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弑禅 > 弑禅第69部分阅读

弑禅第69部分阅读

    而是完全依仗释放出来的魔灵和对手战斗,跟剑灵与人相斗有几分雷同之处。若是修炼到极高的境地,魔灵便可动用天地之间最原始的芥子元力,将其化为本身的力量,但是卓知远所面对的那个天师,却还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弑禅 第276回 渡魔劫

    纵然魔灵是强大无比了。可是也需要更为强悍的肉身去驾驭,随时随地都有被魔灵抢夺了身体的危险,所以当修禅之人的修为尚低的时候,这门法术的确能帮助修炼者达到更强大的效果,甚至于数倍数十倍的发挥修禅之人原本的实力。但是待到修禅之人渡过心劫升入第七层末那识的境地之后,由于心劫已然打破,修禅之人会变得焕然一新,从而不再执着于本身力量的运用,自身也就具备了调动外部力量,包括芥子元力等等的运用。于是,就会发现这门法术成为自身的一个累赘,不但原先那种强大的实力不复存在,而且还得随时担心魔灵的反噬。要知道,修炼出魔灵之后,想要毁灭它,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很多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修炼【天魔附生诀】了。

    但是即便对手并不算十分强悍,卓知远由于面临渡魔劫的关头,实力居然仿佛大打折扣一般,居然发挥不出自己平日里一半的实力。就仿佛一个被绑缚了双手双脚的人在跟那个魔灵缠斗一般。这也就是【天魔附生诀】最大的功效,由于可以调用天地之间漂浮的芥子元力,纵然卓知远现在的这个对手还没到可以使用芥子元力作为攻击手段的地步,却也能够积聚大量的芥子元力,并且为魔灵所控制,卓知远想要将这些芥子元力吞噬下去都很困难。这些芥子元力也给卓知远的行动以及实力的发挥带来了相当之大的麻烦!

    之前发现卓知远今天的状态不对头,居然连一名第六层第二劫雷劫刚过的对手应付起来都有些吃力,待到对手施展出了【天魔附生诀】,施放出了魔灵之后,陈一新和孟云高就彻底停在了原地,再也不肯上前施以援手了。

    他们也很清楚,以卓知远的实力,即便被限制了,能否打败对手的确未可知之,但是想要全身而退,却是轻而易举。但是,这个魔灵的出现,对于卓知远而言,却是渡过魔劫的最佳机会,只要卓知远能够斩杀这头魔灵一次,他就立刻可以渡过魔劫,提升自己的修持。在这段时间之内,卓知远也无数次的提起过,他需要全力提升自己的修持了,目前修持不够高的劣势,给卓知远带来了许多麻烦。

    于是乎,在双方数百万大军的众目睽睽之下。陈一新和孟云高很是惨无人道的看着卓知远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状态之中,却丝毫没有施以援手的意思,就连对方的主帅都觉得诡异不已,他甚至于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陈一新和孟云高率众来援,他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可是陈一新和孟云高根本不动手,这就让双方军队里的凡人们大感困惑了。

    这种困惑也没有坚持多久,卓知远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在与敌军天师施放出的恶灵纠缠了一段时间之后,卓知远显然有些真气不继,但是也就是在他体内的真气几乎消耗殆尽的时候,【如意炼宝诀】再度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丹田第三诀”终于开始发挥,大量的吞噬被对方的魔灵所凝聚而来的芥子元力。

    当天地之间的芥子元力陡然之间就汹涌的奔向卓知远的丹田的时候,敌军的天师也终于发现了不对劲,可是,为时已晚,他虽然想到了卓知远似乎对于芥子元力也有天然的操控之力,立刻就准备收回自己的魔灵,从而使用其他的法术来进行攻击。但是卓知远的速度又岂是他所能赶得上的?

