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11部分阅读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11部分阅读

们别装成长毛贼来恐吓我,告诉你,如果真穷疯了,可以跟本土司说说,本土司会给你们胡军门送给养的!你们现在立马给我退回去,否则,本土司一生气,你们都会倒霉的,轻者掉脑袋,重者以叛逆论罪,全家抄斩!”

    罗阳对王应元和许亮儒等人都没有太大的仇恨,又见人家现在还云里雾里挺可怜的,也就不再羞辱,指挥部队迅速搜索,将这村子里的所有彝族百姓都驱赶了出来,集中拘禁,然后将土司及其亲兵们逮捕捆绑,所有细软金银等物,都收罗一空,就是土司大人身边的女人,也一并收了。

    虽然罗阳没有多大成见,可是,太平军士兵却满腔怒火,许多人亲眼见过抢渡松林河的太平军兄弟如何被土兵杀死,残害,都异常仇恨,争先恐后去暴打俘虏,不多会儿,王应元和他的几个头目就被打成了猪头。要不是罗阳及时拦截,恐怕能直接爆掉了。

    下一步怎样做呢?这是一个疑问,其实石达开等人决策时的最佳目标就是抢过松林河,击败守卫的土兵,控制西段地区,等天明以后,接应全军渡河,迂回西北地区,转进成都小道。和前锋的赖裕新部队汇合。

    罗阳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想了再想。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脑海里非常熟悉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和战例,战术战略什么的,特别是伟人毛泽东的一套军事思想,那绝对熟悉和崇拜,现在,稍微一动脑筋,就能琢磨出来。

    “嘿嘿,给我放火!烧!”

    罗阳将自己的计划简单扼要地讲给部下军官,然后大家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去管理捕捉的彝族老百姓,暂时先委屈些,二百余人,都捆绑了,塞了嘴,驱出村外,以绳索牵连,既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又要注意保密。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收集火源,洗劫村中财物,反正都要烧的,多捞些吧。

    不多会儿,松林土司王应元所驻扎的村落里,烈火熊熊燃烧,而土司的部分亲信则被捆绑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柴草牵引,一定时间,就会烧到他们脚下。自然也有太平军战士在殴打他们,造成了连绵起伏的惨叫声。

    当然,部分太平军也在伪装惨叫,远远听起来,可怕极了。

    罗阳的部队主力,二百五十余人,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土制手榴弹,刀枪,埋伏在东路清军增援必过的地方,具体地说是三处。

    清军东路,距离最近的就是沿着松林河畔的道路西进,增援王应元,所以,在路上,罗阳分兵设立了三道封锁线。

    缴获土兵的抬枪,洋枪,长矛等物,都摆在埋伏路上,瞄准了前面。

    之所以设立三道封锁线,就是估计清军人多,战斗力强,要逐步地削弱,既要重创敌人,又要减少己方损失,最佳的方法就是连续袭击。

    尽管众军官感觉异常奇妙,可是,罗阳知道,那不过是他看《三国演义》学的曹操在攻打袁绍时的十面埋伏之计。

    村中大火焚烧起来,在夜幕之下,猩红的火光缭绕着,浑浊的浓烟旋转着升腾,渲染出一副极为可怕的景象,一刻种以后,就听埋伏地点的前面传来了人喊马嘶,还能看见,一条火把的长龙朝着这里迅速滑过来,快得象一条蛇。

    “救命,救命啊!胡军门救命啊!”当清军增援部队赶了一段路程以后,前面突然有几个家伙悲惨地哭喊着,举着一根火把,在火光里可以看清,他们穿着土兵的衣服。

    清军第一拨增援的部队二百余人和土兵残余汇合了,于是,土兵的残余领着他们西进。清军增援部队没有任何怀疑。可是,跑着跑着,前面的土兵突然停滞,火把一扔,前面的清军哨官就感到了胸膛里钻进了一股凉风。

    太平军突然袭击,先用长刀和铁矛乱捅,漆黑的夜幕中,火把不过照亮狭窄的地方,又因为有人引导,心急如焚,根本没有防备,结果,只一轮袭击,就将清军戳倒一百多个,再一砍,不等清军醒悟过来,就被打没了。

