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楚汉争鼎 > 楚汉争鼎第50部分阅读

楚汉争鼎第50部分阅读

军外围的车阵,不到半盏茶功夫,正面列阵的数千楚军的长戟上便已经挑了尸体,休屠人的鲜血顺着长戟淋漓而下,几乎染红了底下的楚军将士。

    不少休屠人虽然被数枝甚至十数枝长戟戳穿了身体,却仍未断气,他们一边嗷嗷嗷地惨叫着,一边却仍然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短剑、木叉,试图杀伤底下的楚军步兵,不过他们的临死反噬显然是徒劳,根本就不足以杀伤身披重甲的楚军。

    目睹如此惨烈景像,项庄的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两下。

    必须得承认,这些休屠人的确是最为骁勇、最为忠诚的战士,可他们的自杀式进攻显然不可能对楚军的防御阵形构成任何的威胁,休屠人的战术太落后,无论是文明水准还是战略战术,全都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根本无法跟中原人相比啊。

    休屠人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破解楚军的圆形防御大阵,他们根本就是在乱冲乱撞,照休屠人的这法子打下去,就是把四万骑兵全部拼光,也未必能攻破楚军的圆形防御阵形,光是里外三道辎重车屏障,就足以让休屠人血流成河!

    说到底,休屠骑兵也就机动性值得称道,别的方面……基本是渣!

    在休屠人从正面发动自杀式攻击的同时,从两翼切过的休屠骑兵也减缓马速,从其余三个方向滚滚碾压过来,试图用手中的短弓杀伤圆形防御阵中的楚军,以掩护正面休屠骑兵的强攻,不过,却反而遭到了楚军弩兵、弓箭手的疯狂反制。

    比器械,休屠人拍马都不及楚军,弓弩对射,双方伤亡简直不成比例!

    嗖嗖嗖的破空声中,无数的弩箭、狼牙重箭在空中穿梭、交织,又带着冰冷的杀机向着各自的目标呼啸而去,伴随着每一枝弩箭、每一枝狼牙重箭的落下,战场上便会响起一声无比凄厉的哀嚎,每响起几声惨叫,便会有一条生命永堕黑暗。

    ……

    高阙关墙上,休屠王正在远远地观战。

    站在关墙上居高临下看过去,整个战场尽收眼底,每一队休屠骑兵撞上楚军阵形,又纷纷像撞上礁石的浪涛般碎裂开来,休屠王的脸肌便会剧烈地抽搐一下,要知道,从正面发起攻击的可是他的本部精兵,也是整个休屠部落中最为骁勇的勇士啊!

    然而,前后三十队整整三千精骑,也仍然未能攻破楚军的阵形!

    更让休屠王心疼得窒息的是,其余三个方向的休屠骑兵为了掩护正面的精锐骑兵,不得不承受楚军弩兵、弓箭手的疯狂攒射,几乎每一个呼息,每一个瞬间,都有数十上百的休屠勇士中箭、倒地、重伤、阵亡……

    “大王,不能打了,赶紧撤吧”

    “是啊,大王,再打下去壮丁就没了”

    “大王,不能再打了,要不然休屠部落就完了”

    几个万骑长也看得是心惊肉跳,当下纷纷上前相劝。

    休屠王猛然闭上眼睛,又用力地挥了挥手,低声道:“吹号,收兵。”

    下一刻,高阙关上便响起了苍凉的号角声,绵绵不息的号角声中,原本正在挽弓放箭的休屠骑兵便纷纷勒转马头,潮水般退回了高阙。

    ……

    看到休屠骑兵纷纷后撤,楚军阵中顿时暴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尤其是那些个魏地将士,尽管他们参加了虎牢关之战,不少人还参加了无比残酷的函谷关大战,进了关之后,他们又攻陷了咸阳近郊的几十座县城,可像今天这样,面对好几万胡人骑兵潮水般绵绵不绝的猛攻,却还是第一次!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楚军打赢了,而且是大胜!

    尽管最后的战果还没有统计,但保守估计,休屠人至少阵亡了五千余骑,而楚军,则最多伤亡千余人!

