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116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116部分阅读

真钻试试?”

    吴可连连摇头道:“我才不要呢!就算不是真钻,这条项链我也很喜欢,万一划坏了怎么办?啊!我可不是说你的眼力不好哦,我的意思是说,与其买真钻,还不如去科学鉴定一下,还能更省钱呢!”

    楚琛点头道:“这到确实是的,我的眼力虽好,不过对钻石的鉴定确实不是太精通,还是去做个科学鉴定比较好!”

    “算了吧,我可是很相信你的!”吴可抱着楚琛的胳膊说道:“再说价值上亿的珠宝,给那些不认识的人鉴定,我才不会放心呢!再说这条项链我又不会卖,有没有鉴定证书完全没关系。”

    “行!听你的!”楚琛对吴可所言也很同意,东西既然是真的,就算没有那张鉴定证书,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将来后辈真的到了要出售这条项链的地步了,鉴定证书就让他们自己操心吧!

    去银行办理了保管箱业务,两人就又回到了集市。

    时间已经过了九点半,集市的人多了很多,可以说是人声鼎沸,那情形颇有些国内集市的味道,只是出售的东西换了更有价值的商品。

    两人经过卖给他们项链的摊位时,吴可又凑上去翻找了一番,看样子还想看看有没有可以捡漏的东西,当然,结果肯定是不出意外的没有。

    匆匆的走过刚才已经逛过的摊位,两人来到一家文房用品的小摊前,小摊的摊主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老外,想象着摊主用毛笔写字时的情形,楚琛总觉得有一股淡淡的违和感。

    吴可指着一张叶子一样的东西,问道:“咦,阿琛,这是什么,好可爱啊!”

    让两人没想到的是,摊主居然会中文,而且中文说起来还挺流利,听起来还有京城口音。

    “就叫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的物件,常制成片状树叶的形状。小姐你指着的这个笔掭又叫象生瓷,是你们国家乾隆朝时期创制的,一般以花果、昆虫、小动物为制作题材,其大小与真物相仿,这样的象生瓷多供皇室、达官文人等陈设赏玩。”

    楚琛微笑着说道:“老板,你这是在京城潘家园卖过古玩啊!”

    “!”摊主摆了摆手道:“我以前在红桥那边开了家古玩店,要不是我父亲去世了,那家古玩店我现在还在开着呢!”

    楚琛闻言到有些讶异,本来他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摊主还真的在京城开过古玩店,这可比摊主用毛笔写字更加的违和了。

    别说楚琛觉得奇怪,连吴可也露出了惊讶表情。

    摊主看到两人的表情也不觉得奇怪,笑着解释道:“我从小就喜欢贵国的历史,后来有机会接触到古玩,觉得非常喜欢,就开了家古玩店。一开始很多人也都像你们一样,觉得外国人在中国开古玩店很不可思议。”

    “其实我觉得我就是和你们长的不一样,骨子里可是地道的京城人,而且,我可是每年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住在京城的。对了,听两位口音好像也是京城人,既然是老乡,一会你看中什么我给你优惠!”

    “那真是谢谢老板了!”楚琛表面微笑着谢过,心里却有些犯嘀咕,这摊主的话怎么和刚才那位一个模样,看来是跟着国内的古玩商练过一段时间啊!

    楚琛谢过之后,就拿起了刚才说的那件树叶形笔掭。

    这件笔掭器形似秋叶,暗刻叶脉,叶边上卷成浅壁,通体施粉青釉,缀深褐色甲壳虫于一隅,形态逼真可爱,颇具情趣。另外在底部叶柄处书有青花年款,为“乾隆年制”篆书款。

    经过仔细的观察,楚琛确定这个笔掭确实是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真品,于是他开口问道:“老板,这东西怎么卖……”

    〖

    第四百三十二章 集市(六)

    “只要六千英磅!”

    摊主说道:“先生,像这样的笔掭可不多见,而且出自乾隆年间的官窑,这个价格买回去,你肯定不会吃亏的!”

