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 >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第16部分阅读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第16部分阅读

与“绳村”有什么关系,怨气化蛇听起来虽然稀奇,但也不像真事。

    我解释说我这个人生来八字犯冲,骇目惊心的事没少撞上,但是像这个故事,民间传说的痕迹太重,从古到今含恨而死的人多不可数,却没见哪次有怪蛇从死尸肚子里爬出来,这些乡间怪谈,基本上与《混元盒》《青石山》之类说妖讲鬼的野台子戏一个层次,我好歹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沐浴着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当然不会相信这种没凭没据的民间传说。

    可此事并非凭空捏造,根据民国时期一家报纸的记者调查,证实那个老农肚子里的怪蛇,根本不是什么怨气所化,而是他养的虫,这老农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民,而是从绳村里迁居来的,那个绳村是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其祖辈来自门岭,代代传下近似养蛊的邪法,不明真相的外人经过这个村子,往往会被村民害死。

    老齐和丽莎两人顿感骇异,问道:“你的意思……这里就是绳村?”

    我说解放前那些小报专报这些耸人听闻的信息,有很多无良记者为了混稿费,故意捏造前去调查取证的资料和照片,最后来一句“整个村子因地陷被埋,已经彻底消失”来遮掩,别人再想追究也无从着手了。

    相传那个每家每户都养蛊害人的村子,几十年前因地质灾害被埋,不过有时跑长途的司机在野外走错了路,也常会遇上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子,位置和解放前消失的绳村差不多,因此谁也不敢停下,都是选择立即掉头离开,这好比很多学校里经常出现的“七个不可思议恐怖传说”,也是出租车司机们口耳相传的不可思议传说之一。

    老齐听得不解,问道:“老弟你可别吓唬我们,那个绳村到底有……还是没有?”

    我说我是看这小饭馆热汤面一时半会儿端不上来,说些奇闻给你们解闷儿,那绳村早在解放前就陷进了地底,当时地面裂开一个大洞,整个村子都掉了下去,永不复见天日,现在又是白天,那些被埋在地下惨死的村民,总不可能大白天出来闹鬼,再说绳村里还有个很诡异的风俗,每家每户暗地里结绳而拜,既是用绳子结成图案供在家中祭拜,原因一直无人知晓,我进村之后可没看见有结绳的图案,所以你们尽管把心放肚子里,这地方肯定不是绳村,此处距离市区和公路都不太远,没什么可担心的。

    丽莎说她以前也曾听过类似的传闻,某个村子一夜之间陷到了地下,看来此事并非虚妄,今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发掘一下相关的素材,争取做一篇深度报道,毕竟那祭拜绳子的奇风异俗极为罕见,仅仅是这个特点,已然足够吸引眼球了,她又问我:“那村子里为何家家户户结绳?会不会和村民养蛊的邪术有关?”

    我见丽莎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也想多说几句,奈何我所知仅限于此,忽然意识到进这小饭馆少说也有四五十分钟了,等了这么久,那村妇怎么还没把面煮好?

    想到这我站起身来,打算到里屋催促老板娘快些煮面,谁知道刚要揭那门帘,忽见帘下冒出黑乎乎一个硕大的狗头,俩眼直勾勾地瞪着我们三人看,我没想到里屋有这般大的一条黑狗,被它吓了一跳,惊骇之余怔在当场作声不得,我并非怕狗,而是发觉眼前这条黑狗,竟是刚才进到里屋煮面的村妇。

    ◎ 黑狗

    我并非那种自己吓唬自己的人,但是看老齐和丽莎的表情也能知道,这俩人跟我冒出来的念头一样,觉得从里屋出来的这只黑狗,是先前进去煮面的村妇所变。

    那村妇和黑狗的差别当然不小,视力再不好也不至于搞混了,但这条黑狗两眼空洞,神情木讷,和那村妇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三个人都愣在原地,心里“怦怦怦怦”乱跳。

    这时黑狗全身从里屋钻出来,将门帘揭开了一条缝,可以看见那村妇正蹲在灶前生火,狗子则溜达到外屋,一声不吭地趴在角落里,吐着舌头望着我们。

    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暗骂:“真他妈该死,我为什么会把黑狗看成那村妇了?”

