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明朝末年一皇帝 > 明朝末年一皇帝第34部分阅读

明朝末年一皇帝第34部分阅读



    见三人态度诚恳,再加上本来就对这个宁远道心里的印象不错,对于他将自己撂在这城门下一个钟头的事情,朱由检也不打算多加计较。

    朱由检下马来,将他们三人一个个的扶起来,说道:“大家都是为我大明国事操劳,区区怠慢这算不得什么,不必挂在心上,本王是不会计较的。”

    见朱由检说话这么和气,袁崇焕等人也对朱由检的好感不禁加上了几分,这人能在宁远即将面临危难之际还要坚持来此困地,这份胆量远不是高第这厮可比拟的。

    最让袁崇焕惊喜的不是朱由检这人,而是朱由检带来的车营,车营的战斗力虽然与八旗骑兵正面对抗或许会处于劣势,有一些差距,但是其战斗力之强悍足以笑傲明军诸部,有了车营的协助守城,足够的保证这宁远的安全,短时间内后金方面是不可能攻下的。

    同时还有几千老百姓,无疑是给即将成为空城的宁远,注入了些许的人气,还有火炮!自打从京城出来,八千人走成了两万人,这其中还有老百姓的自动加入,身为官军表率,朱由检自然是不可能丢下这老百姓独自上路,由于在山海关的波折与老百姓的加入,还有暴风雪天气的干预,让原本只有五天的路程足足的走了半个多月,现在已经是天启六年的正月十五,京城已经开始了悬挂花灯,准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而朱由检则在这一天刚刚抵达位于一线城池的孤城宁远。

    宁远城中的百姓本来就不多,又被高第一调动,现在更是所剩无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上,士兵们正在加紧备战,老百姓更加无心过年。

    这走在城中的一路上朱由检是丝毫的没有感受到这应有的浓浓年味,反而有一种沉闷的感觉压在心头挥之不去。由于没有给朱由检准备专用的府邸,也不能冷落了这位王爷,袁崇焕只得将自己的府邸腾出来给朱由检居住。安排好了朱由检带来的一行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之后,已经是三更时分,而经历了半个月的舟马劳顿,朱由检是浑身的疲倦,但是朱由检现在却丝毫的提不起睡意。

    而满桂、赵率教等人也没有离开袁府,与袁崇焕一起坐在会客大堂里愁绪万分的看着悬挂了半面墙的地图,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挂着一副沉闷的表情,眉头紧锁。朱由检虽然不懂军事,但是皇命在身,既然应下了这个督军的任务,自然还是要过来旁听一下的。

    见众人的表情似乎都不太好,朱由检问道:“各位为何都是这个表情,难道是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不妨说来让小王也一同听一听?”

    袁崇焕摇摇头叹息道:“实不相瞒,王爷,最近这后金方面的动静甚是大,天启六年正月初九。后金大军渡辽河,向西扑来。

    此后,初十日,哈赤从十方堡出边,前至广宁附近地方打围。就在昨天,正月十四日,敌酋哈赤率诸王大臣,统领13万大军,号称20万,已经往攻宁远。据前线战报称八旗军布满辽西平原,其前后络绎,首尾莫测,旌旗如潮,剑戟似林。八旗劲旅,雄伟壮观,军容强盛,扑向宁远。

    现在我宁远形势危急,只怕不出两日,我宁远将会迎来一场血战!而我宁远守军不足三万人,与十三万大军厮杀,这胜算并不是很大!”

    说到这里,袁崇焕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无奈,然后继续说道:“倘若不是高第经略擅做主张,放弃关宁防线,使我军主动放弃杏山、大小凌河等宁远重要屏障,不然我军依然依靠牢不可破的防线可以奋力一战!而现在这点儿兵力即使是守城也是力有未逮,哪里还能够管的了这宁远城以外的地方呢。”

    赵率教等人脸上都是一副不痛快的样子,高第刚来辽东时,还及时的补发了士兵们拖欠了许多年的军饷,可谁知还没有一个月的功夫,然后就卷铺盖滚回了山海关,走也就算了,而且还将这孙承宗辛辛苦苦三年来打拼下来的宝贝全都给祸害了个遍,让这种有识之士也是想打仗也打不起来!

    朱由检愤怒的一拍桌子:“岂有此理!当日路过山海关的时候,本王应该一剑斩下他的脑袋来!不然实在难解我心头之恨!”

    朱由检对于高第撤离辽东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并不知道这么严重,不然的话,以他的脾气早就将高第全家给杀了祭旗!哪里还用管这阉党的反应,这可倒好,这个经略大人拍拍屁股走了,留给自己这个督战一个烂摊子!

    两万人面对这十三万人怎么打似乎都是一个问题,现在就是想走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袁崇焕道:“为了确保王爷的安全,我等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王爷可否愿意?”