    “泱泱华夏”巨大的欢呼声中,不知道是谁先吼了一嗓子。

    “唯我大楚”所有听到的楚军老兵便情不自禁地应和起来。

    “泱泱华夏”这一次,十几个尖厉而又高亢的声音同时响起。

    “唯我大楚”这一次,几乎所有的楚军老兵都加入了应和的行列,遂即更多的魏地将士也加入欢呼的行列,巨大的欢呼声先是零乱无比,可到了最后,却逐渐汇聚成了一个整齐划一的声音,就像是一个人在呐喊!

    “泱泱华夏,唯我大楚”

    “泱泱华夏,唯我大楚”

    “泱泱华夏,唯我大楚”

    楚军将军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欲掀翻长天,震破虚空。

    几十里外,一只正在高崖上筑巢的雄鹰也被巨大的声浪惊起,顿时尖啸一声,张开巨大的翅膀飞上了九天长空。

    巨大的欢呼声中,秦军将士却是神情复杂。

    一方面,秦军将士对楚军的口号颇为不屑,大楚?就是个屁,想当年,项燕几十万楚军不照样被王翦将军打得落花流水?可另一方面,秦军将士却又不得不佩服楚军的表现,至少今天这一仗,楚军将士打得有声有色,很不错!

    巨大的欢呼声中,桓楚、季布策马来到了项庄面前。

    桓楚袒胸露|乳|,露出了胸前浓密的胸毛,就像一头浑身长毛的巨猿,挥舞着钵大的两只拳头,对项庄说道:“上将军,休屠人的军心已经瓦解了,一口气打垮他们吧”项羽时代的楚军,风格就是穷追猛打,直至敌军冰消瓦解。

    项庄却毫不犹豫地摇头,否决了桓楚的提议。

    这倒不是项庄刻意地想要消除楚军身上的:“项羽”痕迹,而是项庄觉得,真没必要把休屠人往死里揍,一来,真要穷追猛打,楚军也难免会有伤亡,二来,还是留着休屠人去跟即将南下的匈奴人死磕吧。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历来好斗,从不会轻易臣服于别的部落。

    所以,还不如给休屠人留点实力,等到匈奴人大举南下时,再让休屠人去跟匈奴人死磕吧,如果把休屠人揍得狠了,让他们元气大伤,没准匈奴人南下时,他们直接就投降了,那可就反为不美了。

    见项庄摇头,桓楚、季布便闷闷地不再说话了。

    尽管对于项庄祭拜始皇陵、大肆招揽老秦人心有不满,不过这并没影响到项庄在桓楚、季布心目当中的威信,既便项庄对他们明升暗贬,剥夺了他们的带兵权,桓楚、季布也只是感到郁闷而已,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什么异心。

    项庄拍了拍桓楚的肩膀,说道:“老桓,还记得当初在寿春时,我跟大家说的话吗?我答应过大家,要尽可能把弟兄们活着带回江东,所以,实在没必要跟这些胡人拼死拼活,马上就要回江东了,这个时候,我不想再有无谓的伤亡。”

    桓楚略略有些羞愧地道:“上将军英明,是末将莽撞了。”

    说话间,休屠骑兵已经全部退入了高阙,不过休屠人并没有放弃高阙,而是在关墙上留下了大量的守军,显然,休屠人虽然吃了亏,休屠王却并没有死心,他把持着高阙这条进入九原的通道不放,就是在等待机会再次反扑。

    项庄淡淡一哂,当即喝道:“庞钰听令。”

    庞钰猛然踏前两步,应道:“末将在此”

    “率中军,堵住高阙出口,不令一个胡人进入九原”

    “诺”

    “田横听令。”

    “末将在。”

    “率右军,即刻返回九原,运来井阑、云梯、攻城车等重型器械”

    “诺”

    “高初听令。”

    “末将在。”

    “打扫战场,清点伤亡。”

    “诺”

    庞钰、田横、高初纷纷领命去了,蒙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上前问项庄道:“请问项将军,我们老秦人又该做些什么?”

    项庄微微一笑,应道:“秦军将士辛苦了,这便扎营休息吧。”蒙铿揖了一揖,转身去了。

    目送蒙铿的身影远去,百里贤忽然说道:“上将军,休屠王贪婪成性,既便咱们攻下了高阙,休屠人只怕也不会返回河西呢。”

    “那正好。”项庄摸了摸唇角刚刚蓄起的胡子,淡淡地道:“休屠人不肯走,正好可以给咱们大楚骑兵练兵。”说到这里,项庄忍不住又看了眼渐走渐远的蒙铿,有了蒙殛和他麾下的两千多秦军老兵当教练,还怕练不好骑兵?

