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伐清 > 伐清第47部分阅读

伐清第47部分阅读

句,就大惊失色,急忙跑向总督的营帐,只看到大批的士兵正涌出他们的帐篷,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

    总督大营那里特别混乱,周培公还没能挤过去就看到一个总督的幕僚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他忙一把拉住这人,问道:“出了什么事?总督怎么了?粮道又是怎么回事?”

    “大事不好了。”这个幕僚满脸惊惶,对周培公嚎道:“刚才我遇到张巡抚了,他说我们的粮道被李来亨断了,总督急忙召见那个来报信的使者,没想到那个使者居然藏着一把短剑,刺杀总督。”

    “总督现在何处?”周培公闻言也是手脚冰冷,虽然胡全才不得人心,但他是一军之主,如果出了什么三长两短,立刻清军就会大乱。

    “生死未卜,还杀了总督的几个卫兵。”那个幕僚竟然哭了起来,刚才他根本就没能靠近帐篷,亲兵营的游击领着兵环绕总督大营,湖南巡抚和一群将领正在营中保卫总督,商议军情,不许任何人靠近。

    “刺客呢?巡抚大人呢?”

    “刺客趁乱跑了,巡抚大人说是一个年轻人,二十岁上下,自称刘名,还带着十几个随从。”幕僚一股脑地把刚才张长庚发布的消息都告诉了周培公。

    就在这时,突然有更大的一阵喧哗传来,一群传令兵在营中纵马奔走,高呼着命令:“发现刺客向汉水水营方向那边跑了,没有回钟祥,巡抚大人已经带队追击去了。总督殉国了!临终前命令大家各自返回武昌。”

    “总督殉国了?各自返回武昌?”周培公听的愣住了。

    但此时张长庚已经带着一批湖南亲信将领、还有胡总督的亲兵游击,领着军队呼啸着从营门冲出,直奔汉水边的水营而去,为首的一个骑兵的马上还横着一具白布包裹的东西,隐约可以看出人形。

    ……

    明军发现清军大乱则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夜晚也看不清到底出了什么事,只知道那里人声嘈杂。

    “谁去劫营了么?”钟祥城头上,邓名和袁宗第面面相觑,他们都还不知道李来亨已经包抄到清军背后,不过也知道就是最近一两天的事,因此明军早有定计,不打算主动出击,而是等清军利用水师撤退时再随后掩杀。

    邓名派传令兵去城外的刘体纯各军询问,很快各军回报他们也不知道清军出了什么事,贺珍更怀疑是敌人的诱敌之计。

    “诱敌之计?这未免也太像了吧。”邓名站在城头遥望清军的营地,显然敌军已经是大乱:“难道是李将军已经得手,敌兵得知消息所以开始撤退了?”

    “哪里有这样撤退的?”袁宗第对邓名的猜测不以为然,摇头道:“撤退也要水陆并进,陆军为水师探查埋伏,水师运送辎重、伤兵,互为掩护,这根本不是撤军,是炸营了。”

    见到清军乱起后,明军就已经派去尖兵,看能不能趁乱抓住几个俘虏,在获得可以问话的俘虏前,邓名只有老老实实地等待。

    直到一个时辰后,刘体纯等人才又派来新的使者,告诉邓名胡全才遇刺,清军已经崩溃,刘体纯的使者还对邓名说道:“家主要小人来看提督一眼,亲眼见到提督然后回报。”

    “这是为何?”邓名一头雾水。

    “据俘虏说,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刺客刺杀的胡贼,还带着十几个身手了得的护卫,从清军营地一个未损的冲出去了,要不是刚才有提督的使者过去,家主还以为是提督去杀的胡贼。”

    “当然不是我。”邓名失笑道:“我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城里。”

    很快贺珍、郝摇旗的使者也送来了同样的情报,他们抓到的俘虏也叙述了同样的情况,这两人的使者也都要求拜见邓名一面。询问俘虏的时候,贺珍和郝摇旗都感觉清兵对这个刺客的形容十分熟悉,简直和吴三桂、赵良栋叙述昆明大火的邸报上对邓名的形容一般无二。这让他们二人都起了疑心,担心刺客就是邓名,在钟祥闲得无聊,一时技痒又去大闹胡营了,要真是这样,追击清兵都要先放一放,最重要是接应邓名,确认他平安无事。

