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楚汉争鼎 > 楚汉争鼎第26部分阅读

楚汉争鼎第26部分阅读

    齐王谴飞骑来报,沿巨野泽、谷城、历下直到狄县都已经修遍了烽火台,三十万大军也已经兵分十路,分别进驻济水沿线的各大城邑,楚军余孽如果真的深入齐地,绝对是有来无回,有死无生。”

    “那就好。”刘邦点点头,又道:“那就让周勃他们也尽快东渡河水,把楚军余孽往济水沿线方向驱赶,这场战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则,关中粮秣也要接济不上了,这一次,务必要将项庄小儿的楚军余孽击杀在济水沿线!”

    陈平沉吟片刻,又道:“不过为防万一,还是应该留下一军扼守壶关。”

    “不仅仅壶关,还有井陉关!”张良道:“此外,还要把河水两岸所有能够搜集到的大小船只全部集中焚毁,谨防楚军余孽再次西渡河水,窜入赵地!”

    “好。”刘邦点点头,又向陈平道:“陈平,那就有劳你了。”

    “大王放心,臣这便下去安排。”陈平揖了一揖,领命去了。

    ……

    河水东岸,莘邑。

    莘邑也就是后世的莘县,不过现在只是座小城邑。

    莘邑原来有上千户居民,只因过去十年,河水几乎每年都要发一次大水,百姓年年遭灾生活无着,便纷纷逃难走了,到现在,莘邑城内已经只剩不到五百户人家了,不过,莘邑城墙倒是用青砖砌成的,相当结实,夯土可挡不住洪水侵袭,对吧?

    正是黎明前最黑时分,莘邑城头的哨卒打了个呵欠,正打算走进敌楼小憩片刻,可就在他一转身的刹那,眼角余光隐隐发现前方地平线上好像有一点光亮,当下脚步一步,急回头看时,果然看到一点淡淡的光亮正在前方夜空下缓缓蠕动。

    “这是……”哨卒揉了揉眼睛,发现那点光亮并没有消失,明显不是幻影。

    仅仅过了不到半袋烟的功夫,那条光亮就离莘邑近了许多,变成一条火龙了。

    哨卒赶紧将轮值的十几个民壮全喊醒了,民壮的队率是个参加过彭城大战的老兵,只因右腿跛了所以被打发到莘邑来养老,这老兵往城外只看了一眼,顿时便脸色大变,当下厉声高喊起来:“军队,有军队在行军!吹号,快吹号示警!”

    说此一顿,老兵又狂吼道:“再派飞骑,向濮阳告急!”

    老兵就是老兵,经验丰富,这支军队没打招呼就突然出现,明显是敌非友!

    十几个民壮顿时便炸了窝,其中两个人连滚带爬冲下城头,从营房里找出牛角号使劲地吹了起来,霎那之间,绵绵不息的号角声便已经冲霄而起,正在熟睡中的百姓以及守军便纷纷被惊动,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整个莘邑便已经是沸反盈天了。

    ……

    莘邑城东,四千多楚军正大张旗鼓往南急进。

    遥往莘邑,城头上已经燃起了冲天烽火,显然,齐地也已经遍布烽火台了,楚军若继续向前进兵,则必然会重蹈赵地的覆辙,无论走到哪里,烽火狼烟都会始终追随,而数以十万计的汉军、齐军也必然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武涉打马追上项庄,忧心忡忡地道:“上将军,咱们真不应该回齐地的,你看,这莘邑烽火一起,韩信、刘邦他们马上就知道咱们已经回来了,到时候刘邦、韩信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扑来,咱们就是想突围都找不着缝隙了。”

    说此一顿,武涉又道:“上将军,齐地可不比赵地呀。”

    武涉这话倒是大实话,齐地跟赵地情形的确不同,而且是大大不同,赵王张耳虽说也是刘邦封的,可张耳却从不视刘邦为君父,楚军窜入赵地,张耳也只是命令各地举烽火给汉军通风报信,却不曾派出一兵一卒来助战。

    齐王韩信就大不一样了,韩信对刘邦老儿那可是言听计从,至少现在还是这样,楚军一旦进入齐地,不但要面对各路汉军的围追堵截,更要面对韩信三十万大军的层层截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那就是全军覆灭之结局哪。

    “先生说的对,韩信比张耳更难对付,齐地也比赵地要凶险得多,稍有不慎,立刻便是全军覆灭之结局!”项庄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所以,咱们不能在齐地多耽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杀透齐地,重回楚地!”

