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123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123部分阅读

心中也是一喜,本来他想把价格还低一些,不过想到这位鲁大爷心眼比较好,就准备还的少一点。

    当然,真要说起来,就这五万块钱楚琛也是捡漏了。只是人就是那么奇怪,如果楚琛真的一口就答应下来的话,对方很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吃了亏,再加价也说不定,这种事情在之前的小贩生涯中,他可遇得多了。

    于是他苦笑着说道:“大爷,您的价开的也实在太高了,哪有一只杯子单算会比刚才高出五倍的价格啊!这样吧,这对杯子我是真心想要,我也不让您吃亏,算两万一对吧,您觉得如何?”

    鲁大爷直接摇头道:“两万太少了,这对杯子我父亲当年就说是对稀罕玩意,要不是我女儿生了外甥,怕到时小孩子顽皮,把东西给打碎了,我肯定不会拿出来的,不过你们前面也买了三只杯子了,我就再算便宜点,四万一对!”

    楚琛听他这么说,心里不禁摇头失笑,刚刚问你的时候,你都还想了一会才想起这对杯子,肯定是因为这种杯子的造型用来待客不方便,所以就直接放到哪个犄角旮旯,要不是我们今天问起,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重新想起这对杯子!

    所以说,一般有些生意头脑的人,只要遇到关乎到自己利益的事,总会想出各种理由来使得局面的优势更加趋向自己的。

    楚琛愁苦着脸道:“大爷,说实在的,我们也只是小打小闹,您总得让我们赚点吧,这对杯子就算两万五,行不行?”

    鲁大爷皱了皱眉头,刚想说些什么。楚琛的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于是楚琛也只能对他抱了声歉,走到一边接起电话来。

    电话是杜厚派来接他们的人打来的。说是已经到了钱成的车子那边,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楚琛表示感谢之后。连道他们马上就会过去,让司机在那里等一会。……

    挂了电话,楚琛走回原位,发现吴叔已经和老人把价钱讲好了,对方报价三万六,一点都不肯再便宜了。想到自己反正已经捡了大漏了,楚琛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交易完成。楚琛问老人要了个盒子和一些报纸,把东西小心的装好之后,三人就向老人告辞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吴叔开口说道:“小琛。你知不知道你刚才犯了个错?”

    “什么错?”楚琛想了半天都没想到自己犯了什么错,一脸疑惑的问了一句。

    吴叔摇头道:“你呀,都已经做了将近五年的生意了,还是这么不注意细节,我说刚才你为什么要把钱往桌子上一拍?那不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对方。你不差钱嘛!”

    听吴叔这么说,楚琛就愣了一愣,他刚才实在有些马虎大意了,这可不是做什么大生意,需要财产证明。不管是小贩还是像这种类似掏宅子的情况,最忌表现的财大气粗,这样很容易就给人一种我不差钱的印象,那别人不宰你宰谁啊!

    这也难怪老人会开那么高的价,而且还不肯少多少钱了。

    想到这里,楚琛就很诚恳的对吴叔道歉道:“吴叔,真是对不起,下次这方面我一定会注意的!”

    吴叔摆了摆手道:“好了,别搞得这么严肃,经验嘛,都是一点一滴得来的,以后只要你牢记今天的事情,下次别再犯这样的错就行了!……”

    三人走到发生车祸的地方,果然一辆商务车已经停在那里了,另外在车子旁边还站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此时正在和钱成在那闲聊着。

    “您就是杜老吧?怎么您也过来了?”楚琛连忙走了过去,和对方握了握手道。

    杜厚和三人都握了握手道:“我在那边也没什么事情,正好过来看看,不然还真不放心。”

    “您老实在太客气了!”说着,楚琛就把吴叔和胡勇给他介绍了一下。

    此时,钱成有些奇怪的问道:“咦,小楚,我记得你们刚才过去的时候,手里是空着的吧?怎么向老大爷讨杯水,还多出东西来了?”