    第181章 秦军归楚

    九原,公主行辕。

    赢贞问蒙殛道:“蒙将军,关于秦军将士的未来,你有想过吗?”

    “未来?”蒙殛神情黯淡地摇了摇头,落寞地道:“公主殿下,妇孺都死绝了,老秦人已经没有未来了。”一想到临河城内被楼烦人屠杀的老幼妇孺,蒙殛就剜心的疼,身为长城军团的领兵大将,蒙殛的自责是别人远远不及的。

    “蒙将军,你也不要太过自责。”赢贞的表情微微一窒,不过低着头的蒙殛并未发觉,其实,既便蒙殛发觉赢贞神情有异,也绝对不会把临河惨剧跟赢贞公主联系起来。

    赢贞叹了口气,幽声说道:“蒙将军,您是长城军团的领兵大将,所以您身上肩负着整个长城军团的未来,如果您都觉得老秦人已经没有了未来,那么老秦人就真的要消亡了,可是,将军你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老秦人消亡么?”

    蒙殛黯然摇头道:“公主,末将又何尝愿意?”

    “为什么不试着融入别的族群呢?”赢贞道:“名分、称谓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咱们老秦人的血脉未绝,精神未失,咱们就永远都是老秦人。”

    “公主……”蒙殛抬头,问道:“您要末将归楚?”

    赢贞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问:“将军不愿意么?”

    蒙殛断然摇头道:“我们蒙氏身为老秦人,死为老秦鬼,绝不会背秦事楚”

    “如果……”赢贞定定地望着蒙殛,说道:“如果本宫嫁给项庄上将军为妻呢?”

    “这……”蒙殛闻言顿时哑然,赢贞是大秦帝国仅剩的赢氏血脉,如果赢贞真的嫁给了项庄,那么大秦跟大楚就是一家了,蒙氏守护赢氏,也就是守护项氏了,这样一来,蒙殛和他的长城遗军也就事实上归楚了。

    赢贞又道:“蒙将军,你觉得可以吗?”

    “公主殿下愿意嫁给谁,全凭公主自己决断,末将绝没二话。”蒙殛顿了顿,又道:“若如此,我们蒙氏一定会像守护赢氏那样守护项氏”如果赢贞嫁了项庄,生出的子嗣虽然仍是赢氏血脉,却不再姓赢,而是姓项了,蒙氏的守护对象也就变成了项氏。

    赢贞很想跟蒙殛说,不,你们蒙氏守护的仍然是赢氏,而且也只能是赢氏,可话到嘴边却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因为赢贞很清楚,蒙氏世代忠良,忠君思想已经融入了整个家族的灵魂,现在跟他说这些,他必定接受不了。

    好在来日方长,只要蒙殛和长城军团的几千秦军将士融入了楚军,并在江东楚地扎了根发了芽,到时候自然会形成一股足以抗拒故楚旧部的势力,等将来她为项庄生下的子嗣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时,这些故秦旧部就会自然而然地聚拢到他的身边。

    蒙殛想了想,又道:“公主殿下,您什么时候与项庄上将军完婚?”

    “不知道呢。”赢贞摇了摇头,幽幽地道:“这只是本宫的一厢情愿而已,也许项庄上将军根本就不愿意娶本宫呢。”

    蒙殛皱了皱眉,当即抱拳道:“末将告退。”

    赢贞知道蒙殛要去做什么,当即轻轻颔首。

    ……

    高阙,楚军大营。

    楚军将士们十人一群,五人一簇,正聚在一起喝酒吃肉。

    项庄抱着酒坛,正在桓楚、季布等大将的簇拥下巡视全营,所经之处,楚军将士便纷纷起身,一个个向项庄投以热烈而又崇拜的眼神,这种笼络人心的机会项庄当然不会错过,再一个,现在也是鼓舞士气的大好时机。

    打了胜仗,项庄再说几句煽一下,楚军的士气就上来了。

    士气上升,战斗力也就上来了,越打越强是建立在打胜仗的基础上的。

    当然,打了胜仗,那就得搞赏全军,精神勉励不可少,物质奖励更不能少。

    尤其是现在楚军并不缺乏物资,无论是粮食、酒还是肉食,要多少有多少,从关中掳来的粮食、从白羊部落抢来的牛羊,到现在都才吃了一小部分呢,与其到时候带不走烧掉,那还不如现在赏给将士们尽情地吃,尽情地喝。

