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待遇 > 待遇第2部分阅读

待遇第2部分阅读

玩笑,便说:“老领导是特意来看望老部下,还是有别的吩咐?”

    “我吃了五十多年的米饭,多少通些人情世故,敢冒冒失失跑到组织部来,吩咐堂堂常务部长?是我这人恋旧,多时没见老同事了,心里念想,过来走走,说几句知心话。”冯国富说,“同时也给周主任和朱秘书长牵根线,先拜识你,让你有个印象,以后有什么机会栽培栽培。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嘛。人在机关,谁不想进步?”

    冯国富这是避实就虚,真的要你栽培,谁都不会直说出来的。银副部长笑道:“哪里还需要冯主席牵线,周主任和朱秘书长早光临过了。只是并没听二位说要栽培,不然我早安排人下文了,也省得老领导跑这一趟。”

    说得三人都笑。冯国富说:“要下文,总得有个组织程序,银部长还是缓缓,先给二位救救急吧。”

    银副部长笑笑,朝周英杰和朱崖掉过头去,说:“我跟你们说过,我实在是太忙,抽不出身,还请另选高明,不想二位竟搬出了我的老领导。”冯国富说:“不是他们搬,是我主动要来找你的。谁叫我官瘾大,答应做这个领导小组组长呢。”

    “好吧,老领导的面子我不买,不是显得我忘恩负义?”银副部长叹口气,转身对朱崖两位说,“就给我挂个名吧,不过以后你们搞活动,我没时间参加,别见怪哟。”

    银副部长应承下来,此行目的也就完成,三人起身出门。银副部长坚持送到楼梯头,冯国富才将他挡住。刚好小曹也从部办公室出来了,脸色有些暗淡。可一见冯国富三个,又马上笑嘻嘻的,没事人一样。

    上车后,周英杰和朱崖你一句我一句表扬起冯国富来,说还是冯主席面子大,几句玩笑,就把事情给搞定了,那天他们找银副部长时,他一直是爱理不理的,眼皮都不肯抬一下,他们坐了几分钟冷板凳,只得灰溜溜走人。

    冯国富没有答理他们。他想问问小曹,刚才是怎么了。只因周英杰两位在场,也就没有吱声。

    其实不用问,冯国富也知道小曹为何不痛快。当初金部长叫冯国富将小车和小曹一并带走时,他就知道会出矛盾。小曹是组织部的职工,却开着部里的车,到政协去为冯国富服务,处境难免尴尬。基本工资没事,财政直接打到了卡上,可部里这福利那待遇的,肯定要大打折扣了。还有小车保险保养和油料开支什么的,尽管金部长表过态,仍由部里开支,但办公室签发票时,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痛快。

    下班后,小曹送冯国富回水电局。冯国富说:“小曹,是不是龚主任为难你了。”

    小曹开始不肯说,冯国富一再追问,他才承认,他手头已积下两千多元的油料和过桥过路费,找过龚主任好几回,他总是不肯签字,借口是部里帐上出了红字,连金部长小车的油料费都没报销。

    组织部的经费情况,冯国富还是清楚的,除了财政正常经费,还有好几个渠道的资金来源,比如跟党校联合办班,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给这个单位支部挂牌,给那个部门党委授匾什么的,都有些收益,除了部里干部福利,其余包括几部小车在内的日常开支,还是对付得过来的。

    那么龚主任为什么卡着小曹的油料费,不给报销呢?冯国富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蹊跷。他非常了解龚主任的为人,他没有别的特长,就是听领导的话,难道连金部长的话也敢当耳旁风?

    冯国富想想,说:“把发票给我吧,我去找龚主任。”

    小曹不给,说:“这点小事,冯部长您就别操心了。”小曹一直叫冯国富做冯部长,没叫过他冯主席。

    冯国富不好勉强小曹,沉默几分钟,抬腿下了车。小曹说得没错,报销发票确实是小事一件。可如今手中无权,自己还管得上什么大事呢?冯国富心里郁郁的,晚餐扒完一碗饭就扔了筷子。知夫莫如妻,陈静如知道冯国富的饭量向来稳定,每餐都是不多不少两小碗,便对正埋头狼吞虎咽的儿子冯俊说:“给你爸装碗饭去。”

    冯俊伸手要去拿冯国富的碗,被他拦住了。陈静如也没了胃口,担心地望着冯国富,说:“你不是哪里不舒服吧?”

