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楚汉争鼎 > 楚汉争鼎第16部分阅读

楚汉争鼎第16部分阅读

    奋力锤打铁砧上的横刀粗胚,大别山之战,让楚军尝到了环首刀的甜头,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战斗力,项庄决定打造更多的环首刀来,他还打算给所有的将领都配上横刀!

    此时的环首刀,由于治金技术的缺陷,无论是加工工艺还是材料材质都无法跟后世的两汉环首刀相比,但由于其独特的厚背造型,在面对双刃薄剑时却占尽了上风,刀剑对砍,断的十有八九都是双刃薄剑,而不会是厚背单刃的环首刀。

    甚至连汉军将领的双刃重剑,也是不敌普通环首刀!

    至于项庄那把所谓的大横刀,加工工艺跟后世的唐刀更是相去甚远,不过项庄的大横刀虽然做工简陋,却胜在更长、更宽、更厚,因而弥补了材质硬度、韧度上的差距,相比秦汉时期的剑戟戈,项庄的大横刀却绝对算得上是神兵了!

    当然,不管大横刀的工艺相比唐刀有多简陋,也不是一般的铁匠能够掌握的,所以还得虞子期亲自操锤,说起来,虞子期这个大将实在是有些惨,别的大将都可以睡了,他却还得在这里辛苦打铁,更多的时候,他倒像是个铁匠。

    这正忙着呢,项庄忽然在高初、荆迁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虞子期赶紧放下铁锤,向项庄作揖见礼,项庄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从衣袖里摸出了一方白布递给虞子期,虞子期伸手接过,见白布上画了个图样,好像是一枝尖尖细细的长矛,不过跟矛又有区别,矛没有倒钩,这玩意却有倒钩。

    当下虞子期有些困惑地道:“上将军,这又是什么兵器?”

    “这个叫做标枪。”项庄解释道:“照图样铸造出来,后面还要连接木杆。”

    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当然知道标枪,在西方,无论是古希借还是古罗马,标枪都是重要的步兵武器,不过在中国,由于强弩的出现,使得标枪变成了一种鸡肋武器,因为无论是射程、射速、穿透力还是命中精度,标枪都远不足以与强弩相提并论。

    不过,标枪相比强弩也还是有优势的,就是造价低廉,而且便于携带!

    以楚军如今的条件,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制造强弩,所以标枪便成了首选,项庄已经决定将标枪列为楚军的制式兵器,至少轻兵是必须配备的!

    楚军在装备了环首刀、大盾、长戟、标枪、长弓之后,野战模式就基本成形了。

    楚军的野战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当敌军步兵进入一百步(一步约14米)以内时,首先由怒锋营的长弓手进行第一轮杀伤;当敌军步兵进入二十步以内时,再由陷阵营的辅助轻兵使用标枪进行第二轮杀伤;两军相接时,前排陷阵武卒手持环首刀、大盾,与敌军步兵近身肉博,后排武卒以长戟伺机攻击,辅助轻兵则继续以标枪射杀敌军。

    虞子期收好图样,又对项庄道:“上将军,这个样式倒是挺简单,只要铸造成形,接下来都不需要太多锻打,就是开锋磨励需要耗些功夫,不过,一天打造五十枝应该不难,却不知道上将军需要多少枝?”

    “五十枝远远不够,我需要五千枝,十天就要!”

    “这样啊,那末将需要更多的人手,对铸造好的枪头进行开锋磨励。”

    “这个没问题,你需要多少人手,尽管去各军挑选便是,包括亲卫军!”说此一顿,项庄又道:“不过,标枪的打造绝对不能影响到横刀以及环首刀的打造,因为这两样兵器的重要性,远在标枪之上!”

    “诺!”虞子期揖了一揖,朗声道:“十天之内,一万枚三棱箭簇,五千枝标枪枪头,三百把环首刀,外加二十把横刀!末将绝不辱命便是!”

    项庄拍了拍虞子期的肩膀,不无歉疚地道:“子期将军,只能辛苦你了。”

    虞子期道:“只要大楚能够复兴,末将便是累死在铁匠铺子里又有何妨?”

    “好,子期将军这话我记下了!”项庄点了点头,肃然道:“等将来大楚复兴之后,我一定给你记大功!”

