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262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262部分阅读

竟他是文臣,对这等军务只是浅尝辄止的旁观,做不得准,王通说得这般笃定,倒是让他不好说下去了。

    或许是看到场面有些僵,王通笑着补充说道:

    “督师其实不知道,辽阳和沈阳两处,积储的粮草足够咱们这支兵马吃用十年,而且不用从百姓口中抢粮。”

    “辽镇怎么积储了这么多粮草?”

    王锡爵听到这个,思路却一下子被带歪了,如何为九边供应钱粮一向是朝廷的难题,辽镇也是整日里叫苦,却没想到居然能积储下来这么多的粮草。

    “督师,这一路走来,你看他辽镇,兵卒也好百姓也好,脸色是不是要比其他各处强些?”

    王通开口问道,王锡爵平时也没注意此事,但王通这么说,王锡爵仔细回忆了下,似乎真是如此,在那里点点头,王通又是说道:

    “辽镇土地肥沃,人口虽然众多,可每人所耕种的地要比内陆省份多,而且此地和鞑虏多有贸易,耕地的牲畜也多,这些原因加起来,每家都能比内陆同等人数的人家多收成不少,辽镇是边镇,不光不用向朝廷缴税纳粮,反倒是要从朝廷这里拿钱粮,但他辽镇军将对本地的人丁却不是不收税赋,这有进无出,时间长久了,自然积储下来这个数目,实际上若不是辽镇大手大脚,还不止这些呢!”

    “可供十年之用,啧啧,真是了不得,怪不得王大人你说将辽镇设省,这么多年,他们早就可以自给自足,却在朝廷身上吸血……”

    王锡爵在那里自言自语了几句,车厢颠簸了下,却让他反应过来,沉吟了下看着王通问道:

    “王大人,辽镇各处积储虽说未必保密,可想要知道也不容易,王大人如何得知?”

    王通注意到王锡爵的眼神颇为警惕,王通笑着说道:

    “自然是从锦衣卫的每日呈报中得来,莫非督师还以为王某特意去打探吗?”

    王锡爵有点尴尬的笑了笑,尴尬过后却又有些感慨,叹气说道:

    “细微处做文章,王大人果然是能臣。”

    “督师过奖了,锦衣卫分驻各地,本就有刺探消息,搜集各处情状的职能,王某所作,就是让他们按照规矩办事,这些消息都是呈送宫中,陛下也要御览的。”

    王锡爵担心自己刺探天下,却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督促锦衣卫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王通心中这么想,却要点上一句“陛下也要御览”,说明这么做是宫里的需要,并不是自己要折腾什么文章。

    果然,这么说的话,王锡爵又是陷入沉思之中,过了会却又是叹了口气,感慨说道:

    “按照规矩来做,祖宗规矩都是好的,可照做的又有几个,按照规矩来做,哪有说的那么容易。”

    这个感慨未必是为了“按照规矩”做事这个,锦衣卫搜集消息这样得力,宫中尽是知晓,可朝中各个衙门却懵懂不知,这样的状况对内阁六部都察院非常不利,长此下去,会愈发的被虚化。

    王通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这个就没有必要点出了,马车缓缓前行,颠簸也有,不过在竹板和钢条以及棉垫毛皮的减震下,车内的人并没有感觉到不舒适,王锡爵沉默了会,又是说道:

    “这几日军报王大人也看了,如今敌分几路,沈阳城下一路,铁岭卫一路,辽南那边又有一路,若是细算,边墙外还有一路,鞑虏人多势众,且不断增兵,这辽镇局面,能够据守自保已经万幸,恐怕是帮不上我们什么忙了,敌有几路,我军兵力不足,敌可以合击,也可以分路牵制,我军却是两难,老夫不知兵事,王大人有什么高见?”

