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60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60部分阅读

计较,但冷眼旁观,几年后再看就是……”

    王通在屋中飞速的写完,从头到尾验看一遍,然后放入信封滴上火漆,又把信封放入铁盒,上锁贴上封条,一层层做了预备,这才扬声把屋外侯着的张世强叫了进来。把铁盒装进口袋,慎重的递给张世强,开口说道:

    “你叫着两个庄客,每人三马,快速赶往京师,这铁盒要亲手交到邹义手中,你可明白。”

    张世强看王通说的慎重,也是肃然答应,接过这包袱就匆匆忙忙出门去了。

    王通长吐了一口气,他心中也是凛然,本以为帝王家的心性不同常人,没想到万历皇帝还是为这等事惹怒,好在万历皇帝能知道写信问问自己意见,说明心中还是有些许分寸在,自己的意见让他有个台阶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如今的权势正是顶峰,要是万历皇帝真做这等举动,尽管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可搞不好灰头土脸的是万历皇帝,说得严重些,被人以江山社稷的名义废掉也不是不能,毕竟隆庆皇帝的嫡传子嗣中,还有个潞王在。

    前几日随着小皇帝那封信过来的还有张诚的一封信,详细说明了经过,王通自然知道利害关键,连忙写了信派人快马送回。

    这封信送出去,以自己了解的皇帝性格,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实际上按照王通的了解,恐怕这封信还没到京师,万历皇帝自己就已经想明白了。

    ……

    即便如此,信送出去,王通还是觉得一阵轻松,走出自己的宅院,扬声招呼说道:

    “大海,准备下马匹,咱们一起出城走走。”

    如今王通办理公务也是在鼓楼这边的宅子里,原来天津锦衣卫的官署却不大去了,那边就留给杭大桥等人打理,那几百个锦衣卫兵卒每日里照常上差,出去走动打听些市井的消息,然后传到这边来。

    这些消息有用的极少,把人放在那边也就是为了养个编制罢了,反正不会花费太多的银两。

    尽管朝廷有旨意下来,可兵备道潘达也不敢真的按照旧例执行,那两成的损耗不能不扣,那米和钞的折扣不能不打,只是按照对王通最好的比例来吧,比如说除了那两成折扣之外。再无其他损耗,米钞是米八钞二。

    这样算,等于是一年按照千人的编制给王通那边发七个月的足饷,也由不得这潘达这般做,自己一道文书,居然惹了京师的旨意下来,偏偏没有动那王通半根毫毛,不痛不痒的罚了俸禄。

    如此这般,就算不知道这王通在京师中到底有怎样的根基背景的,也知道这位小爷根本得罪不起。

    孙大海和马三标也是个喜动不喜静的性子,听到王通说要出去,连忙去庄客那边要了马匹牵了过来。

    王通出门,照例要带上李虎头的,这小孩子个子长了不少,找了匹并不那么高大的坐骑,倒也能骑马。

    李虎头一直是住在王通的宅邸里,他和其他人的身份不同,孙大海、张世强是当差的属下,马三标类似于家生子,李虎头则被众人当成小少爷一般的看待,伺候的周到妥帖,不过李虎头却一直是板着脸,很是不高兴。

    “王大哥,历韬、孙鑫他们都在城外领着人练兵,我也是武馆出来的,论起技击,他们两个还未必是我对手呢,让我也过去吧!”

    这就是李虎头不高兴的原因,看着那些同伴少年。有几个还是远不如他的都在外面领着兵丁训练,自己却只能呆在这宅子里,实在是气闷的很。

    王通上前揉了揉李虎头的头顶,笑着说道:

    “等你个子再高些,就让你去,现在你这个样子,也镇不住人!”

