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235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235部分阅读

    自己家里还有价值上千的东西可以出售,而且,他身边除了那只罐子之外,还有一件看上去不错的小玩意,以他的眼光,就算那东西再不值钱,两三百应该还是卖的到的。

    于是,他连忙说道:“师傅,楚掌柜,我这还有件小玩意,麻烦您二位帮忙看看……”

    说着,他就从装着那只蓝釉白龙罐的盒子里,拿出了一只看上去非常小巧玲珑的簋式炉。

    簋式炉是一种模仿青铜器式样的香炉,其用于宫廷礼仪活动。是一种祭器,焚香用的。

    但眼前的这只簋式炉实在太过袖珍了,楚琛估摸炉的高度才只有五厘米左右,这么小巧的簋式炉,楚琛在此之前,还真没看到过,这让他不禁有些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件现代的工艺品,但从包浆来看,却又像是件古物。

    “楚掌柜,您在瓷器方面是专家,您先看吧!”彭掌柜笑着做了个请势。

    楚琛礼貌的笑了笑,随后就把就只袖珍香炉拿到手中,仔细打量了起来,不过这一看,却让他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因为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这居然是件南宋龙泉窑的作品,而且很可能是进贡的贡品。

    只见,此器工整美观,口沿外撇,颈部有两道凸弦纹。鼓腹,腹壁上有一对龙耳,苍劲有力、比例协调。通体施娇艳的粉青釉,釉色肥厚莹润,具有青玉般的效果。

    器口一圈芒口,足底露胎,胎体加入含铁的紫金土,故胎色白中带灰,符合粉青釉瓷器的特征。露胎处显现浓艳的火石红。综上特征,可以认定此炉为典型南宋中后期的龙泉窑产品,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楚琛左看右看,发现此炉没有一点做伪的可能,最后他更是用上了异能,给出的结果也是真品无疑。

    看到楚琛脸上不可思议的神色,彭掌柜就问道:“楚掌柜,难道这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楚琛呵呵一笑道:“这件簋式炉居然是件南宋龙泉窑的真品,而且我猜测它还是进贡的贡瓷,你说特别不特别?”

    “什么!”彭掌柜和小郭顿时就惊呼了一声,一时间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两人的反应,楚琛觉得挺正常,因为这样的南宋龙泉窑的器物,类似的他到是看到过,但完全一样的,而且还如此袖珍的,他还真就只看到过眼前这一件,也正因为如此,他刚才才反复的确认此物到底是不是真器。

    彭掌柜当然知道楚琛不可能会在这事上开玩笑,于是等他回过神来之后,就连忙把东西拿到了手中仔细观察,而从小炉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他也确认这是南宋的龙泉窑珍品无疑。(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六章 魏忠贤宝藏?

    确认了东西的真伪,彭掌柜惊喜之余,也有些感叹自己徒弟的运气,这样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吧!

    看到彭掌柜的反应,小郭哪还不明白,自己的东西确实是件真品,这让他当即就激动的浑身都开始颤抖起来,过了片刻,他才咽了口唾沫,有些张口结舌的问道:“师傅,这真的是南宋龙泉窑的真品?”

    “哈哈,那当然了!”彭掌柜笑着了点头,接着就有些好奇的问道:“不过,这东西你是怎么来的啊?”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小郭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己,过了半响,他才回过神来,看到彭掌柜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憨笑道:“这是买那件罐子的搭头。”

    彭掌柜微微一愣,随后笑道:“你的运气可真够好的!不过你怎么想到选这么一件东西?”

    小郭摊了摊手,说道:“没办法啊,当时我选大的,那人肯定不肯,最后我也只能在小的中间,选了一件比较顺眼的了。”

    “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过这次算是你运气好,下次可别想着靠运气捡漏了!”看到小郭显得有些忘乎所以,彭掌柜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您老放心,我一定会吸取这次的教训的!”

    这次打眼的经历,给小郭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就算有了现在这个意外,他都担心弥补不了这次的亏损,于是,他连忙问道:“师傅,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啊?”

    彭掌柜摇了摇头:“这种器物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具体的价格我真不太了解,你还是请教一下楚掌柜吧!”

    看到师徒二人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楚琛沉吟了一会,随后说道:“彭掌柜,别说您是头一次看到。我也是头一次看到居然有这么小的簋式炉,因此,我也只能给个我愿意购买的价格,六十万!”

    “什么!这东西能值六十万?!”

    听到了楚琛的报价,小郭整个人都呆住了,一时间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也难怪他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实在是今天的事情太过戏剧了,刚刚才让他损失二十万,现在突然又让他弥补了损失不说,居然又大赚了四十万。这过程就有如坐过山车那样刺激!

    好在小郭没有心脏病,不然非得发作不可。

    过了好一会,小郭才回过神来,随后有些患得患失的问道:“楚掌柜,这东西真的能值六十万?”

    楚琛很肯定的说道:“在我眼里,它确实能值六十万!”

    彭掌柜闻言就说道:“楚掌柜,您能不能给我们说道说道?”

