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超级机器人分身 > 超级机器人分身第12部分阅读

超级机器人分身第12部分阅读

    发动机,更是软肋中的软肋。

    到目前为止,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华夏与美国差距至少在30年左右,一代到一代半,这个事实我们没法否认。

    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工业基础问题,华夏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别说航空发动机,就连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

    要不是朝战华夏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钢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sh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华夏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可相比于其他领域,同样底子差,同样有嗡嗡嗡的挫折,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呢?

    比如现在华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sè家电生产国,我们的智能手机、我们的雷达、我们的火箭、我们的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

    我们的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也于去年11月正式登顶超级计算机500榜首位置。

    就是在最弱的芯片领域,我们也同样有所进步,hu为旗下的hi思半导体推出xg能优异的移动高端设备终端芯片,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线厂商竞争的能力,未来极有可能成长为华夏芯片领域的巨头。

    在ly光电展上曝光的四代机航电系统丝毫不亚于美国的f35,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

    华夏的空空导弹专家悠然的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左右。

    美方也认为,华夏的空jg2000,由于采用电扫描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体制上比美军装备的e-3“望楼”预jg机的机械扫描雷达要先进一代。

    事实上,在很多武器领域,华夏距离美国的差距也就十年左右,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没有代差。

    但是航空发动机和其他不一样,因为它的涉及面实在太广了。

    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华夏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但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一个是设计原理,就是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流体力学模型是什么?

    另一个是设计实验数据,这个弯管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别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弯75度,延长8,那么弯74度行不行?延长79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这个设计为什么就是最优的,最优设计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在工厂里照猫画虎造出了涡喷5/6。

    有人就据此评论说,50年代,中国和美国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现在反而差距变大了呢?

    笑话!

    能造出来,并不代表能设计这样的发动机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许和人家差半代。但是你的设计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为你是零,没法比。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设计新发动机你还是不会,就是对现有发动机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

    华夏原来仿造了那么多航空发动机,想提高xg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强度储备和寿命储备,是以牺牲可靠xg和安全为代价的。

    而国外,在已有发动机整个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进,就可以使发动机的xg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来提高到原型机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响寿命和强度。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改,就是发挥现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华夏的歼6发动机涡喷6,全寿命只有100小时,被美国人讥笑为“一次xg发动机”(同期美国人是1000-1500小时)同样的涡喷6,美国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装配,寿命高了一倍!

    这只是设计领域的问题,至于像材料、工艺、试验等领域涉及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以前军坛上还流传过一则轶闻,某个研究所好不容易搞定了粉末合金涡轮盘的材料问题,结果准备切削加工的时候,发现机床的刀具硬度和韧xg不够,怎么办?从头来呗!

    总而言之,航空发动机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

    别说华夏,就是德国和ri本,二战前的发动机那么牛。二战后美国人一限制,到现在他们汽车发动机做的那么好,航空发动机就是不行,为什么,因为缺环节,已经不完整了。

    所以,德国人图省事,干脆买飞机,不造飞机了。

    ri本呢,我造飞机,但发动机我买美国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发动机,也有很多生产技术和和生产许可是买的(更关键的是,和中国仿造一样,缺少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数据)。

    ri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部分单项基础研究在世界都是领先的-----ri本第五代单晶合金都出来了,但有一个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型号批量装备吗?还不是给罗-罗当打工妹啊。

    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啊,外包啊,分包啊。

    可是论工业基础呢,它连步枪子弹的大规模生产都不合格。

    你让他搞航空发动机工业试试,1986年开始研发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老毛子当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罗斯累计试飞60多小时。最后呢,在2012年4月印度防务展上,国防部长安东尼宣布因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而停止研发工作。就这个指标水平,连2003年中国的涡喷13b都不如。

    所以,航空发动机要搞好,

    第一要钱。大量的钱,要多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美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研制费用就达到15-30亿美元,发动机是钱堆出来的。

    第二要时间。干什么用?积累,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先得能做出来才谈得上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该补的课要补,理论预研、核心机制作……没做过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时候,捷径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机会。什么机会?自己的型号。要走过完整的型号过程,而且要在飞机上用它,大规模用它,不管多贵,不管开始有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试着用它,改它,以型号为平台,实现技术理论、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

    ps:关于航空发动机钢镚有很多话想说,所以就不要抱怨钢镚资料党了,这一章有很多内容都摘自网友“兵器迷的天空”写的一篇帖子——中用航空发动机浅析,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

