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龙骑战机 > 龙骑战机第103部分阅读

龙骑战机第103部分阅读

到了!”一瞬间老潘化身为刘谦,一挥手,“弟兄们!开始!”

    十几名组员围在了巨箱四周,同时动手,如剥香蕉一般,巨箱的壳体显然没有想像中那么沉重,轻易举起的绽放开来,露出里面的一件巨大的物体。

    “呃!”林默瞪大了眼睛,倒吸了一口冷气。

    第381节 沈飞的红鹰

    “这箱子是用大豆壳制造的天然可回收材料!”老潘率先冲了上去,一把扯下了巨箱内物体上白色塑料布,扭回头冲着林默一笑,“这东西可不是天然可回收材料,你可要用好了。”

    一架林默以前最常用的迷彩式涂装的战斗机,仿佛一匹烈马正在静静的等候主人。

    双下垂尾,双发二元矢量引擎,梯形机翼,大翼展,从气动力设计上看,应该注重于结合隐身和空气动力的性能,不过真正的性能不一定光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来。

    中国空军一向对鸭翼和矢量推进引擎都情有独衷,歼-10如是,歼-14如是,歼-15如是,歼20也同样是,可是在眼前这架飞机上,林默却没有看到熟悉鸭翼设计,整体线条感非常强烈,甚至比歼-20还要更流畅。

    “这个是?”林默竟然没能认出来眼前这架全新的战斗机是什么型号,他一步步走了上去,目光不断在机体上下巡回打量着,他看到了辅助升力引擎,这可不多见。

    “歼-18,代号‘红鹰’!45代重型战斗机。”

    老潘不是一个喜欢持久性卖关子的人,在林默发出疑问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了解答。

    “歼-18,怎么不是歼-10?”

    对于一架从未见过的战斗机,林默表示出非常棘手,光是熟悉性能和掌握飞行技巧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起码需要一个月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这无异于在这段时间内,“暗夜”将得不到他的空中支援。

    “还得问你小子呗,听说你又傍上了大款,真是一条腿比一条腿的粗啊。”老潘一边说着,一边让其他人把箱子零件全产拆走,整架飞机完全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空勤组长纯属胡猜,却无限接近了事实,林默先是抱上了严教授的大腿,转而抱上了611所,后来又抱上了国防星,再后来又抱上了沈飞,这确实是一个比一个膀大腰圆。

    “傍上谁了,我怎么不知道!”林默表示不理解,自己一向很老实啊,当然,除了陈海青陈大少的国防星,可是国防星那小气鬼也没能力借给自己出任务用的战斗机。

    “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潘组长一脸的不信,认为林默在装犊子,得了便宜还卖乖。

    “怎么可能,我可是开歼-10的,要发新的战斗机,也应该是歼-10才对。”

    这到底是哪一出,林默无语了,难不成还有贵人相助不成。

    老潘指了指林默,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样子这小子还被蒙在鼓里呢,他为林默揭开了谜底说道:“按道理确实是歼-10,这也没错,可要怪就只能怪你自己,你在珠海航空展一显摆,国外的歼-10订单直接把fc-1枭龙的订单给压倒了,歼-10的生产商成都航空工业公司把生产期几乎都排到了明年,到现在依然是加班加点的三班倒,全负荷赶那些订单,全国的歼-10供货都非常紧张,一切都以供应出口为主,哪里还轮得到你的份,冯大队长打上去的报告被压了好久,甚至上级打算送一架歼-8让你暂用着,可是不知怎么的让沈阳飞机制造厂的人知道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竟然主动向上级联系,愿意向我们以成本价提供一架战斗机,就这么,把它给送过来了。”

    “原来是沈飞在向自己示好,看来应该是承在‘施琅号’的情,不过这好处也太大了点吧。”林默恍然大悟,心里却依然无法理解,沈飞怎么会如此大方。

    一架战斗机可不是一辆汽车,歼-18在还没有大规模列装,仍在保密阶段的情况下,如此大方给了自己一架,也不知是何用意,难不成跟恒海战防一样,让自己以实战为他们搜集数据,同时为他们提供亮点。

