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奸臣 > 奸臣第114部分阅读

奸臣第114部分阅读

扬衣着简朴,诚孝张太后便一时起意让人盛装打扮,又送回了杨士奇身边。之后杨士奇便以她为续弦,那婢女又封了诰命,等到正统年间杨士奇长子因罪处死,杨士奇病故,唯一留下的次子杨导便是这个婢女所出。

    这段传奇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在官场民间多有流传,是真是假如今却已经有些含含糊糊了。只不过,既然那位以贤明著称的诚孝张太后居然会做出这种事,如今这位张太后赐婚徐勋,至少就有了站得住的理由。然而,尽管有的是太监愿意去当这么个传旨的人,可朱厚照最终还是认为得从司礼监挑个人,给徐勋做足面子,可李荣“病了”,陈宽正好因过年主管祭祀,高凤倒是愿意去,可前一天却崴了脚,于是这差事最终就落在了戴义身上。

    戴义和徐勋根本谈不上多少交情,接了这么个烫手的山芋,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前去传旨。到了兴安伯府正堂,硬着头皮宣读完内阁不知道哪个中书妙笔生花写出来的骈文旨意,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撂下旨意本打算回宫复命,可临到门边,身后却传来了徐勋的声音。

    “戴公公请留步,之前刘公公捎了话,说是这样的大喜事,让我那位未婚妻进宫向太后亲自拜谢,让我进宫去向皇上拜谢。这事宜早不宜迟,公公既然正好来了,便顺带捎我一程进宫如何?”

    尽管徐勋并非外戚,还不能算是通籍宫中,可戴义哪里不知道这位平常进出宫禁简直和自家后院似的,这会儿却非得让他捎带,他不禁异常窝火,可又不能说出一个不字来。毕竟,泰陵风水之事是徐勋挑起来的,可也是徐勋劝说皇帝压下去的。于是,他只得勉强笑了笑说:“既然平北伯如此有心,那便和咱家一道入宫谢恩吧。”

    “那就多谢戴公公了。”

    徐勋将旨意放入正堂后室供好,转回来之后见戴义有些不耐烦,他便笑吟吟地侧身示意这位大太监先行,等人头前一步跨过门槛出了门去,他才跟着出了门。这时候,正堂前头的院子里已经有两个人等在了那儿,不是齐济良和徐延彻还有谁?

    见戴义仿佛有些愣神,他便轻描淡写地解释道:“他们是才刚奉旨出京办事回来,如今得去向皇上缴旨,还请戴公公一并捎带他们一程。”

    大明朝的皇帝什么时候变成这么好见的!

    戴义一时眉头大皱,有心不答应,可齐济良和徐延彻都不是寻常的贵介子弟,一个母亲是大长公主,一个父亲是定国公,再加上徐勋一口咬定了是回去缴旨,他若横加阻拦,显见是白白得罪人。于是,他只能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默许了。

    有戴义在,再加上徐勋如今面子也非同小可,尽管齐济良和徐延彻都并非召见,两人跟着从西安门转西华门入宫也仍然顺顺利利。进了西华门,戴义原本打算径直去一趟仁寿宫向张太后复命,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答应徐勋带了两个不相干的人入宫,万一有事牵连了须不好办,索性多走几步送了他们去承乾宫,谁知道他第一个踏进院子,就看见朱厚照一身戎装从里头出来。

    “徐勋你倒是来得快,不枉朕已经换好了衣裳在这等你!别在这承乾宫说话了,憋闷得慌……咦,齐济良徐延彻,你们两个什么时候回来了?”

    直到这时候,戴义才知道徐勋这所谓缴旨乃是子虚乌有,不禁恼怒地斜睨了徐勋一眼。而这时候,齐济良徐延彻却已经齐齐上前行了礼,齐济良更是低声说道:“回禀皇上,咱们前几日就回来了,还去了闲园看戏……”

    这话还没说完,朱厚照就立时明白了过来,赶紧轻咳一声打断道:“好好,回来就好!唔,想必你们的事情办成了这才来见朕,得,一块到西苑去,一边骑马一边说话!戴义,你去向母后缴旨吧,就说朕去西苑骑马射箭,回头去看她!”

