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215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215部分阅读

,可见此座工艺品奢华,等级之尊贵。

    此张宝座刀法精密,圆润浑厚,不露刀锋,龙纹栩栩如生,云纹舒卷生动,而且还能连同宝座一样,完璧保存至今,殊为难得,堪称精巧华丽的清代家具典范,是为凝聚帝王神思、巧匠妙艺之重宝。

    像这样的宝座,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楚琛当然是要拿下来的,于是,选了两件古典家具中的重器后,他就装模作样的走到了一块看上去颇为普通,其实非同一般的木板前。

    “咦,这是……”楚琛假意装有些惊异的把那块木板给拿了起来。

    吴可走上前来,看到这块木板一头宽一头窄,上面还有明显的起伏,就用中文说道:“这不是古琴的琴身吗?”

    文森特看到这块木板,一开始也没想起来是什么东西,不过这他还是稍稍懂一点书文的,听到琴这个字眼时,他就笑道:

    “楚先生,这确实是一块琴身,是我买那把交椅的时候,一起购买到的,本来我是想把它修复一下,没想到时间一久,就给忘的一干二净了。怎么,难道您还学过这种乐器吗?”

    楚琛呵呵一笑道:“我当然没有学过这种乐器,不过我的未婚妻却学过。”

    这话楚琛到没有瞎说,之前说过,因为吴叔老来得女,所以对吴可的教育非常的重视,在吴可小的时候,就为她找了好几位课外老师,其中古琴老师正是其中之一。(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四章 古琴

    文森特听了楚琛所言,眼珠子一转,就笑着说道:“吴小姐,既然您精通古琴,那么这块古琴的琴身就送给您吧!”

    “这怎么好意思!”虽说文森特所言正是楚琛想要的,但就算以礼仪而言,他也不可能直接答应下来。

    吴可原本以为这么一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琴身,楚琛并不会接受,但现在看楚琛的态度,分明是礼节上的推辞而已,这让她觉得非常奇怪。

    有道是自家知道自己事,吴可可是清楚的知道,当时跟着老师学习古琴,他可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虽然凭着她的聪明才智,算是马虎过去了,但过了这么多年,她现在连怎么弹奏都已经记得很模糊了,更别说精通。这事楚琛又不是不知道。

    不过,她心里虽然觉得奇怪,但表面上还是很正常,她相信,楚琛既然这么决定,肯定是有理由的。

    “楚先生,您别这么客气,说实在的,这块琴身其实是卖家送给我的,我又不懂古琴,还是放在吴小姐那里更有用。”

    事实上,这块琴身当然不是卖家送的,不过那价钱也和送的差不多了,因此文森特才说的很慷慨,当然,对他来说,就算这块琴身值个几万十几万的,只要能够拉近和楚琛之间的关系,送出去他也一点都不会心疼。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于是楚琛又推辞了几句之后,就接受了下来。

    接下来,文森特又耐心的带着楚琛和吴可在他的藏宝室转了一圈,并热情的介绍了一些东西的历史和来历。楚琛也时不时的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整个氛围非常的友好。

    …………

    和文森特约定了明天上午去酒店看那幅达芬奇的作品后,楚琛和吴可就坐着上午来接他们的那辆车,又回到了酒店的房间。

    “阿琛,这块琴身到底有什么奥妙啊!难道原来是把唐琴吗?”

    因为担心被送他们回来的司机听到。吴可刚才只能忍住心中的疑惑,现在一关上房门,她就打量着眼前这块琴身,迫不及待的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楚琛当然不能直接说出年代,他笑着说道:“这把古琴的年代我还真不是太清楚,当然。我也希望它是把唐琴。”

    楚琛和吴可之所以一直提起唐琴,这也是因为古琴界的一句老话“唐琴最好,清朝无好琴”。

    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古琴,主要是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老琴。每个朝代的古琴都有其特别的音色,唐朝的琴最好。因为它的音色最好,声音非常宽厚,一弹奏马上就能联想起钟鼓之声。

    其次是宋朝的、元朝的、明朝的,清朝的最差,形制也不好看。

    为什么唐朝的琴音色最好?这跟制琴的木料有很大的关系。古代制琴,同样会找早于那个时代的木料来制琴,时代越久远,木料越松透。琴音也就越沉厚。此外,制琴的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并不是所有唐朝的琴都是最好的。现在存世的那十几张唐朝的琴中,也有音色很一般的。

    至于说清朝的琴最差,到也不绝对,只不过都拿各个朝代最高水平的琴来比的话,清朝的琴肯定比不过前朝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楚琛之前听说过一个比较可靠的观点。说产明代已经留下了大量的琴,到了清代已经不需要自己制琴了。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明朝的古琴数量是最多的。因为当时社会繁荣,人民富足。大家有能力附庸风雅,所以琴的普及率很高,就像现在很多人的家里都有钢琴一样。

    听了楚琛的回答,吴可就觉得纳闷了,她奇怪的问道:“阿琛,既然你连琴的年代都不知道,怎么会把这把破琴接受下来的?”