    孙大海和马三标一起笑了出声,李虎头脸却垮了下来,也不坚持了,他年纪本来就小,个子不高,完全的孩童模样,这么一个人去,那些军户出身的青壮怎么会心服,还是留在身边的好。

    不过李虎头也的确是小孩子心性,几个人一同骑马出来,看着街面上的热闹景象,也就把那些不快忘到脑后,看起热闹。

    王通却和孙大海打马向前快走了几步,拉开了距离,孙大海低声说道:

    “那日从兵营中死的和跑的几个人,都按照担保文书去查了,往往都是绝了后的人家。看来都是假冒的。”

    新兵营的那场变乱,因为人人都有担保文书,所以事后点检人名,王通从京师带来的几个锦衣卫就带着人去追查,今日孙大海就来告诉结果了。

    王通点头笑了笑,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却给了他另外一个思路,开口沉声道:

    “明日你领着人把所有新丁的担保人家清查一遍,或许有那心思隐忍的还在营内潜伏,这一清查,也就查出来了。”

    孙大海连忙答应。聊了几句,孙大海放慢了马速落到了后面,马三标却提马跟上,王通跟他也没什么客气,直截了当的问道:

    “你和张家那女儿的实情如何了!”

    马三标差不多要比王通大上十岁,可在王通跟前却越来越有反过来的意思,问的又是他最近的心事,立刻就是个脸红脖子粗,平素里那般粗豪的汉子,居然也吭吭哧哧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挤出一句:

    “我娘许了,明日才要派人说媒去……”

    马婆子倒是看得开,唯一担心的就是怕那张家有什么问题,连累了王通的名声,所以答应了自家儿子之后,却托着谭将一干人里里外外的去查那张纯德家,看着的确是本份良民,这才去提亲。

    这街道上颇为的热闹,王通打马慢行,一边控着缰绳,看着前方说道:

    “本来我对那张家是放心的,可成了你的岳父,我这边却要派个帐房先生过去查账看着了,这是公事,你不要多想。”

    本来是和本家没什么关系的生意铺子,在外面奖罚都是从容,和马三标结亲之后,有这层关系,就要照顾看重,若是这张纯德再看不清自家的身份,手脚不太利索,处罚起来都是麻烦,既然如此,就派个帐房先生在那里管帐看着,防患于未然,免得出了差错大家都不好做。

    他能跟马三标打这个招呼,也算是给马家母子留的脸面。免得到时候以为自己信不过,反倒有误会。

    不过马三标却没那么多心思,这时候倒是大大咧咧的说道:

    “大人怎么安排还和俺商量作甚,俺的意思就是把那铺子卖了,把张纯德一家接过来,俺养着就是,还做什么买卖,倒是俺娘说,这铺子大人你还有用,这才作罢!”

    王通笑了笑,轻松的说道:

    “你倒是想得开,不过这事你也还要辛苦一趟,过几日去京师,在茶楼或者酒楼那边调一个帐房过来,让吕通判帮你去操办。”

    说到这里,王通扭头对后面东张西望的李虎头喊道:

    “虎头,想你爹吗,过几日回家看看!”

    没想到那李虎头听了这话,慌不迭的摇头摆手,哭丧着脸说道:

    “见到我爹又要挨训,呆在一起都觉得发颤,李大哥,你还是让我留在这天津吧,我明日再加练如何?”

    听了这话,众人都是哄笑,李虎头练武很是勤谨,每日跟在俞大猷的身边,从来没有偷过懒,奈何从小怕他爹怕的要命,实在是不想去见。

    王通没有接话,心想你不想你爹,可李文远想你肯定想的很,过几日肯定要打发了回去让他们父子见见面才好。

    天津城池不如京师大,可城内城外的繁华却要比京师强出太多了,此时运河已经开化,官船民船开始南下北上,物流人流也跟着交通起来。

    王通等人出了西门,这边正是挨近运河的所在,繁华却比城内更甚,王通这才知道那兴财客栈这么大的地方到底是为谁预备的,那南来北往的客商,谁不需要住店打尖,运河边上码头处处,大小船只停靠,车马劳力来回行走,卸货装货,又有各色的店铺摊贩做这些人的生意。

    这般繁华兴盛,每次看都勾起王通的回忆,平白多出些感慨。

    去新兵营必然要经过这处,看了也有日子了,王通也不觉得厌烦,本来河上船来船往的不太稀奇,可今日看着却有些不同。

    在最大的那处码头边上停着一艘大船,过往船只都要靠近过去然后离开,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这么一段耽搁,上下的航行都很不顺畅,运河上已经堵了好大一块。

