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紫星仙奇缘 > 紫星仙奇缘第11部分阅读

紫星仙奇缘第11部分阅读

香。

    横批是:一表忠心。

    下摆龙椅宝座,头顶上端,挂龙凤乘祥,用布幕挂帘。

    俗语讲:“阴阳相吸,龙凤相引。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天地之间,万物生灵,没有绝对的,事物总是千变万化,对立的统一。”如果是真龙来临,必将归位。他能捂出内中的机密,哪是他的位置。如果不是真龙降临,他会眼花缭乱。胡猜乱想;

    龙椅前面左右两边各摆六把虎椅,编好记号,从左边起,紧贴龙椅的一把为一号,依此类推,到右边紧贴龙椅处为十二号。

    这十二把虎椅各有各的道理。

    收拾停当,他看了看,还比较满意。即吩咐家人如何!如何!清清楚楚交代一番,自己坐马车走亲访友去了……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

    第四十五章 错判机关

    闯王李自成按照老指给的方向,出连寨集南门寻访李玄。清晨露珠如村姑的眼睛凝望朝阳火红的天边云霞。闯王李自成与随从眼望村庄的村民,那水桶挑满牛羊的欢叫。及扛着锄头,踩着晨露耕耘的农家,裤管沾满湿漉漉的艰辛,蓦然回,闯王现印在垄沟里自己的脚印,正排列成一淳朴的乡土诗。走了一段路,过了两个村庄,感觉差不多了,抬头见前面路旁有一位十几岁的放牛男童。

    闯王李自成停止脚步,即向前打听:“小童!前方可曾是罗李村?”(男童是李玄特意安排带路的)

    男童抬头看了一眼,心想这一位可能是李玄叔让我等待的那位朋友,即赶快回答:“前方正是罗李村。这里是郭庄,敢问您找谁?”

    闯王闻听心里高兴,已经到了罗李村,马上即可见到他要找的那位贤人了:“这里是否有位叫李玄的!你可曾知晓?”

    “嗷!李玄叔啊,知道;我给你带路!”男童牵着牛,带领闯王;拐了一个弯,男童用手一指。“前面那一户就是……”

    闯王抬头观看,好一个院落,十分威武气派;你看那大门左右两边,分列两座威武雄狮,枣红色十二钉铜包大门;闯王李自成观罢心想,怪不得这么气派,听人讲:“李玄祖父五代在朝为官,曾祖父跟随郭子义部下为将,转战南北,为朱洪武平定天下立过么汗马功劳。常言道:将门出虎子,可是一点不假。”正想着看着……

    家人出来迎接,抬头见来了一位先生打扮的陌生人,仔细观看:这位先生相貌不一般,远处看,是一位彪形大汉。走近以后,觉他的身体是多么强壮!家人心想只有打铁的铁匠或练武之人,才会有那么结实的身体,他有着多么宽大而滚圆的肩膀,熊似背脊,高大的身材。他的穿戴打扮;头戴毡立帽,身穿浅兰色长袍,外套灰暗色短褂,肩挎马搭,身后跟着一名随从。

    “敢问;你们是?”

    闯王向前抢先一步回答:“我们是李先生的朋友!路过此地,特来看望李先生的。”

    “啊!是我家主人的朋友。”家人笑着边点头边接下闯王身上的马搭。

    其时家人心里早已猜个八、九不离十,就凭他这个身体,再打扮也不像先生啊!

    在家人的带领下,越过头门,迈过二门,把闯王带到大庭---李玄摆设的金銮殿前停下,家人用手指着皇位让闯王上坐。

    闯王走了进来,抬头看了看大庭;心想,这个大庭的摆设可不一般,上方挂着他家的祖宗老人像,左右两边贴着对联,写的什么?字迹太潦草看不明白,还用布幕围起,可能是;他家老人刚刚过世。

    不管是怎么着,反正他是忠孝子,要不!为何把先辈老人供当央?

    闯王心里想想:嗷!我明白了,这是李玄在故意将我的军?考验我一下,是否真心求贤?