    “行!”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首先咱们看这尊簋式炉虽然小,但小的精道。小的秀美,同时又反应出了宋人仿古尚美的风气,看上去美得古意盎然。说它是宋代瓷器中的代表器,想必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见两人点了点头,他又接着介绍道:“咱们再来看这尊簋式炉本身,其釉色和造型,釉色是最纯正的粉青,造型是龙泉青瓷中最高档的仿商周青铜器的器形。属陈设用器。就凭这两点就足已证明这件东西绝对是当年跟南宋官窑烧制并进贡的御用器。”

    “尤其是它的圈足,不是常见的那种平面直立的。而是极其罕见的折角状,这就完全参照于商周的青铜簋之圈足。然而瓷器做这种圈足的难度是极高的,再加上其双龙耳,真可谓是颠峰之作!”

    “簋是西周非常重要的礼器,与鼎配套使用。使用鼎和簋是西周贵族的特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其他贵族使用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乱用鼎簋则被视为‘僭越’,为大逆之罪。所以瓷器用此器形,即证明了其绝对的高贵性。”

    楚琛接着说道:“而且据权威资料显示,这么小巧的南宋龙泉窑簋式炉,应该是唯一的一件孤品,老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本身瓷器的出身就非常高贵,再加上它的珍稀程度,六十万还是值的。可惜的是它小了一点,如果再大一点,多个两三倍也很正常!”

    话音刚落,小郭就裂着嘴笑道:“能够值六十万,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彭掌柜也为自己的徒弟能够闯过今天这一关,感到非常高兴,不过此时他马上就把注意力又放到了眼前这只小炉上面,问道:“不过,这么小的簋式炉能用来做什么呢?难道把它当作琴炉?”

    琴炉在文房用具中,琴炉是件不能缺少的重要对象。我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

    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

    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人在书斋抚弹琴筝,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真有身入仙界、物我两忘之意境。

    楚琛想象了一番,发现此炉作为琴炉确实比较合适,但他马上有些说道:“如果以咱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只簋式炉当作是琴炉完全没问题,不过在古代,特别是宋代那会,用簋式炉当作琴炉,就实在太过少见了!”

    毕竟簋式炉在宋代主要还是礼器,用来当作琴炉,楚琛之前还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例子。

    “算了,这种事情还是以后再研究吧!”

    楚琛摇了摇头,随后问道:“小郭,不知道这尊簋式炉你准备怎么处理?”

    小郭看了看彭师傅,见他微微点了点头,才回道:“这东西我其实是挺喜欢的,不过就凭我现在的经济实力,我也没收藏它的资本,楚掌柜您既然喜欢,那就转让给您得了!价钱嘛,就像您说的那样就行了。”

    楚琛笑呵呵的说道:“那你可得想好了,万一我开的价格便宜,那你就吃亏了。”

    小郭嘿嘿一笑:“老话说的好,吃亏是福,况且我相信楚掌柜您应该是不会让我吃亏的。”

    楚琛哈哈一笑道:“行,今天这事我记住了!”

    虽说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而行,他开的价格已经很公道了,但这尊袖珍簋式炉毕竟算是独一无二的器物,而且制作的还非常到位,这样的东西一出现,肯定是抢手货,如果上拍卖会的话,价格很可能多个两三成他都不一定会买的下来。

    “楚掌柜,您别这么客气,今天您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而且之前我还对您那种态度,实在太不对起您了!”

    小郭之前可是从彭掌柜口中得知了楚琛的身份,当时他就非常的惶恐,害怕楚琛今后给他小鞋穿,好在楚琛并没有动气不说,而且还领了他的人情,这由不得他不高兴。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就别再提了!”楚琛摆了摆手,接着问道:“你是想要支票,还是转帐?”

    小郭连忙说道:“转帐就可以了……”

    接下来,楚琛就让人给小郭转了帐,随后又闲聊了一会,就拿着东西告辞离开了。

    …………

    晚饭后,楚琛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装有孔雀蓝釉盘的盒子回到自己的房间。

    把房门关上,楚琛就马上拿出工具,准备把盒子里面的那卷东西拿出来。

    楚琛用工具轻轻的把盒盖上镶嵌的木板给卸了下来,随后,就把藏在里面的东西给拿了出来。

    东西其实就是一卷看起来老旧,摸上去材质有些特别的纸。

    小心的把纸张打开,卷首就写着一段介绍,说是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找到了李进忠的秘密,并且变卖了其中一些东西,为家族赚取了一份产业,希望后辈能够争气,不要把家底都给败光了。

    如果遇到实在过不下去的难关,就去他藏东西的地方,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变现。

    剩下的内容,都是家事,楚琛看了一遍,也没从中发现有什么密语之类的文字。不过,就算这样,他此时已经激动万分了,要知道这可能关系到李进忠的宝藏啊!