    武涉闻言只是苦笑摇头,重回楚地,说得容易,可回得去么?

    项庄身后,桓楚、季布、萧开诸将也是兴奋不已,虞子期却皱紧了眉头,眉宇间隐隐流露出了困惑之色,这个时候重回楚地?

    ……

    当四千五百多楚军越过莘邑连夜往南急进时,周勃已经带着五千精兵率先过江。

    汉军派出所有骑兵搜集到了五百多艘大小船只,又连夜将船只集中到了一起,将近黎明时,周勃的五千精兵第一批登船,然后在薄薄的晨曦中踏上了河水东岸,一上岸,周勃便吩咐熟悉水性的健卒将船只重新划回北岸,接应后续大军渡河。

    遂即五千汉军便开始结阵,同时派出大量斥候四出侦察。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周勃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既便楚军基本不可能半渡而击,周勃也还是很小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日上三竿,第二批五千汉军也顺利踏上了河水东岸,周勃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河水东岸已经集结了上万精锐,楚军再想对汉军半渡而击,那就是痴心妄想了,与此同时,派出去侦察的斥候也有了发现。

    很快,周勃便带着五百轻骑来到了林子外缘。

    望着隐藏于灌木丛中的百余艘船只,周勃不禁蹙紧了眉头。

    周冠夫道:“父亲,项庄干吗要把这些船只藏起来,藏又不藏好?就这样,随便派几个斥候就能找到么?”说此一顿,周冠夫突发奇想,又抬头望着密林深处,沉声道:“莫非项庄是在刻意掩饰,林子里面还藏了另一批船只?”

    “我儿多虑了。”周勃摇了摇头,说道:“昨天楚军渡河时,咱们不也看见了,他们就只有一百多艘船只,全在这里了。”

    显然,先前河水北岸的那一幕已经给周勃造成了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人类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是很难自我突破的,刚才周冠夫说林子里还有一批船只,并不意味着他就突破了思维定势,他不过就是随便说说而已。

    周冠夫果然没有坚持,又道:“那楚军干吗不把船藏得更隐蔽些?”

    “这只有两种可能。”周勃凝思片刻,这会已经有了结论,当下说道:“其一,楚军压根就没打算再渡河,藏船只是以防万一,所以懒得多花心思;其二,楚军走得匆忙,他们急于离开,所以来不及认真隐藏这些船只。”

    第92章 金蝉脱壳(下)

    先不说周勃大军正在渡河,再说刘邦。

    莘邑到濮阳不过两百余里,因此仅仅过了两个多时辰,楚军经莘邑往南流窜的急报就呈送到了刘邦案头。

    而且第一封急报送到没多久,第二封急报也相继到了,楚军只是过路。

    看完两封急报,刘邦问张良、陈平道:“子房,陈平,这事你们怎么看?”

    张良沉吟片刻,若有所思道:“从莘邑守军呈送的急报上看,从那里过境的应该是楚军无疑,不过是不是项庄的楚军主力却还不好说。”说此一顿,张良又道:“毕竟是黑夜,楚军只需五百人,多点火把再拉大行军间距,就能造成五千人的声势。”

    陈平也附和道:“子房兄言之在理,这可能只是楚军的疑兵之计。”

    说此一顿,陈平又道:“不过,等周勃将军的急递一到,大王就能知道从莘邑过境的究竟是楚军主力,还是仅仅只是一支疑兵了。”

    话音方落,随何便又捧着一卷书简匆匆走进大厅。

    “大王,周勃将军急报!”随何向刘邦鞠了一躬,恭声道。

    刘邦伸手接过书简,匆匆看完后微微色变道:“子房,陈平,周勃战报上说楚军余孽往莘邑方向跑了,看来从莘邑过境的应该是项庄的楚军主力无疑了,周勃还说,楚军连用来渡河的船只都扔下不顾了,看起来项庄小儿走得很是匆忙啊!”

