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159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159部分阅读

,大家涌进御书房中,这里虽然宽大,可拥挤的人太多,也显得狭窄。

    “劳烦张公公去弄些宫中胡公公们穿的袍服来这边,大家总要有个装扮,还有,这几日的饭食也要劳烦张公公想法子解决,至于住,就先在这御书房了。”

    王通对张诚说了句,张诚自然点头不迭,王通诚恳的道了句谢,转头又对万历皇帝说道:

    “臣之所以这么冒险前来,一方面是京师消息,另一方面却是山东锦衣卫千户董创喜……”

    六百零一

    六月中的京师已经开始热了,寻常人家在家都是开门开窗通风,张居正的病房中则是门窗紧闭,太医们都叮嘱过,病人见不得风。

    新被提拔为礼部仪置司郎中张敬修满脸悲戚的坐在床边,他额头上已经全是汗水,屋中浓厚的药味也远称不上什么药香。

    一名年轻的太医坐在角落,满脸的怨气,张居正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了,事已至此,年资足够的太医都是回去办差,他年轻却跑不了,只能在这里呆着待命。

    穿着青衫的游七在屋中来回走动,焦躁异常,每看一看床上昏迷的张居正,脸上的忧色就浓重几分。

    屋中安静异常,可在屋外却有哭声传入,游七皱眉一听,小步走到张敬修跟前,低声说道:

    “大少爷,让二少爷和女眷们安静些,咱们府上还有宫里和外面的人在,这样姿态,怕让人误会!”

    别看张敬修一直做官,他对官场上的理解,对应对处置远没有游七强,更何况他现在是六神无主的状态,听到这个木然点点头,起身就要去隔壁。

    才走到门口,猛听到床上有人呻吟着说道:

    “好热……”

    尽管声音虚弱不堪,可屋中每个人都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是张居正醒来了,张敬修也顾不得隔壁的哭声,急忙转身到了床前。

    昏迷了几个时辰的张居正睁开了眼睛,可眼神涣散,没有什么焦点,张敬修到床前急切的开口说道:

    “父亲……”

    他声音不小,可张居正似乎没有听到,只是开口又说了句:

    “好热……”

    张敬修和游七都是看向身后的太医,太医自然看到了张居正的情状,忍不住摇了摇头,看到二人询问的目光,迟疑了下说道:

    “开窗倒也可以。”

    听到这话,张敬修转过头没有在意,游七的脸色却又是一沉,还是走到那边打开了门窗,一通风,屋内的空气好了不少,张居正的精神似乎也渐渐好转,涣散的眼神渐渐凝聚起来,张敬修心神意乱,游七脸色沉重之极,张敬修又是喊了一声:

    “父亲……”

    这似乎是让张居正醒了醒,隔壁的张简修等人也听到了这边的动静不对,纷纷拥挤了过来,七嘴八舌的呼唤张居正,有的人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哭什么!!老爷还没死!!都安静下来!!!”

    游七忍耐不住,低声吼了句,此时混乱,就是缺个主心骨,游七这么一喊,反倒是安静下来。

    张居正双眼望着帐顶,没有理会一旁慌乱的家人,低声喃喃道:

    “……史书如何写我……比为萧何……比为王导……亦或王安石……或严分宜……阁老……当日看你……今日看我……”

    张居正话支离破碎,不过大概的意思能听懂,无非是担心身后如何给他定位评价,所说的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首辅丞相,说到最后,张居正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他说这个严分宜,说的却是嘉靖朝的首辅严嵩,如今人所共称的误国j相,张居正入朝为官的时候,严嵩正是首辅,共事的时间不短。

    最后这几句话,就颇为让人玩味了,都说人弥留之际所说的话语乃是心底言语,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所说的“阁老”是谁,都让人有些摸不清,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说的不是他自己……

    屋中本来纷乱,他这一番话说完,反倒是安静了许多,张居正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换成了一种不甘,呼吸也越来越粗,居然缓缓抬起了胳膊,指着空处,手臂在颤抖,整个屋子都安静下来,盯着他的手臂。

    “……若再……再有十年……”

