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此一生 > 锦此一生第6部分阅读

锦此一生第6部分阅读

道。

    “也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那是一定。”

    陆亦铎突然想起了什么,嘱咐道:“对了,明日靖远侯府的姜夫人出殡,你们经过荣恩街的时候务必小心一点。”

    第二十八章 搬离

    陆亦铎又嘱咐了几句之后,才带着尹清华去向陆夫人告辞。

    陆夫人听到他们要搬出去,也没有过分惊讶或挽留,先是就入选庶吉士一事夸赞了尹清华一番,又再三叮咛着“即使搬走了也要常来常往,切莫疏远了”云云。

    尹清华连连应是。

    陆夫人并未再多言,吩咐丫鬟们去开她的库房,要将那个四扇紫檀木雕的四季如意屏风赏给尹清华当做迁居之礼。

    尹清华不免有些错愕,觉得这礼物似乎过于贵重了,面带疑虑地朝陆亦铎望去。

    陆亦铎使眼色让他尽管收下。

    尹清华便不再多想,恭敬地向陆夫人道了谢,告辞离开了正院。

    正在南小院忙着整理行李的顾氏,见了正院差人送过来的那个四扇屏风,也先是愣了一下,转而又会心一笑,继续收拾东西去了。

    旁边的尹子昊一直十分兴奋地在屋里转来转去,他最喜欢搬家什么的了,因为可以将平日里顾氏不让他动的玩具全部翻上一遍。

    本来他还想叫陆清容一起来玩,但陆清容理都没理他。

    陆清容自知没有办法阻挡大家搬家的步伐了,只好跟在尹屏茹身旁,心不在焉地往自己的小箱子里扔着各种物件。

    尹屏茹见她双手攥着原本陆家屋里摆着的一对卉纹青花烛台,正要往箱子里扔去,赶忙伸手轻轻接过去,小心放回了桌上。

    陆清容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添乱,便摇摇晃晃地跑回床上去,不再捣乱。

    第二天一早,尹清华他们本打算直接从南小院临街的门出去,不想惊动府里的人。

    而陆亦钟和耿氏,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陆亦铎的一儿二女,特意赶过来送行。

    “今天靖远侯府出殡,大哥一大早就出去安排路祭祭棚的事,不能过来送行了。”陆亦钟首先说明陆亦铎为什么没过来,“我就代大哥一起祝你们迁居吉顺,德昭邻壑!”

    “搬个家而已,还劳烦各位相送,真是愧不敢当!”尹清华客气地道谢。

    后面五个小孩子也纷纷上前说着“如意平安”一类的吉祥话。

    六岁的大少爷陆呈杰,以及五岁的大小姐陆芳玉都开始习字读书了,举止礼仪已是有些模样。

    三岁的二少爷陆呈熹跟在他们二人后面,有样学样。

    而二小姐陆芊玉和三小姐陆蔓玉都只有两岁,说话还不十分利索。

    陆芊玉甚至完全搞不清楚为何一大早就要跟着二叔他们来这里,只很是天真地望着陆清容,似乎并记不太起她是谁了。

    而陆蔓玉就不一样了。

    今日陆蔓玉穿了件大红色五彩刻丝小袄,芙蓉色绣金马面裙,一对小小的双丫髻上,插了不下七八只赤金蝴蝶……此刻正昂头,一脸得意地盯着陆清容。

    直到陆清容随尹屏茹上了马车,仿佛还能感到一道金灿灿的视线在背后跟着自己。

    尹家的十几辆马车于辰正时分,驶出了静林胡同,往城南而去。

    此时在他们去往城南必经之路的荣恩街上,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从靖远侯府大门往西的一整条街上,高棚林立,摆烛台、设筵席、奏乐音的皆有之,正是各家的路祭。

