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 >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42部分阅读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42部分阅读

三十二镑炸子炮二十门,十六镑炸子炮六十七门,劈山炮二十六门。另外,还有各种本国制造的实心炮四十一门。

    缴获洋枪六千一百余杆,其中,德国造两千余杆,英国造三千余杆,淮军自己制造的一千杆。

    缴获淮军的军刀两万七千把,铁矛一万九千把。

    缴获淮军携带的各种物资,价值二百多万两银子。

    在淮军的官兵协助下,三员大将的尸体都被找到了,罗阳吩咐,将之掩埋在一处,冠名三淮坟。

    说起来,淮军大将吴长庆,是个有能耐的,可惜,他遭遇了罗阳,可惜,他投错了阵营。

    丁汝常,卫汝贵,刘玉林,刘士奇等四员大将,则侥幸的都生存了下来,尽管都身负重伤,作为战俘,丁汝昌还受到了罗阳的亲自接见,所以,其他三员大将,也都跟着沾了光。

    对于放下武器的淮军官兵,罗阳军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待遇,伤病员治疗,任何人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并且保证,凡是没有屠杀百姓罪恶行径的,经过鉴别,都可以释放回家或者参加华夏天国军,凡是有罪恶的,根据情况不等,多数人还是要赦免的。

    这个制度一规定,一发出,整个淮军战俘的人群就高兴了。

    永城之战,华夏天国军的损失主要在邱远才的部队,损失了四千五百人,可谓重大,而其他各军的损失,尽管鏖战了一夜,在拂晓以后继续搜索战斗,真正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最终统计下来,夜战之中,华夏军的损失只有九百余人,其中,牺牲只有八百零七人。

    战斗情况明确以后,邱远才立刻赶到了罗阳处,向他认罪服罪:“锐王,我没有打好啊,兄弟们死伤很多,我,我。”

    “知道了,那你把整个过程再讲讲?”

    “是。”

    将过程仔细地讲了,主要是轻敌,没有按照规定动作进行遮护,对于炮战中的问题没有注意到。邱远才虽然人猛,话却不糙,相当担责任。

    罗阳将众将召集到了军营中,对于整个战役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对邱远才的指挥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既指出他的莽撞造成部队的重大伤亡,又肯定了他率领部队的死战,才造成了淮军的包围,将敌人吸引到了周围,给全军造成拉围歼敌人的机会,所以,功大于过。而且,以巨大伤亡消耗淮军的炮弹,本身就是极其勇敢的行为。

    “别的不说,邱将军的部队牺牲,才有了其他部队的微弱损失的战果。还有,邱将军能够及时反省,也是难得的!本王非常赞赏!希望其他将军,都能够这样。”

    皆大欢喜的结局,最终,邱远才还是列了永城之战的第一功臣。

    对永城之战,罗阳让各部队的军官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将讨论扩大到每一个连排,使官兵们都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娴熟战斗技能。士兵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兵等种种的训练方式,使大家都熟悉大炮的型号,射程,防护措施,洋枪的射程等等。

    一面整顿训练。一面加紧运输物资,比如飞雷炮的炸药包等,士兵的手榴弹等。迅速从开封城囤积的物资中补充到了前线。再有,将苦战之后损失巨大的邱远才军调集回开封担任守备部队,休整补充。

    “锐王!锐王?”一个姑娘冲了过来,拦截在罗阳的面前。

    “啊?你?”罗阳也很惊喜。

    “是啊,锐王,是我啊,我是……”这是邱远才的妹妹,刚从陕西来,押解着新一批的军用物资,又从开封急忙送到了前线。这会儿,赶到了。

    “好!好厉害!”罗阳上前和她握手。

    现在,华夏天国军已经改变了许多的礼节,特别是握手一项,让许多人很是新鲜,又很是佩服。

    陕西的兵工厂确实办得不错,其他的不讲,日生产火药已经达到近万斤,对于现代步枪的研制,据说已经有了突破。邱远才的妹妹,就负责向锐王汇报。在军帐中,罗阳听得心花怒放。