    芥子元力仿佛遭遇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被疯狂的吸入。就连那头魔灵也仿佛要被吸入卓知远的丹田一般。

    而当卓知远的丹田之中又蓄满了由芥子元力所转化而成的真气之后,莫询临死之前交给卓知远的【大雷音宝幢佛光】的第一重佛光,也终于被卓知远练成了。而实际上,与其说是卓知远练成了【大雷音宝幢佛光】,还不如说是对手的魔灵吸引而来的芥子元力帮助了卓知远,使得他终于在危急的关头凝聚出了佛光。

    卓知远的脑后陡然七彩光华绽放,随即这七彩光华凝聚成白色的光芒,又转化为了一幢宛如浮屠一般的佛光。佛光之中,端坐着一尊笑眯眯的佛陀金尊,正是弥勒金尊,哈哈哈的笑声响彻云霄,对面的魔灵几乎一点儿抵抗之力都没有,就被弥勒金尊一把抓在了胖手之中。

    而在大胤皇朝的大军这边,百万将士一看到天空之中居然呈现了佛光,而且还有一尊金尊降临,一个个心怀敬畏,顿时也不顾两军对垒,纷纷跪了下来,口诵禅号,膜拜不已。

    弥勒金尊将那魔灵捏在手中之后,只揉捏了几把,那魔灵便被撕成了无数的碎片,同时彻彻底底被打为飘散在天地之间的芥子元力,再被卓知远口一张,全都吸入了丹田之中。

    几乎就在同时,卓知远立刻感觉到自己的修持猛然提高了一个层次,口中忍不住大喊出声,一记【空雷波】直奔敌军的天师而去,居然活生生的将那天师震成了无数的碎片。毫无还手之力的就被卓知远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杀了。

    而卓知远,也在这记【空雷波】使出之后,彻彻底底的进入了第六层意识第一劫魔劫的修持之中,浑身真气陡然为之一振,迅速的凝结成了更为凝练的真元。

    这一次,卓知远几乎感觉到自己的真元仿佛流水一般,在体内缓慢的流动,这种感觉比起从前真元在体内流动的感觉更加的令其舒坦,流速慢了许多,但是却显然更加浑厚了。

    而渡过了魔劫的卓知远,头顶之后的佛光也为之光华大炽,比起适才的佛光,又自浓烈了不少。那尊弥勒金尊也袒胸露怀,挺着大肚皮哈哈大笑,笑声之中,给予了大胤皇朝的军队无穷无尽的战意,陈一新见状,凝气大喊了一声:“第一个冲上城头者,赏千金!”

    与此同时,大胤皇朝的主帅也仿佛恍然大悟一般,对着旗手说了一句:“快些摇旗,全力进攻!”

    本就战意盎然的士兵们,一听到这句话。只见得自己这边主帅帐下的旗手拼命挥动着代表总攻的三色战旗,立刻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而弓箭手们,手中的弓箭,也仿佛下雨一般,直奔对方城头而去。

    至于敌军,被卓知远抹杀了他们的天师之后,本已心惊胆战,何况卓知远居然还“召唤”出了原本只有在仙界才能存在的弥勒金尊!神仙金尊的出现,更是让那些士兵们觉得自己早已完败了,无论他们的主帅如何嘶喊,也无论他们的旗手如何挥动旗帜让他们好生防守。他们都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的意识,竟然纷纷丢盔弃甲,连抵抗都不抵抗了。

    彻底丧失了战意的敌军,自然是溃不成军,城门很快被攻开,而卓知远虽然还沉浸在自己修持增长的新奇体验之中,犹自放任头顶的那尊弥勒金尊在空中不断的放声大笑,可是陈一新和孟云高却早已驾乘飞剑,飞到了城头之上,手起剑落,早已将对方主帅的首级取了下来。

    战场上一片混乱,陈一新割下对方主帅的头颅甚至都没能引起太大的轰动,陈一新脑中一转,立刻带着敌军主帅的头颅,飞向了卓知远,将那颗还在滴着血的头颅交给了卓知远,小声说道:“让你头顶的弥勒金尊拎着这颗脑袋……”

    卓知远瞬间便明白了陈一新的意图,二话不说,让弥勒金尊接过了那颗首级,口中哈哈大笑之余,也发出洪钟大吕一般的说话声:“敌军主帅已死!愿降者不杀,顽抗者杀无赦!”、

    一句话,原本就已经丧失了斗志的敌军,更是如同山体迸裂一般的分崩离析,纷纷丢掉了手中的武器,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口中哭天喊地的表示愿意投降。

