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129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129部分阅读

    了次假,这伙洋人还以为是签了契约之后给他们的犒赏,高高兴兴的上街去了。

    上午时分,王通领着从山东过来的五名船工到了海边的泊位那里,天津卫也有海港,不过在禁海之后荒废了许久,现在几个营造头目整日在这边转悠,盘算着如何修缮改建,等这边建好,海船直接可以停靠在海港中,海河商业区会更加的繁荣。

    飞鹿号靠在岸边,有踏板从船上伸到简易码头上。海河巡检司的巡检汤山正在那里等候,汤巡检如今可是天津卫赫赫有名的人物,店铺商行,手里有船的船主船东,谁不对汤巡检客气恭敬。

    汤巡检要是有人卡你,不让你船卸货,或者严查你的违禁物资,那这生意可就不用做喽!不过今日的汤巡检却比平日奉承他的那些商户还要恭敬,因为他上司的上司,王通王大人到了。

    “几位师傅,这就是那艘番人船只。”

    王通伸手介绍说道,站在他身后的五个人看着船都微微点头。

    ……

    吴大在山东找到的几名船工到了天津卫之后才休息一天,就被王通叫了出来,一起来飞鹿号这边观看。

    这五名船工却和以往匠坊中那些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匠户不同,虽说皮肤被海风吹的黝黑,可穿着打扮却颇为光鲜,听汤山这些人的说法,能造大船海船的船工船匠日子都富裕的很,连海盗们都要客客气气对待,造一艘船不过半年,可得的报酬差不多抵得上种地十年,自然富裕。

    吴大请他们来,也是许了各种好处,吴大身边又有王通的人跟随,也有个担保凭证,这几名船工久在海边,也听到这天津卫的繁华,这才动了心看看。

    来了之后,王通却是大方,见面先每人十两银子,然后住在兴财客栈,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样样熨帖,船工们倒也觉得这次来得值。

    这么快就被请来看番人的大海船,船工们心中都大概有个判断,知道这是王大人来考校本事了。

    “……番人这船用的是龙骨,吃水也深,和福船两个路子,倒是和广船像些……”

    “……大处在这帆和缆绳,再就是那舵上,虽然繁复,只要不是逆风,操控倒是容易……”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完,末了一名年长的却回头说道:

    “大老爷,造这船却有一桩难处!”

    四百八十九

    能说出有难处,这反倒是说明真能造出这船来。王通听到这个之后却是笑了,开口问道:

    “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

    说这话那匠人看着五十多岁年纪,不过海边人终日风吹日晒,人显得老,那匠人说造船有些难的时候就一直盯着王通。

    再怎么说,王通也是锦衣卫千户,船匠们也是平民百姓,还是违犯海禁私造船只的人,如果造不出来,王通这边大发脾气蛮不讲理的话,众人也是没辙,搞不好还要担罪过在身,这船匠方才那话,有几分真实不假,可也有些试探的意思。

    听到王通这么反问,这船匠忍不住松了口气,和几名同伴对视一眼,开口说道:

    “老爷方才和小的们一起下到底层,可看到那根龙骨了吗?”

    方才在船下的时候,特意打开了最下面一层的隔舱。钻进去看了看,能看到一根大梁贯通船只首尾,王通点点头,那船匠又是开口说道:

    “这番船的结构倒像是猪羊骨架一般,不过是倒翻过来,那根本就在龙骨上,没有这根龙骨,整个船都是搭建不起来的,这样的大船,能撑起来的龙骨也是巨大,如今天下间除了云贵有这样的大木之外,其他处那里还有,所以小的说造这船有些难处,不过要做的小些,却是不难。”

    船匠说完之后,又是琢磨了琢磨,开口补充说道:

    “用几根木头拼接成一根做材料也不是不成,不过海上行船风大浪大,总归还要求个稳妥。”

    实际上广船中已经有几根木料拼凑成大木作为龙骨的做法,而且也颇为经用,但在山东这边的匠人毕竟不了解此类的技术。

    没有足够大的木料,这个难处倒是实际,王通想了想却开口说道:

    “几位随我来。”