    老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低声嘀咕道:“娘了个狗腿儿的,这狗子怎么长得这么像老板娘?”

    丽莎松了口气,对我和老齐说道:“听闻家里养的猫犬等物,与主人相处久了,样子会变得越来越像主人。”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比如性格懒散之人养的狗,也将慢慢变成一条懒狗,主子会对家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民间有种不太可信的说法,狗不能全身皆黑,因为黑本身是妖邪形,大概全身从头到尾皆黑的恶狗,本身也让人感到不祥。

    我们胡乱找了些理由劝说自己,可再也不能像刚才那么泰然自若了,心中一旦有事,就觉得坐立不安,老齐揭开门帘往里屋看了看,我也伸着脖子往里瞧,只见那灶上一口大锅,周围堆放的木柴,多已枯腐,那村妇空自忙碌,如何生得着火?又看瓦盆中的面条也长毛变绿了,传出一股遮掩不住的发霉味道。

    我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暗想:“这村子里的小饭馆,不知多久没开过张了,米面木柴肯定放了很久没动过,难不成店主自己也不开火做饭?这些人那平日里都吃什么为生?莫非是将过往客人放倒了吃人肉?”

    我告诉那两人:“这地方果是有些怪异,煮的面条绝不能吃,咱趁着天还没黑赶紧走。”

    老齐和丽莎点头称是,可已经让人家下面了,现在说走就走未免有些不合适。

    我摸出五十块钱放在桌子上:“只要把钱付过了,吃不吃还不是客人自己说了算?”说罢抬腿便走。

    我们前脚刚出门,那黑狗好像是明白过来了,突然蹿到门口对着我们放声狂吠,叫声听起来也很是生硬,仿佛喉咙发僵,与那村妇的说话声格外相似。

    老齐腿肚子打哆嗦,唯恐那黑狗追上来咬,急道:“快走快走,怕是那条狗嫌咱们给钱给得少了,想要赶上来咬。”

    我心想:“真他妈的世风日下,连狗子也识得钞票大小吗?”于是握着甩棍回头指向那条黑狗,骂道:“呸,你这条势利的狗!”

    那狗竟然不再追来,只在门内探出半个身子,兀自朝着我们乱吠。

    老齐对我说:“兄弟真有你的,操他娘了个小腿儿的,这狗果然欠骂。”

    这时丽莎说:“你看,老板娘也跟出来了……”

    我再次转头一看,正在里屋生火煮面的村妇,显然是听到黑狗狂叫,也匆匆忙忙跑到门口,一边喝止黑狗,一边招呼我们回去吃面,并说有新鲜的米面,那陈腐的面食是从地窖里取出来准备扔掉的。

    我记得有个“板桥三娘子”的故事,那妇人开了个烧饼店,每天夜里用妖术驱驴磨面打烧饼,白天接待过往客商,谁要吃了她店中烧饼,夜里也会变成驴子,被“板桥三娘子”当做牲口卖掉,我们经过的这个村子,纵然不是几十年前陷入地底的绳村,也必定有些古怪,还是尽早离开为妙,于是再不回头,同其余两人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着奔到车前。

    不过我们很快意识到走不了,周围的雾还很浓,天色将晚,更加看不到路了,只有这个小村子附近的雾气比较少,往回开谁都没把握能找对方向,汽油也所剩不多,一旦迷了路在雾中兜圈子,没准就要在野地里过夜,白天还好说,晚上可挡不住那寒威。

    大概也是鬼催的,此刻我们的侥幸心理又开始作祟,觉得或许是自己太多心了,即便不愿意吃那小饭馆里的汤面,也能在村子里借个地方过夜,人家要真是开黑店的,早已追打出来了,这不是也没出事吗?过了这村没有这店,等迷路了再想找地方过夜可就难了,世上毕竟没有卖后悔药的……

    我们三人合计了几句,车里还有几瓶矿泉水和饼干,凑合着吃些可以充饥,别吃这村里的东西也就是了,只要能找个挡风的地方睡一宿,明天天亮雾散再走也就是了,无奈之下又返回了村头的小饭馆。