    既然皇帝已经开了口,纵使戴义有千万郁闷,却也只能憋着,眼看刘瑾张永等人簇拥着朱厚照,再加上徐勋那一行三人径直去了,他便一甩袖子径直去了仁寿宫。张太后得知徐勋入宫向皇帝谢恩,同行的还有齐济良和徐延彻,一时心情很是不错。

    都是要娶妻的人了,果然就知道避嫌!

    倘若徐勋知道他拐弯抹角坑了戴义把齐济良和徐延彻带入宫,居然会给张太后这样的观感,他必然会日后每次入宫都捎带上一两个人。随着朱厚照到了西苑,见小皇帝兴致勃勃地吩咐把近来新贡的马匹全都放到围场中供他挑选,随即才冲着他勾了勾手,他便对齐济良和徐延彻使了个眼色,带着他们一块上了前去。

    “齐济良和徐延彻这一回一去就是三四个月,连过年都是在外头过的,应该很吃了些苦头吧,看你们两个这张脸黑的!”朱厚照对于能征善战的将领素来很是看重,因而打量了一下两人那明显又黑又粗的面庞,以及干裂的嘴唇,他就生出了十分的体谅来,“这儿不是那些正式的地方,没那么多规矩,有什么说什么,百无禁忌!”

    之前第一次离开京城,却被徐勋留在了安全的地方,此番第二次去宣府镇和大同镇,齐济良和徐延彻方才真正吃到了苦头。入冬的京城虽冷,可两人身为贵介子弟,出入拥重裘抱手炉,大多数时候都窝在烧着火炕暖烘烘的屋子里头,但这番连着奔走,双股之间的油皮也不知道磨破了几次,涂满了厚厚面脂口脂的脸上被寒风如同刀子一般一次次割裂,那种难捱真是不足为外人道。然而,因为有两个人,彼此较着劲,他们竟是硬生生忍了下来。

    这时候,两人对视一眼,齐济良便先说道:“回禀皇上,宁夏甘肃延绥三边总制杨一清上任之后,陕西各边的堡垒都在一一整饬,再加上杨大人每每亲自率军巡边,小王子所部数次侵袭一点好处都没拿到,这一冬不好过,所以和鄂尔多斯和永谢布的仗就暂时停了。我们在下雪前通过商队联系到了火筛,他得知乌鲁斯博罗特在世的消息大为感兴趣,再加上我们愿意用关内的东西来交换牛羊马匹,所以他不顾大雪,硬是派人入关来见我们。”

    尽管朱厚照对齐济良前头说的这些事大为高兴,可听到火筛居然能够派人轻轻巧巧越过次边入关来见齐济良和徐延彻,他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而徐延彻趁着齐济良因看朱厚照脸色而迟疑之际,便立时接口说道:“皇上息怒,并不是边关守将资敌,如今这等天气,就算鞑子要派人潜入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是通过宣府总兵张俊和大同总兵庄鉴,这才让人进来的。火筛希望能把乌鲁斯博罗特赎回去,他愿意为此额外出五百匹马。”

    “好歹是一个王子,就值这么一丁点钱?”

    相比朱厚照的撇撇嘴很不满意,徐勋却对于漫天要价没什么兴趣。毕竟,火筛要了人回去也不会痛痛快快交给汗庭,让汗庭和大领主之前来回扯皮彼此牵制,才是他如今最感兴趣的。于是,他三言两语安抚了朱厚照的情绪,顿了一顿才开了口。

    “皇上,火筛透露说,今年开春,小王子预备亲自带兵打延绥。”

    第四百零五章 空心汤团,不事厂卫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

    即使朱厚照对于徐勋那番设计一直就抱着不小的期望,可如今真的听到这么一条,他仍是感觉精神一振——之所以不是一震而是一振,自然是因为徐勋之前就已经打了那样一场胜仗,如今三边总制又是杨一清走马上任,再加上事先得到线报,胜算相当可观。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就目光炯炯地看着徐勋道:“杨一清能不能顶得住?要不要朕再把神英派过去?”