    “这不是准备修好了,让你来谈一下嘛!”楚琛笑嘻嘻的说道。

    “你这家伙皮痒了是不是……”

    前文说过,吴可学习过古琴,并且吴叔还给她买过一把琴,虽说不是古琴,但也是名家所做,音质很出色。不过因为吴可对它没兴趣,一直被束在高阁。

    一次,吴可看到那把古琴时,心血来潮,就演奏了一番,但是凭她的水平,那效果,让大家都直呼受不了。

    当时,正好楚琛刚刚入住吴叔家,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吴可一直找楚琛麻烦,于是楚琛就一直用这件事情来笑话吴可,把她气的牙痒痒,为了教训楚琛,想出的手段更加的毒辣。

    吴可想到那时候楚琛的狼狈模样,不由笑了起来,说道:“阿琛,当时你恨不恨我?”

    楚琛呵呵一笑道:“怎么不恨,我不是还骂你,说将来娶你的人肯定瞎了狗眼,没想到最后就是骂的我自己啊!”

    听到这里,吴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那咱们这算不算因恨生爱?”

    楚琛想了想,说道:“这个……应该不算吧!”

    吴可接着问道:“那你到底喜欢我什么?”

    楚琛挠了挠头:“喜欢还需要理由吗?”

    吴可胡搅蛮缠道:“怎么不需要理由?就算没有也给我编一个!”

    楚琛闻言一阵无语,女人就是这样,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一个不满意,就要脾气,但这事他一时还真想不清楚,就说道:“应该是被你的迷住了吧!”

    吴可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她撇了撇嘴道:“你这么说的话,那等我以后人老珠黄了,我迷不到你了,就要去找小三了吧?”

    楚琛苦笑道:“可可,你怎么又多想了,我告诉你,这辈子我就看中你一个人,我娶了你肯定不会去找小三!”

    “那如果你没娶我呢?”

    楚琛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是好了,他长吸了一口气,正当他准备教训吴可一顿的时候,看到吴可盯着自己的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只能长呼了一口气,急中生智说道:“如果我娶的人不是你,那我就找你当我的小三!”

    “油嘴滑舌!”

    吴可嗔了楚琛一眼,随后靠在楚琛的肩膀上,喃喃的说道:“阿琛,你现在越来越优秀,我现在都觉得我配不上你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六章 唐琴?

    听楚琛说到这里,吴可就笑着打断道:“阿琛,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吧,我可是以前听教我古琴的那位老师说过,之所以民国或者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的时候出现断纹,那是因为他们制作的时候,使用的灰胎不好,使用的都是瓦灰,当然会有断纹出现了。”

    瓦灰遍地可寻,采用它结合生漆作为灰胎,完全是因为生产成本问题,因此民间制作许多古琴是用这种灰胎制作的。尤其明朝以后瓦灰出现渐多,至清朝更是常见,它的特点是音响容易松透,由于漆灰容易脱落,收藏者都不喜欢这种琴。

    楚琛哈哈一笑道:“你说的确有其事,不过我的意思是,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所以咱们应该细致的分析,不能一提起龟纹断就说这把琴非常老,你要知道,现在有些古琴上的断纹还是伪造的。”

    “纹断还是造假的?”吴可听说这事就觉得很不可思议。

    楚琛笑道:“只要有利益,当然会有人想办法,而且伪制断纹这种事情,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至于方法嘛还不少,比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开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还有一些人甚至用刀刻。”

    “不过,就像鉴定古玩一样,假的就是假的,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连忙凑上前观察,现上面的纹路应该都不像是人为引起的,这让她很是兴奋,说道:“阿琛,这些纹路应该都是自然形成的,那这张古琴的制作时间,应该不会短了吧?”

    楚琛点了点头:“短是不短,但凭纹断判断这张琴具体的制作时间,可不容易。一般来说,龟纹断虽然最为名贵,不过根据记载,它形成的年代不过是较古,至于古到什么时候,就不太清楚了。”

    “这样啊!”吴可闻言稍稍显得有些失望,她又看了看这琴面,现两侧还有其它的纹断,又提起了精神。指着纹断问道:“阿琛,这是不是牛毛断?”