    而等到战场上的硝烟散尽的时候,卓知远也悄悄收了神通,弥勒金尊消失不见,他自己也闪身回到了军营后方。卓知远需要一个安静的所在,去感受自己的修持再度突破之后的感觉,他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进入下一层的修炼当中。

    而这时候,三军将士都沉浸在第一场胜利的喜悦当中,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卓知远的去留。

    在这一战之后,卓知远更显得神通广大,为了继续修炼【大雷音宝幢佛光】。也为了鼓舞大胤皇朝百万大军的士气,他频繁的使用着【大雷音宝幢佛光】,虽然这三年的时间,并没有能让卓知远练出第二重佛光,其修持也依旧停留在第六层意识第二劫雷劫之前,可是卓知远和陈一新等人都知道,他想要突破雷劫,也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

    渡过了雷劫之后,修禅之人会有一个虚弱期,许许多多的修禅之人,到了这样的关头的时候,经常不敢正面雷劫,是因为担心仇家趁此机会前来追杀。而卓知远虽然并无这般的担心,可是他却要顾虑到这数百万的大胤皇朝的军队,至少在平乱之前,卓知远不想冒任何的风险,他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帮助虞江把叛乱平定,随后就可以专心修炼了。而且,他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将七宝妙树剩余的六棵树都找到,所以,卓知远在这三年里,即便遇到了不少可以渡雷劫的机会,却并没有轻易的去渡劫。

    他的修持,也只是停留在第六层意识第一劫魔劫圆满的境地!

    弑禅 第277回 班师回朝

    大胤皇朝的大军班师回朝。卓知远自然也回到了西京城。

    只是,在原本应当是卓知远万众瞩目的嘉奖大会上,西京城里的那些官员却没能看到卓知远的身影。

    皇帝虞江和太师“月仲奕”这两位对于大胤皇朝最为重要的两人都出席了天下平定的嘉奖大会,论功行赏,陈一新和孟云高也都晋升为正二品的官衔,并且各自赐了封号。陈一新贵为当朝新晋的平南侯,而孟云高也被赐了忠孝侯的爵位。

    谁都知道这两人是月仲奕的人,不由得让绝大多数官员感慨,月仲奕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的稳固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跟他一较手腕。

    只是,让更多的官员感觉到纳闷不已的,卓知远没有出现在嘉奖大会上也便罢了,皇帝虞江却好似也忘记了卓知远的存在一般,在整个敕封和嘉奖的过程当中,居然没有提及卓知远任何。就仿佛卓知远在这次的平乱三年之战之中,没有丝毫的功劳一般。而原本许多官员都在暗暗的揣测,卓知远这次回朝,很有可能会被皇帝虞江公布其“皇子”的身份,从而名正言顺的敕封其为太子,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卓知远干脆连出现都没有出现。

    这不由得让许许多多的官员都议论纷纷。而朝中的个别老臣子,也趁着虞江高兴,站出来向他提出请求,请其立太子,国不可一日无储君。可是虞江对于这样的请求只是轻描淡写的挥散了过去,根本不给任何人继续提请这个话题的可能。

    在这其中,陈一新和孟云高当然是心知肚明,卓知远刚刚回到西京,虞江就已经派来了轩公公,将其宣召入宫密谈。至于他们二人谈了什么,陈一新和孟云高并不知晓,只知道卓知远从皇宫之中出来之后,就立刻和二人告辞,说是得到了七宝妙树的消息,要去寻找七宝妙树,当时就离开了西京。自然就不会出现在嘉奖大会上,只是,他们二人也对虞江居然没有提及卓知远有些奇怪,毕竟这次征战,卓知远功不可没,尤其是他的【大雷音宝幢佛光】,给大胤皇朝的军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勇气,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从第一战开始,就一直保持到征战结束,军中早已将卓知远视为天神下凡,顶礼膜拜,这是以往任何一位统帅。乃至于包括月仲奕在内,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根据陈一新的估计,如今卓知远即便说自己要开宗立派,别的不敢说,至少所有见识过他“请神”下凡的那些军民,都会毫不犹豫的对其顶礼膜拜,甚至于加入他的宗派之中,成为日日烧香祷告的信徒。这就不是一国之君或者是位高权重能够带来的好处了,尤其是对于修禅之人而言,这种信仰之力,在修禅之人的修持到了一定的境地之后,就会显露出其磅礴的力量,未必能帮助卓知远提升修持,但是在临战的实力上,却是拥有相当之大的优势。这,倒也是卓知远从前从未想到过的,自己居然也可以拥有信徒,可以借助庞大信徒们的信仰之力,这对于修禅之人而言,是无上的好处了。