    六千英磅,换成rb也就是九万,价格到不是太离谱,但也高于实际的市场价值,这让楚琛心里不禁有些嘀咕,果然用老乡套近乎的没几个不是j商啊!

    “太贵了!”楚琛摇头道:“四千英磅,怎么样?”

    “卖糕的!”摊主表情夸张的说道:“四千英磅,你有多少我收多少,最低五千五!”

    “四千五,如果不行那就算了!”楚琛微微一笑道。

    “五千!”

    楚琛摇了摇头道:“我最多只会出四千五。”

    见楚琛一脸坚决的模样,再加上又高于自己的心理价位,摊主想了想,还是苦笑着答应了下来。

    交易完成,吴可指着一旁的几个铜香炉问道:“阿琛,这几个香炉看起来好像挺有古韵的,不过怎么会这么新?”

    “小姐,你的直觉非常准,都是贵国古代的香炉,只不过这些香炉已经都被药水清洗过了。”摊主回答道。

    “不是吧,洗过的香炉谁还会买啊?”吴可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楚琛摊了摊手道:“没办法,老外就喜欢干这种事情……”

    国内的藏家,一般都讲究的是自然美,喜欢自然生成的铜锈和包浆,对文物的保护要求也是保持原样、修旧如旧。

    但老外不一样,他们喜欢把文物恢复原样,会用药水去掉宣炉表面的包浆和氧化层、铜锈之类的东西,就连希腊时期的青铜器也是照样会用药水定期清洗。因此,像国内的铜器到了国外,都会被他们精心清洗一遍。

    就这样,许多以前流传到国外的铜器,回流时外表都被洗的干干净净,像是新的一样。这么一来。国内的藏家就纠结了,因为其中许多人都是凭氧化层和包浆来判断东西的真伪,这使得一些藏家对这种回流铜器都不敢轻易下结论。

    再加上,除非是特别珍贵的铜器,藏家一般都喜欢藏品古色古香,种种原因,这些被清洗过的铜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原来是这样啊!”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摊主笑道:“看来先生也是行里人啊,这些铜炉都是我朋友让我代卖的。虽然都清洗过。不过从造型上你们应该看的出来。这些可都是精品,要不要选几个回去,价钱方面都好说!”

    本来楚琛都打算走了,不过摊主这么一说。到让他提起了兴趣,别人怕这些东西是现在仿制的,他可不怕,不说眼力,他可还有异能这个大杀器,于是他就在那几个铜炉之中开始挑挑拣拣起来。

    楚琛先是拿起一只平素无纹的铜炉,此炉口沿圆润,双耳高耸,轮廓丰厚。耳孔半圆。腹宽而不肥,底部平滑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整器看起来可谓朗润挺拔,清雅高洁。十分夺目。

    此炉看起来颇具明宣德炉的风韵,而且铸工非常的精致,也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足底尤为明显,从这几个特征来看,这只铜炉很像是真正的宣德炉。

    不过可惜的是,这只铜炉已经被清洗的一干二净,像新的一样,表面的氧化层和包浆都已经没有了,因此就缺少了关键的判断依据。不过除此之外,仔细辨别,无论是器型、做工还是铜质等等,都和真品的宣德炉一样。

    以楚琛的经验判断,这只宣德炉有九成的可能性是件开门到代的真品,而异能给出的结果也是真品无疑。

    随手就拿到了一件真品宣德炉,楚琛心中是一阵惊喜,他又连忙打量起别的铜炉来,不过却让他越看越是惊讶,到最后差点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小摊上的六只铜炉,居然全都是开门到代的宣德炉真品,其中一只更是弥足珍贵。

    这是一只铜鎏金钵盂炉,此炉通体铜鎏金,束口丰肩敛足,炉口圆润,外弦如金丝环绕,内沿似回廊逶迤。炉肩之上,浮饰缀饰汉代风格的瑞兽四首,纹饰精致矫健。另四首中间浮饰“寿与天齐”四字,堪称绝工。

    此炉底部有“宣德”二字篆书刻款,款形正方,笔力遒劲,金丝铁线,浮雕如嵌,奏刀精准,应为当时的官器款识。

    另外,鎏金的金水很厚,呈黄中闪白色,这也符合真品宣德炉的特征,而且在以往的宣德钵体炉之中,都没看到有这种通体鎏金的,要不是种种特征和异能都给出真品的结论,他实在是难以相信自己的判断。

    可以说,此炉无论从铜质、形制、工艺等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宣德钵体炉,乃至宣德炉当中的极品,可谓是国之重器。

    楚琛现在心中的激动之情简直是无以言表,要不是东西还没到手,他说不定会激动的跳起来。

    “老板,你这里的铜炉到是做的都像那么回事,买回去当作工艺品到也不错!”