    第二百零八章 蒙城坐战

    稍加补充,罗阳军就向东南地带继续进攻,进入了安徽地带,直下蒙城,在这儿,遭遇了淮军的又一支劲旅,郭松林部队。

    郭松林,淮军大将,提督军衔,四十余岁,年富力强,英勇善战,所部官兵六千人,在李鸿章的眼里,也是重要的价码,是仅次于程学启,刘铭传的大将。他其实是李鸿章北上增援河南的亲军先锋官。蒙城以北五十里内,李鸿章的部队已经到了。

    刘铭传被释放以后,南下逃避,思前想后,都没有脸再见李鸿章,所以,沿途,他见了其他人,都一再叮嘱大家,要小心谨慎,在遇见了郭松林以后,他再叫这话向他讲述了,然后,在几名亲兵的护送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此淡出军界。至于以后被罗阳再招募恳请出山,那是后话。

    “华夏军?不是长毛军?那错得了?嘿嘿嘿。”郭松林的心里,不仅没有畏惧,没有沮丧,反而是兴奋和得意。因为,排名在他之前的刘铭传栽了!这太好了,刘铭传一倒,那他在淮军的地位还不是哗一声地上去了?

    这时候,程学启的主力精锐刚到永城,激战的消息还没有传来,所以,郭松林以为,自己这次,真的是抽中了上上之签。

    从四川到陕西到河南,这一股长发军的势力,居然是石达开的亲信余部,那战斗力自然不差,还能把僧格林沁打败了?更说明问题了。可是,这次用兵,李鸿章永的好啊,把自己放到了第三位了,前面都是主力,刘铭传是完了,那么程学启呢?估计硬碰硬之下,也得死伤惨重,那么,等两军元气大伤时,老子的精锐部队一出马,那时候……

    郭松林乐得胡子都翘直了。

    李鸿章要求他急进河南。增援保护程学启军的侧翼,可是,他觉得多此一举:“有吴长庆和潘鼎新呢,还要什么侧翼?”

    他打定主意,在进兵的问题上,要缓慢行事。争取华夏军和程学启的部队打上几场恶仗。

    “军门,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啊?”部下的军官都急了。

    “慌什么?”郭松林拉下了脸。

    “可是,巡抚大人派遣的人来催促呢。”

    “嗯,知道了,”

    就这样子,在蒙城,他一直抗了几天,打的旗帜是,这里有念军的余党,正在捣乱,当地的乡绅等人苦苦哀求,不得不就地围剿。

    在玩弄花招上,郭松林并不比别人更差,实际上,他说得也相当实际,蒙城,曾经是河南安徽捻军的活动中心之一。在这里,原来的捻军,后来的匪徒,反复无常的苗沛霖,聚集过三十万地主团练,和捻军和满清军,死死对抗,曾经两攻合肥,一擒满清的安徽省巡抚,又是在这儿,僧格林沁的骑兵大破苗军,苗兵败以后,被部将杀死,曾经辉煌多年的苗军,自此瓦解,两淮地区的战争风云变幻,正如火如荼。

    郭松林不是傻瓜,他确实找到拉一个很好的借口,不仅可以拖延进兵的时间,还可以大大地扩充自己的实力。在来蒙城的路上,他就一路上招兵买马,大量吸收了这一带的游兵溃勇,现在,他的本部兵马是六千,而附属的新编制部队,又加了两个营,每一个营的人数都在七百人以上。

    郭松林大发横财。

    有奶就是娘,有兵就是王,这是战乱年代的不二法门,郭松林可着劲儿招兵买马,也在这一带趁机强制捐款,搜刮地皮。

    不料,正玩着呢,有数十名败兵逃了回来,向他们禀报,程学启大军溃灭了。

    败兵热泪盈眶地禀报,郭松林却疑问丛生,最终,将所有的败兵都逮捕了,派人押解送往李鸿章处。

    他不相信程学启会失败,那个货色,简直不是人啊,打仗象野兽,他能败?一定是战事稍有不利,这帮软蛋们见势不妙,自己逃了,这是逃兵啊。

    他确信,在太平天国和其他任何的部队,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可能打败程学启部队,因为,现在的程学启军,不仅有四大总兵,人数众多,关键的是他有大量的洋枪洋炮!这些洋枪洋炮,根本不是太平军或者其他人能够抵御得了的!他稍一想想,就能够想象到,震耳欲聋的大炮,将敌人轰得支离破碎的模样,很多时候,清军可以直接将对峙的太平军轰没了。