    “不!”他又摇了摇头,否认了自己的判断,哎!也可能是人家当地的风俗吧。想来想去,怎么也弄不明白,贤人到底搞的什么名堂?到底设计的是个什么机关?

    “嗨!”不管三七二十一做小人行大礼有何错呢。何况自己是来求人家的,见了贤人的祖宗就要行此大礼。见了祖宗不行礼,还谈什么忠、孝、伦、理、纲常!

    也罢!我是主动登门来的,是客人,他是主人,是圣贤,我就委曲求全一下吧!

    于是,闯王李自成即刻拍了衣服,双手合起,举过头顶,三作揖,然后跪下,接连叩仨头,站起!

    迈步上前准备坐下;别慌,慢着!容我想想;

    找座位又碰到难题,不知贤人搞的什么名堂,摆那么复杂,我应该坐哪儿呢?

    坐上边吧!那是人家敬老人的主位,我坐上边成何体统?

    再说我是来求贤的,是客人。总不能先宾夺主吧?

    唉!还是要有点礼貌吗。俗语讲:“礼让三先!”好吧!我应该坐在左上第一个位置,最恰当合适不过了,常言道:“左为大,右为小。”

    闯王心想,不管贤人如何摆设,这个机关我已经破定了,于是,他十分满意的坐了下来。

    这时,家人端来茶水,向闯王笑了笑十分客气地讲:“真不巧,我家主人不在家。外出走亲访友去了。”

    闯王心想,来前又没有提前打招呼。我现在又是先生打扮,怎能怪罪贤人,随口讲:“没什么!没什么!我们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朋友。”

    家人把茶水递给闯王,一边擦着桌上的茶水,一边讲:“你们二位先坐着品赏茶水,稍等片刻,我立马派人去找。”

    闯王笑了笑,未作回答。

    家人出去一直偷偷地看着闯王的一举一动。

    只见闯王一会站站,一会坐坐,一会走走……

    其时,闯王心里十分着急,好多军中大事等待处理。左等右盼不见来人,等了约莫一、两个时辰,还是没见来人,等的实在急人!

    闯王向随从讲:“走吧!改日提前通报一声,再来不迟!反正也不远。”

    即站起身来和随从二人拿起马搭,前后瞅瞅无人,喊叫两声也没人答应,没有打招呼就消失了。

    ……

    到晚上,李玄回到家中,把家人找来问明情况,家人把闯王的一举一动,所看到的详详细细一字不漏地讲了一遍。

    “嗨!”李玄叹了一口气,“本想这次能遇到我要保的明君,挥一下我的才干,谁知竟然是空喜一场。”

    家人不解地问:“怎么了?”

    “来不是真龙天子,或不是我要保的明君。”李玄摇了摇头答。

    家人瞪大眼睛望着主人。

    李玄接着讲:“你别看他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他只有一年多的天下,而且还是在动乱之中。”

    “你是怎么知道的?”家人不解其中含意,想弄清原因问。

    “因为我设好的龙位他不去上坐,胡猜乱想,什么我的祖宗灵位,三跪九拜的。他的江山就坏在这三跪上。”李玄感到惋惜。

    家人瞪着大眼看着李玄问:“为什么?”

    李玄详细的解释:“其一、大凡成大事的人都有野心,见了皇位、宝座会争着抢着去坐,不会让给第二个人。岂有谦让之理?再说他造反的目的,不就是想当皇帝吗?

    其二、他选择了左上第一个位置,按现在来讲,还是正确的。坐在仅靠龙位的第一把交椅,已经离皇位很近了,他把握不住,而且坐立不安,只待一个多时辰。我断定,他一年多的皇位,也是在不安宁动乱之中度过的。”

    这时,家人倒了一杯茶水,李玄接过喝了一口放下。

    结果事实如此,李自成从一六6四年一月,在西安建大顺国,自称皇帝到一6四五年四月消失,正好一年另三个多月,而且这个皇位还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

    李玄又喝了一口茶水,咳嗽一声继续讲:“第三、他见了皇位称主位,胡思乱想,不去上坐,而且又三跪三叩。我断定;他让皇位坏在三跪,他心里想的是没有的事,没有即是无,应该坏在“无三跪。”他不打招呼消失,也叫无。”