    清军的两拨增援部队,数量达五百余人,居然被太平军第一道封锁线暗夜袭击得手,全部咔嚓了。

    第五十一章 生擒四川提督

    第三股清军相当狡猾,分成小队前进,估计他们已经发现前两拨部队的火把失踪,预测到了不对,所以,化整为零,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动向,随后,大部队浩浩荡荡千余人冲杀了过来,只见那火把的光亮,已经照得河畔道路上相当明亮。

    罗阳知道不是对手,干脆分兵一百,继续向河岸北面的深处潜伏,第一道封锁线只留五十人埋伏袭击。

    清军刚到,就被一阵疯狂的抬枪和洋枪袭击,黑夜里,根本就没有硝烟,可是那枪口的火光,还是很明显的,只见黑夜中火光闪烁,清军的前锋都倒了一大片。

    将弹药轰完,埋伏的太平军士兵迅速掏出点燃了土制手榴弹。

    清军主力都是精锐的湘军,个个都是死人堆里挣扎出来的老兵,自然身强力壮,胆大包天,后续的官兵立刻怒吼着往前冲,许多人立刻开枪,给太平军以杀伤。

    太平军战士则迅速抛出了土制手榴弹,结果,又将一大溜儿的清军炸倒了。

    这两番袭击,几乎将清军前面的部队打光,将近二百余人,非死即伤。

    清军大怒,湘军的凶猛是晚清很特殊的。所以,他们没有被死伤吓倒,而是更加奋勇。

    配合默契,疯狂顽强的湘军前锋,又付出了相当代价,终于将太平军的伏兵击败,接着,奋勇当先追逐,而暗夜之中,太平军士兵滑溜儿就象泥鳅,迅速钻进了北面的树林里,不见了踪影。

    “哼,长毛贼的功夫不过如此!”连续对石达开军队的胜利,使湘军官兵极为自大,既然救援任务紧急,就让这几个毛贼捡条狗命吧。

    就这一阵截击,二百五六十个清兵死伤,又是半个营队的编制。

    清军被激怒了,推进得更快,可是,行动不到四百米,又遭到了一轮袭击,清军决定没有料到,他们素来看不起的长毛贼军,居然有重复袭击的新战法。

    又丢了一百多人,才继续前进,而当这路请军真的赶到王应元的老窝儿处时,加上第三次被袭击的损失,已经差不多一个营的兵都打没了。

    松林河畔的激战声,引起了清军统帅,四川提督胡中和的注意,他亲自披挂了铠甲,带领部队登临松林河岸,监视着南岸的太平军动静,接着,再次派遣兵力增援西段,尽管他知道,在黑夜中战斗有很多不利因素,还是觉得必须。因为,一旦河防被破任何一处,整个松林河的防御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一队队的清军精锐,沿着千辛万苦打通的松林河河畔道路,向着西面增援,从北面的树林里,罗阳军看得清清楚楚。

    罗阳军一百人,携带夺自清军的洋枪弹药,自己的土制手榴弹等物,迅速东进,为了加快速度,他们干脆在道路上狂奔,只有在遭遇清军部队前,才迅速地钻进北面的树林间潜行。

    估计在滑翔伞渡河两个时辰以后,罗阳军逆流而上,混到了清军东路的核心地带。

    “加紧行动,立刻破坏,先袭击敌人的防守部队。”

    清军在西线发现扑空以后,也许会很快地返回来,时间不充裕,所以,罗阳部队用伪装身份,大摇大摆地前进,先逮捕了几个俘虏,毫不犹豫地施加重手法,获得了基本情报。

    清军的主力部队,都已经西调了,东部的防守人马,不足四百人!

    罗阳相信,因为据战俘讲,清军在松林河的防御力量有五千人,其中土兵两千余,已经被彻底袭击屠杀,东路清军主力,在西进增援的路上,反复遭到袭击,也死伤近千,遭到了重创,虽然罗阳还没有统计战斗的成果,也无法准确估计,可是,知道清军损失不小,东路一定微弱了。

    袭击的重点是敌人的核心指挥部,目标就是清军四川提督胡中和!