    就这样,一路发着横财,一面幻想着借刀杀人的郭提督,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命运宣判。

    罗阳军数路东南下,要寻找淮军主力决战,要将李鸿章的部队彻底干掉,为北上扫清道路,同时,也为太平军的艰难处境,争取一线生机。

    董福祥的步兵师最先碰见了郭松林的部队,那是侦察兵,以为捻军是回老家,所以,被分配到各师担任侦察任务,一个骑兵营的部队发现了敌情,立刻攻击,短兵相接的战斗以后,俘获了三个活人,押解回军。

    董福祥军进行了审问,淮军的官兵还挺有性格,结果把老董惹毛了,一顿铁皮鞭下去,就血肉模糊,只能招供。

    董福祥大喜,从陕西出发以后,别人连连立功受奖,而他没有成为主要角色,心里多多少少失落,现在,终于逮住了一个机会了。

    “上,全军给老子上,把全部的淮兵都被老子按住灭了!”董福祥匪气大发。

    毕竟当作匪徒,还和回军在一起呢,是个强人,所以,他的部队,火速进军,出现在蒙城的周围。

    一个步兵师,两个骑兵营,一个洋炮营,但是,有无数个飞雷炮。

    郭松林的部队,没有多少洋枪洋炮!特别是洋炮的数量,等于零,洋枪也只有六百多杆,这是因为北上时,他的部队序列,所以,将大量的洋枪拨给了前面的部队。所以,郭提督心里有些失衡。

    一见真有敌人从四面围攻而来,早已经得到了消息的郭松林没有任何恐慌,反而惊喜异常。

    因为,在他的眼里,敌人也没有一门洋炮,没有几杆洋枪啊,嘿嘿,一定是捻军的残部吧?果真是哪里又冒出来的土匪?

    对于华夏军的旗帜,淮军并不熟悉。

    “开城迎战,我们要大破匪贼!”

    七千余淮军,只留两个新兵营守城,其余的官兵,在郭松林的带领下,选择敌人最厚实的一路,北路进行反击,大开城门,他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和步兵冲杀出去。

    第二百零九章 郭军之败

    刚冲出来,郭松林得意洋洋,挥舞着军刀,骁勇地朝着敌军冲去:“杀!”

    四百余骑兵,是淮军数量不多的。也是精锐,在和太平军的战斗中,往往淮军一个骑兵冲锋,就能够把太平军吓破了胆,溃不成军。

    这是因为,后期的太平军数量庞大,种类复杂,在清军优势武器的打击下,已经士气低落医香。

    北路的董福祥军,有三千五百余人,是主力,其余各处,都有部队,一个步兵师的混编,有万人,确实不多。

    “上!给老子打!”董福祥怒吼道。

    五百余骑兵冲了上去,其余的步兵做好战斗准备。

    捻军的骑兵,分配到了各处,这儿的骑兵,是投降的回军编制的。董福祥不多心疼,随便他们打去。

    回军投降了华夏军,知道华夏天国的厉害,自然忠心耿耿效劳,所以战斗非常勇敢。

    不能不说,董福祥有点儿不厚道,想借回军之力,消耗敌人,然后由自己的亲军破敌的阴险诡诈在内。

    旗鼓相当的两军骑兵,血战一刻钟时间,激烈的拼搏中,各有人员伤亡,很快,八百人的混战队伍,就减少了一半。

    清军的步兵已经列好阵势,准备战斗。而对面,冬福祥军的步兵三千人,也做好了准备。

    郭松林很是狡猾,看看敌人的骑兵也勇敢,这样对耗费下去,恐怕自己辛辛苦苦弄起来的骑兵要打光了,急忙一声怒吼,带队撤退了。

    这是娴熟的战术之一,他一撤退,其余的淮军骑兵也纷纷跟随,果断脱离了战斗,向着南面撤离。

    清军败了?

    回军的骑兵正要给主人建功立业,岂能放过如此大好的立功机会?所以,蜂拥而来,铁马践踏,灰尘滚滚。因为咬得很紧很死,使撤退中的淮军骑兵三十余人,被砍下马来,彻底死球了。

    郭松林回头看了一眼,没有一点儿的遗憾,反而有种得意地诡诈笑容。

    “哼,你们等着瞧吧!”