    船匠们却不知道要去那里,心中却有些惴惴不安,一起跟着王通下船,不过这次却不是朝着回去的方向走,倒是往海边而去。

    走不多远。却看见一片空旷地上,外面简单用木板做的栅栏围起,却有不少车马听在栅栏之外。

    那边看到王通带着随从过来,管事的人慌忙出来问安问好,领着王通和船匠们进去。

    进了这空旷地之中,船匠们才知道王通令他们来看什么,一根根巨大的原木摆放在这空旷地上,有伙计扯着皮尺在奔波测算,有商人们在那里交谈讨价还价。

    王通笑着说道:

    “这样的木头可够大了吗?”

    那名说难处的老船匠没有接话,反倒是向前走去,后面几个人告了个罪也都急忙跟上,木场的伙计们本要上前拦阻,看到王通在身后连忙闪了开去。

    这几名船匠围着大木又是摸又是闻的,甚至还朝着边上的人借了锥子扎了几下,王通在边上含笑看着,也不阻拦。

    王通很喜欢这种专业人士忙碌的模样,他们所作都是有实绩,有根据,能够不停的创造价值,相对来说,那些书生动不动就大谈什么圣贤之道。什么经天纬地的道理,不过是空口白话,没有一丝的价值,那就讨厌的很了。

    在那原木处折腾了半天,几个船匠才回到了王通这边,一人开口说道:

    “老爷,这些木头都是从海上放排过来的吧?”

    看着王通点头,船匠们都是有些兴奋,那名老船工开口说道:

    “要造船,这木头一定要在海水里泡一段时间才能合用,看刚才这木头都有盐水气,木头又是密实,肯定是还在海里放排过来的,老爷,这些木头从南边走海路过来,花费可是不小啊!”

    王通摇头笑笑说道:

    “怎么会是从南边过来,你当辽东就没有大木头了吗?”

    这么一说,几名船匠都是恍然大悟,呵呵笑了起来,在关外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巨木,沿江河放排而下,走海路到天津卫贩卖,这也是王通一桩得意处,互通有无,别处廉价无用的货物在这处卖高价,这才是贸易的精髓。

    看到这大木能给自家也有用处,王通心中也有些得意,又是开口问道:

    “你们看,这大木头可够用吗?”

    “够用。够用!”

    几名船匠都忙不迭的点头,王通心情大好,领着几人出了木场,伸手指着海河和海边这一片空旷地说道:

    “将来这片地方就是码头、仓库、店铺商行,就是天下间最繁华的地方,可天津卫如今没有自己的海船,去往各处贸易处处都不方便,所以本官要在这里建一座船场造船。”

    性质越来越高,王通声音也渐渐高起来:

    “天津卫不缺钱,天津卫也不缺人,只是缺船工船匠,现在你们来了,天津卫就要造自己的大船,造这天底下最大的船!”

    说到这里王通转过身,对几名船匠说道:

    “天津卫的繁华你们也看到,天津卫有钱,本官也有钱,只要你们能造出大船来,你们也会发财,到时候给你们个官身也是有的,在这天津卫,只要你们有本事又肯做,一切都有!!”

    身为船匠。能造出大船来,也是证明自己成就的方式,自然是愿意,何况又有王通许下的丰厚待遇。

    他们稍微一想就能明白,这次他们几个来得最早,如果尽心办事,这船场的主事管事也就是他们几个人的。

    在山东造船不过是富裕小康,可在天津卫这边造船却有大富的机会,让人如何不动心,几名船匠当然是千肯万肯,可越是这般越要谨慎谋划。

    造大海船的匠人需要勾勒结构。分配做工,查看进度,还要关心材料等方方面面的事,尽管没读过什么书,却都是心思缜密,有大局观的角色,王通这边说完,看着他们的时候,众人已经有了打算。

    五名船工对视一眼,那名年纪最大的先是上前躬身为礼,开口肃声说道:

    “老爷这般看重,小的们几个定当报效,不过却急不得,只凭小的们五个却是什么也造不成的,老爷能把小的们找来,肯定也能找到更多的人,小的是从登州那边过来,莱州和青州两府能造船的人也有不少,小的请老爷开恩,让小人回山东一次,肯定给老爷带来更多的能工巧匠。”