    王通端起茶杯喝了口,思索了下,沉声说道:

    “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九百七十五

    王通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有一种强烈的自信,这个自信是从小到大一件件成功和胜利培养出来的。

    和他说话的人也不自觉的被他这种自信所感染,当然,之所以被感染,也都是因为王通那些炫目善良的事迹作为担保,大家都变得很有信心。

    忧心忡忡的王锡爵在和王通深谈一次之后,忧色去了不少,又开始继续在军中转悠,问东问西。

    义勇骑兵对地形和风土人情颇为熟悉,剿匪的首级银子让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起来,让王通没有想到的是,各处村寨也有不少好勇斗狠的年轻人跟随过来,大军招募义勇骑兵要求太高,他们索性就是跟随义勇骑兵,做个跟班仆从什么的。

    这个大军就无权管辖了,史七却安排了几个人混进去,按照回报上来的情况,一名义勇骑兵身边会有七八名村寨的青壮跟随,都是自己带着马匹武器,大家说是主仆关系也不对,上下关系也不是,似乎说为合伙做生意的大小股东更恰当。

    王锡爵却感叹了一番,说没想到辽镇如此之富,马匹和武器,村寨中居然也能有这样的存储。

    王通将这些义勇骑兵尽可能远的洒了出去,而本部的骑兵探马少部分和义勇骑兵混合行动,大部分则是和大队一起。

    但和预想的不一样,辽阳西边和南边,并没有发现女真或者蒙古的小股部队,说明局面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监军陈矩看到王锡爵的态度之后,也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做,他倒是切实做到了一点,监军这个“监”字,他一丝不苟的完成。

    大军每笔粮草给养的下发和调拨,他都要过目,不是要为难,而是担心在军中会有贪墨和上下其手的弊病,之所以这么用心,一来是找不到事情做,二来是他也觉得按照目前的耗费大军支撑不了太多的时间。

    不过,陈矩盯了二十天之后发现,王通军需的运转完全可以用清廉二字形容,不是没有损耗,也不是没有贪小便宜的情况,但没什么伤筋动骨的克扣,一切都在很高效的运转,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内廷最用心的办差衙门也做不到,这样的情况,让监军陈矩很是佩服,但看到一干人习以为常的办差,他又觉得有些可怕。

    率兵前来迎接的是辽镇参将李如梅,他副手是查大受,两人率领两千兵马前导,他们二人的态度虽然恭敬,但谈不上什么亲热。

    对这种冷淡王通早有估计,锦衣卫也有消息送上来,说是辽镇上下谈起王通多有咬牙切齿者,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是王通逼迫,辽镇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失败。

    当然,辽镇为什么放纵自己的敌人,为什么被比自己弱的敌人打败,这个就没有人去提了。

    王通对这样的态度自然是不在乎,王锡爵和陈矩对王通是客气的,对待其余辽镇军将那真是架子大到天上。

    “我家大帅知道圣上有旨意,也该出城迎接,可大帅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还望各位大人见谅,请在总兵衙门宣旨。”

    私下里,查大受还是和王通三人说了此事,地方上的边将为了表示恭敬,总要出城迎接接旨,可李成梁明显是做不到了。

    陈矩对此无所谓,按照朝廷的规制,本就应该在官署宣旨,但他却要等王通的意思,如果王通想要借此发作的话,他乐得这个人情。

    王通关注的却不是这件事,李如柏和李如梅给东征大军安排的扎营处,居然距离辽阳城十里的距离,这真是荒唐,原因在进城的时候看到了,现在的辽阳城周围,足有五万兵马,甚至更多。

    一问才知道,败退到辽阳后,李成梁就开始从四周抽调兵马回防,辽阳北线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抽调了回来,等敌人大军开始围攻沈阳,李成梁已经病倒,李如柏更是慌张,甚至连周围的团练乡勇都给拉了上来。

    入城在李家的大宅中安顿下,亲卫就给王通带来了城内锦衣卫的最新呈报,说如今城内杀人越货,破门抢劫的恶性案件经常发生,李家的亲卫和城内豪门大户的家丁以及城外那些援军的兵卒,彼此之间经常冲突,街头上见血的比斗并不稀罕,小门小户的百姓,都在向着四周离开。

    原来要是闹出这样的事情,总兵衙门早就派兵弹压,现在人心惶惶根本就没有人理睬,结果城内城外却是越来越乱。

    要禀报的消息实在是太多,王通索性是让亲卫把禀报的人叫了进来,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有这一层身份在,就算看着别扭,也没人能挑出理来。

