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28部分阅读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28部分阅读

,所以,只能以宗教精神和勇气见长,而清军是鏖战于两湖地带的精兵强将,素有经验,且有重炮火力,多隆阿更是崛起于此时的清朝八旗军将领中的翘楚,智勇双全,从消灭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时的小军官,一跃成为两湖地带清军的又一中流砥柱,不是吃素的家伙,每次战斗,又能使诈,还能亲自冲锋陷阵,所部官兵,战力强大。

    回军兵多将广,动辄以三万五万,十万八万的各部联军形式出现,重大的优势兵力,才能勉强和清军抗衡,但是,每次大战,回军总是以气势磅礴取胜于先,接着,被清官军的炮火压制而败。渭城等地先后失陷,回军只得撤退到了西安。

    回军将领听说有不明军队出现在咸阳一带,大吃一惊,因为,早几天前,周至一带,回军的往来官道,就被蓝大顺的太平军部队遮掩堵截,不许通过,回军反击,居然被打得大败,周至一带的太平军,翻脸不认人,比翻鞋底还快,那里,还出现了大量的其他军队。如果咸阳一带再出现敌人堵截,则回军在西安城下,成为瓮中之鳖了。

    回军统帅已经更替,主帅任武和白彦龙牺牲于汉中城下,对回军是一个重大打击,年轻的白彦虎已经担当起统帅大军的责任,在所有十几家大集团回军里,他是最年轻,也是学识最普通的一个,但是,他的斗争意志是最坚决的,在汉中城下,他也受了伤,现在,听说古怪的军队再次出现,顿时火冒三丈。

    杀兄之仇,伤己之恨,一齐涌上心头,白彦虎立刻调集一部回军,向着西安东面的清军发起了逆袭行动,数千名回军分成多路,游击形式,去攻击清军,作为牵制行动,然后,留下所有的营帐,装出继续围城的架势,却悄悄地以主力来到了咸阳。

    十三万回军主力,几乎孤注一掷,白彦虎的策划能够顺利实施,不仅在于其威严的气势,果断的领导型性格,也在于这是回军西撤的唯一途径,背后出现的敌军,引起了全部回军的愤慨和恼怒。

    十三万回军,一万余华夏天团,在咸阳城下,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大决战。

    这一场战斗,尽管双方依旧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依然没有改变战役结果的单调性。回军完败,华夏军完胜。

    这一场大血战,多少年以后,还被华夏军的老兵津津乐道,每每说起来,都心有余悸,又庆幸不已。

    第一十百三十七章 苦苦等待

    ()

    回军的冲锋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十万回军铺天盖地冲锋,意图以人海战术,精神战术,使敌人彻底崩溃掉,他们得抓住机会,因为,敌人就是在汉中重创他们的敌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高品质更新 】// 小说排行榜

    回军的骑兵大队,也显示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四千余马队,迂回到两侧,对华夏军发动了猛攻,尽管白彦虎知道这一招的效果实在渺茫,也强为之。

    罗阳只留下一千余人守卫咸阳城,其余一万两千人,尽出城南,结成大阵,迎接回军的挑战,这样做,在许多将领那里,遭到了反对,因为大家希望,据守城池,可以轻而易举地保证安全,等大量杀伤敌军以后,再反击追逐,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那当然安全,但是,未必能够吸引回军来攻,如果回军以一部兵力监视城池,其余兵力迅速转进西面,虽然有几个县城都在华夏天的手里,可是,在回军的重大数量面前,没有了足够火炮的华夏军,守卫有余,进攻不足。

    华夏军的主要炮兵,都在罗阳的手里,这是决战的王牌。

    一看回军的阵势,罗阳就知道,他们确实没有得力的统帅,最起码,没有足够的军事素质。以罗阳自己的见识,不过是几个月的新手,但是,在勤奋学习以后,已经掌握了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战术原则。