    都已经到了这种危险地时候了,袁崇焕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安全,这倒让朱由检想不到,难道袁崇焕能够让自己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中不伤丝毫?

    “什么主意,说说看看。”

    袁崇焕说道:“殿下,我等几人已经合计过了,这王爷您是千金之躯,承皇命督战辽东,关系重大,身系皇家尊严,这万万不能有个三长两短,这昨日后金骑兵已经渡过辽河,但是与我宁远城还有一天的路程,最快起码也要明早才能到达宁远,若是王爷现在能够趁夜离开宁远城,及时的返回山海关,或许能够在攻下宁远之前离开辽东!”

    朱由检顿时心中大失所望,还以为有什么好主意呢,原来也是一些不入流的办法,既然来了,他就没有离开的打算,虽然这辽东战况严重与不利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朱由检的预想,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是依然没有打算就此离开这里。

    自己身为这督战辽东,理论上来讲,这就应该站在第一线与将士们同生共死,岂有就此怯战之理?这不就成了第二个高第了吗?

    再说了,这自己已经带来了这么多的装备,还有大明最强悍的部队,难道这连一个小小的宁远城都守不住吗?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朱由检一个不学无术的王爷,他怎么会知道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心中所想的是什么。

    第一二七章兵临城下(二)

    即使袁崇焕想要朱由检离开宁远城这个危险的地方,是为了朱由检的安全着想,但是听在朱由检的耳朵里却不是这么想的了。这么着急赶自己离开,难不成是想一个人独占这宁远城的军权,这个可不得不防。

    “袁大人不必多虑,既然小王胆敢接下这辽东督战的名义,定然不会临战退缩,更何况本王还象征着我大明天朝,代表着我大明天子!若是在敌军未至之前就这么灰溜溜的逃走,这损害的是我天朝的威风,所以此时休要再提!”

    朱由检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袁崇焕的好意,见朱由检态度坚决,袁崇焕也劝不动朱由检,此刻袁崇焕的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待后金八旗兵杀来的时候,朱由检若是胆敢越权行事,擅自指使军队作战,不妨将信王软禁起来!

    坐在原本属于袁崇焕的椅子上,朱由检打量了一下周围士兵们身上的穿着,虽说现在已经是寒冬腊月,新年伊始,但是这士兵们身上穿的甚是破烂,厚厚的棉袄里的棉絮从衣服破陋的衣服中掉落出来,棉花的一片还挂在袖口处,穿着这样的军装哪里还能够保暖,这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还能打得了胜仗!

    “王爷,这都已经三更天了,再过不久这就要天亮了,臣特地为王爷准备了一点儿宵夜,还请王爷吃后休息去吧,明早我们再作打算。”

    在袁崇焕的吩咐下,朱由检随部队一起带来的宁采儿将袁崇焕特地准备的点心送了上来。

    朱由检开怀道:“好,既然是这辽东的特产,本王倒是想要尝一尝。咦?这是什么东西?”

    令朱由检大失所望的是,这里准备的吃食并不是他所期盼的东北三宝,而是一点儿似是荞麦面的黑馒头。

    袁崇焕叹息道:“殿下,这都已经多年没有发军饷了,何况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被高大人一并带走了,这些吃食还是仅存不多的,我府上也已经近半年未见荤腥,还请殿下凑活着先吃着吧,待到日后等春暖花开之日,定当好好款待王爷一番。”

    听了这袁崇焕的解释,朱由检怎么也感觉不太对劲。于是问道:“多年都没有发军饷?这不对吧?高第经略辽东之初,不是已经带来了足够补发将士们拖欠的军饷了吗?怎么还会落魄到这种程度,还有将士们的穿着也是这般如此,该不会说这军饷没有发到你们的手里吧?”

    这时候朱由检的心中浮现出一丝不妙的感觉,这拖欠士兵军饷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发生,一般导致的结果就是士兵哗变,而看这辽东守备明军居然连身像样的棉衣都没有,看样子,这军饷肯定是被高第这厮从中做了手脚!

    不说还好,现在经过朱由检一提,脾气火爆的满桂一只熊掌猛地一拍桌子!怒道:“我啐死高第祖宗十八代!这世上哪里见过这种猪狗不如的东西!哪里有军饷,这高第只是补发了这一两万天启三年之前的明军正规军部队,哪里管过这其他十多万的辽东弟兄!不要说是未发过军饷,即使是这吃饱肚子都是一个问题!”

    果不其然,和朱由检猜测的一样,不过这让朱由检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奇怪的想法!

    他主动请缨到这鬼都不愿意来的辽东来与如虎如狼的后金作战的第一战线上,为的不就是躲避与魏忠贤阉党交锋的锋芒而已,说实在的,自己这招以退为进的策略,往远了说还是在与阉党斗争!现在朝廷中的势力范围分为了两派,一是阉党,二就是自己这王党!