    “我哪里都舒服。”冯国富说道,人已离开桌子,拿过矮柜上的手机,调出金部长的名字,想跟他说说油料费的事。当初是他叫你带着人车来政协的,当然得找他。又觉得这点芝麻大的事,惊动他的大驾,实在犯不着。那么只有打部办龚主任的电话了,可冯国富又拉不下这个架子。

    转而又想,自己大小是政协副主席,政协没给专车,报销点油料费总是应该的,冯国富决定第二天找刘秘书长。刘秘书长还兼着办公室主任,政协机关开支由他安排。

    不想刘秘书长感到很为难,说:“冯主席是政协领导,政协本应安排您的专车。怪只怪咱们条件有限,只好让您至今还坐着组织部的小车。政协没专车安排,负责油料费的开支,是完全应该的。只是政协的经费,一分一厘都来自财政预算,人员工资和所有公务费用都是先就定死了的,想拿出点余钱,几乎没有可能性。”

    冯国富一听,心里就有火,却对政协的经费情况不是太清楚,这火还不怎么好往外发,只说:“政协不是有好几台小车么?难道都是烧的水?”刘秘书长说:“政协小车的油料费开支,也是财政根据每台小车的耗油情况,配套安排下来的,有多少车拨付多少油料费,一个钉子一个眼,不会多拨一分钱。”

    冯国富只得进了主席办,向黄主席汇报。黄主席理解冯国富,表态说:“政协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想不到两人的口气会绝然不同。这也许是国情吧,小官那里办不了的事情,有时到了大官那里,相反容易办得通。姓刘的真是狗眼看人低!冯国富不出声地骂一句,忍不住当黄主席面说道:“那刘秘书长又叫什么苦呢?他不是见我来政协时间不长,欺生吧?”

    黄主席笑道:“你错怪刘秘书长了。他的权限是安排财政拨给政协的预算资金。那是几个死钱,都是早有用途的,只不过从他手上过一过而已。另外政协还有些预算外资金,比如内部招待所上缴的管理费,委员专家医院收入提成,以及门面租金之类,这些钱主要用于机会福利,刘秘书长无权支配,实在要派作他用,得由办公会议共同商议,集体决策。因为这些钱关乎机关职工个人利益,弄不好,大家就会意见纷纷,惹事生非。”

    原来政协还有些家底。冯国富便开玩笑道:“政协还挺民主嘛,经费开支还搞集体决策。”黄主席也笑道:“政协这么多民主党派,不搞民主行吗?”

    不久的办公会议上,黄主席就将冯国富小车油料开支的事提了出来。谁知大家意见还不怎么好统一。政协不比市委和政府,除了一把手黄主席外,其他几个专职副主席一直没配上专车,有什么事要坐车,得由办公室临时安排。这种秩序一直这么维持着,大家也没什么可说的。不想冯国富从组织部过来时竟带了部小车,其他没有专车的副主席顿觉矮了一截,心里难免失衡。只是冯国富的车没用政协的钱,大家也就不好说什么,只在背后悄悄嘀咕:政协有了两个一把手。现在要从政协小金库里拿钱出来,给冯国富安排小车油料费,大家哪里肯干?说这是机关职工袋子里的钱,政协又没有特权可换银子,拿走一个就少一个,职工那里怎么好交待?