    结果;事实如此,他的皇位让出果真坏在吴三桂手里,而且李自成的消失到底是死是活,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迷……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

    第四十六章 一张纸条

    那半个月亮斜挂在归德府里那颗老柳树尖上,好像一掰橘子在银白的形如波涛的白云间镶嵌着犹如美人的笑靥,清丽中带着点冷漠,温柔中带有一份高傲,高贵得令人不敢说爱……

    会客厅内,灯火通明,卢知府和李玄边喝茶水边讲闯王李自成访贤的故事。卢知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继续向李玄讲:“闯王李自成为访贤之事一直后悔,如果要是得到贤人如今又是什么样?”

    其实李玄心里十分清楚,卢大人所讲这些事情都是他的过去,现在听起来如同在眼前,听到卢知府说闯王为访贤而后悔很感兴趣:“李自成真是这么讲的吗?”

    卢大人道:“那还有假,闯王李自成向我讲梦的那天,我身后还带着护卫赵武,不信你去问问他!我当时看了看护卫赵武,他象听故事似的那么全神贯注。”

    “闯王李自成后来还怎么讲?”李玄好想听上隐了。

    闯王李自成当时对我讲:“今日见你卢兄特回忆此实情,唉!一言难尽,我带领百万大军轰轰烈烈打到北京确实得到了玉玺,一点不假,有何用呢?”

    卢大人给闯王李自成再次鼓劲打气:“那可是皇帝玉玺呀!它有着至高无尚的权力,有了它不就有了一切吗?”

    闯王李自成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道:“是呀!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有了玉玺就有了一切。看来我错了,即使有了玉玺---权力,如果没有能人很好地管理、掌握挥其作用也是枉然。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紫’与‘金’是不能拆开的,现在后悔也晚了。”

    卢大人心里琢磨起李自成失败原因:“这件事怪谁呢?叫我来看应该怪太白金星,玉帝金口玉言,是让文曲星抱着玉玺转世的。硬把他拆开托梦告诉给李自成,年数多了李自成哪能记那么清楚。”

    卢大人试探着问闯王李自成:“我听众人传说;部队开往陕西时,在途中已经得到了良贤?”

    闯王李自成点了一下头:“是啊!我在柘县访李玄时,当天没见到贤人,准备第二天再去,衣服都换好了。这时,不知是谁问了我一句,地方有没有记错?并随手递了一张纸条。你说;年数多了,我梦中的事情,哪能记那么清。坏事就坏在这张纸条上……”

    卢大人对闯王李自成的失误,感到惋惜地讲:“多跑两趟就好了。”

    闯王李自成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是啊!我当时也没加思考。人家真正的贤人,那能跑一趟就成功呢?刘备得诸葛亮跑了三趟,三顾茅庐你知道吗。周文王得到姜子牙追了多少趟,一直追到河边,姜子牙照常直勾钓鱼,理都不理。‘愿上钩’。我怎么不加思考呢?更不要说跑第二趟,第三趟了……唉!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我看了看闯王李自成的表情,的确在为没有得到你而后悔。”卢大人道。

    李玄摇了摇头:“我告诉你卢大人,闯王李自成跑十趟也没用的。”

    “为什么?”卢大人瞪大眼睛问;

    李玄也哀声叹气道:“唉!这件事以后自然会明白的,还是你继续讲闯王李自成吧……”

    “闯王李自成醒悟了,已经晚了,什么事情没有耐心,没有决心,是不可能实现的!”卢知府接着讲:

    闯王李自成回到柘县驻地,因第一趟没有见到贤人,他要学刘备三顾茅庐。于第二日早早起床,换好衣服准备即刻起程,再去连寨集再访李玄。

    这时,众将领赶来了,让他打开纸条看一看,并向闯王讲:“梦中的事情有没有记错,杞县有个举人叫李岩会不会是他?”

