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127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127部分阅读

细细观察,也可以看到壶盖确实很薄,完全体现出了供春壶质纯薄坚实的特点,另外壶柄旁还有刻有“供春”二字。

    楚琛也和吴叔一样,良久之后,才把这把供春壶给仔细观察完,最后又使用上了异能,而结果也让相当的令他惊喜。

    “小琛(小楚),你觉得这把壶怎么样?”看到楚琛也看完了,吴叔和杜厚就异口同声的问道。

    楚琛笑呵呵的说道:“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件供春壶的真品!”

    “哦?你是怎么认为的,能否说一说?”杜厚连忙问道。

    “那我就说几点我的见解。”

    楚琛侃侃而谈道:“咱们知道,供春那时候紫砂壶的工艺还很原始,打身筒、镶身筒和模具挡坯的技术此时都不可能出现,因此供春壶不可能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原始性,就是供春壶的一个主要特征,我觉得当时的供春壶应该都是手工捏制,然后用简单的工具修整的,甚至壶身上可见到指痕。”

    “而这把壶就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另外,正因为当时的技术很原始,所以胎土应该很粗糙,颗粒很粗,同时由于明火烧造,与缸瓮同窑,烧成的器色不够匀正,身上应飞溅有缸瓮釉泪,而这只这只壶同样也是表现出了这两点。”

    吴叔和杜厚听得连连点头,对楚琛所说的两点都很赞同,楚琛也接着说着他的见解:

    “还有就是,咱们知道供春壶的制作是很随意的,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哪里碰瘪了,划破了点表皮也无所谓,但就算是这样,如果是真正的供春壶,也可以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给完整的表达出来。”

    “而这把壶就是这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坑坑洼洼的,而且有些地方看起来还有手印,但这把壶上面的苍劲、古拙、自然质朴的意蕴却一览无余,我不知道除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紫砂壶大师之外,还有谁能够把这些意蕴轻松随意的表达出来!”

    楚琛最后总结道:“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只紫砂壶应该就是一把真正的供春壶!”

    “啪啪!”

    听完了楚琛的讲解,吴叔和杜厚两人忍不住为他鼓掌喝彩起来。

    楚琛连连谦虚道过奖了,过了一会,他就有些好奇的问道:“杜老,冒昧的问一句,这把供春壶不知您是如何得来的?”

    杜厚闻言哈哈一笑道:“说这事来,我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好玩!……”

    事情回到十年前,杜厚因为有事到京城去,因为要呆很长时间,闲暇之余他也没什么其它的爱好,就经常去古玩市场转转,淘点小玩意到也很快活。

    有一次,杜厚走到一处比较僻静的地方,发现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头,衣服穿的很破旧,还特别土气,让杜厚马上就想起了解放前的佃户。

    此时老头正在从一个非常破旧的布袋里往外拿货,很快就把他面前地上铺着的一张打着补丁的旧摊子,给摆满了。

    不过让杜厚觉得奇怪的是,还没等老头把东西摆上多久,就有好几人围了上去,眨眼间每人就都挑了样东西,其中有人拿起放大镜一阵猛看看的,有人翻来覆去找毛病的,更有甚者才看了几眼,就欢天喜地的付钱走了。

    这让杜厚很是惊奇,暗中奇怪,难道那个摊上的东西有那么好嘛,居然这么抢手,而且看上去好像拿钱不当钱一样,这在玩了多年古玩的他看来,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透着一股子邪劲。

    不过接下来一幕让杜厚顿时就明白,刚才那幅热闹的场景是为了什么。

    只见那些人挑挑拣拣了没一会,就有一个肥头大耳,浑身暴发户打扮的中年男子,急冲冲的走到了那老头的摊位前,估计是看到摊位上已经没有什么好东西了,脸上立马就露出了浓浓的失望之色。

    不过正当那位中年男子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带着眼镜,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衣服朴素却干净,看上去很像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半百老人就走到了摊位前……

    第四百七十二章 做客(来历)

    那高级知识分子模样的老者走到摊位跟前就大喊了几声,不过那摆摊的那位老头好像耳朵不好使,周围人都觉得震耳欲聋了,他却还在和对面一人比划着价钱,这让那位老者很是尴尬,只得上前拍了拍老头的肩膀。

    老头这才反应过来,回头一看老者,就打了声招呼道:“哦,是牛教授啊!”

