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83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83部分阅读

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因为各种原因,传世的宣德炉非常少,而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

    虽然一看到这六个字,楚琛就知道这是一个赝品,不过他还是适时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而对面那个年轻人见此,目光中顿时就闪过了一丝喜色。

    判断此炉是赝品其实很简单,真品的宣德炉,结构严谨,字体规整,宣德中的“德”字,心上有一横,而眼前的这个款识,虽然写的挺规整,不过“德”字上却少一横,因此是仿品无疑。

    另外,此炉手感轻浮、铜质虽然还算精细,但根本达不到真品宣德炉的要求,而且此炉的制作方法很明显用的是现代的工艺,表面的包浆也是用化学方法形成的,因此,这只宣德炉可谓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当代赝品。

    之后,楚琛又一一把其它的东西都看过一遍,除了那把摺扇外,其它的无一例外都是赝品,不过他表情中还是适时的露出了一丝暗喜的神色,还假装时不时的摇摇头。

    当然,他现在的心里可真的是非常的激动,他万万没有想到那把摺扇居然是那位大师的作品。

    年轻人到也耐心好,等楚琛看完之后,才开口说道:“大哥,您可看好了,这几件可都是祖上留下来的老东西,以前可是一直被我爷爷当作宝贝的。”

    楚琛半信半疑的问道:“祖上传下来的?”到了这个地步,他哪能不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在给他下套子。

    “那还能有假!”年轻人指了指自己,说道:“您看我这样,像是做古董生意的吗?要不是我现在缺钱泡妞,哪会拿出来卖啊!”说着,他还特意表现出一副轻浮模样,想让楚琛认为他就是个败家子。

    “这……”楚琛假装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而后好像下定了主意,问那年轻人道:“小兄弟,您这几件东西,准备开个什么价啊?”

    “具体我也不明白,不过我爷爷生前说这几样东西都是宝贝,您如果真的打算要,那就打包给个一万块钱吧。”年轻人说道。

    “什么!一万!”虽然楚琛现在已经知道了那把扇子的价值,不过他又不傻,当然不可能这么痛快的答应下来,他连连摇头道:“不行,太贵了,就个价格我肯定不会买的。”

    年轻人看到楚琛的反应并不是太激烈,心中是一阵暗喜,于是他问道:“大哥,那您想多少钱?”

    “两千,我就要了!”楚琛马上还了个价格。

    “得,那还是算了吧!”年轻人轻皱着眉头说道:“这可是我祖传的东西,两千您觉得拿的下来吗?说难听点,这么多年的保管费都不止两千块钱!”

    楚琛闻言之后,并不吱声,而是拿起那个宣德炉把玩了一会,拧着眉头,过了一会,才对年轻人说道:“那四千,最多四千,您如果不想卖,那就算了。”

    年轻人看着楚琛摇了摇头,说道:“大哥,这毕竟是我家祖传了多年才传下来的宝贝,不过我看您也是真心喜欢这些东西,那我让一点,八千块,要么您就拿走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n阅读。)9

    第三百一十章 八还

    说到这里,年轻人还摆出了一副不想再谈的架势,仿佛八千块钱的价格,已经是他的底线了。

    “这……”楚琛露出一副深思的模样。

    “大哥,您放心好了,东西绝对是我家里祖传下来的。”年轻人拍着胸脯保证道。

    楚琛并没有说话,而是装"zuo i"不释手的不断把玩着小摊上的东西,过了半响,才开口说道:“小兄弟,这样吧,我再加一千,您看看,这只碗,还有这个盘子上面,都有一处冲口呢。”

    说着,楚琛分别指了指碗和盘子的一处口沿处,还别说,真的有冲口。

    “大哥你的眼力真好。”年轻人对着楚琛竖了个拇指,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了,毕竟是好几百年的东西了,磕磕碰碰也难免的嘛,,这样吧,您如果真心要的话,咱们都退一步,这几样东西,五千五,怎么样?”

    楚琛低下头,犹豫了一阵,还是从包里掏出钱,数了数,递给年轻人道:“那好吧,不过可要帮我包好啦!”

    “好咧!”年轻人接过钱,仔细数了数,而后压下内心之中激动喜悦之情,麻利的用旧报纸把东西都包起来。

    当他最后准备包起那把折扇时,楚琛摆了摆手道:“这把扇子就放我包里吧,不用包了。”

    “行!……”

    等楚琛拎着袋子走了之后,年轻人情不自禁的欢呼了一声,急忙拿起手机来,给女朋友打了个电话。

    “强子,什么事儿啊!我正在吃饭呢!”