    说罢,项庄便转身走了。

    目送项庄的身影远去,虞子期的眼神却很快黯淡了下来,平心而论,他并不认为大楚还有复兴的可能,真如军师所说的那样,汉王刘邦已成席卷天下之势,仅凭六千楚军已经不可能扭转大局了,不过,无论将来怎样,他虞子期都不会背叛大楚的!

    ……

    当虞子期和铁匠们忙着打造兵器时,高初和他的怒锋营也在赶制长弓。

    高初袒胸露腹,肌肉虬结,正跟荆迁锯分一颗足有两手合抱粗的百年老桑树,长弓对材料的要求极高,这么粗一颗老桑树,能够用来做长弓的却只有紧挨木心的小部分,所以最多只能做两把弓,不过外围部分可以用来做标枪的枪杆。

    几名曾经做过弓匠的老兵正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切削弓材。

    说起来,新木其实不适合做弓材,不过时间紧迫,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既便做出来的长弓在杀伤力和射程方向都不尽如人意,也总比没有强。

    不远处,一捆捆的标枪枪杆已经堆积如山,每根枪杆都有七尺长,中间约两寸粗,两端稍微细一点,表面已经全部削光,再远处,秦姬正带着百余女兵从一张张棕皮、一捆捆贮麻上搓下棕线、麻线,再反复缠绕,搓成一股股的棕绳、麻绳。

    更远处,一根根已经削好的弓材正卡在特定的卡槽上,又以麻绳绑住两端,被弯曲成了不同的弧度,这是长弓上弦之前的最后一道工艺——驯弓。

    第55章 范阳辩士

    一转眼,十天时间已经过去。

    老营前的空地上,五千:“汉军”已经结成了泾渭分明的几个方阵!

    所谓的汉军,当然不是真正的汉军,这只是披着汉军战袍的楚军而已!

    说起来,此时楚军跟汉军的战袍甲胄样式其实并无区别,全都沿袭了秦军遗风,只是颜色不同而已,秦军以黑色为主调,汉军以红色为主调,楚军则以黄铯为主调!所以,楚军只需把战袍颜色染成红色,立刻就变成了:“汉军”。

    对于战袍颜色的改变,楚军士卒并没有什么概念。

    几个大将虽然很困惑,可这既然是上将军的命令,又有谁敢提出质疑?

    项庄挎着横刀,披着熊皮大氅,在尉缭、武涉的陪同下缓步走出了大寨辕门,放眼望去,五千楚军已经严阵以待。

    最左边是荆迁的陷阵营,一千名陷阵武卒全都是一色的铁片肩甲、胸甲、腹甲、背甲、腿甲外加头盔,前五百名武卒全都左手持大方盾,右手执环首刀,后五百名武卒则是左臂挎小圆盾,双手持长戟,五百枝长戟直刺虚空,耸立如林。

    陷阵武卒右边,则是一千名辅助轻兵,每人只披葛袍,挎着长剑。

    除了交叉挎于胸前的两只鼓鼓的干粮袋,辅助轻兵背后还斜挎着一捆标枪,标枪总共有五枝,每枝重约八斤(汉斤),大军开拔之后,陷阵武卒还会卸下甲胄交给他们背,到时候这些轻兵将要负重百余斤长途行军,真是有够惨的。

    辅助轻兵右边,则是五百名昂首挺胸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的负重算是最轻的,除了斜挎于胸前的干粮袋,就只剩下一把长剑了。

    先登营再右边,则是怒锋营的五百名长弓手。

    五百名长弓手虽然都是新兵蛋子,却是整个队列中阵容最威武的,因为他们的身高几乎都在七尺五寸以上,而且个顶个强健壮硕,每个长弓手的肩上都斜挎着一把长弓,背后除了干粮袋,还背着一口箭囊,里面装着足足二十枝重箭。

    怒锋营再右边,则是季布的中军、桓楚的前军、萧开的后军以及虞子期的右军,钟离昧的左军却不在其列。

    项庄不疾不徐地从队列前缓缓走过,楚军将士便纷纷向他投入灼热的目光,经过整整十天休整,楚军将士的体力、精力都已经完全恢复,再没了残兵败将的疲惫模样,俨然又是一群嗷嗷叫的虎狼之兵!