    说完这句话之后,手臂跌落在床上,一切声音戛然而止,张居正的家人还在安静中,稍过片刻之后,才发现张居正没了呼吸,就那么僵硬的躺在了床上。

    “老爷……”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游七,他在那里嘶喊了声,哭着跪在了地上,嘭嘭的磕头不止,他这边一喊出来,张家的家人终于反应了过来,嚎哭呐喊的声音响成了一片,屋中的哭声很快就传到了隔壁,女眷们的哭声也是响了起来。

    游七嚎哭了一阵,伸手擦擦眼睛,起身对太医说道:

    “先生随我先出屋暂避,内眷们要进来了。”

    太医心中颇为不耐烦,可也只能绷着脸在一边,听到这句话自然点头,两人出了屋子,游七简单安置了下,就快步朝着自己的房舍走去。

    张府占地颇为广大,游七又是府内第一号下人,所住的地方也很有规模,整个府邸都陷入一片悲戚之中,每个人或者向着内宅奔跑,或者在那里大哭,这景象让游七也加快了脚步,最后几乎变成了小跑。

    游七有三个孩子,长子游进学已经十三岁,现在也专门请了人教书,已经脱了奴籍,可以去科举入仕了,两个女儿一个六岁多,一个七岁多,游七操持官场,家业豪富,不过毕竟是张府的下人,有些事不能做,外面养了多少女人不提,明媒正娶进门的发妻就是一个。

    进了自家宅院,游七把家里几口都叫过来,关了屋门就对自家婆娘开口说道:

    “你换上做活婆子的衣服,让进学换上小厮的衣服,带着大花和小花,现在就离开张府。”

    进学和两个女孩有些懵懂,游七的婆娘却明白怎么回事,游七开口说道:

    “去南城那个宅院里,只拿金子,银子铜钱拿十几两就够用,马车早就预备好了,今天就走,去天津卫,拿着契约去咱们家的铺面。”

    他婆娘连连点头,游七咬咬牙,又是说道:

    “若是那边的铺面今后不认账,你拿着契约去找王通告状,王通这人和咱们老爷不对付,可这等事情上讲理,到时候会维护你们……”

    “当家的,你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我就是捆在这树上的猢狲,树要倒了,别人跑,我还能跑吗?快走快走,去了天津卫,要是有人找你们,你们就去王通那边哭诉,他年纪小,未必看得惯别人斩草除根!!!”

    谁想到突然间就是生离死别,游七的婆娘眼泪忍不住的流淌,游七双眼通红,可上前就是一个耳光,骂道:

    “快走,快走,要哭到了天津卫安顿下来再给老子哭!!”

    ……

    “赵公公,你要的面饼和咸菜、牛肉都弄来了,干净竹筐,上面盖着纱防灰土,您点一下?”

    几名宦官赶着车到了赵金亮的住处前,点头哈腰的说道,赵金亮身后有几个壮健宦官,都在那里低着头。

    赵金亮点点头,开口说道:

    “马车和吃食都留下来,你们回去吧,就跟沈公公和桂公公说咱家收到了,到时候去换你们车马!”

    尚膳监的几名宦官连连笑着点头,连忙告辞离开,赵金亮已经指挥着那几名壮健宦官开始搬运食物了,尚膳监送东西的几名宦官走出这片院子,才窃窃私语起来:

    “小小年纪,居然也学人去给无名白施舍,外面买点陈米熬点粥不行吗,还要白面饼,蒸牛肉,这要耗费多少银子啊!”

    “你少说几句,赵金亮是什么人,那是在万岁爷身边当差的,整日里陪着,你没看他一张口,咱们桂公公都忙不迭的跟着操办吗?”

    “烙的白面饼、蒸的黄牛肉,给外面那些无名白吃,真是可惜了……”

    “你不也是无名白出身的吗?”