    虽不中,亦不远矣。

    沈飞的想法和林默所想的,其实还真就差不多。

    第四代重型歼击机成为了国内两大战斗机生产厂家,沈飞和成飞的生死之战。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沈飞竞标失败,而成飞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得到了国家注入重资,集结倾国之力搞歼-20“威龙”。

    凝聚了中国最高端先进技术的歼-20“威龙”也不负众望,性能表现出色,风头一时无两,同时也吸引了国外情报部门的密切关注。

    国家订单决定着一个企业实力的强弱,一碗饭,有人多吃一口,就意味着别人少吃一口,成飞的崛起让中国老牌战斗机生产厂沈飞大失面子。

    就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f-22和f-35搞定了五角大楼后,诺斯洛普公司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两家公司因为yf-23的败北而一度沉寂,不仅失去了第四代主力战斗机的订单,又失去了第五代主力战斗机的订单,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

    没有订单就意味着要喝西北风,就会有倒闭的危险。

    外界正在全面关注成飞歼-20“威龙”的时候,沈飞也不甘示弱,冒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自筹资金,单独搞第四代重型歼击机。

    正所谓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如此低调的研发歼-18,正是想争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采购订单合同的正式签字前,军方并不会拒绝更先进的战斗机,这条潜规则让沈飞看到了还留有的一线生机。

    南海舰队的“施琅号”航母训练舰出航南中国海时,沈飞通过派驻的工程师注意到了一个代号叫“龙骑士”的王牌飞行员。

    这个飞行员带给他们的惊喜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像,对方不仅仅是一名最精锐的ace,也是一名出色的战斗机专家,特别是软件开发能力更是让沈飞的程序工程师们佩服到五体投地,难以想像许多人需要花费漫长时间的操作系统编制工程就这么短短几天内完成了,这是何等的速度,何等的高效率。

    若不是确认歼-15未出现失密事件和操作系统编制工作量,沈飞的高层甚至以为对方早就得到了歼-15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并提前预备了系统。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比过代码后,林默提供的完全是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没有人会拿这种东西来开玩笑,有这功夫,都够自己开发一架战斗机了,事实上林默也是这样做的。

    沈飞白捡一套全新的歼-15“暗戟”升级版操作系统,更得到一份详细完整的改进方案,让歼-15的战斗力平白提升了一个台阶,更是在“龙骑士”的实战中发掘出了更多的新优点,完全奠定了沈飞一举拿下舰载机订单的无可动摇优势。

    沈飞的舰载机优势提升和巩固,意味着成飞以歼-10和歼-20改进型抢夺舰载机订单的企图破灭了。

    对于这名代号“龙骑士”的飞行员,沈飞在感激之余,吃水不挖井人,直接拔发了三百万奖金,以资鼓励。

    这点钱对于国家级订单的超级利润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甚至连百牛一毛都算不上。

    林默扒开了驾驶舱罩,在里面找到了详细的操作说明手册,这是沈飞的独有风格,有关于操作使用方面的东西,都喜欢放在驾驶舱里面,并不会单独装箱。

    老潘飞机下面冲着林默说道:“沈飞的人托我给你带句话,歼-18和歼-15的操作模式比较接近,都是一脉相承的,歼-18更适合短程进降。”

    “嗯,没错,确实是这样!”林默看到仪表盘和操纵杆几乎一模一样的延续了歼-15“暗戟”同样的驾驶习惯。

    为了适应标准化操作,降低维修成本和教学成本,中国采用了和欧洲一样的标准化驾驶舱模块设计,每一个主要功能都在同样的位置,只要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就能很快适应不同型号战斗机的操作,这是战斗机飞行员与民航飞行员的最大区别。