    堪堪巡视完,秦姬已经带着女兵把项庄、尉缭还有武涉的坐骑牵了过来。

    楚军的马匹原本就不多,除了乌骓马以及尉缭、武涉的坐骑,其余的几十匹坐骑全都被项庄给杀了,现在已经熏成腊肉装进楚军将士的干粮袋里了,长途行军,连续转战,如果只吃干粮是绝对撑不住的,必须得给将士们补充些肉食。

    项庄翻身上马,又扬起右手往前轻轻一压,然后打马便走。

    霎那间,低沉苍凉的牛角号声便已经冲霄而起,群山回荡,越传越远。

    尉缭、武涉也相继上马,催马跟上了项庄,两人身后,桓楚、季布、萧开、虞子期、荆迁、高初、公孙遂各引本部人马纷纷开拔,不到半个时辰,五千楚军就完全消失在了西边的茫茫大山之中……

    直到再看不见一个楚军的身影,钟离昧才轻轻地叹了口气。

    都走了,上将军、军师、桓楚、季布、虞子期、武涉先生,他们都走了!

    转身回头,他的五百多部曲和妇人、孩子正纷纷从大寨里涌出来,寨中心的木楼上,隐隐可以看到虞夫人的倩影。

    钟离昧实在想不明白,上将军为什么不带走虞夫人?

    长途行军、连续转战当然危险,但是留在这里难道就安全了?

    一旦上将军偷袭敖仓得手,截断了联军的粮道,以张良、陈平之能,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已经中了楚军的金蝉脱壳之计,到时候,刘邦除了派出大军追剿上将军,只怕也会派出精锐再次进山,到时候,他钟离昧又如何保全寨中妇孺?

    就凭自己的五百多部曲吗?钟离昧不禁神情黯然。

    这五百多部曲虽然大多都是老兵,可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条腿,或者就是瞎眼,总之就没几个是囫囵个的,你让这些老兵开开荒,种种地,闲时再教教半大孩子舞刀弄棒,那是绰绰有余,可要他们再提剑戟去跟汉军厮杀,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

    汝阴,衡山王吴芮的大帐里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衡山王吴芮是吴王后裔,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暴乱之后,吴芮也趁机在衡山郡起兵反秦,最终协助项羽、刘邦的乱军灭亡了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灭秦之后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山王,位列十八反王之一。

    楚汉相争,五年混战,项羽由于缺乏政冶头脑,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各路诸侯王纷纷叛楚归汉,吴芮也在此期间倒戈,项羽被困垓下,刘邦召集各路诸侯助战,吴芮尽起衡山国两万精兵,赶来垓下助战。

    不久项羽兵败身死,项庄却又横空出世!

    项庄仅凭几千残兵,竟杀得汉王不敢进山,说起来真叫人不敢相信!

    到现在,两万衡山大军已在汝阴枯守半月,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围归国?

    吴芮正与亲信大将梅鋗在大帐喝酒解闷时,忽有亲兵入内禀报道:“大王,有位自称范阳蒯彻的士子求见。”

    “蒯彻?”吴芮愕然道:“他来做什么?”

    梅鋗皱了皱眉,劝说道:“大王,臣听说这个蒯彻最近频频出入各路诸侯王的大帐,而且背后经常说一些汉王的坏话,这事已经惹得汉王很不快了,汉王迟早要出手收拾了他,大王还是不要跟他接触为好。”

    “嗳,见见也无妨。”吴芮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再说人家毕竟是有身份的士子,深夜登门来访,你面都不见,终归有失礼数,是吧?”说罢,吴芮又吩咐亲兵请蒯彻进来,梅鋗想回避时,却又被吴芮制止了。

    很快,亲兵就带着蒯彻进了大帐。

    蒯彻先向吴芮长长一揖,朗声道:“参见大王!”

    “先生大可不必多礼。”吴芮肃手道:“请入席。”

    蒯彻转身,又向梅鋗浅浅一揖,这才洒然跪坐在了吴芮右下首,早有亲兵搬来案几,又在案几上摆了一碟熟牛肉,一盆羹,还有一罐烫好的水酒。

    蒯彻却正眼都没有瞧一下酒肉,只是淡淡地道:“大王,你知不知道,衡山国已经危在旦夕了?”

    梅鋗顿时皱眉道:“故作惊人之语!”

    吴芮却淡淡地道:“先生这话怎么讲?”