    冯国富想不到事情会如此复杂,当即说:“算了算了,不就两千多元吗?我自己来掏。以后我不坐车好了,车子给组织部退回去。”

    黄主席是政协最高首长,说过的话不兑现,岂不显得没有威信?最后他还是力排众议,要给冯国富报销这笔钱。一把手主意已定,大家也就不好再坚持。

    偏偏冯国富倔强,从小曹那里要走票据,如数给了现金,说是政协报销的,然后将票据往办公室抽屉里一扔,再不理会。害得黄主席回头来催冯国富,要他快去报帐,说已跟办公室和财务室打好招呼。

    这事被周英杰知道了,他走进冯国富办公室,说:“冯主席不是有一把小车油料发票么?交给我吧,我去想办法。”

    两千多元不是什么大数,冯国富还出得起,虽然出得有些窝囊,这几天心里一直堵着。不过再怎么的,也犯不着让周英杰拿去想办法。究竟跟周英杰交往不深,冯国富不想因这两千多元钱,欠下人家一份情。

    见冯国富不愿拿发票出来,周英杰干脆挑明说:“这次楹联征集活动,除佛教协会出一部分垫底资金外,我们还将对入围作品适当收些费,以填补活动经费之不足。冯主席是活动的最高领导人,不仅为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还到处跑动,负责您的油料费开支,完全是天经地义的。”

    这个理由倒还说得过去,冯国富不再犹豫,拿出抽屉里的发票。周英杰调出手机里的计算器,合计好发票总额,如数将现金递到冯国富手上。冯国富说:“看来这个领导小组组长还有些实际意义。早知如此,我找刘秘书长和黄主席他们干嘛呢?”

    周英杰不便说刘秘书长和黄主席他们的长短,只说:“冯主席这个组长的实际意义大着呢,不是拉您这个主席的大旗做虎皮,我们这个活动怎么搞得起来?”

    送走周英杰,冯国富心里又是一番感慨。过去别说几个小车油料费,就是一座高级别墅,自己如若有这个想法,都会有人竞相奉送,惟恐你不肯笑纳。怪不得古人说,君子不可一日无权,手里有权,比有什么都强啊。不免对周英杰暗暗感激起来。给有权有势的人跑腿,谁都乐意,给无权无势的人办事,谁还有这样的美德?何况周英杰找的借口,听起来那么生动,让冯国富容易接受。

    给你解决两千多元的油料费,也会感激不已,看来自己确实已没多少份量。冯国富的情绪又低落下去。

    第五章

    市委那边很快传来消息,组织部金部长即将调离楚南,到另一个市里去做副书记。怪不得当时小曹找最会听领导话的龚主任报销油料费时,他借故不肯签字。如今的人一个个都是现实主义,知道领导要走,领导许过愿的事办得再好,也白好了。

    冯国富意识到,小车和小曹留得一时只是一时,不可能老留着。何况这对小曹也没有好处。在政协这边开车的大半年时间里,小曹已经是吃了亏的,冯国富不忍心让他老为自己做牺牲,打算在组织部新部长上任前,另外弄台车子,然后将小车和小曹还给组织部。

    冯国富想起分管财税的副市长张柏松来。

    说起这张柏松,还多少跟冯国富有些瓜葛。那时冯国富做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不久,张柏松还在农机局任副局长。楚南的农机局是过去的农机公司转制转过来的,也就管着农民手里的几台拖拉机,没有多少实权。没有实权的单位不可能给市里领导办什么事,在领导心目中也就无足轻重,做这样的单位的头头自然难得有太大出息。张柏松也就早有去意,想换个地方,只是苦于跟市委领导没有交往,无从着手。

    也是应了那句旧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柏松竟转弯抹角跟冯国富攀上了,找到他门下,说是他的同学。冯国富感到奇怪,几时又冒出一个这样的同学来了?是大学同学?还是中小学同学?冯国富摸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只能肯定,至少不是幼儿园的同学,因为自己生在乡下,从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张柏松于是招供,说是曾跟冯国富在党校短训班上一起同过学。冯国富这才想起,在楚宁做组织部长时,自己确实参加过一期市委党校的处级干部短训班。说是班,其实有两百多号人,也就每天一起在礼堂里上几节大课,课后县里的学员在党校吃住,市里的同学早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两个月下来连面都难得见上一回,冯国富因此对张柏松一点印象也没有。何况一起在这种短训班上呆过,算不算是同学,冯国富一直心存疑虑。