    火力不足的时候,排兵布阵成为发挥规模能量的最佳方式。

    回军的冲锋虽然看似很有节奏,其实是乌合战法,没有核心的思想,就是一味地使用蛮力,一冲了之。

    华夏军布置成一个圆形的阵势,以避免回军骑兵的包抄突击,导致大阵崩溃,全军遭殃,反正,华夏军只要能稳定局势,就能以炮兵取胜。

    想法归想法,踌躇满志的罗阳还是没有想到,真的出现了意外,回军的冲锋虽然紊乱,却力量太大,一接触就将华夏军的前锋冲破了。

    并非华夏军太软弱,而是回军太凶狠,兵力的厚薄决定了战斗持续力。

    回军前赴后继,将华夏军的前锋防线迅速冲破,将溃退的华夏军士兵肆意砍杀。至少有三百余名华夏军士兵在这一战斗过程中被杀。

    回军的骑兵,也在反复地袭击着华夏军的两翼,分散着罗阳等人的注意力。

    回军除了正面以外,吸取了汉中城决战的教训,尽量使部队分散开来,以躲避炮火打击。

    面对又狡猾又凶悍的回军大部队,华夏军节节失利,被迫向大阵中间收缩。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罗阳军遭受千余士兵被击毙的代价,但是,坚决不使用火炮。

    这是一个诱饵,表示华夏军没有携带大炮,要使回军果断冲锋。

    回军很狡猾,尽管密集冲锋,到了接触面儿时,却又是尽量分散,死死地和华夏军纠缠在一起。

    回军的先头部队,果断地往华夏军的阵势里猛烈穿插,试图将其阵势打散,再彻底地围歼。

    “锐王,赶紧下命令吧,让炮兵轰击敌人吧,否则,危险了!”身边的将领急不可待。

    罗阳并不知道敌人的主帅是谁,可是看看这阵势,就知道敌人有防备,所以,也坚持原则,只使用步兵和枪兵战斗,将大炮隐蔽得极深,短粗的飞雷炮,随便遮掩,回军就看不见。

    咸阳一带尽是平原,为了隐蔽炮火,罗阳军在城外坚守了一个小村庄,在村内外挖掘了许多的沟壑。炮兵战士和火炮等都隐藏在其中,等待着决战的时刻。

    白彦虎警惕地眺望着村庄里的敌人,这些旗帜不同的长毛军,到底是不是长毛,他看不出来,但是,从发式上看到是汉族异类的时候,他就决心将之彻底消灭,一个渣都不剩下。

    敌人不多。所以,他有把握胜利,关键是担心遭遇敌军的埋伏。汉中城下的古怪的炮击爆炸声,还响彻在他的脑海,而那天夜里长毛军的偷袭,更让他胆战心惊,恼羞成怒。

    华夏军节节败退,身边的众将领频繁催促,“大帅,赶紧冲过去不得了?”

    “是啊,东面清军马上就要过来了,咱们耽搁不起啊。”

    “大帅,你还犹豫啥?”

    白彦虎冷冷地看了大家一眼:“我是歇息一会儿,亲自出马冲锋!”

    “啊?”

    既然看出敌人即将失败,白彦虎再也忍耐不住,亲自带领三百骑兵,向着部队追赶,他的主帅旗帜,猎猎飘逸,神气活现。

    受伤的左臂,隐隐作痛,被尖锐的弹片切割了一块肉的右小腿,还包扎着白布,白彦虎一夹马刺,果断怒喝一声,绝尘而去,后面,三百骑兵紧紧跟随。

    回军吹响了总攻的军号,还有数百面锣鼓也一起敲打,沉闷的铜皮鼓,将整个大地都震撼共鸣得好象颤抖起来了。

    回军勇敢,华夏军也相当勇敢,在村外的阵地上反复冲杀,鲜血浸染了湿润的泥土,茂密的野草,因为战乱缺少了农人的侍弄而茂盛如林,这给了回军潜伏前进的余地。

    一的回军攻击,终于将华夏军压向了村内,圆环形的阵势已经收缩成为一个点儿。

    回军战士奋勇地砍杀着落单的华夏军士兵,尽管后者非常英勇,也往往能够将回军砍倒几个,可是,回军的人潮决定了一切,纷乱的军刀瞬间就将华夏军单个士兵淹没。

    单兵的冷兵器战斗素养,华夏军远远低于回军。华夏军士兵一旦落单,就成为必死之局。

    反正,这是一场血战,华夏军为了诱惑敌军上钩,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仅仅在战斗的一个小时里,就损失两千三百余人,几近总数的五分之一。