    “弟兄们,敞开了吃,敞开了喝,酒肉管够”

    “大楚的儿郎们,好样的,打出了咱们楚军的威风”

    “陷阵营的弟兄,够威风,休屠人可是被你们打得溃不成军哪”

    项庄尽管更多的只是说话鼓劲,很少喝酒,可几个营盘转下来,还是喝了两大坛,好在这水酒酒精度不高,既便喝了两大坛,也只是舌头微微有些发僵而已,若是换成白酒,这两大坛下去只怕就该烧死人了。

    一想到白酒,项庄忽然心头微动。

    这白酒可是好东西,不仅可以消毒、救死扶伤,还能激励士气呀!

    如果让楚军将士们在上战场之前喝两口,那还不得兴奋得嗷嗷叫?嗯,回头得好好地跟公输车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造个蒸馏器出来,这白酒的具体酝造程序项庄自然不知道,可原理他多少是知道的,无非就是让粮食发酵,然后把酒精蒸出来。

    项庄回到大帐刚刚坐下,百里贤就摇着羽扇笑嘻嘻地走了进来。

    百里贤冲项庄拱手作揖道:“恭喜上将军,贺喜上将军哪,呵呵。”

    项庄赶紧起身回礼,一边肃手请百里贤入座,道:“子良,喜从何来?”

    百里贤摇了摇羽扇,微笑道:“上将军,蒙殛将军已经答应归楚了,不过,他和九原老秦人心里还是有所顾虑,在下愚见,如果上将军能够设法迎娶赢贞公主,则蒙殛和九原老秦人就再不会有任何顾虑了。”

    老实说,百里贤并不希望赢贞公主下嫁项庄。

    因为在百里贤看来,赢贞公主心机太重,野心也不小。

    不过,事态的发展却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如今的情势,项庄不娶赢贞只怕是不行了,因为蒙殛刚才已经明确表态,除非赢项联姻,否则他和麾下的三千遗秦将士是绝对不会背秦事楚的,这一来,慢慢拉拢蒙殛的可能性就没了。

    项庄狂喜,嘴上却道:“这不八字还没一撇么?公主未必愿意嫁呢。”

    “上将军矫情了不是?”话音未落,尉缭也施施然地走了进来,笑道:“上将军雄姿英发、气宇盖世,公主又岂有不愿嫁之理?老朽与公主殿下也有过几次接触,公主殿下言语之间对上将军极为仰慕,只需上将军点头,此事必成”

    “好”项庄喜道:“那说项之事就拜托军师了”

    尉缭欣然领命,又道:“不知上将军打算何时大婚?”

    “越快越好。”项庄搓了搓手,说道:“明天我便返回九原”

    百里贤想了想,又道:“上将军,那么公主殿下的名份……”

    尉缭的神情也是微微一肃,这的确是个问题,倒要看项庄如何决定?

    按理说,赢贞是大秦公主,一旦下嫁项庄定然该是正妻,否则,老秦人不会答应,蒙殛和长城军团的秦军将士更不会答应。

    可一旦赢贞当了正妻,魏悦又何以自处?

    不管怎么说,项庄跟魏悦成亲在先,而且魏悦也是魏国公主,尤其要紧的是,现在的楚军,魏人可是占了多数,如果项庄为了赢贞废掉魏悦的正妻地位,一旦庞钰、晋襄等魏国世族、以及魏地将士闹起来事,那可不得了。

    别看魏悦柔柔弱弱怯怯,凡事都不争,可她的人缘好着呢。

    所以,谁是正妻,谁是侧妻,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要是处理不好,那就极可能让好事变成坏事,导致整个楚军的分裂!

    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事根本难不倒项庄。

    当下项庄不假思索地道:“名份好办,与魏悦一般大,算平妻”

    “呃,平妻?”尉缭、百里贤面面相觑,显然都没想到项庄会弄个平妻出来。

    说起来,三妻四妾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讲究诸侯无二嫡,也就是说,既便是各诸侯王公,按照礼制也只能娶一个正妻,如果同时聚两个正妻,那就是违制逾礼。

    至于说平妻,古时候根本就没这个说法,从未有过。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