    民航的飞行员终生只能驾驶一种机型,随着飞机退役而退役,战斗机本来就是拼命的活计,因此在安全性的考虑就不像民航客机那么苛刻。

    林默捧起了厚厚的说明书,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这是一架属于自己的战斗机,从今天开始,就是自己未来同生共死的伙伴,尽早的了解它,掌握它,就不必为给自己继续放大假。

    重返蓝天,执行作战任务,去跟敌人拼杀,战斗,那才是空骑士的真正使命。

    “你先看看吧,这架飞机的保养维修工具和备件我都已经替你收拾好了,还有,歼-10的备件和工具,我已经帮你办理了转入国家储备库的手续,当作战略储备进行永久性封存。”

    看到林默一心放在了新到的战斗机身上,空勤组长老潘就提醒了一句,不再打扰这个新晋的少校。

    潘荣勇转过身,没走几步路,就听见身后传来林默的声音。

    “老潘……谢谢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第382节 第四代半的怪物

    歼-18“红鹰”的性能和设备甚至超过了林默的想像,若不是亲眼所见,否则他一定以为有人在拿自己开玩笑。

    为了扳回第四代主力战斗机的订单,沈飞可以说是投入了血本进行研发,在配置上甚至不输于美国人的f-22“猛禽”。

    做为第四代半,性能直指第五代机的歼-18,它的超音速巡航速度可以达到18马赫,略大于f-22的156马赫,最大冲刺速度可以达到25马赫,直接压倒了f-22的225马赫,在机动战斗中无异于占领了天然的优势。

    虽然没有鸭翼式设计,但是以中国一向比美国更先进的独特气动力布局,使歼-18具有良好过失速机动性和大迎角飞行品质,内置式武器弹舱设计充分利用了强大引擎的推动力,爬升性能和机动性能远胜于现有的中国主力战斗机歼-10系列,甚至不比歼-20差上多少,局部更是拥有绝对的优势。

    应用了大量高技术和高精密的设备,歼-18的操纵难度并没有相应增加,机载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大大减少了飞行员的操作复杂程度。

    中国现役的战斗机非常依赖飞行员个人的飞行素质进行控制,不仅辛苦而且也非常消耗体力,这也是在空中格斗中,为什么评估a+体质的林默可以轻易占优的根本原因。

    而歼-18的自动控制系统却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点,同时采用的先进抗荷驾驶舱对身体素质要求进一步降低,让飞行员可以减少体力消耗,降低飞行强度,并且能够承受更高过载的超级机动战术。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除了有效减轻操纵外,最大的亮点在于甚至可以做为无人驾驶的战斗机使用,只要完善战术机动数据库,甚至可以配全战术编队,进行高空狗斗战。

    采用如此双模式的高性能战斗机,别说在国内,就是国外也相当罕见。

    中国人的创造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沈飞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即使歼-18成品机下线的时候,别说国内外连一点风声都没有,连空军内部也没什么声息。

    就像当歼-10为大众所知的时候,实际上连第二代歼-10b都已经交付使用了。

    复杂的机载装备,无异于对维护保养要求提升了许多,因此随着歼-18“红鹰”战斗机到位,也有相当多的辅助设备,有包括自动臂在内的自动检测和维护设备,可以与机载计算机连线实现无人化自动操作,如自我诊断,自动更换部分消耗件。

    不过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出色的机动参数外,更让林默重视的是,作为可以应用于舰载机的歼-18“红鹰”竟然可以实现垂直起降。

    这对于“暗夜”所拥有的山谷机场而言,这个功能非常具有实用性。

    舰载机系列的战斗机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对起降跑道的要求,八百米的跑道对于歼-14和歼-20而言还是非常勉强。