    第一座是燕国公唐家的祭棚,第二座是安乐侯吴家,第三座是武定侯崔家,第四座是承平侯宋家。

    后面各路文武百官的祭棚更是不胜枚举,陆家的就在其中。

    陆亦铎今日天还没亮就已经过来,亲自监督搭建自家的祭棚,并设好香烛纸钱以及供品用来祭拜。想着等姜夫人的灵柩过去之后再回去,以示对亡灵的尊敬。

    辰正三刻,靖远侯府正门大开,出殡的队伍如白色河水一般从府内慢慢涌出。

    队伍中最前面是负责开路插路旗的几十个人,而后便是靖远侯世子蒋轩。

    蒋轩已在府内完成了摔丧驾灵之礼,此刻正抱着姜夫人的灵位走在前面,悲不自胜。

    在他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

    先是上书“奉天封诰世袭靖远侯正妻蒋门姜氏国夫人之灵柩”的明旌长幡,然后是请灵之人以及姜夫人的灵柩紧随其后。

    蒋轩通身孝服,面无表情地在前面走着。

    他此时甚至有种失魂之感,觉得现在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梦。

    等梦醒来,母亲仍旧在那里,与他一起吃饭,陪他一同读书……

    他始终不能理解,那个前些天还带他远赴山东祭祖的母亲,那个在回来路上的清潭寺躲过一难的母亲,那个被身边人恭维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母亲,那个前一天还因为贪玩而对自己好一番训诫的母亲……怎会突然就这么离开了他。

    母亲一向身体康健,人人都说他的这副好身体就是随了母亲,如何一夜之间就病无可医了?

    他有太多的事想不明白,他想去找那个大夫问个清楚,家里的所有人却都拦着他。

    他知道是吴夫人让他们这样做的,却也无能为力。

    蒋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即刻变成一个大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管自己想说什么,想做什么,都被人以“小孩子任性”为由轻易阻拦。

    蒋轩就这样压抑着心中的凌乱,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走。

    行至第二座祭棚,也就是安乐侯吴家的祭棚时,他不禁抬头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继续走着,心中腾起一股难掩的恨意。

    自从他开始记事儿起,吴夫人就已经是靖远侯府的平妻了,每当有人在母亲面前提起她时,母亲那黯然神伤的样子,就像是烙印一般印在他心里。

    原本他对吴家只是有些厌恶,而母亲的离去让他把这种厌恶直接变成了憎恨……

    此时尹家的车队刚好从北边而来,停在了荣恩街西头的北侧。

    因昨日陆亦铎的提醒,今日尹清华他们几人的马车都驶在最前面。

    刚一见到有人在前面荣恩街的两旁插旗,尹清华连忙让马车停在路边,等送殡的队伍过去后再穿过荣恩街往南去。

    车内的陆清容感觉到马车骤停,不禁掀起帷裳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

    只见如同银山袭来一般的队伍从东边而来,又浩浩荡荡往西边而去,走了好久才全部走完。

    当中前面一抹身姿挺拔的小小身影,让陆清容顿生熟悉之感,不由盯着那背影看了许久。

    第二十九章 重提

    直到那小小的背影淹没在那片白色的海洋中逐渐远去,陆清容也没能想起什么。

    送殡的队伍已经全数经过她们面前,荣恩街上再次只剩下两旁的路祭棚。

    尹家的马车依次开动,缓缓穿过荣恩街往南行进。

    陆清容还没有把掀开的帷裳落下去,而是继续张望着,看能否在两旁的路祭中找到陆亦铎的身影。

    搜寻陆亦铎未果,却是让她在荣恩街靠南侧的一个祭棚下,发现一个她最不想见到的人。

    此人身着墨色素面锦缎袍子,头戴一支羊脂白玉簪,站在祭棚下与身旁的男子说着话,正是贺楷。

    陆清容并未定睛细看,下意识地迅速落下手中的帷裳,赶紧往身旁的尹屏茹那里偷望一眼,见娘亲并未跟着她的视线往外看,才稍微镇定下来。

    她觉得自己肯定没看错,毕竟曾经那么近距离接触过。

    可这贺楷怎么也到京城来了?他不是才和邱沐云成亲吗?