    终于,回军发动了全面冲锋,完全是乱冲,没有最初的谨慎章法,不再是部分的人海战术,而是全部的人海,一骨脑儿地蔓延过来。

    几股回军,甚至渗透到了村内,才被华夏军战士死死抵抗击毙的。

    这天的中午九时,天色阴沉,浓郁的积雨云堆积在东南的天空,好象随时随地都能压过来,暴雨倾盆。

    这一现象,是罗阳焦急的,既要回军进入火炮的射程,最大限度杀伤,又不能让大雨降下来,这种以明火药点燃发射的飞雷炮,一旦遭遇大雨,全泡汤了。

    罗阳骑马正在村外侦察,差一点儿被一群回军偷袭包围。

    岌岌可危的时候,罗阳看到了回军的大队,全部压上来的好现象。

    其实白彦虎也讨厌下雨,如果下了雨,回军再勇,冲锋起来被烂泥纠缠,威力会大打折扣。

    华夏军的炮火在最关键的时刻爆响了。

    第一十百三十八章 大捷之憾

    ()

    上百门飞雷炮,将近在咫尺的回军人群,打得七零八落,死伤一片。【 高品质更新 】 书河

    白彦虎是幸运的,他被炮弹的气lng掀翻,掉到了马下,却因为其他回军士兵的躯体铺垫,没有任何伤害,即使那匹神骏飞驰而过,将许多回军士兵踩成了稀烂。

    仅仅是炮火的覆盖和轰击,就让整个回军的大部队,彻底瓦解。持续不断的轰击中,回军队伍大乱,迅速失去了建制和指挥,疯狂地倒退,朝着原阵地逃去。

    华夏军的派兵继续射击,能够有机会发出四轮轰击,先是轰击五十米以内的敌人,接着是百十米左右,再是二百米左右,因为回军的迟疑和混乱,给装药布置相当急人的飞雷炮以宝贵的机会。

    包围了全村的回军人群,一窝窝被炸死炸伤,一颗炮弹下来,死伤的就是一大片,五六十人,百八十人,每一轮轰击以后,大片的回军地毯阵势就被彻底地切割完毕。

    华夏军立刻发动了攻势,除了炮兵以外,全军都朝着敌人猛追。

    因为要诱敌,华夏军士兵克制自己,不使用任何新式武器,包括每一个士兵都配备的点燃型手榴弹。完全以冷兵器战斗,这让每一个战士都大为光火,憋了一肚子的气,现在,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发泄一番了。

    大量的回军尸体和伤兵,铺盖了阵地,成为华夏军前进的障碍,也使回军的败兵,有了较多的逃窜机会。否则,回军将更惨。

    剩余的事情,就是一面倒的追逐了。回军拼命逃跑,华夏军死死追逐,并且以娴熟的政策规定来攻心,使较多绝望的,奔驰无力的回军丧失了斗志勇气,沮丧投降。

    不多,顽抗的回军还是多数,虽然一面跑一面回身以刀抵抗,其实说白了就是逃跑而已,但是,投降的,直接扔了武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这一天的咸阳城外十余万人的对攻大决战,以回军的先得势再失势再彻底崩溃为告结束,华夏军的追击战斗,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往东一直追到了西安城外。往南一直追到了户县,往北面沿着泾河的河岸,折向东追逐到了临潼城西十里,追得急,追得紧,一追到底,不给回军任何的喘息之机。

    期间,出现过多次的回军集群反攻自卫战斗,可是,华夏军立刻以点燃的手榴弹进行攻击,一听到爆炸声,再看到战友的死伤,回军的缠斗意志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华夏军的飞雷炮威力,已经将所有回军的斗志炸没了。

    因为西安城外有清军出城拦截回军败兵,华夏军士兵才理智地返回咸阳,而到了临潼的华夏军,也遭遇了清军团练的拦截,团练拦截的是回军,使回军被迫折返,又使华夏军捕获了更多的战俘。