    我难免有些尴尬,刚才做贼似的跑了,然后又回来,这是什么意思?只得找借口告诉那村妇,我们有重要物品忘在车上了,因此急急忙忙地赶去取回来,想借两间干净暖和些的房子住宿。

    老板娘见我们去而复返,显得喜形于色,那黑狗也跟着高兴,但脸上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怪诞神情,却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舒服,可也说不上来是哪不对劲儿,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硬着头皮跟她去看房间。

    村头这家小饭馆后院,是一拉溜三间相连的房屋,老板娘说这三间全是空屋,左边和中间的都可以住人,我和老齐住了当中一间,丽莎该住左边一间。老齐看她脸色发白,知道她是不敢一个人住,就说:“咱们也没外人,不如都在中间这屋住,这也是出于安全起见,我们哥儿俩在地上睡,你到炕上睡,好歹对付一宿,等天亮了立刻走。”丽莎稍微有些犹豫,但很快就点头同意了。

    老板娘把我们引到屋内,又自去忙着烧火煮面,我们粗略打量了一番,这间屋子并不高,看起来是比较简陋的民宿,上面是老式木梁结构,主梁从上房横穿过去,抬头便可以瞧见木梁和两边的层层檩条,间壁和后墙有纸糊的窗户,屋内有土炕和整洁的被褥,也是一尘不染,但除了炕桌,几乎没有别的家具,两侧的墙壁上,分别凿穿一个方形孔岤,用于放置油灯,夜里只需点上一盏油灯,两边的屋子都能取亮,可能是长时间没有住过人,屋里也有股子潮湿的霉气。

    我们收拾好了地铺,老板娘终于端来了三碗汤面和一大盘熟菜,留下黑狗把门,让我们吃饱之后尽管安心休息,如果需要热水热汤,随时可以到前屋找她。

    我送走老板娘,眼看天色渐黑,村外的雾气更重了,整个村子寂然无声,如今再想走都不可能了,刚才也忘了问问那老板娘,这村子到底是什么地方?我心神不宁地关了屋门,回头时恰好瞥见房梁边缘好像有些东西,定睛再看,原来那里缠着根破旧的麻绳。

    ◎ 怪鼠

    老齐和丽莎见我望着屋梁,两眼直勾勾地不知在看什么,也跟着抬头观望,一看之下,同样是吃惊不小。

    解放前,大约是民国晚期,有个“绳村”因地陷被埋,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据说当地村民有结绳祭拜的怪异习俗,而且家家户户都掌握着近似养蛊的邪法,外人途经此地,往往会被村民害死。

    我们瞧见屋梁上缠着一团麻绳,理所当然会想到关于“绳村”的可怕传闻,在雾中迷路后遇到的小村子,仅有几十户人家,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里是“绳村”,但村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迹象,让人感觉十分不安。

    丽莎说:“这房屋年代不浅,屋梁会受潮膨胀开裂,缠上麻绳加以固定,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咱们没必要对此大惊小怪……”

    老齐说:“你没在乡下住过,不知道这些讲究,住家屋梁上不能绑绳子,因为像是上吊用的,太不吉利了,娘了个腿儿的,我看即便这地方不是绳村,以前也肯定吊死过什么人。”

    丽莎闻言有些害怕:“要不然……让老板娘给咱们换间屋?”

    老齐想到门口蹲着只黑狗,要出门去前边的饭馆,必然从那黑狗面前经过,心里不免发怵:“这家总共就这么几间屋,没准换得还不如这间呢,咱勉强对付一宿算了,夜里别让油灯熄灭,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所以你们尽管放心,他娘了个小腿儿的,天塌下来,自有我老齐在前头顶着。”

    我寻思如今是没地方去了,可不搞清楚究竟,夜里又怎能睡得安稳?便蹬着炕桌够到屋梁,借着油灯看见梁上果然有些裂痕,都拿铁箍和麻绳箍住了,那绳子普普通通,也不像有意结成图案,看来是我们太多心了。

    我从炕桌上下来,看了看那村妇送来的汤面,可能也是油灯昏暗,反正看上去如同三碗灰色的面疙瘩,也没有滚烫的热气,用手一摸全是温的。

    老齐用筷子拨了拨,抱怨道:“疙瘩汤也比它模样好些,这种东西也敢叫汤面?让人怎么吃?”