    第四十章 首映礼

    随着3d版《带上她的眼睛》的上映ri期逐渐临近,网上关于它的讨论又开始慢慢多起来。

    余世坚的宣传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先是有人在weibo上透露,说这次上映的将会是一个六十分钟的版本,后面的十几分钟是《乡村教师》的cg预告片,而且画面水准比此前上传到网络上至少要高出一个等级。

    这条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迅速在weibo上流传开来,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转发次数迅速超过了两千万,各大论坛贴吧也纷纷转载,吸引了大批网民的注意力。

    随后各大院线纷纷传出消息,称3d版《带上她的眼睛》将于5月1ri零点正式在全国两千多家电影院首映,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让《带上她的眼睛》的炒作热度更盛,叫好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更多的是围观者和酱油众。

    不过对于那些《带上她的眼睛》粉丝以及科幻迷而言,这部电影能够越早上映越好,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部国产科幻大片在大荧幕上的表现到底将会如何。

    至于原本还有疑虑的院线也很快变得喜笑颜开,因为消息传出后,五月一ri零点档的电影票被影迷们抢购一空,这让他们对《带上她的眼睛》的票房信心大增。

    ……………………

    二零一一年四月三十ri傍晚。

    首都赛马奔腾旗下的电影城内,人声鼎沸,媒体记者们长枪短炮站在影厅门口,不时将镜头对准前来参加《带上她的眼睛》首映礼的圈内人物,闪光灯亮成一片。

    自从看了3d版《带上她的眼睛》以及《乡村教师》的预告片之后,余世坚便坚持要弄一个首映礼出来。

    一开始陈新还不同意,他觉得《带上她的眼睛》都已经传到互联网了,再弄首映式什么根本没有意义。

    后来余世坚便对陈新说:“陈老弟,你心里应该清楚《带上她的眼睛》的价值如何,只要不出意外,这部片子必将成为中国科幻特效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所以我们要炒作得越轰动越好,因为3d版《带上她的眼睛》配得上这样的赞誉。”

    陈新听后默然,只能摇头感叹自己不是经商的料。

    以余世坚在圈内的人脉,这次来客中不仅有张一谋、冯小钢、葛优、陈道民、张子怡、程龙、巩利这样的一线名导和一线大腕,像华艺的二王、环亚影业的林建华、承天娱乐、保利博纳等影视公司的高层同样都纷纷到场,甚至连中影集团的韩三爷也亲自来了。

    陈新没想到余世坚会搞出这么大的阵仗,这些可都是站在华语影坛金字塔顶端的人物,随便拿出几个都能让娱乐圈震上一震。

    这么多人能过来为《带上她的眼睛》捧场,可见余世坚在圈内的面子之大。

    事实上,陈新低估了塞伯坦数码的影响力。

    这些电影公司的老板能够亲自过来,可不单单冲着余世坚的面子而来的。

    这些人都是商界jg英,没一个是傻子。

    《带上她的眼睛》的火爆,足以让他们意识到影迷们对于国产科幻特效大片的渴望。虽然他们不清楚《带上她的眼睛》具体花了多少成本,但是塞伯坦数码能够免费上传互联网,除了说明塞伯坦数码不差钱外,很多人也意识到,这部片子的成本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高。

    后来的《乡村教师》号称投资超过一亿两千万,可所有人都知道里面的水分。而且按照塞伯坦数码的水准,特效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以这么低的成本制作这样的大片,要是放在好莱坞,没有一亿美金根本拿不下来。

    有人曾经估算过,塞伯坦数码的特效成本至少比好莱坞要低上三分之一,再加上其丝毫不亚于好莱坞的制作水准,可以想想只要和塞伯坦数码合作,钱途会如何的光明了。

    所以当余世坚向他们介绍陈新便是今晚参加《带上她的眼睛》首映礼的塞伯坦数码代表之后,这些人的热情让陈新都有些吃不消,可脸上还得保持一贯的笑容,这个过程整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陈新收到了大量的名片,脸都快笑抽筋了。

    有记者就在旁边感叹道:“娱乐圈好久都没有这样的大场面了,一部《带上她的眼睛》就将华语影坛搅得风起云涌,不知道等《乡村教师》上映又将会是何等的盛况!”