    楚琛嘿嘿一笑道:“我们本来确实只是想去喝口水的,不过没想到却喝出了意外,最后就多了几样东西喽!”

    “意外?什么意外?”钱成一脸疑惑的问道。

    还是杜厚反应快,直接说出了答案:“这里面不会是碗或者茶杯吧?”

    “您怎么知道的?”这下换作楚琛有些傻眼了。

    杜厚哈哈一笑道:“很简单嘛,我平常也会下乡去收些古玩,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还是遇到过好几次的,不过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多见,现在特别是在瓷都周边还真就不多见了。”

    因为瓷都的氛围,瓷都人最喜欢的就是瓷器,而古玩收藏也一般都以瓷器为主,这年月收藏越来越火,一般人家如果有好一点的瓷器,差不多都被收走或者自己收藏了。

    像这次楚琛能够收到五件珍品的机率,简直就像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般,让楚琛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杜厚微笑着说道:“这次你们都遇到什么好东西了?想来以小楚你的眼光,收到的东西应该不会差吧?”

    楚琛谦虚道:“我现在不过是小打小闹,就算是一般物件我也得收不是?不过这次运气好,还真的收了几件精品。”

    说着,他把盒子放到汽车上,随后就打开了盒子。

    杜厚和钱成看到盒子里那六只杯子的模样,当即就傻了眼,过了半响,在征得楚琛的同意后,杜厚就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的拿出盒子里面的杯子,仔细的观察欣赏起来。……

    过了好一会,杜厚才恋恋不舍得把最后一只雍正年间的梵文杯给放回了盒中,而后对着楚琛有些不可思议的感叹道:

    “捡了漏不说,而且居然还都是精品,那两只宣德年间的青花公道杯,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小楚,你的运气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楚琛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道:“老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可能就算是因祸得福吧!”

    杜厚点了点头,对楚琛的话表示赞同,这种因祸得福的事情,他也遇到过,像八一年那会,他第一次乡下收东西回来,那时也没什么汽车不汽车的,自行车已经是很不错的出行工具了。

    那次因为回家的晚,骑到半路上天就已经有些昏暗了,不过也不知道是谁,在路边挖了个坑,又把土堆到了马路上,结果他一个没注意,就撞了上去,整个人一头栽了出去,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差点就没有把老骨头给摔散架了。

    而且更危险的是,他的面前就有一块非常锋利的瓷片,如果再往前面一分钟,轻则头破血流,重则说不定就呜呼哀哉了。

    不过当时也不知道是福灵心至还是什么,他居然突然感觉到当时眼前的那块瓷片是个好东西,拿出来去掉上面的污泥,最后经过仔细辨别,居然和北宋汝窑瓷器的特征一模一样。

    这让他既惊讶又兴奋,连忙就在周边又开始寻找起来,结果在那堆泥土里,又找到了几块瓷片,合起来,正好是一件汝窑的影青釉三足洗,这实在是把他给高兴坏了,要不是天色已经暗得看不清东西了,他肯定还会接着寻找的。

    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杜厚开始喜欢去下乡收古玩,又因为玩收藏玩的早,使得他现在的藏品已经非常的丰富了。

    言归正传,杜厚对楚琛这次的收获非常的眼热,物别是那两只公道杯,更是相当的喜欢,于是他对楚琛问道:“小楚,不知道你这几只杯子,有没有出手的打算啊?”

    “这……”以自己心里的想法来说,楚琛暂时是不想出售这些杯子的,不过杜厚毕竟是师傅帮忙介绍的,如果一口拒绝也不太好,这让他顿时就犹豫起来。

    杜厚一眼就看出楚琛的想法,于是说道:“小楚,我的意思是这样,咱们以物换物,等这几天事情都办完了,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到底怎么样,咱们到时再谈,你看如何?”