    那位牛教授打过招呼后,也没废话,直接就问了一句:“东西有带来吗?”

    “嗯,带来了!”

    老头点了点头,随后就从包裹里拿出一个用麻布包起来的东西,此时周围人已经被两人的对话吸引住了,纷纷怀着好奇之心,看着那那卷麻布。

    打开一看,那位爆发户般的中年男子才发现,里面包着的是一个画盒,此盒为抽插式的画盒,盒身为长方型,看上去色泽如琥珀般金黄,包浆晶莹剔透,虽然样式很简单,不过却非常的古朴自然,看上去很是不凡。

    而且让中年男子心神激荡的是,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只画盒很可能就是用的黄花梨制作的,盒子都是用的如此好的材质,那里面的画是什么模样,他都觉得有些难以想象!

    牛教授非常谨慎的抽出盒盖,拿出了里面的一幅书法作品,为什么中年男子觉得是书法作品,因为那卷轴实在太窄了,他粗略的估计应该都不到三十公分,他实在不相信会有这么窄的画。

    不过现实却大出他的意料,这幅作品还真就是一幅画作。

    画作很窄也不长。长度看上去就只有五六十公分而已,牛教授一点一点的把画卷打开。非常仔细的看过一遍之后,又拿出了随身带着的放大镜。

    这幅画上方小行书题诗。下面则是一颗松柏,另外上面还有多个钤印。

    牛教授就像在看什么奇珍异宝一样,把画上写的字,松柏所用的笔墨和神韵,盖的钤印,画的纸质,画轴的装裱,等等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又把整幅画卷接着看了一遍。

    牛教授这一看就看了足足半个小时,中年男子也一动不动的看着。却并不觉得累,因为他已经被那幅画作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要说中年男子其实对书画鉴定也不懂,但他从书上了解到,名画很多都的是过去的达官显贵藏过的,一般有身份的人,都会在自己lwen2lwen2收藏的画上盖上自己的钤印,而这幅画上的一个钤印正好是他认识的,叫做“八征耄念之宝”……

    中年男子看到这枚钤印时,心里当里就震惊的一塌糊涂。因为他从书上知道,这枚印玺铭文,是1790年乾隆皇帝为纪念在位55年并庆祝80寿辰而特别制作的。

    乾隆“八征耄念之宝”的内容重复刻制达37方,几乎每方印乾隆都亲力亲为。巨型的“八征耄念之宝”玺通常只陈设于宫殿之中,小型的“八征耄念之宝”玺则常用于书画作品。

    因此,中年男子觉得。眼前的这幅作品,肯定就是乾隆当年的心爱之物。

    牛教授终于把这幅画看完了。他小心的把画卷收起来,放回那个画盒之后。随后问道:“这幅画多少钱啊?”

    老头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环顾了一下四周,看了看众人的表情,才伸出一根手指说道:“咱们也是老熟人了,我也不开什么离谱的价格,就一万!”

    听到老头开出的价格,牛教授大惊失色道:“一万?!太贵!太贵了!就五千吧,行不行?”

    不单单是牛教授,其他人听到一万的开价也都相当的吃惊,一万块啊,这年头万元户虽然已经很多了,不过却还是相当有面子的词汇,而一幅画居然就要一万块,也难怪周围这些人会一脸的惊讶了。

    不过那位中年男子对众人的表现却很嗤之以鼻,真是一群土老冒,一万块而已,居然大惊小怪成这样!要知道这可是乾隆喜欢的墨宝,转个手最少能卖个一两百万,这么好的事情哪里去找?