    即使是曾经被阉党打杀殆尽的东林党,也在高攀龙的带领下隐隐的表明了态度站在自己这边,虽然他们这东林党人依然是在家里养病,但是也隐约的传出话来声援王党!朱由检也清楚想要在朝廷中发展力量已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瑞然已经有了不少人站在自己这一边,但是其主要的骨干还是自己与孙承宗两个人,其他人并无实权。同时与政治遥相呼应的另一空间让朱由检升起了兴致,那就是军事!

    朝廷中十有的朝臣已经归入到阉党这一超级大党派中,而军队中的军人们似乎不吃这阉党的一套,比如这辽东军士们大多如此,东北民风彪悍,大多是忠勇信义之人,不屑于没有男人范的阉党为伍,尤其是在孙承宗的率领下便更是如此。同时魏忠贤也不是没有预料到这个问题,对此辽东方面魏忠贤主要是做了两种举措,一是任命阎鸣泰为蓟辽总督,而是任命高第为辽东经略,然后又断了辽东士兵们的军饷,这样一来就将辽东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是不能让他们彻底信服,也能够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自己将这军队争取过来的话,这样一来自己的话语权不就是能够大大的增加了吗!

    想到这些对自己的好处,这笼罩在朱由检心头大战的阴影也消散去了三分。朱由检说道:“将现在宁远城中拖欠军饷的详细数字给我。”

    也许是信得过朱由检,也许是以为这个王爷真的有本事帮忙解决这军饷的问题,袁崇焕给朱由检报上来一个数字:五万五千三百一十三两!

    朱由检只是皱了皱眉头,心道这数目虽然不低,但是和自己收获的相比,这个还算不得什么。朱由检抬头看着袁崇焕说道:“本王这次来的比较匆忙,没有带这么多的现银,只带了点儿银票,你将银票收着,找个机会将它们换成银两发给士兵吧!”

    “王爷……您说的是真的?”

    朱由检此话一出,袁崇焕听了恍若是在做梦一般!这军饷几乎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现在居然被朱由检一句话给解决了!简直是在做梦!

    “怎么?难道有难度?”朱由检问道。

    “没没没!点儿难度都没有,请王爷这就将银票交给臣,臣这就去将军饷补发下去!”

    袁崇焕生怕朱由检反悔,赶紧向朱由检提出了要钱的要求,朱由检也知道他们这是穷怕了,朱由检对宁采儿说道:“去将六万两银票取来交给袁大人,免得大人睡不着觉。”

    “奴婢遵命。”……

    天启六年正月十七,后金天命大汗哈赤率领麾下八旗大军浩浩荡荡的从辽河方向赶到了被明军荒弃的大小凌河、杏山等阵地。

    已经年过耳顺之年的哈赤趾高气扬的骑着黄骠马站在杏山制高地上看着山下赶路的花花绿绿的八旗特色兵种。

    哈赤挥鞭一指,大声喊道:“你们都是我女真的骄傲!”

    “大汗威武!”

    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唐朝曾经在黑水靺鞨的地盘上建立黑水都督府,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

    公元925年,渤海国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渤海国的地盘就并入到了辽,黑水靺鞨地盘后来也归辽统治,就是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女真分为很多部落,其中完颜部在11世纪中后期统一了女真各部,但统一之后的女真族也受辽的统治。

    当时女真人是非常强悍的一个民族,根据《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他们喜欢打仗,耐饥渴辛苦,这些困苦别想难住他们,骑马上下崖壁如飞。不但人厉害,马也厉害,会轻功。济江河不用舟楫,过江都不用船,浮马而渡,马都能过去。在辽统治女真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女真人,不能满一万,满一万就无敌于天下,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所以,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永远受别的民族压迫的。而此刻的明朝同样面临着与当年的辽朝同样的困境。女真满万不可敌,而现在哈赤麾下的八旗兵前后加起来已经不下十三万人!已经算是无敌的部队了!

    “父汗,前方不远就是明朝驻守的宁远城了,整个辽东都已经被新上任的高第给放弃了,混蛋的是,他也将辽东的兵马钱粮也一并带去了,唯有这宁远城与锦州城尚有人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说话的这人是皇太极,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

    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

    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

    万历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后金天命元年,哈赤建立“大金”国,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四贝勒皇太极为四大贝勒。天命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

    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朝开原、铁岭,灭叶赫部。

    第一二八章兵临城下(三)

    皇太极是哈赤众多儿子中最有本事的一个,也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之一,也可以说刘大刀就是死在皇太极所部手中。

    在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中,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

    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

    可笑的是,他最喜欢看的不是所谓的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而是三国演义!

    是三国演义的狂热铁杆粉丝。

    他儿子侄子众多,比如大贝勒代善、阿敏之流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