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192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192部分阅读

想刺激一下这个想要“碰瓷”的摊主,让他接受一个教训。不过,他忘记了,别人可不像他一样见惯了这样的好东西。

    好在这个摊位比较偏僻,周围的人并不多,朱大富一看场面有些失控,连忙把册页合了起来,并把东西抱在了怀里。

    此时,乔庆泰连忙催促道:“走走走!咱们回去再说!”

    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于是马上挤出了人群,快步的往回走去。

    楚琛等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者,他看到许多人都在大叹“可惜”,就好奇的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其中一人认识老者,就解释道:“是安老啊!刚才孟义先孟掌柜,在这里掏到了一本唐寅的《落花诗册》……”

    还没等那人把话说完,老者就惊道:“什么,你说是真的?”

    那人摇了摇头:“东西的真假我也不知道啊!”

    旁边有人就说道:“我看真的可能性很大啊,你们不知道,那个小伙子可不简单啊,我没看错的话,他应该就是上过京城电视台的那位叫做楚琛的专家。”

    “啊!你这么一说,我到真想起来了,好像还真就是他啊,听说这人的水平很高,而且还是京城刘老的得意门生……”

    听到这里,那位老者显得非常着急,连忙就大呼小叫的朝着楚琛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

    此与同时,那摊主已经彻底呆住了,他原先还本能的以为,是楚琛想要给他下一个套,所以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相信的。不过到最后,有人说楚琛就是上过京城电视台的那位专家,他才想起来,好像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得知这样的情况,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暗道:“难道我真得看漏了一个惊天大漏,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的……这不可能的!”

    想到最后,那摊主都情不自禁的大吼了起来。

    “快走,快走!这家伙肯定已经疯了!”

    看到摊主那狰狞的表情,有人连忙催促他的朋友快走,大家也避之唯恐不及的四散了开来。

    楚琛等人刚走了没一会,孟义先看到还跟着他们的季万友,就一脸厌恶的说道:“你还跟着干什么?”

    季万友微微一愣,随后他张了张嘴巴,却发现自己真得没什么合适的理由。

    “万友,你就先回去吧!”季浩良也开口说道,此时的他也已经意识到,今天这事,很有可能是季万友也参与在里面了,只是他还碍于面子,所以并没有现在就对季万友不客气。

    季万友闻言,也只能告辞而去,走到楚琛等人看不见他的地方,他就狠狠的朝楚琛等人的方向啐了一口:“一群忘恩负义的家伙,要不是我,你们哪有捡漏的机会……哎!早知道这样,那几本书我怎么就没先翻翻看呢……”

    不得季万友在那羡慕嫉妒,等他前脚刚走,那老者就追了上来。

    听到老者的叫声,楚琛等人就回过了头,等他跑到眼前,孟义先就笑着问道:

    “我说老安,你这是怎么了?”

    老者喘了几口粗气,过了半响,他才抬起头来说道:“可累死我了,哦!我道是谁,原来是老朱和老乔啊!这位想必就是刘老的高徒,楚琛了?”

    原来,老者名叫安功士,在不远处开了一家古玩店,和朱大富等人也是老朋友了。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安功士就连忙说道:“听说小楚刚才淘到了唐寅的《落花诗册》?能否让我见识一下?”

    “这当然可以,不过咱们是不是应该换个地方再说?”楚琛笑着说道。

    “对对对……”

    安功士连连点头,随后就领着大家来到附近的一座茶楼。

    等服务员离开之后,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之中,就把他刚刚得到的那本唐寅的《落花诗册》拿了出来并展开。

    在中国艺术史上,晚明是一座高峰,而在晚明的艺术史上,唐寅也是一座高峰,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而且,唐寅也是晚明“吴门书派”之领袖人物,“吴门书派”对后来的中国书法史乃至今天的吴门书家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唐寅似乎只是一个会吟点小诗作点小画的“风流才子”,这种“风流才子”在明清时期的江南一带几乎随处可见,因之,可能并不会将其放在艺术史上的重要位置。

    然而,事实上,唐寅绝不是一个一般人眼里的风流才子和小文人,而是有着独立艺术品格和艺术精神的艺术大家。

    尽管后世皆谓唐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实际上唐寅并非真风流,而是历尽辛酸,倍尝苦楚,唐寅实际上是一个通过艺术来对其残酷现实与悲屈人生进行精神宣泄的艺术全才。