    “你这就没意思了,我都说已经不玩虚的,给你开个实在价了,你怎么还这么离谱的还价?”老头连连摇头,态度也很坚决。

    “便宜一点吧,我也是赚两个死工资的,一万块实在有点吃不消啊!”

    说着,牛教授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画盒,咬了咬牙道:“要不这样吧,我今天一共才带了七千,这七千块钱都给你,怎么样?”

    老头还是不为所动的摇了摇头。

    “八千!”牛教授有些急了。

    老头看到牛教授着急的样子,就松口道:“看在你是老顾客的份上,我少算你一成,九千块,你要么就拿去!”

    “别介啊,就八千吧,已经不算少了!”牛教授闻言大急道。

    “就九千,你再说八千,我九千也不卖给你了!”老头说话的语气中已经开始带着些许恼怒了。

    牛教授一听没辙了,只得说道:“好,九千就九千,不过我这次只带了八千,咱也是老熟人了,我八千先给你,你把画先给我,等会我就拿了钱补给你,你看行不?”

    “不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事没得商量!”老头的态度异常的坚定,一只手伸过去把画拽了过来。

    见此,牛教授一脸无奈,只得说道:“那你一定把画给我留着,我马上就回来!”说完,他就急冲冲的向远处走去。

    周围的人,见没什么热闹可看了,没一会就走了个精光,就只剩下那位爆发户般的中年男子。

    “大爷,那幅画卖我成不?”中年男子见左右无人了,就开口说道。

    老头连连摇头道:“不行,我这人虽然穷,但说话算话,可做不出那种背信弃义的事情。”

    中年男子劝解道:“大爷,这说话算话也要用在什么人身上,您看刚刚,那人明明带了八千,却还说只带了七千,对这种人有什么信誉好讲的,万一他只是说说而已,您不是白等了吗?”

    “这……”老头好像被中年男子的话说动了,一时间犹豫了起来。

    “我多加两百!”中年男子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

    老头还是一副沉思模样。

    “五百!……”

    “八百!大爷,您看现在在工厂里面,八百块钱也要几个月才赚得到,这些钱光买米的话,都够五口之家一年吃的了。”

    听到这里,老头终于心动了,问道:“你没骗我?”

    “那是!”中年男子拍了拍他带着的包,说道:“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行!这幅画就归你了!”

    听到老头同意,中年男子是大喜过望,连忙从包里数了九千八百块钱,递了过去,等到老头确认无误,连忙拿着那个画盒就匆匆的离开了,而此时老头的脸上也泛起了诡异的笑容……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杜厚连连摇头,不过这种事情在古玩这行不说常见吧,但也不少见,虽然他对这种歪门邪道很是看不起,不过这种愿打愿挨的事情他也管不了,最多也只能期望那位中年男子吃一堑长一智了。

    本来吧,这事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不过让杜厚有些郁闷的是,他在京城的几个月中,居然接二连三的遇上了这伙人,当然,遇到这伙人的地方肯定不可能是在同一处,不过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上当受骗,实在让他很是气愤。

    于是当杜厚第四次遇到,也是最后一次遇上那伙人时,他再也忍不住走过去想把这个骗局搅和一下了……

    听到这里,楚琛就表情恍然的说道:“杜老,想来您的这把紫砂壶就是在这里得到的吧!不过您也真是大胆,他们可有一伙人,而您才只有一个,您到也不怕他们对您不利?”

    “哪不怕!”杜厚笑呵呵的说道:“我刚走到那个摊位上就想到了这一点,当时就打起了退堂鼓,不过正当我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却意外看到了这把树瘿壶,当时我还以为这把壶是赝品,不过仔细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回事,这把壶很可能就是一件真品。”

    楚琛了然的点了点头,不过他很关心那伙人到底有了什么结局,于就开口问道:“那伙人后来怎么样了?”