    二百四十

    运河河道并不宽阔。上行下行的船只各挨一边,才能有序同行,稍有不合规矩的,就要拥挤不堪。

    所以不管官船民船,都是规规矩矩的行事,要不然耽误了大家的实情自家也快不得,那何苦来。

    码头处倒是比河道宽阔许多,可这边船只也更多,那艘朱红色的大船停在那里本就碍事,偏偏还有许多经过的船只要凑过去,也难怪拥堵,王通骑在马上远远看过去,上游下游能看到的河面全是船只,竟然看不到边的模样。

    这也是奇景,左右无事,新兵训练营的训练已经上了轨道,王通索性打马朝那边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样。

    河边货栈商行密布,各色人等忙碌异常,可吃浮食找消遣的闲汉也不少,但对于运河的拥堵似乎没太多人关心,都是各忙各的。这分明是见怪不怪的意思,谁也不觉得稀罕了。

    到了河边,下了马,看得更加明白,在那艘朱红大船周围,有十几艘舢板来回滑动,船上站着穿黑衣带方帽的差役,招呼着过往船只去那大船边。

    那大船船头前有一根大木杆插入水中,木杆上似乎有圆环样的纹路,在岸上蹲着两个人,不时的大喊:

    “高!”“低!”

    每喊出一声,就能看到差役们跳过去,然后靠过来那船上的人就满脸堆笑的掏出银两钱财之类的递过去,一艘船接着一艘船都要如此。

    再看看,官船民船验看的都差不多,再看差役们收到银子之后,转身到岸上,岸上有一处茶棚子的处所,这边却遮蔽住了看不清楚,差役们进进出出的,想必是去交钱什么的。

    看了半天,王通还是糊涂,不知道这是为何,运河上有税卡,不过天津却没有,北面的在通州,南边的在临清。这朱红大船又是个什么讲究。

    王通想了想,转身对马三标说道:

    “三标,去把兴财客栈的那掌柜叫过来,就说本官又是要问。”

    城池西边,王通他们来时就是住在这边,兴财客栈的掌柜和伙计也算是熟人了,王通站在边上看着下面船来船往,好像是个没见过运河的寻常骑士一般,这等看光景的每日没有五十也有一百,没人理会。

    那些跳到船上的差役们没什么好脾气,在客栈掌柜赶过来这段时间,差役们打骂来往船上的人已经做了四次,几次都是把人直接从船上丢下去,也只有这时候,那些零散看热闹的闲汉才哄笑一声,看那模样也是司空见惯了。

    兴财客栈距离这边不算远,客栈掌柜诚惶诚恐的过来,这些开店的掌柜都是眉眼通挑的角色,从前的锦衣卫在城内活的比狗强不了太多,可这王千户一来,就做出了几件大事。不管是撒泼要饷还是当街格杀船头香,都让人敬畏三分。

    而且这位小爷出手也大方,正月前后本是这些客栈生意最冷清的时候,可这位王千户的出手却让客栈赚到了旺季才能赚到的银子。

    再说了,这位掌柜还见过那场暴打锦衣卫兵卒的“鸿门宴”,这位爷的手段,当真是不一般,小心伺候着总归没有错误。

    来了之后,要跪下磕头问好,却被王通伸手拦住,身上穿着本就是便服,王通也不想惊动旁人,只是开口问道:

    “河上这勾当,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的话,这是万公公在查看来往船只的夹带货物。”

    听到对方的回答,王通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从前想要和赵金亮他们家合股开南货店的时候,聊过此事,漕粮从南方运到北方,完全是为国家办差,没有丝毫的好处,但这大运河却是目前沟通南北最方便的运输线路,南方的特产贩运到北方来,利润要比在南方贩卖高出不知道多少。