    “大好事啊!我把昨天你给我的那些东西,都给卖掉了,卖了五千五呢!”

    “不是吧,我爸买的那些破烂居然卖了这么多?不过里面真的有什么宝贝吧?”

    “得了吧,如果你爸眼力那么好,还会把你家的钱都败的差不多精光吗?”

    “这到也是!好了。不说这个了,咱们既然有了这么多钱,我上次看中的那款首饰就可以买了,强子,你先到那里去等我,我一会就过来……”

    楚琛哼着小曲来到之前约好的饭店,随着服务员来到包间。周文平和老五已经点了菜在等他了。

    三人寒暄过后,周文平就笑着说道:“小琛,心情这么好,不会是捡漏了吧?”

    楚琛嘿嘿笑道:“周哥,您猜的真准,就刚才我还真的捡了回漏。”

    “不是吧?”周文平和老五非常惊讶。而后他们都把目光看向了楚琛手中提的那只袋子。

    “东西不在这里面,这些都是赝品,具体的还是等咱们吃过饭再说吧。”楚琛笑道。

    “对对对!先吃饭……”

    吃饭的时候,楚琛把刚才捡漏的因果说了一遍,听的两人都啧啧称奇。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呀!”老五哑然失笑道:“不过我真的很好奇,小琛你到底搞到了什么宝贝啊?”

    楚琛神秘一笑道:“还是等咱们酒足饭饱再说吧,我相信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那好。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吃完饭,等服务员把桌子收拾干净,给每个人泡了杯茶之后,楚琛在桌子上铺了张报纸后,就把那把折扇从包里拿出来放到了上面。

    “咦!折扇!”

    “看上去应该是紫花蜡底!”

    折扇,想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也是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最爱。用时须撒开。成半圆形,聚头散尾。又名撒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等等。

    折扇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以个人以为,源于南齐还是比较靠谱的。

    《蕉窗话扇》中有:“折叠扇通称折扇,古名聚头扇,又有称为聚骨扇者,始于北宋。其滥觞则远在南齐。《南齐书》:“褚渊以腰扇鄣日”,《通鉴注》云:“腰扇即折叠扇”。不过那时还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

    不过不管折扇的起源如何,统一的观点是折扇由原本某种扇形逐渐改进和革新,并赋予了新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一种器物,发现到现在,其中可谓包含着我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楚琛点头道:“对!这确实是一把湘妃竹紫花蜡底的一把折扇,我认为制作的时间应该是明末清初时候。”

    “湘妃竹”永远是最吸折扇骨藏家的字眼,不仅藏家们都以有一把品相上等的湘妃竹折扇为荣,而且藏有湘妃竹折扇的藏家往往喜欢暗地里比较一番,看谁的湘妃竹扇更美,品相更好。

    为何这种材质的折扇有如此高的吸引力?

    说起这个,还要先说一段关于湘妃竹的一个古老传说: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面对苍梧山哭吊舜帝,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湘妃竹扇收藏之所以不断升温,除了这个古老凄婉的传说外,更多是因为它美丽的花纹和稀少的数量,毕竟它的生长期只有两个月。

    据说在古代,上好的湘妃竹核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称上称,有一寸湘妃三两金之说。而湘妃竹扇骨中以清中期之前的“紫花蜡底”为极品,取料以红紫色圆形花斑和蜡黄竹地为基础,反差效果明显,是高官贵族所把玩上品,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拥有。

    而且“紫花蜡底”扇骨由于材料的贵重,其扇骨做工极其考究,多为当时制扇高手所为。“紫花蜡底”自明代始风靡至今,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原因,材料基本到清中期后处于濒危品种,清晚期就已经取材乏术,因此在收藏界,一把上品的紫花蜡底折扇,可谓是折扇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见此,周文平和老五都有些跃跃欲试,两人对视了一眼,老五笑道:“周哥,还是你先看吧!”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周文平呵呵一笑,也没有扭捏,小心的拿起折扇就仔细观察起来。

    周文平拿起折扇也不撒开,先是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扇骨,并且还拿出放大镜仔细的观察扇头的包浆,过了半响,他点头道:“不错,这确实应该是明末清初的紫花蜡底。”

    接着,周文平撒开折扇,仔细观察扇面,不过当他看到扇画,特别是落款钤印时,他顿时就愣住了。

    “八还?!”