    “皇上不用过于担心,延绥镇乃是九边之一,原本就驻扎了重兵,派人火速知会了杨总制严密备边就行了,也免得小王子所部畏难不来。至于延绥的将领……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镇守延绥副总兵曹雄也是历经战事的老将了,有他辅佐杨总制,必然能马到功成。”

    “曹雄,曹雄……”

    听朱厚照在那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徐勋就笑道:“皇上可是觉得这名字熟悉?好教皇上得知,先头西安里门查出那j徒王玺的,就是曹雄次子曹谧,臣还对皇上禀奏过。”

    “啊,对,就是这个人!”朱厚照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眼神一时发亮,“这样,这消息既是隐秘,那么就不通过兵部走,朕亲自给杨一清和曹雄写信,让他们严加防范……”

    小皇帝对战事这样心急火燎,徐勋心里能够理解,可天子手书就相当于密诏,这却是非同小可,因而他少不得咳嗽一声打断了话头,这才低声说道:“皇上是深居宫中的一国之君,杨一清和曹雄接到这么一样东西,只怕都会惊愕得非同小可,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皇上若信得过臣,便由臣修书一封给杨一清送过去。至于曹雄的更简单,当做曹谧的家书送去,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如此万一情况有变,他们白费工夫,那也只是臣杯弓蛇影。”

    听徐勋这么说,朱厚照思来想去觉得有理,歪着头再看看徐勋,他不免觉着徐勋老是把最麻烦的事情揽在身上,又从来不居功,前次往塞外打那样的大胜仗回来,也是一如既往的做派,当下他便决定大度地原谅这家伙不讲义气先抱美人归。

    “嗯,那就照你说的办!”

    朱厚照心情大好,一口答应下来之后,他扫了一眼徐延彻和齐济良,又笑吟吟地说道:“今次你们两个在外头一呆就是好几个月,风里来雨里去建下了大功,而且功劳之外还有苦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只要不过头,朕统统答应你们!”

    这样的好事可是前所未有,一时间,两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半大少年彼此对视了一眼,最后几乎同时躬下了身子,说出的话虽然词句稍微有些不同,可意思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臣不敢居功,都是徐大人的栽培。”这是如今学了乖的齐济良说的。

    “多亏了徐大人授以方略,臣二人方才能够一举功成。况且臣既是勋贵子弟,理当为皇上分忧,不敢要什么赏赐。”这却是向来知机的徐延彻说的。除却归功于上司,而且还给自己的谦辞打下了一个圆满的解释,体现了他年长齐济良一岁的优势所在。

    听两人众口一词地把功劳归到了徐勋身上,朱厚照不免拿眼睛去斜睨徐勋。对于小皇帝那戏谑的目光,徐勋早就习惯了,少不得笑道:“皇上别听他们两个一个劲拍马屁,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不是他们在前头拼命做事,哪里有如今的成果?他们这千户才刚升,这秩位嘛,不妨等到延绥那一仗打过之后再计算,这一点我写信对杨一清和曹雄提一提,到时候他们自然会帮着说话。至于其他东西嘛……臣记得,仁和大长公主和定国公似乎曾经请过勋田?”

    仁和大长公主是请再赐勋田,定国公是恳请发还祖上勋田,两边加在一块,数目达到一百顷。听上去很不少,但放在京城的宗亲勋贵之中,也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然而,朱厚照听到这里,却不免有些踌躇。

    这一条赏赐要通过内阁那一关,却是不太容易。

    徐勋仿佛看出了朱厚照的为难,见齐济良和徐延彻都是大为震惊,他就笑容可掬地说:“臣知道这勋田的数目太大,朝中老大人们兴许会群起而攻,但如果不是京畿附近的勋田,想来老大人们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吧?臣的意思是,虞台岭新开口堡之外从兴和废城到沙城之间那大片地,能否赐给齐徐两家?或者说,也一块赐给臣一星半点?”

    此话一出,齐济良和徐延彻都是大吃一惊,朱厚照也是一头雾水。他却知道徐勋向来鬼主意最多,当即没好气地喝道:“别给朕打哑谜,你又有什么算盘?”