    蒯彻甩了甩衣袖,不慌不忙地说道:“汉王亲领各路诸侯四十余万大军屯汝阴,以靳歙守曲阳,以李左车守六县,又以郦商守安丰,如此一来,就对楚军残部盘踞的大别山形成了北、东、南三面合围的态势,楚军残部势穷,则必定向西溃围!”

    吴芮闻言顿时脸色微变,从大别山向西可就是他的衡山国了!

    梅鋗却拍案而起,怒道:“一派胡言,大别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而且蛇虫横行,别说区区千残兵,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进入其中,只怕也是有死无生,有去无回,我衡山国又能有什么危险?”

    蒯彻却淡淡地道:“梅鋗将军别忘了现在是早春时节,气候寒冷,哪来蛇虫?”

    梅鋗道:“既便没有蛇虫,山中也还有无穷无尽的迷雾,楚军若真敢进山,最后一定会迷失在无处不在的迷雾之中!”

    蒯彻摆了摆手,又道:“时下才只是四月上旬,至少还要再过半个月,淮泗大地才会真正进入雨季,没有绵绵滛雨,山中又哪来无尽迷雾?”

    “呃,这个……”梅鋗顿时无言以对,论带兵打仗他自然要远胜蒯彻,可是论辩才,他又如何是这个范阳辩士的对手?

    好半晌后,吴芮才道:“先生,楚军残兵真会翻越大别山?”

    “十有八九!”蒯彻淡淡地道:“楚军若不想饿死山中,他们就只能翻越大别山,然后进入衡山国烧杀掳掠。”说此一顿,蒯彻又起身作揖道:“大王如果不想衡山国毁于战火,最好还是尽快率师回国,否则,悔之晚矣。”

    “这个……”吴芮顿时陷入了挣扎之中。

    原本,吴芮就已经起了回国之心,现在让蒯彻这么一说,他就更加归心似箭了,只是这事该怎么跟汉王提呢?

    “哈哈,在下言尽于此,听与不听,全在大王。”蒯彻却大笑两声,转身扬长而去。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56章 山中有路

    陈平匆匆走进了汉王大帐,向据案对饮的刘邦、张良作揖见礼道:“大王,子房兄,刚刚蒯彻又去了衡山王吴芮的大帐!”

    “这个范阳蒯彻!”刘邦蹙眉道:“他想干吗?”

    说此一顿,刘邦又没好气地问道:“这是他找的第几个诸侯了?”

    “第四个了!”陈平在张良下首跪坐了下来,答道:“先是英布,再是张耳,然后是韩王韩信,现在又是吴芮!”

    “蒯彻无非是想游说各路诸侯退兵,大王只要以诚相待,以仁义示天下,各路诸侯就不可能听他的,此等霄小之徒,大王完全不必理会。”张良是兵家不假,也善谋略,却颇有君子风度,行事坦坦荡荡,很是瞧不起蒯彻这样的小人行径。

    “子房兄,在下却不这么认为。”陈平罕见地提出了与张良不同的意见,说罢又向刘邦浅浅一揖,接着说道:“韩非子曾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岤,蒯彻四处活动,暗中挑唆各路诸侯退兵,固然是小人行径,大王却不能掉以轻心!”

    “这个……”刘邦看看张良,又看看陈平,顿时面有难色。

    张良、陈平是替刘邦运筹帷幄的左臂右膀,两人也很少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可现在关于如何对待蒯彻的问题上,两人却罕见地出现了分歧,这下刘邦可犯了难了,是听张良的不理会这事呢,还是听陈平的下手除掉蒯彻?

    张良淡淡一笑,说道:“大王若杀了蒯彻,岂不授人口实?”

    刘邦轻轻点头,张良这话倒是没错,如果就因为蒯彻在背后说了几句坏话,就非得置他于死地,岂不显得他刘邦很没胸襟,很没雅量?一旦因为这事引来天下士子、豪族的非议,甚至引发各路诸侯的猜疑,那可就是因小失大了。

    陈平表情凝重,也道:“若不除掉蒯彻,万一他真的说服了各路诸侯呢?到时候各路诸侯同进共退,一道要求大王允许他们回国,又怎么办?大王且莫小觑了辩士的一张嘴,苏秦合纵,张仪连横,靠的不就是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

    刘邦再次点头,陈平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万一蒯彻真的把各路诸侯窜连了起来,挑唆他们一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