    唐寅早年曾举乡试第一,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后半生在姑苏城西北桃花坞建了“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个人的挫折促使他无奈地采取狂放与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羁,颇嗜声色”,实则常借诗书画宣泄胸中郁愤。

    海量分类地图< href=”lwen2/p/1htl” trt=”_blnk”>lwen2/p/1htl

    然而与其他艺术家所不同的是,唐寅的诗书画中,少了其它文人那种悲悯愤懑之情怀,而是多了一份旷达、超逸与闲适,不阔而阔,不达而达,不平而平,这才是艺术之高境界,人生之高境界。

    第七百零六章 落花诗册(续)

    因为一部人们杜撰出来的唐伯虎点秋香,使得唐寅成了现在妇孺皆知的明代著名画家和才子,而他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也历来为世所重。

    无广告弹窗请访问:海量< href=”lwen2” trt=”_blnk”>lwen2

    不过嘛,唐伯虎既然这么出名,赝品当然也不少,再加上现如今真迹又大部分进入公家的博物馆,流传于社会的真品甚为罕见,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大家对眼前的这本册页相当的重视,观察的也都非常细致,足足过了一个小时,大家才把这本册页里里外外的看了个遍。

    等大家回过神来,楚琛就笑着问道:“各位前辈,你们觉得这本册页怎么样?”

    几位老人先是对视了一眼,朱大富先开口道:“老安,咱们这几个中间,就数你对书画研究的最透彻,你先谈下你的看法,如何?”

    “行,那我就先说一下我的浅见。”

    安功士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认为,这幅册页应该是真迹,其创作时间,很可能晚于苏市博物馆、辽省博物馆和米国所收藏的版本。”

    《落花诗册》现如今一共有四个版本,其中只有国家美术馆中所收藏的版本,有明确的纪年,为唐寅病故的前一年所作,其他三个版本,都没有署年。但经过研究,除了辽版还有些不确定外,另外两版本应该都是在和诗的那几年之间完成的。

    “怎么说?”乔庆泰插话问道。

    “我先说说为什么我认为这本册页会是真迹。”

    安功士说道:“首先一点,大家想必应该都知道落花诗的由来吧?”

    大家全都点头,表示知道。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写了不少桃花诗。其代表作正是《落花诗册》。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和诗的时间为明弘治十七年春,也就是唐寅三十四岁左右的时候。当时。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再加上他后来的创作。据统计。一共有一百多首《落花诗》,而那段时间。正是他陷入科场舞弊案之后的那几年。

    安功士接着说道:“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桃花诗中,才充斥着唐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情绪。而眼前这本册页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那种郁闷不得志的情绪。也正符合当时唐伯虎的境况。这种意境,我觉得仿者或者作伪者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发现大家同样也没有意见,才又接着说道:“咱们接着说一下唐寅的书法风格。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俯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一般认为,唐寅的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俯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徵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而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之作,就是他所写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这时的唐寅正值壮年,此时的他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

    仔细说了唐寅的书风,安功士又接着说道:“而这本《落花诗册》的书风,从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等等特点,可以明显的看出,它正是书写于唐寅书法第二期。”

    听到这里,孟义先就有些不同的看法,他说道:“但我觉得,这本册页上的用用笔,明明有娟秀流转味道,我觉得应该算得上是三期了吧?”

    安功士点了点头:“你要说三期到也可以,但我觉得二期的风格还是要浓重一些,还是算作二期比较好一点。至于这本册页写作的时间,应该是他36岁以后,书风即将发生改变的那个时候。”

    此时,季浩良开口问道:“那为什么说,这个册页的版本完成的时间,应该晚于博物馆收藏的那三个版本呢?”

    安功士微微一笑道:“一个原因是基于刚才说的书风的变化,第二个则是因为,这个版本为三十六开版,上面一共写有三十二首落花诗,除开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外,十四首为补遗之作。”

    “而其他五首,则是苏市和米国收藏的那两个版本上的补遗之作,从唐寅的习惯来看,基本可以断定,这个版本应该是晚于那两个版本的。而辽省博物馆的那个版本,我比较倾向于杨仁恺先生的判断,应该是和诗那年所作……”

    “这一点我不赞成!”

    听到这里,乔庆泰就反驳道:“我觉得辽版创作的时间有待商榷,不说别的,如果真是和诗那年所作,那这个版本的书风又为何与国家美玉馆的那个版本相近?”

    “好了,好了!”