    咸阳战役的后期,其实是西安一带的清军部队和团练一起,东西夹击,共同打击的。

    因为清军的拦截,使回军的撤退和溃退,一发而不可收拾,丧失了最有限的一点喘息之机。

    大量的回军,不得不返回西面,除了少数坚持抵抗被击毙歪,更多的是投降了。

    在战役的尾声阶段,成群成群的回军向华夏军投降。

    因为回军东逃的道路被封死了,困守西安城的清军,惊喜地发现回军的军营不对劲儿,马上派遣了少数人试探,一旦发现回军只是空营,就知道机会来了,清军多隆阿军从东面逼来救援的消息,他们已经知道,在渭南一带决战的炮声,早就传到了西安城,这回,咸阳一带的炮声,让清军以为,是多隆阿军迂回战斗,击溃了回军。

    士气大振的西安清军,出城战斗,上万名清军和地方团练,意气风发地将回军败兵死死拦截,而且,出于报复目的,这干家伙打得特别特别凶狠,凡是拦截住回军,一概诛杀。

    这是变相的种族屠杀,野蛮的清军正规部队和地方团练,还沉浸在十数个月来回军在增外的嚣张和野蛮屠杀的悲痛愤慨里,所以,面对惊慌失措溃退,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回军,毫不迟疑。

    在临潼等地,清军也将回军死死堵截,大肆报复。

    一边是仇恨屠杀,一边是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精疲力竭,全成惊弓之鸟儿,没有了一点儿斗志的回军,塌方般投降了。

    清军和团练反向追逐,直到发现了对面是古怪的类长毛军以后,才惊恐地后撤,返回到西安城中。

    咸阳战役,因为清军的意外配合,使华夏军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华夏军总参战兵力一万三千人,共牺牲两千四百余人,伤二百余,近四分之一,损失相当重大。

    不过,回军十三万人,被击毙一万三千三百余人,击伤及捕获为战俘者八万五千余人。两项总计为九万八千余人,被歼灭量为七成半。

    回军并没有逃脱三万人,因为逃跑得精疲力竭时,遭遇了万余清军的堵截屠杀,几乎没有了抵抗力气的回军,伤亡惨重,最终,能够逃脱生还者,不过万人。

    陕西省的回军主力,经过华夏军的三次重创以后,大部被歼。

    这一战役,基本上奠定了陕西的新局面,华夏军以强大的战斗力,将回军一扫而空,占领了众多的关键的城市,也将触角直接和清军对接。

    令人遗憾的是,回军几个著名统帅,都逃脱了,无论是白彦虎,崔伟,毕大才等,都不见了踪影,只有郝明堂,被炮火击中,顽强地支撑着,坐在撤退的一个村庄里,鲜血流尽而死。

    期间,还有一个细节,一直为华夏军遗憾,其实,白彦虎被摔下马以后,摔得不轻,浑身麻痛,僵硬,差一点儿被后续的骑兵踩死,当华夏军的大炮开始新轰击时,溃退的回军反潮流,又差一点儿将他踩倒,在这样密集的人群中,一旦被踩倒,绝无生还之理。

    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的白彦虎,没有找到自己的战马,又因为摔得太狠,走路不便,终于被华夏军追上。

    可惜,华夏军战士不认识他,否则,直接上前逮捕或者以手榴弹轰炸就是了,只有军刀的白彦虎,难有力量对抗。

    华夏军仁慈的招降俘虏政策,使他钻了空子,他果断地一举手,翻滚下来,装作重伤,丢了军刀,投降了。

    战场形势混乱,华夏军士兵急于追踪前面的敌人,对于肯投降的人,暂时还管不上,所以,居然使他有了逃跑的机会!

    胆大包天地尾随着华夏军的脚步,白彦虎聪明的跟了一段距离,乘着空隙,朝北面逃跑,然后,又朝西北地区跑了。

    第一百第三十九章 清将凶残

    ()

    战马得得,旌旗猎猎,清军骑队引领着数千精锐步卒,自信满满地出渭南城,西进西安省城。【百度搜索 会员登入】百度搜索书河,

    大旗下的多隆阿,今年四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清廷的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身份,使他拥有了在陕西的最高指挥全权,从湖北入陕以后的连续胜利,已经使他变得骄横。

    多隆阿几乎是晚清以来,八旗子弟中唯一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不同于其他满洲纨绔?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