    这就是老成持重的打算了,王通点头,另外一人开口说道:

    “天津卫和山东虽然离的近,可真要忙碌起来,怕是回不了家,小人们这次回去,也要把家眷全都带来,后来的那些人也是如此,到时候还要请老爷给个安置的地方。”

    若说方才王通是豪言壮语,那现在已经有了个大概的轮廓,王通越听越是高兴,在那里开口说道:

    “好说,好说,你们若是来,专门会给你们划出一片地方,用作居住,好好想想。如何招揽,想个章程出来,一切定了,银子和人手都划拨给你们,尽快做起来才好!!”

    几名船匠一起躬身领命。

    ……

    “给吴家老小安置一个宅院,不让他们出门,其余一切好好供给,找个他们兄弟之外的吴家男丁放出去,让吴老二写封信带给吴大,船工找的越多,他们兄弟和家人的好处就越多,到最后这匪盗罪名消去也是有的。”

    回到府中,王通对吴大办的差事颇为满意,少不得交待了几句,让他那边再接再厉,给他们些甜头尝尝。

    吴家兄弟这边想到,自然就想到了那山东锦衣卫千户董创喜,现如今居然跟王通耍起了官场上的拖字诀,王通才吩咐了那边,稍琢磨叫住了手下,开口说道:

    “再给董千户那边去封信,船工船匠,船员水手,他请不来,难道还抓不来吗,这次顺便去次济南府,给他宅子里射封信进去,就用吴家人的口吻写,还真以为过河就能拆桥了,想的倒是美!”

    下面人笑着答应了,转身出门,王通坐下之后,开口说道:

    “大海,盘盘他董家的铺底,看看在天津卫董创喜到底有什么生意牵扯,除却鲁海之外,肯定还有别家,要再推三阻四的,连这些一并掐了。”

    孙大海起身领命,笑着说道:

    “先前以为两家为了女人争风,原来那婆姨是吴大的外宅,不过是董创喜眼馋吴家的产业,到后来那吴家又想着谋夺董家的财产罢了,两家都是为了钱财,却找个那样的龌龊理由。”

    王通摇摇头,笑着说道:

    “随他们怎么闹,左右都要给咱们办差办事。”

    ……

    十月初五,三角淀那片巨大的贫民区,靠近王通工场的附近那片区域,开始翻盖房屋这些房屋都是给工场中的工匠学徒居住,整个贫民区开始组织人工挖掘排水沟,修建打井,并且整饬一切太过脏乱的区域。

    不管王通那边出于什么立场考量,这桩事都是大大的善政,天津卫城内城外赞誉如潮,富户商家都愿意出钱襄助,几家寺院道观什么的也是出人出力,就连那些士子文人也少不得写篇文章摇旗呐喊,倒是难得的景象。

    也就是这一天,虎威营两名团总的任命旨意从京师到了天津卫……

    四百九十

    旨意到天津卫,王通自然要召集手下人接旨。他在奏疏中上报了谭家的几个人和马三标,这些人是要接旨的,其他人各有各的差事,也就不必知会了。

    传旨宦官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不过却坚持让王通叫虎威武馆出身的几名少年来一同接旨。

    听到这个安排,王通心中大概猜到了几分,连忙快马去喊人,同时吩咐来的时候就把那身千总袍服船上。

    城内的锦衣卫千户官署处少不得要设置香案,王通一干人等都是换上了接旨时候才穿的官袍,等李虎头他们几个从保安军营地那边赶来,正式仪式就是开始。

    李虎头、历韬、孙鑫等少年也是糊涂,他们现在的差事不在锦衣卫千户中,也不在虎威营中,而是训练乡兵民壮,关于虎威营两个团的团总安排关他们何事。“

    “……谭兵为第一团团总,孙鑫为团副,李虎头为第二团团总,历韬为团副……”