    “什么?真的是八还?”听到“八还”两字,老五也坐不住了,瞬间站起身来,冲到了周文平的身边,凑上去看了起来。

    不要说周文平和老五,之前楚琛看到“八还”这个钤印时,也比他俩好不了多少。“八还”这个别号可能知名度不是很高,不过此人的另外一个别外“八大山人”,想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八大山人,即朱耷,本名统,别号个山、人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顺治五年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康熙十四年六十岁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署款四字连草起来,似“哭之”、“笑之”。

    八大山人擅画山水、花鸟、竹木。花鸟学沈周、陈淳、徐渭,于静悟中自成一格。山水取法黄公望,颇受董其昌影响。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极大,与原济、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画时曾赞:“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简洁”、“飘逸”、“孤寂”、“空灵”的意象,是八大绘画的主要基调,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虚静”、“玄远”、“淡泊”、“幽深”之境。

    楚琛的这把折扇上的扇画,正是八大山人最擅长的花鸟《荷石栖禽图》。

    扇面中荷花造型洗练,一枝柔弱的荷杆,把花叶连接在一起,几片墨点,萧条淡泊,闲和严静。

    单足立于危石之上的无名小鸟,静中有动,危中求静,翘尾鼓腹、巍然屹立雄视下方,蔑视一切,真可谓圆眼传神,颇具情态、惟妙惟肖、颇为生动。

    画中所画之石亦有反常态,上大下小,岌岌可危,险绝之势油然而生。

    画中荷花、无名小鸟以及危石,可谓是完全从作者的精神状态中走出,完全表现出了作者那倔强傲岸的性格,由此可知八大山人名满天下,并不是偶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n阅读。)9

    第三百一十一章 加入

    周文平和老五两人用放大镜,对扇画和钤印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又一遍,嘴上更是赞不绝口,过了好一会,两人才恋恋不舍的把折扇重新收好,小心的放到桌子上。

    周文平赞叹道:“小琛,这把折扇可是件难得一件的极品呐!极品的紫花腊底阔板十四档的扇骨,扇画是八大山人的《荷石栖禽图》,这样的扇骨配上这样的扇画,我估摸着,保守估计十万总要的吧,上拍卖会更是抢手货啊!”

    所谓的十四档,指的是扇骨划分的档数,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三十档乃至四十档不等。所谓的档即扇骨的数目。扇子两端的两片骨为大骨,大骨间的若干骨为小骨,大、小骨数目之和即为此扇的档数。

    其中又以十二、十三、十四档扇骨较少见。它们流行于明末清初。其特点是方头,宽骨(指大骨),长度在一尺左右。楚琛的这把折扇,就是这种典型特征,不过长度估计要比一尺再多出一寸左右。

    “差不多吧!”楚琛眉开眼笑的点点头。

    “小琛,你这是又捡了个大漏了,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老五摇头苦笑道。

    楚琛摊了摊手,笑道:“这是东西自己送到我面前的,我也没办法啊,老话说的好,天授不取,反受其咎,我总不见得眼睁睁的让它从我手里溜走吧?”

    周文平闻言摇头一笑,道:“算了,和你这家伙比运气,那是自己找罪受。对了,小琛,你说的开店的事情,现在怎么样了?”

    “位置已经定了,就是现在的佳忆饭馆那里。”楚琛说道。

    “那里啊!位置很不错啊租金什么的,谈好了没?”老五开口问道。

    “不是租,我是直接买下来的。”

    “不是吧?我知道你有钱,不过那处地方的位置虽然不算非常好,但也算不错了,以前的房东会舍得把店面卖掉?”周文平闻言惊讶的问道。

    “我是通过朋友的关系买的。”楚琛说道。

    周文平笑道:“小琛,你朋友的能量很大啊,不过你能买到这么大的店面,到也不用怕将来店铺的大小受限制了。”

    “呵呵,我正是因为不想在将来受限制,所以才买了这么大的店铺的,不然也不用等到现在了。”

    在这之前,赵学义和孙星楠其实也给他介绍过几处店面,不过不是位置好的店面太小,就是店面大的位置不好,如果不是考虑到今后要发展,楚琛早就决定好哪家店面了。

    “嗯,那到时店里装修之前,你打电话通知我一声,我好把手里的东西都处理了。”周文平说道。

    “周哥,其实你的东西转手给我不就行了。”

    “到时一些精品我肯定留下来给你,不过那些地摊货我就处理了,毕竟古玩店就应该有古玩店的品味。”

    “怎么?周哥你准备到小琛的店里工作了?”老五惊讶的说道。

    “是啊!”周文平点头道:“毕竟我家有两个孩子,老是摆地摊收入也不稳定,将来等他们上学之后,如果生意不好,家里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到也是。”老五点点头,低头沉思了一会,而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楚琛说道:“这个……小琛啊,不知道你那还缺人手吗?”

    “缺啊!”楚琛有些欣喜的问道:“五哥,你这是准备也到我店里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