    淮军的骑兵,分散开来,向着步兵的阵势撤退,步兵的部队,是分段的,中间有很多的间隔,使骑兵迅速地通过,撤退到了后面。

    回军骑兵赶到,想混进淮军骑兵队伍中冲杀,一举破敌。

    谈何容易?

    淮军的步兵洋枪队,虽然不多,也有好几百人,三列横排,严阵以待,一见敌人骑兵冲到跟前,立刻射击。

    硝烟弥漫,弹药爆裂,华夏军的回军骑兵,死伤累累。

    五百多人的骑兵,被三排淮军的洋枪兵打一遍,能剩余一半都不足。

    “撤!”董福祥再也不敢在内心世界里嘲笑邱远才了,和淮军打仗,不是闹着玩儿的。

    幸好,那些吃亏的是回军,哼。

    鸣金收兵,残余的回军骑兵急忙溃退,连受伤的同伴也不顾得了。

    郭松林哈哈大笑,作为沙场老将,他经历过许多的艰苦战斗,并不畏惧一时的挫折,现在,终于反败为胜了,所以,他大喝一声,指挥全军出击。

    洋枪兵都是轻步兵,迅速装填了新的弹药,朝着前面而进,好象一堵铜墙铁壁,而其余的步兵和骑兵,要么跟随,要么出击到两翼保护。训练有素的淮军,表现了相当高的军事素养。

    董福祥军看着遭遇了挫折,其实,并不担心,这只是小遭遇嘛,董军的官兵,正严阵以待,没有撤退或者恐惧的丝毫意思,在西北地区,也是久经考验的部队,他们才不怕淮军呢,华夏天出兵以来,战无不胜,让每一个董军的官兵都自信得要翘尾巴了修罗武神最新章节。

    步兵前列,刀枪并举,而步兵的后面,飞雷炮已经预备好了。

    清军突击,很快就到了跟前,在二百米的范围内,突然将部队停滞,准备进攻。

    那时候的洋枪。使用黑火药,射程最高的是274米,而且,有很大的硝烟。只有诺贝尔发明的黄火药用于军事生产以后,才解决了大问题,使步枪的射程增加到了900余米。

    只有争取在最近的距离射击,才有最佳的杀伤效果,所以,淮军的洋枪兵,也是相当勇敢的。

    可惜,在淮军停顿的时候,董福祥已经找到时机了。

    他不是不想打,而是想找一个更好的机会,比如现在,“点燃大炮,轰击敌人!”

    点燃了的飞雷炮,迅速爆发,一个个大炸药包飞向了敌人。

    淮军的洋枪队还在整顿呢,不整好队,怎么能打排枪?其实洋枪队也需要严格的纪律和秩序。

    轰轰轰。

    可怕的爆炸声中,淮军的数百名的洋枪队,被彻底地笼罩在烟雾之中,而同时,又有大量的淮军步兵,被炮弹击中,所有被炮弹击中的地方,烟尘滚滚,惨叫连天。

    只一轮射击,淮军的数百名最精锐最依重的洋枪兵就被打没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郭松林惊恐得不知所措。

    要不是他的位置靠后,敢在前面的话,在就被一发炸药包炮弹砸碎了。

    可怕的惨叫声,可怕的尸体碎片,可怕的鲜血飞溅,让淮军成为被屠杀的羔羊。

    淮军的后续部队吓懵,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见敌人的大炮,却见那么些厉害的炮弹?真的比洋炮弹威力还大得多啊。

    最大射程二百六十米,普通在二百米左右的飞雷炮,射程只比洋枪弱一点点儿。

    “轰,轰,给老子轰,把淮军这些王八羔子都轰成渣渣!”董福祥一见炮兵威力巨大,淮军中招,兴高采烈。

    淮军大乱,溃不成军。,

    这当然是机会,董福祥军立刻冲锋,尤其是那些步兵,早就等待了很久了。

    溃不成军的淮军,还是很勇敢的,没有军令的情况下,他们愣是不退。

    只要敌人敢冲,淮军就敢短兵相接地打,所以,郭松林也缓过气来,恼羞成怒地冲锋,要和华夏军死磕。

    他忽然觉得,那些大炮弹,就是华夏军隐藏很深的洋炮罢了,现在,既然他们冲了,那就说明,他们的炮?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