    “那怎么能一样,要不是我有能耐,又怎么会被选进来。”

    一筐筐的吃食搬进屋中,穿着宦官服装的孙鑫看了看屋子,开口说道:

    “这里倒还阴凉,不过天热,这吃食最多也就是放三天,三天后还要再想办法。”

    “三天后再想个法子让他们再送过来就是。”

    赵金亮说的很有把握。

    ……

    若有人进御书房一定会吓一跳,屋中现在全是兵器,几名穿着宦官衣服的人在那里擦拭整理,让人吃惊的是,万历皇帝居然也撸起袖子帮忙,几个人还在那里又说又笑。

    “王通还真有办法,你们几个没什么胡子,看起来和宦官一样,穿上这身衣服,谁能认出来你们。”

    “陛下,臣等入宫的时候还特意找剃头师傅刮了脸的,有胡子!”

    众人年纪不大,这胡须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万历这么说,李虎头却忍不住开口辩驳,正嘻嘻哈哈的时候,外面有人通报,张诚和同样穿着宦官服装的王通走了进来,王通进屋之后,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开口说道:

    “陛下,御书房这里,毕竟不能过夜,贵妃娘娘的宫殿臣和张公公绕了一圈,可以把那里作为凭依之地。”

    万历皇帝拍拍手去掉灰尘,指着地上的兵器说道:

    “这些怎么办?”

    张诚连忙说道:

    “这个万岁爷不必担心,就说是把天津卫的贡品赏赐给贵妃娘娘……”

    正在这时,外面通报,赵金亮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一进门就跪下大声说道:

    “万岁爷,万岁爷,张居正家人入宫报丧,张阁老仙去了……”

    六百零二

    “董千户这人小气,不过这等大事上不敢含糊的,但在海狗上下药那人也是收了别人的银子,其余的事情一切不知。”

    在郑贵妃的宫中,前面给宦官居住的宅院都已经空了出来,下面的人尽管疑惑,可贵妃娘娘就是这处的主人,大家都要听的。

    万历皇帝赏赐郑贵妃的东西,也被这些跟着来的壮健宦官搬了进来,郑贵妃这边的人都有点疑惑,不过也不敢发问。

    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立刻派司礼监随堂太监张宏前往悼念,慈宁宫那边传来的消息是,李太后把所有的伺候人都打发了出去,自己要安静一会;司礼监那边的消息是,掌印太监冯保让人取来笔墨纸砚,想要写几个字,不过接连写坏了几幅,最后把笔丢到了地上……

    宫外、京师中、整个天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反应,万历皇帝去司礼监的值房和几名大太监碰了下,然后就来到了郑贵妃这边。

    相比于众人的神色慎重,万历皇帝脸上的轻松同样明显,王通等人入宫之后就是紧张的准备安置,到了现在,万历皇帝到是有兴趣问问原因。

    从治安司不断传到天津卫的消息,还有不久前,分驻山东锦衣卫千户董创喜的上门拜见,让王通知道京师的情势危急了,但这个危急,王通一直以为是可控的,直到张诚派出人到天津卫送信。

    宫内的禁卫和宦官的轮换,万历皇帝都无法控制,却让王通要考虑到情势发展到最坏的那个情况了。

    “臣有个猜测,贼人所作所为,搞不好就是以张阁老的死作为一个发动的时机,因为张阁老这一死,空出来的东西太多太多,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知道多少人觊觎,不知道多少人心怀叵测,彼此猜忌,彼此碰撞争夺,必然大乱,贼人肯定会趁乱生事,浑水摸鱼。”

    听王通说完这个分析,万历皇帝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把手中的短铳用包着绒布的通条擦了几下就丢到一边,闷声说道:

    “这天下是朕的,可朕看,倒像是张先生的,动了他,天下就会大乱,却没有想要动朕这边。”

    这话中酸味太重,王通清了几下嗓子才忍住笑,边上的历韬和孙鑫几人都转过了身,不过接下来万历皇帝的怨言就变成了担忧,开口说道:

    “王通,难道贼人真敢来宫里大闹不成,朕这边、贵妃这边、母后这边,你们只有十几个人……”

    “陛下不必担心,北校场就有御马监的禁军,宫内又有几百带刀侍卫,更不要说京营和五城兵马司,锦衣卫那边也有力量,有这些力量在,宫内宫外就算是有乱子,也会被迅速的扑灭!!”