    一百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把握成功击败四百余敌人的,如果根据惯例,战绩,可以说,这四百湘军在战场上要秒杀这一百太平军,是轻而易举的。所以,罗阳非常小心,不敢托大。

    连续捕获了几名清军哨兵,伪装的军服起到了极大作用,罗阳很快就知道,清军的主将胡中和,就在松林河上不远处。

    不错,能够看见了,清军主将的气势,就是在暗夜里被昏迷的火把照着,也有相当明显的不同,尤其是胡提督的亲兵,簇拥着他,显得很有气势。

    反观罗阳就不同,和士兵一模一样的衣着,而且,打死你一个陌生人也认不出来他,这就是一种潜伏保护啊。

    罗阳暗暗讥笑胡中和的无知。

    一队十几名太平军打着火把从松林河畔上奔驰了过去,引起了胡中和的注意,按照他的吩咐,这些士兵,不是单线分布在河畔,就得集中往西面增援,怎么还有一群丘八乱闯?

    “站住,你们乱跑什么?”

    “兄弟,快告诉胡军门,我们这儿发现了长毛军的密探!”这当然是部分善于口技的太平军扮演的,吸取了教训的罗阳,选择了最佳诱饵。

    “啊?”清军迅速地汇报了胡中和,这位湘军大将不敢怠慢,立刻带领亲信部队赶了过来,隐隐约约有七八十人。估计,这位大人觉得,这些部队,足以将所有长毛的暗探捉个干净了。

    “啊,快,逮着长毛了!”

    “是啊,就是长毛,哈哈哈,逮着三个,不,五个!”

    几个真正的长毛军士兵大放厥词,兴高采烈,立刻吸引了清军!

    胡中和带领亲信迅速赶到,将这些士兵包围了:“哪里,哪里?”

    当然有,确实五个,还将手都放在背后,不过,这些人的手,并没有被捆绑,而且,手拉还有土制的手榴弹!

    “胡军门?胡军门?”几个号称清军的长毛贼军邪恶地呼唤着。

    “嗯!”威严的胡中和来了,身边的清军卫队非常警惕地看着。

    胡中和的军服绝对不同,满清官员的大补服啊,谁看不着?就算铠甲也没有这么嚣张的吧?

    几个长毛军一使眼色,忽然大叫:“杀!”

    手榴弹的爆炸声轰然而起,还举着火把的清军统帅胡中和的亲信警卫队,瞬间就扑倒了,一声声惨叫,尖锐地响起。

    罗阳等人迅速出场,为了确保能够击毙胡中和,罗阳的小机灵脑袋想了很多花招,特别是两次袭击的战术,打着火把,表示救援的意思,罗阳的数十人赶赴了现场,而那些袭击的太平军已经撤退。地上黑暗中卧倒的清军官兵,没有死的都在叫唤,当罗阳的“清军部队”赶来后,地上半死的,伪装受伤的,都一起喊叫了起来。

    胡中和果然受了重伤,作为第一目标,他受了特殊照顾却还能不死,真是奇迹。

    罗阳等人举着火把,看清了周围所有的清军,然后,一声令下,将清军官兵杀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个提督胡中和。

    第五十二章 惊退清军主力

    战斗空前激烈,发现被袭击的湘军官兵,奋勇还击,三百余人将罗阳军包围起来,在火把的昏黄灯光里,混战不已。

    这一次战斗,双方士兵的战斗精神和自信心可以说势均力敌,一向勇悍的湘军精锐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可是,罗阳军占据了目标优势--------他们全部都穿着清军的衣服,尽管湘军是大包围,可是,到底谁才是自己人,一时还不好搞清楚。

    当然,湘军乃训练有素的百战之师,自然有办法,边打边喊话,凭借着口音来联络鉴别,凡是口音不对或者不回应的立刻就砍,迅速就扭转了形势。

    就这一个恢复联络的过程中,已经有七十多名湘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罗阳军给暗算了。

    湘军奋勇杀来,那种恼羞成怒的杀气,随着一声声湘地口音的呼喊,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罗阳知道不是敌人对手,只能将残余的土造收手榴弹扔出来,虽然不多,可是点燃以后的投掷和爆炸,还是给清军以重大杀伤,又有五十多名清军失去了战斗力,其余的清军顿时被震慑,不敢轻易逼近。

    这是最后一个机会,罗阳立刻带领残余的战士闯出了包围圈,同时,一面抵抗,一面派遣十几名士兵:“去,烧!把清妖的所有军营都给老子点着!”