    或许有人会问,这李进忠是谁啊?换个名字,大家想必都会认识,这李进忠其实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要说,关于魏忠贤留下来的宝藏,其实在坊间一直都有流传,不过却从来没被发现过。当然,也有野史说,魏忠贤留下来的宝藏在明末的时候,已经被李自成给搬走了。

    据说,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清军进攻前夕,从京城仓皇撤出。随着军队一起撤出的还有大批的雪花白银,这批白银来自何处?是否真的存在过?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

    据《康熙实录》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于养心殿后窖银二百万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携金而逃,因追兵甚迫,弃之黄河。”

    从文中不难看出,如果李自成真的带了大量银子的话,这里面至少有二百万两来自宫中,那么这二百万两究竟是什么钱呢?(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七章 暗语

    因为《康熙实录》出自康熙皇帝之口,于是有人开始解释这个问题了,这还不是今天咱们现代人解释的,当时就有一些人猜测这个银子实际上是就是魏忠贤埋起来的。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猜测呢?据说是魏忠贤当时想称帝,于是预先贪污了很多银子,藏在了宫里头。没想到崇祯皇帝上台以后,他还没来得及谋反,就被处死了,而他的死党替他守住了这个秘密,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崇祯皇帝。

    没想到李自成进了京城,开始大肆收掠,而且因为太监们比较容易知道皇宫内财物的情况,于是这个群体就成了李自成重点关注的对象。

    就这么着,其中有个知道魏忠贤宝藏内情的太监没挺住,就把这事给供出来了。于是就有了《康熙实录》里的这段描写。

    但现实真的可能是这样吗?

    要知道,这可是200万两银子!它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藏在宫里原有的库房里,那肯定崇祯一上台,就会马上发现。要是在宫里头挖地窖隐藏,那么这一定是个大工程。

    而且搬这银子,也一定是要用很多人,动静很大。也就是说知道这个消息的,绝对不止魏忠贤一个人,所以这个消息是无法来如此保密的隐藏下来的。

    此外,崇祯上台后,魏忠贤已经失势,而他的死党,或者说没有被崇祯皇帝追查的余党,如果能在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的时候,主动向崇祯皇帝报告这件事情,那么这一定是大功一件。

    因此。就算崇祯刚上台的时候,或许不知道这件事情,但等魏忠贤死了,一定会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争先恐后要去报告,由此可见魏忠贤秘密宝藏。或者说把银两藏在皇宫里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可靠。

    在今天得到这份东西之前,楚琛对什么历史名人留传下来的宝藏,往往是一笑了之,道理很简单,就算有宝藏。如果没有详细的线索,肯定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不然的话,从古至今这么多人打那些宝藏的下落,怎么可能一直没找到?

    具体到魏忠贤。如果他真有那么多财宝,估计早就被当时经济相当困难的崇祯给搜刮了去了,要不然崇祯怎么舍得魏忠贤死?

    当然,魏忠贤也有可能留下一点银两或者珍宝,但数量应该不太可能太过庞大,再加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些东西肯定被魏忠贤藏的非常隐秘,不然早就被那些大内密探找到了。哪还轮的到魏忠贤来享用?

    反正不管如何,楚琛原本对于魏忠贤宝藏之类的东西,他一点都不在意。况且就算他在意也没用,因为他根本没相关的线索,想找也没地方去找。而且在他心里,这种宝藏他也持的是不相信的态度。

    不过,楚琛没想到,他今天居然遇到了一张关于魏忠贤宝藏的线索。如果是魏忠贤宝藏的藏宝图,他可能还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现在是对方已经把魏忠贤的宝藏找到了,而且还变现了一部分。这样的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要知道,这可是魏忠贤的宝藏,就凭他的地位和贪婪程度,宝藏中的东西,肯定不可能会是蹩脚货色,很有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算这个宝藏已经被这位书写者变现了很多,剩下东西的价值也低不了。

    想到这里,就算已经见多识广的楚琛,心头也是一片火热,于是连忙把纸展开,不过当接下来的内容刚一入眼,他就有些傻了,因为上面的字确实是繁体字,他也都认识,但这些字都是乱七八糟的,组合起来根本不成句子,他压根就看不懂!

    由于从张火泥的笔记中得到了一些经验,接下来,楚琛就照着这些经验,把字又正着、反着、斜着、跳着看了一遍,发现还是组合不出什么有用的句子来。

    见此情形,楚琛都以为这张纸很可能是有人写着玩的,不然为什么会这么写呢?但再想想,他又觉得不太可能会这样,毕竟如果写着玩,那人又何必要把东西放在盒盖中?难道就为了显得更加真实一点?

    当然,世界上也不是没有这种无聊的人,但如果真要骗人的话,他又为何不写的逼真一点?像现在这样,明眼人都知道这其中有问题,难不成这些字其实隐藏着另外的意思不成?

    想到这里,楚琛突然灵光一闪:“对啊!差点忘记还有切口了!”

    “切口”就是旧时帮会或行业中的隐语,往往一个字或者词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宋代汪云程的《圆社锦语》,就有这方面的介绍。比如“入网”表示“进屋”,“上手”表示“得”,“下手”表示“不得”,等等。

    如果照这样理解,纸上的内容,就有可能是用切口记录的,正因为如此,没有相应的参照,楚琛肯定读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