    “皇上,兴和废城位于东阳河畔,当年建城就是为了扼守次边,其后因城破废弃,但真正说起来,那个地方和更前头的沙城,西接察哈尔汗庭,东和北则是通永谢布和鄂尔多斯,距离火筛所部距离也不远。这一块地方如今都只是牧民放牧之地,并没有鞑子驻扎,所以如有可能,日后那块地方极其适合作为沟通东西的贸易之地,索性叫做自由贸易区吧……”

    大明朝的马市时开时关,而且都开在自家地头,这其中有时番人势大,趁着贡马沿途劫掠,滋扰地方;也有时边疆将领内外勾结,设伏把来互市的番人一网打尽,吞没牛羊马匹,更把人首级冒充军功上报的,总而言之是一大笔乱七八糟的糊涂账。徐勋对朱厚照详详细细解释了这些之后,他就看着齐济良和徐延彻道:“那地方按照从前的话来说,仍是大明朝之地,所以封出去给勋臣贵戚,只说是应仁和大长公主和定国公之请,因而颁赐这等土地,以为激励贵介子弟为国奋战,至于臣嘛,皇上随便找一两个借口就行了……”

    “你呀你呀!”

    还不等听完,朱厚照终于忍不住了,一只手指着徐勋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好半晌他才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看着目瞪口呆的齐济良和徐延彻道:“看到没有,他和朕还有你们差不多的年纪,可就是一肚子的坏水,纵使那些老大人j似鬼,也要喝了他的洗脚水!朕可以和你们打赌,这赏赐下去,要是朝中那些人还能找出什么理由来反驳,朕输给你们十匹千里马!”

    虽说勋田没赐成,反而换成了这样的地方,但如今齐济良和徐延彻都是被徐勋忽悠洗了脑子的人。齐济良是独子,家里东西到时候都是他的,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徐延彻则是次子,勋田再多也多半都是要留给承继爵位的大哥,对他好处有限。而相比这些,天子的圣眷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最最重要的。更何况,徐勋至今还没怎么坑过他们。

    于是,听到小皇帝打赌,两人都笑嘻嘻地答应了下来。然而,朱厚照也不会真心学着徐勋那样只给人空心汤团,微微一想就说道:“这样,你们日后也常常要往外跑,朕记得下头进贡了几件最防雨雪的斗篷,朕和母后留了两件,其他的暂时没给别人,你们先一人一件。再有江南贡上来的宫扇,你们一人捎两匣子回去送人玩……唔,还有琼苑那里的梅花,给你们也带几瓶子回去放在家里摆着好看……虽说多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但用徐勋的话来说,别人肯定当朕是小气不舍得给你们实惠东西,于是拿这些不值钱的搪塞!”

    见朱厚照直接就把自己捎带了进去,徐勋只得摸着鼻子苦笑了一声。然而紧跟着,他便发现朱厚照饶有兴致地看了过来:“徐勋,眼下他们两个都回来了,你之前那个有意思的设想也应该开始做了吧?你既然说是专门侦缉北边鞑虏的军情,又要瞒着朝中的老大人们,朕早就给你想好了一个绝佳的名义,索性就叫做内行厂,如何?”

    目瞪口呆的徐勋看着洋洋得意的朱厚照,暗想自己难道兜来转去难道就是为了背这么个厂卫的名义?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就义正词严地说道:“皇上,万万不可!臣有家训,今生今世,不事厂卫,否则臣之前也不会把好端端的掌锦衣卫事往外推!”

    明明知道徐勋是胡诌,可听到这家训两个字,朱厚照忍了老半晌,终究禁不住恼怒地喝道:“什么家训,你就不怕朕把徐良叫来和你对质?”

    “皇上若是要垂询家父,臣自然乐意。”

    齐济良和徐延彻着实不明白徐勋为什么偏偏要推辞这一桩委任——厂卫的名声是不好,可如今徐勋的名声又能好到哪里去?而看到徐勋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两人面面相觑之余,终究还是放弃了去猜测对方心意的努力——与其如此,还不如等着人自己说呢?

    “那你说怎么着吧!反正你甭想就这么画个大饼给朕!”

    “与其叫内行厂,让老大人们听着就和臣过不去,还不如给臣如今领一份俸禄的五军都督府下头设一个职司……”

    “五军都督府虽然养着的大多是闲人,可你也不想想,里头多少都督,你这么一丁点年纪在里头算什么,更何况那还有你爹在!”朱厚照一下子就明白了徐勋的意思,不容置疑地一挥手道,“朕有主意了!直接在府军前卫里头做文章。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