    得知邓名安然无恙后,城外三将马上全军出动,对清军发起追击,同时让快马抢到清军头里去下游报信,通知李来亨堵截。

    天亮时分就有一大串俘虏被押送来钟祥,押送的军官报告邓名,清军的水师已经抢先逃走,据说只载走了张长庚、他手下几个湖南将领的兵马和胡全才的亲兵营,大部分清军都被抛弃在汉水边,现在他们只能徒步向南逃去,估计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下没有多少能够逃回武昌。

    邓名骑马看着长长的俘虏队列,突然从中看到了一个熟人。

    “周培公?”作为一个美术学生,邓名记忆人面貌的能力很强,他立刻就把周举人认出来了。

    “正是学生。”见到邓名后,周培公如蒙大赦,急忙高声答应。

    周培公身边的人还有好几个邓名也认识,上次那个朝他丢银子的老头也在其中,被邓名认出后那个老幕客也是满脸堆笑,完全没有再向邓名扔东西的意思:“见到殿下身体安康,老夫真是不胜之喜。”

    “老先生客气了,叫我邓名,将军,提督,都可以。”

    还有一些是邓名不认识的,周培公把这些文人一一介绍给邓名,这些人纷纷向邓名行礼:“久闻提督英雄盖世,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文人介绍完毕,此时周培公背后站了一群武官打扮的家伙,看到周大才子与邓名拉上交情后,这帮自认为和周培公相熟的武官也就不肯老老实实地跟着俘虏队伍一起走了,而是纷纷站在那里等待周培公给引见。

    ……

    南直隶,镇江。

    对面两万清军已经拉开阵势,闽军先锋同样也有两万余,在清军对面展开,正是旗鼓相当。

    郑成功稳稳立在中军处,今天他让浙军监视镇江,把全部闽军都调来与管效忠对垒。

    “三十五胜、五败。”郑成功轻轻念了一句以往的野战战绩,对自己说道:“午时之前,应该是三十六胜了。”

    “擂鼓吧。”郑成功提高声音,同时一挥手中的马鞭。

    第三十八节 包抄

    明军根本没有骑兵部队,而清兵的披甲大多都是骑兵,所以管效忠一开始就准备两翼包抄,先把明军包围起来,然后尽数消灭。两翼包抄是骑兵占优势一方的传统战术,能够很好地发挥速度上的优势。

    三千多步兵都被管效忠部署在中央,准备用来牵制明军的中军,两翼完成包抄需要时间,在成功迂回到敌人后方前,要防备步兵为主的敌军发起全军冲锋,进行中央突破来打破包围圈。

    但明军似乎没有中央突破的意图,郑成功的两翼兵力十分雄厚,形成连绵的厚实防线,看到那里密密麻麻的明军人头和旗帜后,管效忠的两翼骑兵并没有发起强攻,而是进一步向远处迂回,试图把明军的防线拉扯开。

    面对清军的侧移,明军的两翼也继续拉长战线,这时管效忠才发现郑成功部署在两翼的兵力比他想象的还要雄厚,明军战线拉长了很多,但依旧严密厚重。主帅控制范围是有限的,管效忠不可能无限地拉长战线,如果骑兵迂回过远就会失去控制脱离指挥。

    “这郑逆也懂一点兵法嘛。”管效忠笑道。不过战场控制能力即使有限,骑兵也要强于步兵,在远离中央战场后,骑兵的返回速度绝对比步兵要快得多。

    见郑成功如此谨慎地防守两翼,管效忠就在两翼发起一些冲击,把明军继续吸引向战线的两段。中央战线上的明军随着战线越拉越长而迅速变得薄弱,很快管效忠就发现明军主力已经移动到两翼,郑成功的中央战线已经薄弱得不堪一击。

    “不知死活。”管效忠冷笑着。在他看来,步兵为主的明军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如同他预期的一般发起中央突击,迫使清军放弃机动能力和明军正面交战。而郑成功不老老实实地进行中央突破,却让步兵在战场上奔走,与清兵几千骑兵较量机动能力,简直是愚不可及。

    随着管效忠将旗招展,两侧的清军突然一起掉头,急速向中央战线这里汇聚而来,只留下一些掩护部队沿拖明军的脚步。大队骑兵返回中央位置后,管效忠立刻命令清军全面冲锋,一举击溃郑成功的中军,把明军分割消灭。