    古代可没有度蜜月这一说,刚成亲的新人若无要事,是不该轻易离家的。

    陆清容不管贺楷为什么会出现在京城,只盼着他早点离开才是,别让尹屏茹碰见了又徒增烦恼……

    之后的一路上,陆清容都不再东张西望,乖乖坐在那里一直到了她们在木樨胡同的新家。

    由于新宅子与济南老宅的布局类似,众人的住处很快便安排妥当。

    尹屏茹还是坚持住在了二进的东厢房。

    东厢房靠南的那一间给了陆清容,绿竹陪着她一起,并没有和丁奶娘一样住在后罩房。

    陆清容也发现这里和济南老宅实在是太像了,只是树木花草要少上许多,除了抄手游廊下的那一小片地方,整个院子基本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如今一安顿下来,陆清容觉得住在这里其实挺好。

    毕竟是尹家的宅院,不再寄人篱下,想来尹屏茹也能少些拘谨吧。

    只是撮合陆亦铎和娘亲的事情变得有些麻烦……

    谁知第二天一早,尹清华刚刚出门前往翰林院报到,陆夫人就派了人来请顾氏过府一叙。

    顾氏这两天也对陆夫人的态度隐隐有些察觉,这才搬出来一天又找她过去说话……想着自己应该是猜得不错,便欣然前往。

    为了以示亲近,这次陆夫人是在正屋的东稍间见的顾氏,身边也只站着大丫鬟翠云一人。

    按照大齐朝的常理,这说亲之事应是先请媒人上门才对,但陆家与尹家关系匪浅,历来不太在乎这些虚礼。当初若不是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济南,陆夫人也不会还专门请人去探口风。

    顾氏今日穿了件湖色竹纹妆花褙子,带了套素银点翠的头面,既不十分随意,也不过分隆重,进来见了陆夫人先福身行礼。

    “快坐!”陆夫人指着香枝木罗汉床的另一边,“我今儿个找你来啊,是有事要与你商量!”

    顾氏依言坐下,恭敬地道:“陆夫人有什么事直接吩咐便是。”

    “这件事可不同,一定要商量才行!”陆夫人意有所指。

    见顾氏仍然未领会,陆夫人也不再继续打哑谜。

    “以前你们母亲还在的时候,我曾请人去府上提过亲,被她一口回绝了。”陆夫人面色含笑,语气十分自然,“想必你也曾听说过吧?”

    “这……”顾氏一时也不知该如何作答,似乎说知道或是不知道都不太妥当。

    陆夫人一看她的表情,便清楚她定是知晓的,并不等她作答。

    “我这次请了你过来,就是想要旧事重提!”陆夫人说得直白。

    顾氏见陆夫人终于把话挑明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尹屏茹和陆亦铎,顾氏当然十分乐意,而且她断定尹清华也必是赞同的。

    “陆夫人说的提亲是指?”顾氏在尹家就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

    “自然是我们家老大,和你们家屏茹。”陆夫人笑了笑,接着道:“他们二人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虽说之后各自的……都有些不尽如人意,如今他们都是一个人,我们两家又是通家之好,知根知底的,若能结成亲家,也是件难得的喜事。”

    顾氏也觉得自己刚刚太过小心翼翼。

    “不瞒陆夫人说,听您这么一讲,我也认为此事甚好。”顾氏直言道:“只是这毕竟是屏茹的终身大事,我只是个做嫂嫂的,还要回去商量了她哥哥方才敢给您回话。”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顾氏是想着问问尹屏茹自己的意思。已是再嫁,顾氏希望尹屏茹这次能自己拿主意。

    陆夫人表示理解,说了会“静候佳音”,便又与顾氏闲谈了一盏茶的功夫。

    顾氏告辞之后,陆夫人心里突然有些别扭,对身旁的丫鬟翠云问道:“你说,我刚才是不是太主动了些?”

    翠云当然回答没有。

    这时,外面的丫鬟进来禀告:承平侯府的二夫人来了。

    承平侯府的二夫人是宋家二房的夫人,也就是当今承平侯的弟媳。

    陆夫人有些纳闷,她平日与承平侯宋家并无过多的往来,只是以前在春宴一类的场合曾经打过照面罢了。

    这几年她孀居之后,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不知这二夫人突然登门所为何故。

    陆夫人吩咐将二夫人请到正院花厅,自己也将刚刚的常服换下,穿了件秋香色梅花暗纹对襟褙子,换了套祖母绿的头面,便往花厅去了。

    “不知道您今日来访,有失远迎,二夫人莫怪。”陆夫人一进花厅先说道。

    “陆夫人太客气了!”二夫人身着石榴红十样锦妆花褙子,同色的八幅襦裙,掩嘴而笑时,堕马髻上一支赤金丁香花簪子的流苏一晃一晃的,乍一看竟不像是个年逾四旬的妇人。

    二夫人刚一落座,便开门见山道:“我今儿个是来做媒的!你们家大爷不是至今还未娶填房吗,现在就有个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了!”