    原本陈一新和孟云高都有心和卓知远一同离开,但是卓知远却拒绝了他们。

    三年的平乱之战。总是需要有人邀功请赏的,总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这次的统帅身上,即便他们愿意,天下人也难以信服。谁还不知道这次征战之中,卓知远等三名从清源山上下来的仙师,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卓知远离开了,陈一新和孟云高就必须留下,而且,他们俩现在都是大胤皇朝在册的官员,而不像是卓知远,原本出征之前,跟虞江的协定就是助其平乱,而后他与月仲奕的恩怨虞江不予干涉。

    只不过,在卓知远离开之前,月小猜和妙色当然是找到了他,两人已经等了卓知远三年了,这次见到他,再也不会放他离开。

    原本卓知远还对月小猜有些不知道应该如此相对,可是在皇宫里,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虞江却突然叹了口气,仿佛漫不经心的对卓知远说了一声:“卓先生,既然你决意离去,我也不便多加阻拦,甚至于我也没有那般的能力阻拦于你。在你临行之前,我便告诉你一件跟你息息相关之事吧,想来这三年之中,你也为此辗转反侧寝食难安过。小猜并非月太师的亲女,虽然我也并不知晓其亲生父母是谁。但是却可以肯定,她与你并无半点血脉关系,若是有的话,月太师临走之前不会不对我说明。我还可以告诉你,小猜出现在太师府的第一天,她已经四岁大小了,或许是太师从谁家抱来的孩子,又或者是有人临终托孤。我知道小猜与你情深意笃,只希望你今后能够善待小猜,切莫让她为难。”

    卓知远听到这话,脚下迟疑了半晌,他何尝不知道,虞江这是希望可以用月小猜来化解卓知远跟月仲奕之间的怨仇,言下之意很是明显了,善待小猜,而小猜是月仲奕的养女,无论是否亲生骨血,这十余年的养育之恩,小猜必然不会忘怀。卓知远如果想要善待小猜,那就必须跟月仲奕化解仇怨,而不是他现在的这般心态。

    在从皇宫回到将军府的路上,卓知远一直都在盘算这件事,最终他决定及早对月小猜明言。也省的这个小丫头继续纠葛,或许,现在就和月小猜划清楚界限,对于卓知远以及月小猜而言,都是好事一件。

    于是,回到将军府之后,卓知远见到了月小猜和妙色,便立刻对月小猜说:“小猜,有件事,三年前或许我就该告诉你,但是那时我却犹豫不决。一直未能开口。时值今日,我也不得不说了,适才在皇上那里,我得到了最后一个消息的证实。”

    月小猜看到卓知远如此严肃的模样,心中不免就一阵阵的发空,只是茫然的看着卓知远,并不知道他将要说些什么。

    反倒是妙色听了之后,微微一眨眼,开口笑道:“想必这事只关乎你们二人,那么我便回避了,知远,你可要好好的跟小猜说哦!”说罢,妙色轻移莲步,就想要推门而出。

    可是卓知远却用一句话留下了她:“妙色姐姐,你莫要离开,这件事你也一并听听罢。”说着话,还分出一缕禅念,对妙色传音说:“妙色姐姐,这件事事关重大,我怕小猜承受不了,但是不说也不行,不能再如此拖延下去了。你且在一旁,替我照顾小猜,若是小猜难以承受,恐怕还需要你留在她的身旁照顾她。”

    听到卓知远的传音,妙色心中产生些许的疑惑,但是却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轻轻一笑:“既是我也能听,那么我便不走了。”说着话,伸出双手,口中默念了几句真言,便在这间屋子周围布下了一个禁制,除非有修持超过妙色之人,否则是不可能有人能够听到他们的谈话的。

    月小猜这时候终于开口了:“知远哥哥,你想跟我说什么?是想告诉我,我并非父亲的亲生骨血么?”

    卓知远闻言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