    这个提议确实比较合适,自己对这几件东西是很喜欢,不过到时遇到自己更喜欢的,那交换一下也无妨,于是楚琛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杜厚见楚琛答应非常高兴,接下来,钱成因为还要处理车子的事情,只能留在这,而楚琛他们和钱成打过招呼后,就坐上商务车,前往杜厚所说的那个窑厂。

    在那里,吴叔说的另外两位老师傅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一位就是钱成的爷爷钱老,而另外一位老师傅则姓李。

    因为楚琛他们有三个人,所以钱老和李老是坐着另外一辆车过来的,也恰好是这样,不然就麻烦了,因为钱老有心脏病,如果他坐在车里,刚才那么一个惊吓,就算没被那辆货车撞着,都很可能被吓得心脏病突发了。

    接下来,一番相互介绍之后,大家就随着工作人员走进窑厂开始参观起来。……

    第四百五十八章 早市(上)

    “毛瓷”一般特指1974年的醴陵瓷和瓷都的“7501”瓷。这两批专为伟人设计研制的瓷具在收藏市场早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是醴陵瓷和“7501”瓷,哪个是正宗毛瓷,却说法不一。

    以前楚琛也被这个事情搞的云里雾里,不过作为古玩小贩的他肯定是把这两种瓷器都当作毛瓷,因为这也最符合他的利益,所以他也就不再去管哪个对哪个错了。

    直到通过了刘老和杜厚的介绍,楚琛才知道,现实还真得和他认为的差不多,真要算起来,这两种瓷都应该算作是毛瓷,只是不同的是,两种瓷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像醴陵瓷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数釉下五彩薄胎碗,就是之前的那套四季花卉碗,而7501瓷,最具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水点桃花”。

    而楚琛现在要研究的就是7501瓷,至于醴陵瓷,那边已经再造成功,没楚琛他们什么事了。

    大家一边参观着窑厂,一边回忆着当年艰苦却又充满激|情和欢乐的岁月,说到情深处,三位老人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

    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商量工作的安排,听到他们谈话的那位这让窑厂的工作人员,顿时就明白,这些人是准备重新研究7501瓷,于是马上就把这个消息传了上去,窑厂的负责人得知了此事,顿时就心急火燎的跑了过来,想要强插一脚。

    其实窑厂有许多资料还是可以借助的,给他们点份额也没关系,但是那位负责人实在太强势,而且还狮子大开口,居然想要分到一半的份额,这如何让楚琛他们接受的了?

    一般情况下。楚琛都不喜欢以势压人,不过这种贪得无厌之辈,就不再此例了。于是直接就给张诚庆(楚永宁的秘书)打了个电话。

    紧接着,没过多少时间。那位负责人就接到了上级的电话,对方上来就是一通臭骂,刚开始他还有些不明所以,随后当他知道了那位为首的年轻人居然是楚家子弟楚永宁的儿子,差点腿都软了。

    要知道楚永宁可是纪检部门的大佬,真要查他分分钟就能把他拉下马,没办法。谁叫他身上不干净呢?

    挂了电话,那位负责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但不再提插手的事情,而且居然还把以前的一些不涉密的资料贡献了出来。并且还准备派给他们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那位负责人前倨后恭的态度,让三位老人非常惊讶,当即就明白楚琛的来历不小,而杜厚则更为讶异一些,他事先已经知道楚琛是刘老的弟子。但刘老的身份虽然可以令负责人心惊胆战,但也不至于这样。

    如果真的算起来,姓楚又能让这家伙害怕成这样的,那也只有那个楚家了,不过刘老不是和楚老不太对付嘛。怎么会收楚琛做为弟子?这件事实在让他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想到这事毕竟是好事,再说就算想明白了,也没什么好处,他也就不再去追根究底了。

    有了资料,无疑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许多便利,对此楚琛也就笑纳了,不过那些老师傅,他却没有答应,一来楚琛也不太好意思挖太多国家的墙角,二来这也容易被别人诟病,说他家以权谋私。

    这在他家强盛的时候没什么,如果他家一但衰落下去,搞不好就要被别人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就算是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揪出来的。