    听王通说的斩钉截铁,万历皇帝也是松了口气,张诚在边上接口说道:

    “万岁爷,王通说的有理,无非是张居正当国太久,他一死,众人彷徨无助,心中不安,或许被j邪之人钻了空子,等定下了首辅的继任人选,自然也就安定了。

    万历皇帝点点头,手在下巴上捏了捏,已经开始琢磨,到底何人可以接替张居正,王通迟疑了下,又是开口说道:

    “陛下,虽说大方向不必担心,可臣等进宫护驾也是有担心,前段时间治安司查办无名白被人拦下,无名白被选入宫,就成了在宫中办差的宦官,可靠与否无法判断,再有,宫外混乱,必然波及宫中,禁军、侍卫、京营等力量虽然忠心,但也要提防其中有人趁乱生事,在非常之时,小乱也能酿成大祸,陛下不可大意。”

    听王通这么说,万历皇帝神色又是郑重,担忧的说道:

    “既然这般,明日寡人还要去上朝吗?会不会有人在半路上……”

    “陛下这就是担心太过了,方才臣说了贼人要趁乱,光天化日,宫中警备森严,贼人怎敢动手,何况陛下行动,只是在此处去往慈宁宫和文渊阁两处而已,在那里处理政务,往返这几处,不会有什么麻烦,臣说句大胆的话,若贼人真敢这样动手,恐怕早就这般做了,何必等这么久。”

    这话实在谈不上什么安慰,万历皇帝干笑了几声,王通低下头继续检查兵器,一旁的张诚插言说道:

    “万岁爷且放宽心,王通入宫护卫也是为了万岁爷的万全,奴婢再想,无名白和那海狗下药的事情,或许不相干,或许只是图谋张居正罢了。”

    ……

    张居正病去,京师关切此事的人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四维也是听闻。

    当他知道消息的时候,张四维脸色哀痛,站起来背手望着窗外,就这么站着不动发起呆来,府内的家仆彼此感慨,老爷不好受啊!

    张居正在世,若有头疼脑热,顷刻间百官汇集,都借这个机会送礼问候,套套近乎,可如今病逝,门前却冷清的很,固然是等待设灵堂众人去拜祭,可大家都是心中明白,这就是人走茶凉。

    连张阁老最亲密的徒党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没有动作,众人更不必做什么……

    “老爷,顾宪成求见。”

    听到身后的管家禀报,张四维依旧看着窗外,背手站立没有动,身后管家顿了顿,开口询问说道:

    “老爷,如此时候,顾宪成还要上门呱噪,小的挡回去?”

    张四维脸上带着笑意,轻松自在的看着窗外,听管家问第二句他转过身,转过身后,脸上的神情已经变的严肃,开口说道:

    “不必,请到书房来见我吧!”

    下面的管家连忙答应,出门的时候,心中还有些纳闷,对顾宪成这等人,怎么老爷还用了个“请”字。

    不多时,顾宪成已经到了书房中,张四维的管家退出去带上门,顾宪成一整衣衫,拜下开口说道:

    “下官恭喜大人,恭喜阁老大人!”

    张四维盯着顾宪成,一直是严肃的神情上终于出现了几分笑意,缓声说道:

    “老夫在你这年纪时,可没有你这般胆识。”

    ……

    京师中各处高官勋贵宅邸中,都是热闹非凡,礼部尚书申时行的府上算是个例外。

    从管家到小厮丫鬟都知道,自家老爷喜静,要是喧哗吵闹,恐怕会惹得老爷发怒,原因很简单,申时行喜欢抚琴奏乐,琴声平和,最容不得打扰。

    申府中的下人习惯了这种安静,也习惯了听从内宅那边传出的悠扬琴声。

    今日中午,有人急匆匆的跑进内宅报信,也不知道是什么消息,本来习惯晚上操琴的申时行,下午就开始了。

    但今日的琴声和往日有些不同,琴声并不连贯,时常中断,让人听起来颇不舒服。

    琴室中照例当众垂下一珠帘,申时行在一侧,琴娘在另外一侧,对坐抚琴,最为风流雅致。

    “嗡”的一声,?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