    正如管效忠所料,单薄的明军中央防线被清军一冲便垮。见到前方万马奔腾,无数八旗骑兵杀来后,明军中央的战线迅速自行后退,然后向两边逃去。管效忠的视野被本军遮挡,无法看清战线上的细节,但能看到清军的旗帜正在高歌猛进,而明军的旗帜正四下散开,这说明郑成功的战线正在迅速瓦解。现在管效忠尽力把视线越过前方的本军,希望能够从己方旗帜的空隙间,亲眼看到郑成功帅旗倒下的场面。

    冲过明军单薄的战线后,位于最前排的清军骑兵立刻看到一排火炮出现在自己眼前。刚才看到管效忠不断指挥部队向两翼拉扯自己的部队后,郑成功就命令中央战线的部队向两面移动,摊薄自己帅旗前的战阵,同时拖了二十门火炮到战线后面来。

    这些大炮早就填装好弹药,清军骑兵冲过明军的战线后,郑成功旗令一挥,这些大炮就在尽在咫尺的位置发起霰弹齐射。为首的几十名骑兵应声落马,让突击的清军军阵微微一滞。趁着这一停顿的时机,明军炮手纷纷把炮车推翻,还把辎重大车都横过来挡在郑成功的帅旗前。

    今天中提督甘辉一直领着铁人军呆在郑成功身侧,等着发起中央突破的命令。但他没想到郑成功居然放弃了中央突破的预案,临时调整为对清军实施两翼包抄。不过虽然计划有变,郑成功并没有让铁人军支援两翼,而是依旧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刚才郑成功调动炮兵来中央时,已经告诉甘辉,让他带着铁人军做好迎战的准备。看到帅旗后的辅兵急急忙忙地把辎重打车都推上来时,铁人军已经猜到这就将是他们今天的战场。看到清军直逼而来后,甘辉大叫一声,就挥旗指挥铁人军上前两步。

    已经在车辆后排成阵势的明军的重装铁甲兵,闻令就举起刀剑,齐刷刷地向前走上一小段,稳稳地站在车辆的空隙或是其后,等着抵抗清军的冲击。

    刚才清兵骑兵调头返回中央时,明军的步兵当然不会跟着跑步返回,第一是速度不够,第二步兵也经不起这么来回折腾。看到清兵骑兵从两翼返回后,郑成功已经命令两侧步兵压上,采用两翼包抄的模式迂回到清阵的侧后。时间虽然不够明军步兵返回,但是足够明军部署在两翼的炮兵调头。

    清军发起中央突击时,明军两翼的火炮也都遵照郑成功的命令,各自旋转九十度朝向中军的前方。明军步兵前押后,这些火炮就直冲着正要突击郑成功帅旗的清军身侧,它们在中军火炮开火后,也向突入明军战线的清军发起连续不断的射击。

    被正前方火炮阻了一下的清军,也已经恢复了突击的姿态,现在跑在前面的骑兵策马避开前面的同伴以及他们的战马尸体,继续加速冲向明军的最后防线。

    持枪的八旗骑兵不停地加速,好像完全没有看到前方横七竖八的车辆,他们一直冲到距离明军两个马身的位置上才突然勒马。尽管坐骑都被他们扯得几乎立起,但还是惯性地继续向前冲去,一直冲到明军铁甲兵身前。这些枪骑兵就全力把手中的钉枪向明军身上扎去,用来完成最后的减速。

    这些钉枪刺在明军铁甲上,发出噼里啪啦的折断声,尖锐的枪头不但没能刺入明军的铁甲,反倒纷纷在其上折断枪杆。而明军士兵被枪杆一撞,盔甲虽然无事,但人纷纷向后摔出去,不少人甚至被撞得双脚腾空,和身上沉重的盔甲一起飞离地面。

    没有被身后同伴挡住的铁人兵,最远的飞出有一丈远,摔倒在地上后,盔甲看上去依旧完好,但人却躺在地上不动了。

    本来有大批清军的刀剑骑兵跟在这些枪骑兵之后,若是明军阵形松动,他们就要上前砍杀。但明军虽然有一些铁人兵被击飞出去,不过他们留下的空位马上就被身后的铁人所填补,依旧严严实实地堵在郑成功的帅旗前。