    杜厚摇了摇头道:“这我到不清楚了,后来好像那伙人不知怎么就销声匿迹了。”

    “这事我到是知道!”吴叔笑眯眯的说道:“那伙人因为一直在京城的各大古玩市场做局,结果引起了公愤,最后大家发动关系,把这伙人给逮进去了,而且当时正好是严打期间,两个主谋很可能现在都还没出来!”

    “难怪呢!”杜厚恍然道:“不说这事了,小楚你也知道我对茶道没什么兴趣,这把树瘿壶放在我这里也算是暴殄天物了,这把壶我就一百万转让给你吧!”

    楚琛闻言大吃一惊道:“这怎么可以!”

    要知道这可是供春壶,而且楚琛可以肯定它就是真品,如果要说其价值,别说一百万了,就算是一千万都不为多,因此,楚琛怎么可能接受的下来?

    “好了!”杜厚挥了挥手道:“我一个老头子,还要那么多钱干嘛,其它的就算是你帮我找到那件元青花的报酬就行了,这事咱们就说定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伪

    到最后,楚琛无论说什么,杜厚都只肯同意收一百万,而且还事先说明,楚琛不能偷偷摸摸的给他多打款,不然就是看不起他,这让楚琛很是无奈。

    不过后来楚琛想到,杜厚可是还在参与着研究瓷器的工作,到时等到研究成功了,多给他些奖金也就行了,而且到时有了奖金的借口,想来杜厚也不好说什么了。

    楚琛只是在瓷都又呆了一天,就一个人回京了,而吴叔因为窑厂那边还有事情,再加上研究工作他也必须要参与,因此还要呆在那边呆两天才会回京,而胡勇也同样是如此。

    至于“张火泥”相关的事情,楚琛除了帮忙鉴定下东西,其它事情也插手不了,不过他临走之前到是听说,那位中年夫妇已经不知去向了。

    少了这个关键人物,办案人员也就不好现在就抓捕杜厚的那位朋友,不然到时他一口咬定自己没参与,没有证据也拿他没办法。因此,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也只能暂时对他先监视了再说。……

    躺在自家的床上,楚琛整个人都变得异常轻松,现在他越来越能体会到,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这句话的含义了,从他现在的感受来说,确实和这句话说的那样,外面无论怎么好,都没有家里来得温馨。

    而且在家里,还有家人的陪伴,如果再加上吴可,还有将来的孩子,那对楚琛来说,就是最为理想的幸福生活。

    第二天一早。楚琛照例去了趟刘老那,把这次的行程汇报了一遍。另外当然少不了献宝。

    每当楚琛从外地回家之后,刘老总会多了一番期待。因为楚琛少不了会带一引起奇珍异宝回来,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更让刘老觉得惊奇的是,楚琛居然还带回了一把树瘿供春壶,这实在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好好好!”刘老仔细看过这把树瘿壶之后,连说了三声好,随后有些激动的对楚琛说道:“阿琛,你这把供春壶可是解答了一个大难题啊!”

    “解决了大难题?”楚琛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啊,至于什么难题。其实你也应该有所耳闻的,这些年,对于现在出现的供春壶,特别是那把树瘿壶提出不同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那把壶看起来确实也有些经不起推敲。”

    刘老解释道:“首先供春当年制壶时工艺并不成熟,而那把树瘿壶的制作技术已十分纯熟,从技术上看,真正的供春壶是无法达此高度的。其次是泥料的细腻程度,也是供春时期所无法达到的。”

    “再次。其款识也不对,在整个明代,紫砂壶落款者是用竹刀或钢刀刻楷书款,在把梢上落篆书印款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点应该强调的是。供春时期制壶是不用匣钵烧造的,壶与缸坛同窑,壶身肯定会有飞釉泪痕。而那把壶却没有。”

    “而且顾景舟大师在临终时也说道:‘供春壶完全不是供春真迹遗作,而是黄玉麟的创作……现有五张供春壶照片,为一人所制,筋络、凹凸雷同。使用同一工具,且经储南强承认。黄玉麟是供春壶的创作者。’”

    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