是主谋……”汪兆铭还要再说下去,善耆站起身,大吼一声:“大胆!”随即拂袖而去。

    法庭宣布休庭,潘文雅感到很意外,回去的路上,她问张幼林:“怎么不接着审了呢?”

    “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主审官好像很欣赏汪兆铭。”

    潘文雅摇头:“没注意,这个主审官是谁呀?”

    “现任的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善耆的祖上是大清国的开国元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豪格,由于是世袭罔替,所以,传到善耆这一代还是亲王,谋刺摄政王是件大案,由他亲自审理。”张幼林思忖着,“善耆拂袖而去我看是件好事儿,说明他不想立刻就把汪兆铭他们斩了,这就有回旋的余地。”

    “你有办法了?”潘文雅惊喜地看着他。

    “还没有,不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