    “是么?”张良皱眉道:“难道楚军真不打算回赵地了?”

    “不回赵地?”刘邦沉声道:“难道项庄小儿不打算去关中了?”

    “楚军明知攻略关中无望时,倒也可能撤回楚地。”张良点了点头,又道:“不过,这事还是有些奇怪,从战术上来考量,楚军回师楚地固然是英明之举,可是从战略上来讲,楚军一旦回了楚地,那么此前的诸多努力可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陈平轻轻颔首,他也有同样的困惑,这似乎不太符合项庄的行事风格吧?

    自从寿春开始,项庄给人的感觉就是坚毅到冷酷甚至残忍,他会就此放弃?

    此前无论是奇袭梁地,还是奔袭齐地,都已经将楚军的战略彰显无疑,楚军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转战来破掉汉王席卷天下的大势,不过这次,楚军却是一反常态,看起来似乎真准备杀回楚地了,在没有破掉汉王大势之前,楚军真会回师楚地?

    刘邦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不想那么多,只要从莘邑过去的是楚军主力便好!”

    说此一顿,刘邦又咬牙切齿地道:“这样,让韩信多派细作,加强查探,再让周勃、王吸他们赶紧渡河追击,我不管项庄小儿他想干吗,这次都一定要把他的残部击灭在齐地,尤其是项庄,我非要将他挫骨扬灰不可!”

    ……

    天亮之后,楚军并没有停止行军,而是继续南下。

    中午时分,楚军就进了东阿地界,进了东阿县之后,各处要隘道口就开始出现了齐军的斥候骑兵,一路南下,沿途妆扮成饥民或者樵夫猎户的齐军细作也开始不断出现,显然,刘邦、韩信都已经知道楚军重返齐地了。

    半夜时分,楚军已经深入东阿县近百里。

    原本躺在担架上的尉缭忽然挣扎着坐了起来,向前面催马而行的项庄道:“上将军,就到这里吧,不必再往前了!”

    项庄遂即扬起右手,朗声道:“停止前进!”

    “上将军有令,全军停止前进!”

    “上将军有令,全军停止前进!”

    “上将军有令,全军停止前进!”

    项庄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原本汹汹而进的楚军便纷纷停了下来。

    不到片刻功夫,桓楚、季布、萧开、虞子期、荆迁、高初等将校便纷纷聚集到了项庄身边,除了虞子期、高初若有所思,其余诸将都是满头雾水,按照楚军昼伏夜出的一贯行军方式,现在可正是行军的大好时候,干吗停下来呀?

    项庄的目光从桓楚、季布、萧开诸将脸上扫过,最终落在了虞子期身上。

    虞子期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当下催马上前,朝项庄拱手一揖,肃然道:“上将军,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末将都绝无二话!”虞子期对项庄的信任是毫无保留的,若不是项庄,楚军又岂能坚持到现在?

    项庄默然,好半晌后才道:“子期将军,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末将不用考虑。”虞子期的语气很淡,并没有疾言厉色表决心。

    可是,项庄却从虞子期身上清晰地感受到了有无无回、有死无生的决然气势:上将但有所命,虽千万人吾往矣……

    “好。”项庄重重点头,肃然道:“虞子期听令!”

    “啪。”只听一声清响,虞子其已于马背上抱拳作揖,恭聆军令。

    “率本部五百精兵,多打火把,拉大行军间距,伪装大军继续南下,记住,此后只能夜晚行军,白天则隐蔽起来,尤其要加强警戒,绝不能让齐军斥候过早识破真相!总之,你拖得越久,对我主力就越有利,去吧!”

    “诺!”虞子期轰然应诺,遂即点起五百精兵走了。

    项庄又环顾诸将,喝道:“各军即刻熄灭火把,抄小路回莘邑!”

    项庄的命令迅速下达,分兵后剩下的四千大军便纷纷熄掉火把,然后掉头北上,重新向着莘邑杀了回来。

    ……

    莘邑城东,周勃大军正顺着大路浩浩荡荡地南下。

    片刻之前,周勃刚刚接到东阿县令的飞报,得知楚军已经窜入东阿县,现在很可能已经快到济水了。

    算算距离,周勃大军已被楚军拉下将近两百里了。

    周冠夫恨声说道:“父亲,这些楚蛮子可真能跑!”