    “什么工艺品!”摊主一脸不爽的说道:“我这都是开门到代的好东西,好不好?”

    刚才摊主说这些香炉是他代卖的,再加上小摊上其它的东西都是文房用品,楚琛就猜想摊主对宣德炉应该并不精通,再加上摊主又说是开门到代的东西,他就知道,估计摊主也不看好这些香炉。

    道理很简单,如果摊主真的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品,他怎么可能会随意放在小摊上,早就拿到拍卖会上拍卖去了。

    楚琛似笑非笑的说道:“老板,如果这些香炉都是开门到代的宣德炉,我想你应该不会在这里摆摊了吧?好了好了,咱不玩虚的,这三个小的我出五百英磅一个,另外这两个,我出六百英磅,还有一个我出八百英磅,一共三千五百英磅,怎么样?”

    “!”摊主连连摆手道:“先生,你出的价实在太低了,这六只铜炉最少一万英磅!”

    听摊主这么说,楚琛心中不禁一喜,不过他当然不能就这么容易的答应,摇头道:“我又不是钱多的没处花,如果数量再多一倍,我还能考虑考虑!”

    “你没骗我?”摊主反问了一句。

    楚琛闻言一愣,难道真的有?

    “行,只要你拿的出做工像这样六只铜炉一样精致的,只要有六个,我就按你说的价格买下来,多了就算八百英磅一个!”

    “呐,这可是你说的!”

    说着,摊主从后面拿出一个布包,放到楚琛面前,狡黠的说道:“你看看,这些铜炉的做工可都是一样细致的。”

    楚琛打开布包一看,里面确实放的都是铜炉,但个头都非常小,都是一些小巧的手炉和袖炉。

    手炉,就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是旧时中国宫廷普通使用的一种取暖用具,相传起源于隋代。可以笼进袖里的手炉,也被称为袖炉,同时袖炉也可以用来熏衣。

    手炉由于制作工艺精妙雅致,使得这种古时冬日暖手的用具既可实用,又能被人赏玩。

    清代著名宫廷画家陈枚在12幅《月曼清游图》中,就有两幅图画描绘到了手炉,其中“寒夜探梅”一画中就有一位嫔妃正怀抱一铜质镀金手炉踱步前行。

    画卷之上还有御诗一首:“眷信侵寻槛外梅,倚吟秉烛共徘徊,轻寒不进深庭院,女伴携炉得得来。”

    包里的手炉和袖炉一共有八个,外表也像刚才那几只铜炉一样,做工精致,但又都被药水洗的干干净净,看起来金光灿灿,象新的一样。

    楚琛一个一个仔细打量过去,发现这些铜炉中间,有五个都是明晚期到清康熙年间宫廷所用,制作的相当精美,而另外三个手炉居然都是胡文明制作的精品,这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要知道胡文明可是明晚期著名的铜鎏金工艺家,其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与正统宣德炉之崇尚线条、不重纹饰之风格迥异,时人称其制品为“胡炉”而且胡文明发誓不传授外人,因此他制作的铜器价值甚高。

    胡文明因喜欢在炉面镂出山水、法器、吉兽等图案,而深受藏家的喜爱。

    这三件手炉也都是秉承胡文明的一贯风格,不但炉面,连炉身都精雕细琢,而且鎏金完整,品相奇佳,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看完这些铜炉,楚琛内心激动,脸上却露出了不悦之色,说道:“老板,你这有些不厚道啊,怎么拿这些东西来忽悠我啊!你看看这一个,才巴掌大,这么小能和这几个铜炉比吗?”