    谈了不久,官署的人就说房屋和香案都已经布置好了,请几位大人过去宣旨。

    王通听很多人描述过李成梁的相貌,尽管没有亲见,可王通还是能想象的出来,这是一位魁梧和极有威势的大将,但看到被两名仆人搀扶出来的李成梁后,王通还是愣了愣,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仅此而已。

    谭将身体也是强撑着,可谭将却有一股精神在支撑,眼前的这个老人什么都没有了,李成梁憔悴成了这个样子,王通的确是没想到。

    李成梁身份贵重,见了王通几人大家也不过是平礼相见,李成梁开口说道:

    “李某一生为将,临到老时却犯下这等大错,陛下慈悲未曾责罚降罪,可这等罪孽,天也不会放过,李某回到辽阳就是病了,郎中叮嘱,说是这病怕冷怕风,所以未曾迎接各位大人,还望赎罪。”

    王通微低了下头,还真是宦海沉浮几十年,身心憔悴还是这般滴水不漏,只是这般心思如果多用些在军事上,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境地。

    接下来的一干程序,无非是陈矩宣旨,如此大败,李家父子都是要被叱责的,李成梁被降爵,李家父子几人都是被罚去俸禄三年。

    但这个惩罚对李家将门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触碰,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李家在辽镇如同王侯的地位肯定不复存在了。

    旨意的另外一部分内容说的则是,辽镇上下都要配合东征大军,辽镇军将都归属于王锡爵、王通和陈矩三人统辖指挥,先前入辽的蓟辽总督已经去往宁远卫坐镇,镇守粮道和退路,也是为了避免,总督四镇的王锡爵和他之间的模糊统辖关系。

    旨意宣读完毕,以李成梁为首的一干辽镇军将又是按照规矩拜见王锡爵和王通、陈矩三人,算是明确统属。

    这其中以王锡爵的位置最高,初到此处,少不得要发号施令,李家父子和辽镇诸将按照座次排列好,也给李成梁安排了一个座位,算是尊重。

    大家都等着王锡爵说话的时候,却看到王锡爵冲着王通点点头,笑着说道:

    “还是王大人说话吧,老夫就和行军途中一样,坐在那里这看着听着就是!”

    下首辽镇诸将没有说话,但却彼此交换了下眼神,眼神中都颇为诧异惊愕,朝廷派来的督师,堂堂的内阁次辅,都要让王通做主?

    坐在那里的李成梁冲着诸人微微摇头,示意他们安静,可李成梁却心里叹了口气,王通权势滔天,这个他早知道,可每次却都发现王通的权势远远超过他的估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做哪些小动作,引出了这么多事端。

    现下王通都已经上门了,李家的权势和辽镇的地盘都可以不要,能让全家都不受什么祸患,就已经是万幸。

    “大敌当前,多余的话不说,本帅做几个安排,都是有关各位的,从速办理,不得有误!”

    王通这公事公办的语气让众人很不舒服,有几个人眼睛一瞪就要说话,可李成梁的严厉眼神却先扫了过来,李成梁人虽然虚弱,可在辽镇显然是积威仍在,一时间下面都是安静了。

    “城外各处兵马团练,明日安排各回原处驻防……”

    下面诸人都瞪大了眼睛,王通又是继续说道:

    “城内各处仓库即日交接,由本帅的军需接管,由蓟镇军和辽镇兵马共同驻防,领取发放,都有本帅指派的军需负责!”

    说完这句话之后,下面已经有些马蚤动,王通话语未停:

    “今日起本帅会派军法队上街值勤,战时无人情,官兵不在营中视为逃兵,横行不法者视为敌寇,凡被抓住,无论是何人属下,何家奴仆,杀无赦。”

    说完这三个安排,不管李成梁怎么瞪眼睛,都是压不住李家子侄和亲信军将的动作,有人已经低声骂了出来,王通扫视几眼,开口说道:

    “本帅曾率军三万,北征俺答,斩首过六万,灭国而还,兵事紧急,文书命令稍后下达,各位先去办理吧!”