    周勃叹了口气,无奈地道:“没办法,楚军可都是精锐啊!”

    说此一顿,周勃又看了看前后左右的行军队列,只见汉军的行军队列早已经因为长途急行军而变得惨不忍睹了,当下有些郁闷地说道:“不像我军,说是精锐,其实军中还是有不少的老弱病残,要不是这样,也不会被楚军拉下这么远,嘿。”

    周勃、周冠夫父子俩却不知道,在他们预想中应该已经跑到两百里外的楚军主力,其实就隐藏在离他们不到十里的一片老林子里,楚军以强行军的速度抢在天亮前回了莘邑,然后便躲进了那片早就勘察好的老林子里。

    这一路北上,因为抄小路而且又是强行军走得急,结果不少楚将士摔得鼻青脸肿,好几个甚至还摔折了胳膊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路北上再没有出现别的纰漏,四千楚军几乎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莘邑附近。

    这样的情形其实早在项庄、尉缭意料之中。

    由于魏地连年战乱,东郡百姓大多已经逃亡,没有逃亡的也都搬进城池或者坞堡里去居住了,贩夫走卒更是完全绝迹,现在野外的村落几乎已经全空了,住在荒山野岭的人家就更少了,所以,楚军连夜北上,根本就没有碰到一个行人。

    至于齐军的斥候兵,还有汉军的细作,早已跟着虞子期的:“大军”去了东阿,毕竟,虞子期的:“楚军主力”眼下可正在东阿县呢。

    ……

    濮阳,郡守府。

    一大清早,刘邦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郡守府的大厅。

    眼看着楚军正一步步地踏入绝地,项庄小儿也是授首在即,刘邦不觉也兴奋起来,甚至都没心思再跟戚夫人、薄夫人亲热了,直想整日整夜守在大厅,跟着张良、陈平时刻关注的楚军的最新动态,还有齐军以及周勃各军的最新进展。

    这会,张良正指着屏风上悬挂的地图跟刘邦分析最新的情势。

    “大王,目前看来,进入东阿县的应该是项庄的楚军主力无疑了。”

    “昨天傍晚,楚军主力就已经进入东阿县境,不过半夜时分却突然掉头向东,改变了行军方向,然后到天亮时分,所有的斥候、细作便都失去了楚军的消息,估计,楚军残部是在某个隐秘的山谷里躲起来了。”

    “楚军改变行军路线,不过是在欲盖弥彰,臣判断楚军很可能要去薛郡的鲁县,毕竟项冠的几千残部还盘踞在鲁县。”

    刘邦当即道:“那正好,连项冠也一并收拾了。”

    张良点点头,又道:“周勃、梅鋗两路精兵现在已经过了莘邑,郦商、傅宽、夏侯婴等三路精兵也已经渡过河水,并且已经沿着东、西两个方向展开,一旦楚军突然掉头或者往东西两个方向逃窜,就会遭到这六路精兵的迎头截杀。”

    赵地六路精兵,王吸的两万精兵却被留在了壶关和井陉关。

    刘邦摸了摸嘴唇上的八字胡,沉声道:“必须尽快找到楚军行踪!”

    “大王放心。”张良微微一笑,又道:“臣已经派出了得力门客,就是上次在大别山发现楚军行踪的豪侠,算算时间,他现在应该已经快到东阿县了,臣估计,要不了多久,东阿县便会有飞报传回来了。”

    “好!”刘邦当即一拍大腿,兴奋地道:“这一次,我倒要看看,项庄小儿还能不能跑得掉?又能往哪里跑?哼!”

    第93章 三渡河水

    后半夜丑时,河水(黄河)水面风平浪静。

    “哗”:“哗”:“哗”的摇桨声中,一百五十余艘大小船只正向着北岸缓缓进发,当先一艘大船上,项庄挎刀肃立,身后则站着尉缭、武涉以及桓楚诸将。

    二渡河水不过两天,楚军便又要第三次渡河水了。

    这个虽然不比伟人的四渡赤水,却也差不太多了。

    大将桓楚却被这两天的来回奔波给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