    楚琛手里的是一个双龙纹手炉,此炉为黄铜材质,铜质细腻精良,炉身为四方体,规整敦厚,不过长度只有七八公分,炉盖采用透雕技法,雕刻双龙纹,双龙上下翻飞,凶猛矫健。炉底部刻有“大清康熙年制”款。

    这只手炉形制简约得体,却又不失皇家恢宏大气,做工也是相当的精美,像这样一只手炉,就算是五千英磅买下来都可以偷笑了。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集市(七)

    摊主看了楚琛手中的手炉一眼,笑道:“先生,你不会耍赖吧?你刚才只是说做工像这六只铜炉一样细致就行了,又没说大小要一样。你看一共十四个铜炉,我算你便宜一点,一共一万一千英磅,另外那个布袋也送你了,够意思吧!”

    楚琛张了张嘴巴,愤愤的从包里把钱掏出来,扔到摊主面前,而后直接把那摊位上的铜炉,看起来狠狠的、实际上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布袋里。

    摊主清点完手中的钞票,略显得意的说道:“正好,欢迎下次光临啊!”

    楚琛冷哼一声,就拉着吴可径直离开了集市。

    出了集市,吴可好奇的问道:“阿琛,你走的这么快干嘛,不会是这些又都是真品吧?”

    楚琛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哈哈大笑道:“确实都是真品啊,而且一开始那六只铜炉,可都是真正的宣德炉!”

    “不是吧!宣德炉什么时候也可以搞批发啦?而且我都感觉的到这些铜炉很有古韵的,为什么那人还会以为它们都是赝品呢?”吴可目瞪口呆的问道。

    “其实古玩鉴定就是这样,如果认为东西是赝品,那么会越看越觉得东西不对,就算东西有古韵,也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些特征都是作伪者做出来的。而且最关键的,那位摊主应该对此并不精通,先入为主之下,把真的当成是假的也不意外了。”

    楚琛解释之后,就眉飞色舞的说道:“你不知道,其中一只宣德炉还是独一无二的极品,可以说是国宝级的文物,这次运气实在太好了!”

    吴可已经震惊到有些麻木了,她想到刚才的摊主得意洋洋的笑容,就笑着说道:“阿琛,我觉得你不当演员,咱们国家都少了一位国际巨星,也不知道那人知道了这些东西的真实价值。会不会吐血而亡啊!”

    楚琛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可不能去当演员,不然到时万千少女哭着喊着非我不嫁,那我的罪过就大了!”

    吴可被逗的哈哈大笑道:“少臭美了!……”

    把铜炉放到酒店的房间,看到已经是吃饭时间了,两人就先去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再接着去逛集市。

    也许是上午的运气都给用光了,逛了两个小时,却只是买到了一点小玩意,小漏都没捡到,更别提大漏了。

    看到小贩陆续的收摊了。两人就决定结束这次诺丁山集市之行。而后准备在诺丁山游玩一番。

    诺丁山最具特色的就是充满了异域风情。这里有着一年一度的嘉年华会,每年至少吸引200万的群众参与活动。不过楚琛来的不是时候,因为嘉年华举办的时间是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为期2天。

    除了嘉年华之外。随着一部名为《诺丁山》的影片拍摄和上映,这里也增加了无数的爱情元素。

    于是两人游玩了一番之后,就一起去看了这部著名影片。

    其实《诺丁山》这部影片的内容,和楚琛与吴可之间有些想象,只不过调了个个,变成了公主喜欢上了平民,而后两人经过一系列的相知和磨难,最后走到了一起的故事。

    电影中热咖啡、前男友、两个爱过的女人、一个难以为继的书店、许多绯闻、不对等的事业,等等一系列的情节。都引起了两人共鸣。

    当看到电影结尾处的公园,条椅上,怀孕的女主角头靠翻阅书本的男主角的大腿,安静的看着那几个小孩玩耍这个情节时,吴可忍不住说道:

    “阿琛。我现在真的好想为你生几个孩子,到时咱们一家人也像电影里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楚琛温柔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