    我把那三碗汤面和一盘熟菜放在墙角,告诉老齐和丽莎凡事小心为上,这村子里的东西,一律不要碰。

    老齐连说:“有理有理,如果这里真是那个被埋在地下的绳村,那咱们三人很可能是在雾中迷路,无意当中走进阴间了,一旦吃了这村里冤魂所做的东西,这辈子就别想再回去。”

    我看那村妇并不像当年被埋在地下的孤魂野鬼,老齐这层担心倒是多余了,只是听闻养蛊的人家里没有半点尘土,这屋子长期空置,却干净得有些可疑,不得不提防那村妇放蛊害人,所以饮食等物一概不能触碰。

    丽莎不解其中缘故,她认为不该把人都往坏处去想,一行三人无非是途经此地,与那村妇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吃饭给饭钱住宿给店钱,为什么对方还要放蛊害人?

    我说你这大妞儿不知世情险恶,以前我在南边听人讲养蛊的邪法,最初发自岭南酷热之地,先是收集百虫,比如蝎子蜈蚣蟾蜍蜥蜴之类,放到同一个通气的瓮中埋于地下,其间各种毒虫互相吞噬,经过一年之后开启,最后所剩一虫为蛊,如果存活下来的是蛇,此蛊即为蛇蛊,如果是蝎则为蝎蛊,谁要是养了蛊不把它放出去害人,那蛊便会反噬其主,故此这些养蛊的人家,很多是被迫放蛊害人,若想活命只能不断害人,否则自身将会死得惨不堪言,后来从中衍生出的分支众多,根据各地水土不同,蛊的种类以及生克之法也大有区别,这些个旁门左道里的东西,不能用常理判断。

    根据道听途说来的消息,那个被埋在地下永不复见天日的“绳村”,村内民众多以此类邪术害人性命,那村子虽然消失了,但是近些年偶尔还会有人见到,因此一直有闹鬼的传言。

    我无法确认这雾中的村子,是不是充满了冤魂恶鬼的“绳村”,在屋里跟老齐和丽莎商量了几句,脑海中有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出来,想到村子里走一圈看看究竟,前门虽有那条黑狗守着出不去,但可以从后窗钻出去。

    我不管那俩人是否同意,趁着天色还没有全黑,揣上甩棍从后窗爬出屋子,看那村中房屋大半隐在浓雾当中,附近没有半个人影,我给自己壮了壮胆子,轻手轻脚走到一户人家门前,从门缝中向内张望,见到有几个村民模模糊糊的身形,正在雾中进出走动。

    我见村里一切如常,先把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多半,估计因为雾大,村民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了,为了少生事端,我也不敢多做窥探,又往村子里面走了走,这村子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各家各户的房屋距离紧凑,很快便由村中的道路走到了尽头,这时村屋中大多点起了油灯,而尽头的最大的一座房屋,我猜测那是村长之类有地位的人家,屋子里面依然黑着,似乎没人居住,屋前空地的古井上搭有架子,以粗绳悬吊着一口大铜钟,大小能罩进去两三个人,形制十分古老,铸有兽纹为饰,风吹雨淋的年头太多了,磨损得较为严重。

    我心想悬挂在村子里的铜钟,可能是用于报时或召集村民,以前看那些老掉牙的国产战争电影,多有此类情形,村里一敲钟便是集合民兵去打鬼子了,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很想过去敲两下试试,但铜钟一响,肯定会惊动村民惹来麻烦,又恐出来的时间太久,让老齐和丽莎替我担心,所以只是匆匆看了几眼,随后从原路返回村头,仍旧打那纸糊的窗户爬进去,把在村中所见对那俩人说了一遍,当然免不了加些作料,主要是突出我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才敢飞檐走壁夜探荒村。

    老齐听罢放下心来,说道:“既然没什么怪事,那咱们也别疑神疑鬼了,这地方天黑得早,大伙吃完饼干早点歇下,别耽误了明天的行程。”

    我们带了几包饼干和少量矿泉水,三人胡乱吃了几块充饥,然后找根棍子顶住门,让丽莎睡在炕上,我和老齐一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