    领头的八旗将领观察了一眼,毫不犹豫地下令后退。刚刚如惊涛拍岸的八旗骑兵立刻又如大潮一般地退下。甘辉盯着退去的八旗兵,竖着耳朵听着背后,立刻那里就传来轻轻的三声短促金声,甘辉重重地呸了那些退走的八旗骑兵一口,严令左右严守阵地不得妄动。

    明军的铁人军没有前出离开阵地,就纷纷从背上取下弓箭,向退走的清兵射去了一排羽箭。那些退行的清兵或用枪拨剑挑、或用藤牌遮挡,并没有几个人被明军射中,就算中箭,大部分人也都因为身上的盔甲而没有遭到伤害。

    倒是来自两侧的明军炮火一直在杀伤着骑兵,帅旗下的郑成功盯着这些清军,揣摩着对方的意图,希望他们会向两侧的明军炮兵发起攻击,那样清军的力量就会分散,而且指挥会出现一定的混乱,那时就是铁人军发起反攻的时机。

    但八旗兵并没有让郑成功如愿,他们在退开一段后止步,冒着来自两侧的炮弹再次迅速列阵,又是枪兵在前,刀剑骑兵在侧后,一次齐声呐喊过后,八旗兵第二次卷地而来。

    郑成功看着八旗兵又一次冲到自己的最后一道护卫身前,被钉枪击中身体的铁甲兵又一次纷纷倒飞出去,不过明军的战线依旧没有出现缺口。几乎同时,一些清军也被明军的武器击中,坠下马来,还不等起身,就被明军阵中探出的枪矛再次刺中。

    清军再次迅速退去。郑成功看到对方依旧没有向两侧火炮发起反击的意图,第二次下令短促鸣金,不许明军尝试追击。

    郑成功让铁人保持镇静,两侧火炮继续向中央轰击,等待清军出错的时候。但在此之前,郑成功首先要保证自己不因为急于求成而出现失误。骑兵会这样一次次反复冲击步兵的战线,如果战线断裂,骑兵就会从缺口一涌而入,撕裂步兵的战阵。若是步兵急于反击,也可能会被吸引出去,在队形散乱失去障碍物保护的时候遭到猛烈的冲击而失败。

    位于大军之后的管效忠对一线的交锋看得远没有郑成功清楚,他只知道中间的清军兵力出现了淤积,大量试图从中路明军战线缺口跟进的骑兵被挡住了。虽然管效忠看得见清军前锋旗帜,感觉那里的骑兵正在进行反复冲阵,但两侧的明军正在不停地压过来,后卫的掩护部队难以抵抗优势的明军步兵进攻,正在步步后退。管效忠有些不耐烦了,连擂三通鼓,催促前方的军队赶快冲击明军的薄弱环节。

    接到命令后,本来等在前军身后的清军就不再迟疑,而是向两侧分散,向左右的明军炮兵杀去。

    “机会!”郑成功大喜,脱口叫出声来,急忙命令擂鼓进击。

    这时清军刚刚又进行了一次冲击,正要退下重新列阵,背后大片骑兵开始驱驰,立刻就给前阵八旗重新列阵造成了一些麻烦,后面的部队源源跟进,也极大地挤压了清军用来加速、反复冲阵的腾挪空间。

    明军铁人兵离开障碍物,和中军的步兵一起走向清军的骑兵。清军将领想趁机冲乱明军的队列,但八旗骑兵刚刚列阵完毕,明军就已经走到了近前,两军之间已经没有了用来提高马速的足够距离。

    此时遇到清军冲击的两侧炮兵,也纷纷把炮车横过来,挡住清军的去路。他们身后同样是严阵以待的明军步兵,两侧的骑兵更没有第二次冲阵的机会,跟进的部队已经把他们身后的位置挤满了,退不开两步就已经是退无可退。

    郑成功连连挥动帅旗,明军步兵尽力缩短着两军间的距离,很快八旗兵就全线开始与明军步兵交战——骑在马上原地不动地与身前的明军步兵刀剑相击。

    闽军中拥有铁甲的士兵比例相当高,虽然两翼和中军两侧的战兵铁甲不如铁人军那么优良,但很多也是铁盔、铁面具和至少半身的铁甲。他们身上的铁甲虽较铁人军的轻,但也能有效地抵抗清军刀剑的攻击,清军的环首单刀很难破坏明军的盔甲。

    这些士兵一般还拥有藤牌和一柄类似?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