    陆夫人有些发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不才跟顾氏通了气,媒人就上门了?

    二夫人见陆夫人没说话,以为是默认了,便继续说道:“是安乐侯吴家的五小姐。虽说是庶出,却是端庄娴雅,品貌双全,而且还读过书,和你们家大爷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第三十章 促使

    陆夫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承平侯府的二夫人这是为别人提亲来了。

    但刚一缓过神,陆夫人心里顿时有些不是滋味。

    安乐侯家的五小姐是否合适暂且不论,单就让承平侯府二夫人贸然上门提亲的举动,便叫人心里别扭至极。

    大齐的婚嫁之事,尤其在八字还没一瞥的时候,向来都是要由男方先提出的。

    除非两家关系十分亲密,才会不顾这些礼节由女方先提出来。

    他们两家的情况,显然不符合这一点。

    再不然就是女方身份尊贵,属于招赘或者下嫁。

    陆夫人心中对安乐侯府自以为是的莽撞作风嗤之以鼻,却又得礼貌以对。

    “二夫人先等等!”陆夫人出言打断了她对安乐侯府那位五小姐的溢美之词,“刚刚是我老糊涂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您的来意。”

    见二夫人有些不解,陆夫人继续道:“是这么回事儿,我们家老大现在的确还未娶填房,但如今已经开始议亲了,只因还没来得及过礼,故而不曾向外宣扬。有劳二夫人如此惦记着我们,等日子定了,必是会第一个告诉您!”

    话虽客气,但却是不留余地地拒绝了,而且连跟谁议亲都不肯说。

    二夫人面色微沉。

    原本这说媒就是这样,有成的就有不成的,她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说媒被拒的事情,但想到安乐侯府承诺事成之后给她的谢礼,还是有些不太死心。

    “那我先恭喜陆夫人了!”二夫人瞬间恢复眉开眼笑,“不过您也说了,这礼还没过,日子也没定,若是有什么变故也未可知……我这人说话直来直去,这也是就是论事,您可千万别怪罪!”

    见陆夫人神色如常,并未动怒,二夫人又开始数落起那五小姐的好处来:“安乐侯府的孩子多,平日里五小姐和幼弟幼妹处得极好,照顾起孩子来很是熟稔呢……”

    陆夫人实在是有些听不下去,随口夸赞几句,便把话题扯开了。

    二夫人见今日已然无望,悻悻然告辞离去。

    她这一走,陆夫人才长出了一口气,耳边总算清静了。

    陆夫人虽然同意了替儿子求娶尹屏茹,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她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情愿。

    但如今安乐侯府出来横生枝节,反而让她变得更为坚定了。

    安乐侯府在京城里可以说是个独特的存在,没人敢得罪,却也没人看得起。

    凭借吴皇后这座大靠山,吴家近年里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安乐侯吴兴春这些年光小妾就娶了十几房,更别提外面传言的那些外室了。这庶出的五小姐,也不知是哪个小妾生的……

    陆夫人对小妾偏房之类,向来没有好感,也很不习惯。

    陆家的这两代人,皆是嫡出,陆亦铎和陆亦钟都是陆夫人亲生。

    陆亦铎不用说了,连个通房都不曾有。陆亦钟虽说有两个姨娘,但那都是耿氏自己抬的陪嫁丫鬟,且并无子嗣。

    在陆家这个全是嫡子嫡女的环境里,一个庶出的儿媳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别说安乐侯府了,就是靖远侯府都不成!

    唯一让陆夫人有些欣慰的是,若说安乐侯吴兴春有什么是最擅长的,那绝对是利字当头、见风使舵,吴家在这个时候想跟陆家结亲,是不是说明陆亦铎虽然只是原职留任,却依旧很受重用……

    陆夫人现在也顾不上细想了,一想起刚刚承平侯府二夫人那软磨硬泡的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