    虽然有了个扫兴的插曲,但也算有了个意外的收获,于是大家回到市里,找了处地方,又开始商谈起来。……

    接下来几天,楚琛一直很忙碌,既然是研究瓷器,那你窑厂总要有吧,有了窑厂那总得有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另外还要有把关的师傅,毕竟三位老人都年纪大了,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窑厂工作。

    而且这些人还必须得要是那种令人放心的才行,不然到时瓷器的配方被研究出来了,却被泄露了出去,那楚琛真是欲哭无泪了。

    好在无论是窑厂还是这些人,都有三老帮忙介绍,让楚琛到是省了一些心,当然,就算如此,该有的措施还是要有,像是涉密条例的签署,还有楚琛问舅舅赵齐瑞支援的安保人员等等一一都安排了。

    当然,只要不损害窑厂的利益,楚琛对他们还是不错的,比如福利待遇方面就能让这些人的生活没什么后顾之忧。……

    接下来,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所有事情才安排妥当,这让楚琛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想到,连没几个人的窑厂都这么麻烦,而舅舅赵齐瑞的公司,员工都有几百人,而且项目又那么多,管理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想想就让他不禁有些佩服舅舅的能力。

    第二天又是星期一,既然所有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楚琛原本是打算今天就回京的,不过那天他就答应要去杜厚家做客,这几天事情多又没时间去,那今天无论如何得去一趟了。

    不过去杜厚那也不急于一时,而且好不容易来一趟瓷都,那总得见识一下古玩市场才行。之前楚琛就听吴叔说过,这里天天都有早市,而且星期一人最为集中,这顿时就引起了他的兴趣。

    吴叔毕竟年纪大了,这些天又非常辛苦,于是一大早,楚琛就自己一个人出发了。

    瓷都的早市,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直到日上三竿结束,虽说楚琛去的时候还算早,才五点半刚过,不过市场的人已经比较多了。

    既然是瓷都,楚琛想来这里的东西肯定是以瓷器为主,而现实也正是如此,从头看到尾,基本上不是瓷器就是瓷片,其它什么东西实在很少见。

    之前从吴叔那了解到,这些小贩一般是从四乡八镇来瓷都务工的农民以及部分下岗工人。他们的货源,完整器真品主要从附近乡村收购,而赝品则来源于瓷都附近几个规模很大的仿古瓷生产基地。

    至于古瓷残片则是在瓷都的各处建筑工地,以及未受保护的民窑遗址等处挖取或拾取即可。

    作为一个建立在古代窑业废墟上的城市,无论什么基础建设,只要动土,就可能会出土大量古瓷片,而出土的瓷片往往因为不具备文物价值而被重新填入地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这些古瓷片带入市场也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行为。

    路过几个摊位,楚琛发现出售完整器的摊位上的东西,看上去不是普通货色,就是赝品,实在让他很难提起什么兴趣,反而是在一些瓷片中,到是找到了一些好货色。

    有位大收藏家就曾经说过,“残而不失其真,残而不失其美,残而不失其价,残而不失其师”,这短短二十四个字就道出了瓷片收藏的真谛,同时对初学者来说,瓷片是一种学习古陶瓷很好的工具。

    这是因为瓷片往往真货多,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不过几毛或者几块钱就能买到,但其本质和整器是一样的,通过研究瓷片的胎、釉、彩、纹饰、工艺、款识等等,进而由浅入深到购买整器,往往能够让眼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实瓷片也不是都是不值钱的,像是永宣瓷器的瓷片,如果有“苏尼勃青”的彩料,不大的一块也要千元以上,如果得到元青花,或者宋朝的五大名窑的瓷片,那你就偷着乐吧。

    小贩看到楚琛蹲下身来,就笑容满面的说道:“老板,看看我些瓷片,可都是在官瓷附近得来的,像是青瓷、白瓷、黑瓷、青花瓷、单色瓷、三彩瓷等等,而且唐宋元明清的都有,您想要什么朝代,什么品种的瓷片,跟我说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