    “对,这是确实是牛毛断,不过它形成的时间不过是中古。其实最古老的纹断,应该是这个!”说着,楚琛指了指琴头的一个纹断。

    吴可看到这个纹断形状圆而攒簇如梅花圈瓣。讶然道:“这是梅花断吧。”

    楚琛点头道:“对,就是梅花断。一般来说,梅花断形成的时间最为古老。古书上都说梅花断是非千年不生,因此,这把琴制作的时候,最少也得千年以上。”

    吴可显得有些兴奋的说道:“那就是说,这张古琴的制作年代最晚也得是北宋制作的,而且很可能就是一把唐琴喽!”

    楚琛笑道:“说是唐琴当然有可能,不过你为什么一定要认为是唐琴呢?”

    “你这不是废话嘛,唐琴值钱啊!”吴可理所当然的说道。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而琴为四艺之,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因为古人付以古琴的文化地位,也使得现在古琴的收藏虽然只算是小众,但价格却并不低。

    别说唐琴或者宋琴,早在1998年,一张明成化年的御制洞天仙籁琴估价就高达12o万至15o万,可见好的古琴的价值。

    至于说唐琴,楚琛还真到现在为止,还真没听说过,不过他觉得,如果是一张音质好,并且有些名气的古琴,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这一点,还真给楚琛说对了,一年后,也就是2oo3年,一张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现身拍场时以891万元创造了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时隔九年,这把“大圣遗音”琴再次现身时,,价格涨了近12倍。

    而且,,一张北宋的御琴“松石间意”琴,,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拍卖纪录。

    当时,楚琛还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一个多亿的价格,还是一个相对便宜的价钱。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这和“松石间意”琴是北宋宋徽宗的御琴,对比当时的我国书画的行情,齐白石的书画已经能够拍出4亿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一张小小的《局事帖》,。

    你想曾巩写的一张字的价值,能和当时皇帝使用的一张琴相比吗?所以从这点上说,大家都觉得,古琴的价格还是便宜了。至于说什么拍卖纪录,大家都对此很不以为然,如果现在楚琛眼前的这张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话,,。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楚琛听了吴可所言,就笑道:“你还真是个小财迷!”

    “我就是财迷,你有意见啊!”吴可向楚琛做了个鬼脸。

    楚琛笑道:“我当然不会有意见,它的价值越高,我当然也越高兴啦,不过,你为什么就只把它当成是唐琴呢,难道就不能更久一点?”

    “还要久?”吴可显得有些讶然,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是南北朝,还是两晋?至于说两汉三国,应该不可能吧,哪有什么木材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再说了,存放了那么久的木材,肯定会酥松,哪有这张琴这么重啊?”

    说着,她掂了掂琴的重量,确实不轻,又在琴面上敲了敲,现从声音来看,一点酥松的感觉都没有,这不但让她觉得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不可能比唐代更远,连是不是唐代的琴她都有些怀疑了。

    楚琛说道:“从这张琴的材质来看,确实不像年代久远的样子,但古代的材料可是比咱们这时丰富,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或许当时的制作者找到了一种可以把琴保存的很久的方法呢?”(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七章 绕梁?

    吴可听了楚琛所言,就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怎么,我的脸上长花了吗?”楚琛摸了摸自己的脸,有些诧异的问道。

    吴可闻言“咯咯”娇笑道:“你的脸上如果能够长花,到是千古奇事了,我只是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一定要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一定就早于唐代呢?是不是你现什么线索了?”

    楚琛笑道:“你想知道什么线索,看看背面的铭文不就知道了吗?”

    “对啊!我怎么忘记还有铭文这回事了!”

    吴可恍然大悟,随后连忙把琴身翻了过来。

    古琴的构造还是非常讲究的,“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一般琴的名称都刻于龙池部位,不过吴可一看就有些傻眼。因为上面虽然有铭文,但却是金文。她根本看不懂。

    楚琛看到吴可看向了自己,就笑着说道:“这龙池上面刻的是‘绕梁’两字。左右刻的是‘余音绕梁’这四个字。”

    余音绕梁,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一位叫韩娥的女子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眼睛瞪的老大。目瞪口呆的惊呼道:“阿琛,你是说,这是四大名琴中的绕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楚琛点头道:“它上面是这么写的,至少这张古琴的名字,应该就是‘绕梁’。”

    吴可十分错愕的说道:“绕梁不是被楚庄王命人打碎了吗?这是仿品吧?”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