    比如说王通在天津锦衣卫官署中见到的竹子,可民船贩运一路上关卡不少,要是把税赋全交上去,利润再高也要贴进去。

    但漕船是免检免税的,货物用漕船运送就不用担心这些税费。而且安全性也有保证,只要给漕船上的兵丁士卒一些小钱就足够了。

    弘治年的时候,官方制造的漕船已经被毁坏淘汰了大批,后来的船厂因为贪墨和工部官员的无能也造不出几艘大船,无奈之下,只得下旨让民船参与到漕粮的运送之中,这个运送每年给的银钱很少,甚至折抵不过损耗,但民船还都愿意做这件事的原因,就是允许夹带两成的货物。

    运送漕粮的平底大船最大是八百石,官府允许夹带两成的货物,这些是不用缴纳税赋的,南货北卖利润丰厚,有这两成的货物,自然就值得过这来回的运送,但财帛动人心,既然利润这般大,谁不愿意多夹带一点,带的货越多,自然赚的就越多。

    听到这里,王通点头说道:

    “这样的查验,倒是为国家做事……”

    王通这评价让边上那掌柜差点笑出来,用力板着脸说道:

    “王大人。这万稻万公公有个绰号你可知道……唤作‘万人敌’,他来在这边已经几年,第一年查验之后,被他罚没的狠了,第二年就没有敢夹带超过两成的,可没过两成的,这万公公非说你过了,不是交银子就是罚没货物,就算你运到京师也是无利可图。”

    王通摇摇头,这也是生财之道,不过下手太黑了一些。本来他也想过在运河上设卡收税的想法,没想到有人做到了前面。

    “既然克扣的这么狠,为何这些船还是夹带,还有哪些船为什么不去拦,我看也有民船啊!”

    “被罚被扣了,到时候出了货还能赚几两,总比没有强,而且这万公公也不是每日出来,总有那船只琢磨着钻了这个空子过去,那些不去拦的,大人你要去了河边就能看明白怎么回事,那都是船头摆着香炉,烧香结社的,船头香在咱们天津卫面子大,有了这香,谁还会管。”

    也难怪那船头香这般嚣张,做的这般大,有这层关系在,每日里也不知道能捞取多少钱财,自然嚣张无比。

    “大人,大人,小的这船瓷器是在临清上的货,税赋都已经交割清楚,不是夹带,您老看,您老看。”

    下面的争执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看着一艘中等大小的船只停在河道中央,船头一名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人正在大声的解释。

    本来这验看夹带,大家都是司空见惯了的,听得有人吵嚷大家倒是来了兴趣,齐齐的看了过去。

    三名差役已经跳上船去,那中年人从怀中拿出几张纸,开口恳求道:

    “几位老爷,这货物就是到前面的王家货栈交割的,也不是要运往京师,这完税的单据和临走开的路引都在这边。”

    话还没有说完,那几张纸被对面的差役一把夺了过去。撕了个粉碎,随手丢到河中,大声喝道:

    “贼厮鸟,你说是商船就是商船了,要这河面上人人说是商船,爷爷们还做不做活了,还他娘的想动手!”

    那中年人一看凭证被撕,立刻大急,上前一步看着要哭求,却被另外一名差役一脚踹中,直接踹进了河内去,运河不深,倒也淹不死人,可天气还冷难免要遭些罪,一名船夫跟着跳下去把那人夹住带上了岸。

    其余的水手却不敢如何,连忙按照安排把船只停靠到那大船跟前,蹲在那里的一名差役看也没看,就大声喊道:

    “高!”

    几名差役推开伙计直接进了船舱,大概看了几眼,就扬声喊道:

    “夹带私货瓷器十成,罚没货物,罚银五百两。”

    王通和身旁人对视了一眼,边上那掌柜的嗤笑着出声道:

    “大人知道那万稻为何叫做万人敌了吧,越是这等正经做生意的他越发不放过,下手极恨,这么折腾下去,这天津卫城迟早让他折腾完了。”

    被踢下水的那中年人蹲在那里瑟瑟发抖,却不顾的自己,连声催促着那船夫去报信,五百两银子这船上的人怎么拿的出来,那几名差役也不含糊,嘻嘻哈哈的把瓷器一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