    熊熊大火在湘军胡中和部队的军营上空缭绕着,那种防止雨浸的帐篷,往往浸润了油脂,结果,成为最佳的焚烧物,浓郁的黑烟和浓烈的焦糊气味四处弥漫,呛得周围许多人咳嗽不止。

    罗阳军迅速向着周围黑暗处逃走了。

    清军无法,只得奔驰过来抢救,军营,帐篷,粮食,还有储备的洋枪火药等等,绝对是不能乱烧的,既然太平军已经退却,清军只好拼命上前救援灭火。

    “上!”潜伏起来的罗阳军立刻恶狼一样地扑了上去,又是洋枪打,又是军刀戳,四面攻击,将混乱的湘军杀得死伤惨重。

    第二次袭击战斗开始十几分钟,所有的湘军精锐非死即伤,残余的数十人一看无法招架,只能没命地向着北面黑暗处逃脱了。

    罗阳军集合部队,押解着清军四川提督胡中和,向西部转移,战斗到这种程度,每一个太平军将士都疯狂起来,自信起来,每一个人的身上脸上都鲜血淋漓,每一个人都没有闲心思去想生还的问题。

    很明显,在西部松林河段游战的湘军主力一部,开始举着火把向东面退却,增援,因为东面军营的火光,实在太嚣张了。

    罗阳军看着敌人的火把方向,知道不对,赶紧吩咐,将部队扎下来,继续伏击。

    这一次,土制手榴弹已经打光,就是洋枪也没有了弹药,只有使用军刀。

    根据传递性的报数清点,罗阳军东路突击的部队一百人,现在只剩下四十二人,还有十人伤得不轻,眼看危急关头,黑暗中有人过来,经过联络,居然是先前遗留的五十名战士,现在还有三十九人。

    八十名士兵隐藏起来,分成两拨,以松散的线型队列隐蔽在河畔的北侧。

    也许是清军的过分狡诈,他们的前锋居然丢弃了火把,趁着黑暗向东面奔跑,结果,那种试探性的呼喊联络,让罗阳军果断确认,这不是潜伏失散的战友。

    黑暗里,太平军连续出击,军刀淋漓着鲜血,将一桩桩人肉木头切割在漆黑的河畔道路上。

    当然,按照约定,就是西面两路袭击的太平军,也进行了积极地攻击。

    激战持续了一夜,最终,清军狼狈而逃。

    天明了,罗阳部队向着西部的松林河畔集结,直接呼喊,也将所有伪装的清军衣服都扯了。结果,全部集中的太平战士,只剩下了九十三人。而经过搜索以后,还找到了身负重伤的十八名战士,总共幸存一百一十一人,而全部从紫大地起飞的滑翔伞兵,出动时是满员满额的四百人。

    不过,清军死得更多,整个战场上,到处是清军的尸体,包括西河段的彝族松林土司的土兵,包括东段的湘军主力部队,有些地方,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非常恐怖的战后,冰冷僵硬的尸体,往往狰狞着,乌黑的血液凝固住了,群起而攻之的苍蝇,是夏天最常见的景象,不多时,当太阳火辣辣地升起来时,战场上就开始弥漫着呛人的腐臭。

    说也奇怪,就是这一天夜里,松林河的河水下降了很多,那种湍急的景象也基本不见了,被隐藏在北岸上的松林土司的船只,被推下河以后,居然可以保持基本的行船状态。

    罗阳军没有冒险,赶紧从战场上收拾清军丢弃的武器弹药,特别是洋枪和火药等物,百十人的小部队,随便遭到清军的反击,都会有灭顶之灾。

    罗阳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果然,松林彝族人进行了英勇的进攻,因为两千余壮丁都被杀死,残余的松林百姓可谓是家家带孝,户户哭泣,也因此激发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数千名土兵土民,举着刀枪棍棒向着罗阳军扑来。

    恰好,西部战斗中还逮捕着土司王应元呢,罗阳军将王应元押解在前面,头颈压以军刀,这家伙就怕得当了孙子,赶紧喝令土兵土民撤退。同时,当部分清军东路残余也在天命以后冒死反攻时,看看被太平军手里控制的提督大人胡中和,就不敢再往前逼近了,惟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