    这句话前后完全不搭调,下面的马蚤动越来越大,有人已经要出列,李成梁在那里低着头却没有制止,可突然间就慢慢安静,众人脸上都有了敬畏凛然之色。

    王通率军三万征伐,斩首六万,灭国而还,辽镇十万东征,溃散大败,强弱立判,服从强者是武人的本能。

    ——

    特别感谢“石小邪 ”书友的慷慨打赏,您已经是锦衣当国粉丝榜的堂主了,感谢您的一贯支持,老白会继续努力,回报大家的支持!

    感谢“石小邪 ,三步盘根”书友的打赏,谢谢大家,也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

    九百七十六

    在总兵官署中,辽镇众将开始马蚤动,王通把自己的战绩淡然摆了出来,一名辽镇将领不敢在王通面前有什么无礼的举动,可这是在辽镇的地盘上,身边都是自家的同伴,胆气那就壮了许多。

    还有个法不责众的说法,王通所定的三个规矩对辽镇诸将来说极为难以接受,自然就要闹起来。

    听到王通的战绩,辽镇总兵李成梁从头到尾就是低头不语,其他诸人本来燃烧起来的怒火也慢慢的熄灭,甚至感觉到有些冷。

    大明军将对草原上的鞑虏也有个评价,俺答部为最强,科尔沁部则是被轻蔑的称为土蛮,王通去征伐俺答部的军力远不如辽镇去打科尔沁以及女真的,但一方如此辉煌的大胜,一方如此惨败如此。

    在这样悬殊实力对比下,说什么都是无用,实力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又是远远高出,辽镇诸人发现自己就算不满,也只有接受这一条路,要不然只有杀头灭族这一条路走了,不是说能不能保住自家的特权势力,而是能不能保住自家性命。

    王通在那里神情淡然,也不急着辽镇诸将答复,王锡爵和陈矩对视一眼,都是没有出声。

    官署中愈发安静,一直低头的李成梁抬起头,严厉的瞪着李如柏一干人,他本就是病中憔悴,此时神情凄厉,极为骇人。

    一方面王通的压力迫人,另一方面李成梁的暗示就差当场怒骂,李如柏有些犹豫的出列,躬身行礼说道:

    “谨遵大帅吩咐!”

    李如松在宣府,李如柏就是辽镇第二代军将的首位,他既然带头,其他人也是免了尴尬,鱼贯出列躬身领命。

    王通嘴角挂着笑容,又是说道:

    “半个时辰,各位先去约束自家兵马,半个时辰之后,封闭城门,全城戒严,如果收拾不及,就不要怪本帅辣手了!”

    已经答应了第一个命令,接下来大家也就没什么心理障碍,又是拜下应了,王通摆摆手,吩咐说道:

    “去吧,不要耽搁!”

    王通这个态度当真是盛气凌人到了极点,他就算对自己最服从的虎威军军官团都没有这个做派过,下面的人虽然不忿,却只能生受了。

    一干人匆忙退了出去安排,屋中又剩下东征大军的三人和李成梁,李成梁挥挥手,却是将伺候的下人都给打发了出去,他不方便起身,就在椅子上躬身低头说道:

    “老夫平素里对这些儿郎骄纵,让他们不知道规矩,倒是让大人费心了,实在是罪过。”

    辽镇总兵李成梁在大明是何等的地位,说是一言九鼎也不为过,可今日却在王通面前这般的低头俯身,李成梁算是看得明白,想要让李家保全,就要事事低头,不能再按照从前的方式做事。

    他人老成精,可下面的李如柏等人,自出生时就是锦衣玉食,一步步顺利,从没遇到什么阻碍,自然不能想得这么明白。

    看着彻底低头的李成梁,王通摇头笑了,拍拍桌子说道:

    “临战之时,本官不想做事用兵有什么阻碍,此战之后,李家可以保全,李大人且宽心吧!”

    李成梁愣了愣,咳嗽几声,在椅子上抱拳谢过。

    王通和王锡爵以及陈矩招呼了声,自去军营了,方才官署中的气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