    张柏松却没有任何疑虑,理直气壮得很,咬定两人是同学,紧紧粘上冯国家,从送农副产品到请吃请喝请玩,关系日见密切。冯国富是个明白人,自己身为组织部副部长,人家表面上认你同学,实际上是认你手里那点配送官帽的权力。也不用张柏松开口,背后替他张罗起来,打算将他安排到哪个县里做个副县长。市里的副局长跟下面的副县长虽都是副处级,但位置有别,今后的前途也自然不同。若是张柏松这种要死不活的农机局里的副局长,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正因如此,副县长那样的位置便不容易腾出来,偶尔碰上一个空缺,市里主要领导早有意思,根本轮不到冯国富做小动作。

    偏偏张柏松有官运,没有副县长的空子可钻,竟有人给他让出一个县委副书记的位置来。原来下面县里有一个黑社会团伙出了命案,省公安厅办案组越过楚南市,直接插到县里,牵出这个黑社会后面的县委副书记,将他一并归案。这事来得非常突然,又恰逢市委换届在即,市委主要领导都在考虑自己的去向,没谁来得及安排自己的人去接替那个县委副书记。冯国富正好见缝插针,找到杨家山,向他推荐了张柏松。杨家山也就顺水推舟,将张柏松安排到该县做了副书记。

    县委副书记比副县长的位置自然更加重要。好多人在县里做上多年副县长,连县委常委都进不去,就别提做副书记了。副书记显然是个很关键的台阶,只有做了副书记,才有可能做上县长和书记,甚至进步到更高的层面上。张柏松正是上了这个台阶,才有了以后的机会。三年不到,那个县里又出了腐败窝案,原来的班子一锅端,书记县长无一幸免,张柏松又拣了一个落地桃子,做上县委书记。几年后市里班子调整,得依据年龄学历和资历,选择条件合适的人才进班子。就像给张柏松量身定做的衣服,这些条件他刚好吻合,又有冯国富和杨家山在后面照应,也就顺理成章到市政府做了副市长。

    有这么一层关系,去找张柏松解决一辆小车,他又在政府分管财税,应该不在话下。冯国富便拿出几大家内部电话号码本,去拨张柏松的手机。却怎么也拨不通,只好打到市政府秘书科询问。原来张柏松出国考察去了,还得一个星期才回得来。

    一个多星期后,冯国富再拨张柏松的手机,开始老占线,后来终于拨通,接电话的却是张柏松的秘书。冯国富说:“是小丁吧,让柏松接个电话。”

    张柏松是年初上任副市长的,当时冯国富还没离开组织部,他特意去看望过冯国富,此后因忙碌,便很少接触,小丁也就不熟悉冯国富的声音,只是听他口气不同,不称张市长,而直呼柏松,才不敢怠慢,说:“您是谁?”

    副市长是实权派,实权派的门槛就是高,打个电话,都有秘书挡驾,哪像自己这个所谓的副主席,连小车和司机都是人家的,更别说秘书了。冯国富心里灰着,嘴上说:“我是政协冯国富,柏松在旁边吗?”

    小丁不熟悉冯国富的声音,对他人却并不陌生。领导秘书都是人精,又时刻不离领导左右,对官场当然颇有研究,谁背后靠山硬,谁是作搭头搭进班子的,谁正处于上升趋势,谁已开始走下坡路,自是烂熟于心。尤其是几大家班子成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更是如数家珍。小丁的口气也就柔和多了,说:“哦,您是冯主席。张市长正在向省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哩,暂时接不了电话。是有话我转告,还是他汇报完工作后,给您打电话?”

    冯国富说:“他忙,别给我打电话了。也没什么要紧事,主要向他问声好。你只告诉他,我给他去过电话。”

    不要人家打电话,又让丁秘书转告去过电话,这不是矛盾么?原来潜意识里,冯国富还是盼着张柏松打这个电话来,这样才显得自己有面子。想当初,张柏松挖空心思套你近乎,将你当做大树来攀爬,现在他发达了,给你打个电话,也是应该的嘛。

    可左等右等,等了好几天,也没等来张柏松的电话。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