    旨意中这段话说出来的时候,众人总算明白喊少年们过来的用意了,李虎头等三人还没反应过来,被王通回头低声呵斥了句。这才想起了磕头谢恩。

    王通和手下人诧异归诧异,可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还是按照规矩给了传旨的钦差宦官以及随从们红包例钱,又在四方客栈安排了上好的酒席,这才算是消停下来。

    传旨的宦官,照例是由锦衣卫护送的,在传旨的过程中,也要按着刀在钦差背后充个仪仗,他们一直在冷眼旁观接旨众人的神色。

    发现众人不过是单纯的惊讶和惊喜,这才让他们放松下来,开始笑着收取红包,互相客套客气。

    虽说是定为团总、团副,可实职依旧是按照千总来算,品级则是千户,好在王通已经有了指挥佥事的衔头,也不至于大小倒挂。

    旨意颁下,也有御马监和兵部发下的印信关防,众人都有些纳闷,虎威营立营将近两年,御马监和兵部那边正式的文卷关防都没有下来,怎么这两个团总的任命,上面倒有正式的东西发下。

    不过钦差还在,一切疑问都是压在心中,四方客栈的饮宴,宾主尽欢,喝到最后,一帮人却围着几个得了官职的人灌酒。闹得不亦乐乎。

    等钦差安歇,王通一干人回去,李虎头、历韬已经被灌的不省人事,找了辆马车拉着,倒是孙鑫酒量甚好,可也无法骑马,只能是坐在马车车辕上。

    谭家家将们的酒量却是不错,不过对这个却淡然了些,谭兵骑马跟在王通的身后,嘴里哼着听不清调子的小曲,颇为悠然。

    王通只喝了三杯酒,也就和传旨的钦差彼此敬了杯酒,然后和护送钦差的一干人等喝了一杯,倒是没有什么醉意,毕竟身为主官也有这个好处。

    杨思尘没有去,蔡楠也是没有喝几杯,回到宅邸的时候,这两位不约而同的凑到了王通的书房中,王通正在那边等待。

    “李虎头、历韬和孙鑫尽管年少,可平日间的言行举止大家也是看在眼中,担任这职务虽然突兀了些。可没人会说什么不是,大人且宽心。”

    亲卫沏了壶浓茶送进屋中,然后就被吩咐远远看着,不要让人靠近这里,众人喝了口茶都是沉默,还是蔡楠笑着先开口了。

    王通沉声接口说道:

    “虎头他们的为人禀性我自然是放心的,虎威营这些营头他们也是呆的久了,自然都认得熟悉,也不担心管不住下面,可有一点却有些蹊跷,报上去的人中并没有这几个人,为何天子的旨意中却添上?”

    杨思尘放下茶杯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却没有开口。

    ……

    京师九月,秋高气爽,最是宜人。

    每逢这个时节,宫中御膳房总是置办各色时令佳肴供奉各位贵人,这时节也是宫中各处饮宴最多的时候。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按照往年的习惯,他应该在慈宁宫的李太后那里,陪着慈圣太后李氏用膳,特别是晚饭时分。

    在这样的场合,一般都是皇帝和皇后二人共同出席,不过这次却只有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两人。

    “皇儿还以为弟弟也来,所以没有带上王氏,没想到弟弟还是窝在宫中读书!”

    今晚却是蟹宴,自然太后和皇帝两位贵人不用自己动手剥的,宫女宦官奔走期间,早就将一切弄好,万历皇帝将手中的蟹肉在姜醋中沾了沾。笑着说道。

    慈圣太后李氏举起温好的黄酒在唇边碰了下,摇摇头说道:

    “翊镠那孩子现在成了个书虫,每日里除了百~万\小!说什么也不做,整日里同那些侍读谈论诗书,这么做,身子和眼睛都要熬坏了,说他也不听,皇上也要去劝劝才是。”

    万历皇帝笑着应了,开口说道:

    “弟弟那边怕是在宫中呆的不耐烦,才泡在书中,他年纪也到了就藩的年龄,卫辉那边的王府已经修好,不如让他年底就过去,出了宫,看看外面新鲜,人也就不这么闷了。”

    万历皇帝这边说的随意,慈圣太后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