    歼-10的短距起降性能非常出色,因此这个山谷内的小型跑道也是足够用了,包括林默的那架从阿富汗白捡来的p-51“野马”也是绰绰有余。

    做为重型空优机型的歼-20,虽然最小起飞距离可以控制在500米左右,那只是极限参数,必需预留应付突发情况的冗余跑道,至少1000米的安全滑行距离是必需的。

    相比之下,歼-18拥有更加出色的起降着陆性能,也更适合“暗夜”使用。

    随着说明书的还有几张dvd光盘,里面装有歼-18的模拟程序,只要弄台性能强悍点的小型机,配上两张不弱的显卡搭个交火,插上摇杆等设备,用三个大屏幕显示器分屏显示,就能实现模拟飞行学习。

    模拟系统需要的硬件平台对于物资支持无虞的“暗夜”基地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基地内运行有巨型计算机,相关计算机硬软件方面的人才对于这种毛毛雨,完全就是分分钟搞定。

    不到半天功夫,林默就能够安然地自己的宿舍内拉起了操纵杆进行模拟飞行,虽然不是那种拥有过载体验的模拟舱,但对于飞行经验已经十分丰富的林默来说,已经足够了。

    拥有扎实的歼-15舰载机经验,常规的起降操作并不会成为大问题,林默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垂直起降。

    虽然曾有驾驶着p-51垂直降落航空母舰,可那是利用气流变化的一种对抗平衡操作,与拥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战斗机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英国“鹞”式战斗机也是一款垂直起降型战斗机,可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控制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也存在相当高的危险性,习惯于助跑起飞的飞行员往往会因为习惯问题而出现误操作。

    20世纪70年代,英国某支“鹞”式中队接连发生要毁人亡的事故,“鹞”式获得了“寡妇制造者”的绰号,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批“鹞”式av-8a几乎近半在事故中坠毁,而改进型av-8b也有近四分之一坠毁率,虽然“鹞”式拥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机动优势,天生的舰载机,可是“鹞”式的a级事故率简直堪称天文数字,每10万小时至少32起,飞行员简直是拿命在拼,比同期其它军种攻击机或战斗机的事故率总和还要高。

    吸取国外前车之鉴的沈飞在歼-18的垂直起降安全系数上煞费苦心,与自动系统相配合,精减操作模式,采用动态重心平衡技术,配合二元矢量推进引擎,提升机体的稳定性能。

    虽然歼-18“红鹰”与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同样可进行垂直起降的f-35b型战斗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沈飞则更进一步,机载计算机性能强大,可以进行更多的细节运算,便于飞行员操控。

    或许垂直起降用到的场合并不会太多,可是至会拥有出奇致胜的妙用,林默至少花了三天时间全都放在了模拟飞行上。

    “东风三级,多云,地面温度24度,气象条件良好,空气污染度一级,无高空湍流。”

    坐在歼-18“红鹰”驾驶舱内,林默的“龙将”战术航空头盔内传来了地面空勤组人员汇报气象监测的数据。

    “龙骑士收到!系统自检正常,开始垂直起飞操作。”

    轻轻推进节流阀,歼-18“红鹰”已经完成了预热,机体一震,可以明显感受到震颤感加剧。

    歼-18的垂直起飞并非完全意义上的90度角直升,而是有一定的角度,通过辅助升力发动机和两台二元矢量推进器实现三点支撑的上升动力。

    引擎轰鸣声缓缓增大,林默很小心的控制着节流阀,一点点放大输出,跑道上的灰尘一下子被吹飞,附近的草叶和灌木枝叶呈向四周辐射状倒伏。

    这是他第一次操作歼-18的垂直升空能力。

    “干得好,拉稳一点,就像我以前带你开武直12一样,其实就和直升机没什么区别,注意别摇晃,直升机可以摇,但是战斗机摇晃角度太大,会碰到地面。”

    林默的耳边传来了空勤组组长老潘的声音,语气和缓,仿佛一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在指导着自己的学生进行第一次实验。

    “明白,以直升机角度进行操作,我想我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林默拉着操纵杆,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