    闯王李自成这才把纸条打开观看;

    柘县---李玄。

    杞县---李岩。

    “哎呀!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偏偏在我要即将要出的这一刻。”

    “好好辨认一下,弄清楚了,免得再跑冤枉路。”一将领关心地讲。

    闯王李自成再次拿起纸条看了看,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已经二十年的事情,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白胡老头反复交代,地点:豫东,县名是个木字旁,跟我一个姓,是姓李的一户人家。”

    众将领拿起纸条分析起来,让闯王李自成再次观看:“你看;这个县名也是木字旁,跟你一个姓,也是姓李,两县都属豫东开封府管辖。”

    众将领齐声纳问:“到底是柘县,还是杞县?是李玄,还是李岩?”

    “这个……?”闯王李自成拍打一下脑门,实在辨认不清,只好摇了摇头道:“把我也给弄糊涂了,算了,不去了!”于是,只好脱去刚刚换好的衣服。

    卢大人听了闯王李自成所言纸条上两个县名和人名,琢磨了一会儿,瞪大眼睛对李自成讲:“叫我看这两个县名和人名差不多,那是上帝故意安排来迷惑你的,要不咋会那么巧,会出现三巧合呢!实在少见。”

    “是呀!有道理。”闯王李自成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当时我脑子乱的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感到这个得来比较容易。再加上战事紧急,也确实军务繁忙,就稀里糊涂把李岩带走了。

    从柘县出,一路攻打,取下开封,拿下洛阳,直捣西安。在西安建大顺国,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按功行赏。把李岩和牛金星封为军师,直捣北京,从崇祯皇帝朱由检手中夺得玉玺。

    闯王李自成高兴地当晚赶制龙袍,终于圆梦成真:“紫金”结合了!

    后来经过牛金星揭出老底,保国宰相文曲星是个假的!

    闯王李自成于第二天即退出了北京城的金銮殿……

    这时,闯王李自成才觉确实把人带错了,怪就怪在李岩身上,都是因为他的出现,我才弄混淆。费那么大的劲,打到北京找到了“紫”玉玺,得到了天下。本想这回“紫金”终于结合了,满以为我可以稳坐皇位,弄了半天“金”是个假的。

    卢大人摇了摇头,倒不这么认为,他为李岩鸣冤叫屈:“李岩为你成就大业,大军作战取得胜利可出了不少主意啊!”

    闯王李自成“唉!”了一声,叹了一口气:“是呀!关键是内部不团结,牛金星曾多次向我进谗言讲他的坏话。于是,我一怒之下,当着众人的面,把李岩给“杀”了。”

    “我说呢!怎么见到你一个响当当地拥有百万大军的闯王,像变了个人似的?”卢大人带着担心的语气讲。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

    第四十七章 临终托付

    “今天刚刚把李岩杀了,我正在坐着恶气。正巧卢少吉老兄你来了。我才把真实祥情讲于你听,你是我的家乡人,也是我最相信的、最靠得住的,我的一切全托付给你了……”闯王李自成道。

    卢大人看到李自成讲出如此悲哀伤心的话,心想他对后事已经有所预料,是在托付后事吧!开始寻找代理人了,于是卢大人赶紧回话:“我们是老乡,有什么吩咐你尽管讲。我卢少吉一定不会辜负闯王的希望。”

    闯王李自成再次叹气:“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没有卖后悔药的……当初的幼稚,只要有了玉玺即有了一切。现在想起来我确实错了,我即便是得到了“紫”玉玺,没有“金”的结合也是枉然。”

    “你目前如何打算?”卢大人瞪大眼睛看着闯王李自成问。

    “我带着它反而麻烦,天天打仗,清兵追杀,东躲西藏,就不如把它交与你暂切保管,等待时机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说着李自成站起,到身旁行包里取出玉玺,双手捧起“紫”玉玺低下头来,用嘴在玉玺上吻了一下,即递给了卢大人……

    卢大人赶紧双手捧起“紫”玉玺,看了看然后放下,用布包起,心想这可是宝贝呀。不知有多少人想得到它。

    闯王李自成又深情地向卢大人交代:“你明里是大清王朝的知府,以此官衔做为招牌,暗地里是我大顺国的良臣,是我大顺国的继承人,从即日起转入地下工作。希望你不负众望,头脑灵活,见风使舵,千万不要忽视了“紫”与“金”的结合,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