    看到安功士准备争辩,朱大富就笑着挥了军手道:“现在咱们是来鉴定小琛这本册页的真伪的,至于学术上的探讨,还是以后再说。不过我觉得吧,既然这几幅作品都没有署年,真要确定到底谁先谁后,那也是自讨苦吃。”

    “老朱这话说的有理!”

    孟义先笑着说道:“咱们毕竟不是研究历史的,需要搞得这么清楚干嘛。当然,研究出来肯定更好,如果小楚你想要研究的话,我也是非常赞成的。”

    楚琛笑道:“这事还是等我退休之后再说吧!”

    此时,安功士好奇的问道:“小楚,这本册页你是怎么看到的?”

    楚琛挠了挠头,笑道:“就是很平常的,翻翻书就翻到了。”

    “这么简单?”安功士闻言非常惊讶,他一脸羡慕的说道:“那你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朱大富笑道:“小楚的运气一向都这么好,在他的那些藏品中,唐伯虎的这本《落花诗册》,还算不上最好的。”

    “不是吧,这还不算最好的?”孟义先等人闻言全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觉得朱大富说的实在太夸张。

    朱大富微微一笑,并没有辩驳,说道:“你们以后见到小琛的藏品,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

    听朱大富这么说,安功士就有些好奇了,他说道:“小楚,方便的话,你能否透露一下,最近得到的是哪位名家的作品,也让我们开开眼?”

    楚琛笑着说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如果说最近的话,那就是前几天,我去武城时,收到了一幅赵孟頫的楷书《洛神赋》。”

    “什么?赵孟頫的《洛神赋》?”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朱大富就猛的站起身,大叫了一声。

    其他也此时也露出了目瞪口呆的神色,要知道那可是赵孟頫最为著名的《洛神赋》,别说是《洛神赋》,就算是赵孟頫的一幅小尺寸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东西了。

    见楚琛又点了点头,朱大富笑骂道:“我说你小子,得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我也好先欣赏一下?”

    楚琛嘿嘿一笑道:“那几天我不是有事嘛,没来的及到您那去,而且那幅《洛神赋》上周被我爸带去参加协会的聚会了,如果您去的话,估计早就看到了吧!”

    朱大富可惜的摇了摇头:“哎!可惜啊!早知道这样的话,我就晚来一天了!等回去后,我一定要到老吴那好好欣赏一番才行。”

    孟义先眼珠子一转,嘿嘿笑道:“老朱,我好久没去你那玩了,等你走的时候,咱们一起去京城,你看如何?”

    “同去!同去!”乔庆泰和安功士也异口同声的说道。旁边的季浩良同样也想去见识一下,不过除了孟义先之外,其他人他都不熟悉,他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海量最新入库< href=”lwen2/bng/postdte_1htl” trt=”_blnk”>lwen2/bng/postdte_1htl

    见此情形,楚琛就笑着说道:“各位前辈,你们去的话,我欢迎之至,只是等回京之后,我还要去武城一趟,之后还要去缅甸,估计没时间招待你们了,还请您几位海涵啊!”

    第七百零七章 季浩良的藏品

    乔庆泰哈哈一笑道:“你去忙你的,我们有老朱就行了,不过,到时你可得多留几样好东西,让我们欣赏啊!”

    无广告弹窗请访问:海量< href=”lwen2” trt=”_blnk”>lwen2

    楚琛笑道:“没问题,到时我先把东西放到店里,你们直接到我的店里去就行了。”

    说到这里,他就对着季浩良说道:“季老,到时您也一块去吧!”

    季浩良见楚琛邀请他,觉得非常高兴,不过,他考虑到大家还不熟,就这么答应的话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他的资金也不宽裕,就连忙摆了摆手道:“不用,不用了!”

    孟义先就劝道:“老季,你也一块去吧,我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还有个约定,等长大了一块去爬长城,你看,咱们现在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再不去,估计也爬不动了。”

    听孟义先这么说,季浩良就显得有些意动。

    楚琛就又说道:“季老,你就一块去吧!今天我捡了这个惊天大漏,有道是见者有份,几位前辈这次去京城的费用,我都包了!”

    孟义先笑着说道:“老季,咱们好不容易从土豪身上揩点油,你可不能掉队啊!”

    季浩良也知道,论身家,在座的几位比他有钱多了,去趟京城的费用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楚琛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照顾他的自尊。既然楚琛都说成这样了,那他再拒绝的话,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于是就笑着答应了下来。

    之后,楚琛为大家都订好了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