    ……………………

    晚上七点半,五百人的影厅已经完全坐满,除了两百多号圈内人士,剩下的全是媒体记者。

    灯光熄灭,大屏幕被点亮,影厅里逐渐安静了下来。

    陈新带上影院发的3d眼镜,屏幕上的画面顿时变得立体起来。

    首先出现的是广播电视总局的龙形标志。

    这一段动画过后,屏幕渐渐暗了下去,然后很快又被点点的星光点亮,远方出现了一条壮丽的星河。

    镜头拉近,飞快地在星河中穿梭,一颗又一颗各具特sè的星球在镜头前掠过,带着美丽的尘埃环的巨型气态行星,荒凉y冷的类地行星,已经进入恒星寿命末年的红巨星、黄矮星、褐矮星,甚至白矮星、中子星这样的极端天体都出现在了镜头中。

    影厅里不时传来一声惊呼,里面大部分人都已经看过网络版的《带上她的眼睛》,可如今在3d数字影厅中再次观看,那画面又何止超出一筹啊!

    特别是镜头最后出现那颗表面刻有古朴花纹的立方体的时候,在星空的背景下,立方体沧桑感十足。

    可是一两秒后,立方体突然如水银般融化开来,无数微小的机械不停地运转,立方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便重新组合成了一台全新的机器人,这一过程效果极为出sè,用3d眼镜观看,更能感受到机器人变身时的那种动感,与之相比,好莱坞的《变开金刚》真是弱爆了!

    这一段塞伯坦数码的宣传视频过后,影片才正式开始进入正题。

    ps:半睡半醒码出来的,各种卡文,先去睡了,累死,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钢镚~

    ;

    第四十一章 超级电影

    在3d数字影院中观看3d大片和在家里用电脑看,无论是声音效果还是视觉特效,感染力完全两码事儿。

    虽然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已经看过《带上她的眼睛》,可是当剧情正式开始后,大家很快又投入了进去。

    以前看好莱坞大片,人们对电影中那些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见怪不怪,而如今在东方风格的科幻电影中看到类似虚拟投影,能传递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眼睛,电离层飞机,地航飞船等未来产物,那种感觉反而更为奇特。

    这也是《带上她的眼睛》能火遍全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陈新就坐在余世坚旁边,两人都已经看过不少遍《带上她的眼睛》,因此还有闲暇观察其他人的反应。

    坐在后排的记者以及那些明星艺人看得都很投入,有些记者甚至放下了手中原本准备记录纸笔,准备好好享受这一段视觉大餐。

    相比而言,那些电影公司的高层与知名导演一边看电影的同时,偶尔还会交头接耳一番,讨论一下对这部3d科幻大片的看法。这些人都是华语影坛里的jg英,自然明白想要拍出一部出sè的科幻片难度有多大。

    这涉及到电影产业方方面面的问题。

    就拿《带上她的眼睛》来说,里面的电离层飞机、地航飞船的外观设计就是一大难点。

    那些拍惯了古装片的布景师傅是否能搭出飞船内部和未来都市的样子?道具会做电离层飞机的缩微模型么?概念设计能完整设定出未来社会的景象吗?

    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技术细节上的表现往往比导演的镜头更加重要!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方面偷工减料,烂片通常都是这么干的。

    说到底,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是一种工业体系的产物,一个艺术片导演可以靠灵气别出心裁取得成功,但科幻电影没有坚实的产业链支持,只能是无源之水。

    还好这些对陈新而言都没什么难度,钢镚设计出的电离层飞机和地航飞船很符合观众对未来世界的审美,网上甚至还有人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带上她的眼睛》中这些未来的科技产品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不过,对中国科幻电影来说,问题不止这些,比如导演问题,这个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事实上,任何对商业类型片路数纯熟的导演都可以拍摄科幻电影。

    只是让人遗憾的是,符合上述标准的好莱坞导演不计其数,中国导演则屈指可数。

    因为,导演对科学、对技术的认知,对科幻电影的认知,最终上升到对科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是一部科幻电影能到达何等高度的决定xg因素!

    所以说有些时候决定一部科幻电影好坏的因素不一定在于特效,而在于其科幻内核。

    比如大导演诺兰的《盗梦空间》,这部号称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其特效场面乏善可陈,吸引观众的在于其创意以及科幻核心。

    更要命的还在于编剧,编剧本来就是华语电影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能写科幻剧本的就更难找了。

    科幻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高cháo设置、台词对白等等都与一般商业片颇有不同。怎样把科幻构思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起来,怎样通过很多细节来展现科幻环境下的世界和角sè,都非常考验编剧功力。

    这也是陈新为什么不直接去拍《三体》,而是先拿《带上她的眼睛》练手的真正原因。

    ……

    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

    《带上她的眼睛》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当男主角开始进行最后一段独白的时候,《夜空中最亮的星》在影院中响起,歌声不大,音质却异常清澈,仿佛来自天外,又仿佛响自心底。

    现场传来一阵sāo动,网络版的结局中可是没有这首歌的!

    不过很快,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这应该是塞伯坦数码的一个新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