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伐清 > 伐清第107部分阅读

伐清第107部分阅读

    府城固然还有一定自保能力,但周围的县城就显得太可怜了,在明军面前摇摇欲坠。不过张煌言并没有攻打他们的意思,而是继续带领全军向南京进发。

    “上次抵达镇江时,瓜州已经拿下、长江航路已经打开,延平郡王觉得城小无用、攻之无益,本想绕过镇江直接进攻南京,而我觉得后路还有一支鞑子总是不踏实,就说服了延平郡王进攻。”张煌言回想着上次进攻南京的经过,对马逢知叹道:“延平郡王当时也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大概心里也有和我一样的顾虑吧,被我一劝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先的设想,提兵攻打镇江,虽有镇江大捷,但在镇江耽误了十五天之久,让数万虏丑援兵赶到南京,而且还不得不留下大量部队监视投降的部队。事后我观延平郡王之意,似乎颇有悔意。”

    想起自己随后在上游府县的分兵行为,张煌言又是一声轻叹,在南京战役进行到紧要关头的时候,郑成功约五分之一的甲士留在镇江府,而张煌言的几万浙兵则分散在上游四府境内,完全没有在决定胜负的一仗中起到作用。

    “这次我不会犯同样的错了。”张煌言说道,现在他想的就是尽早和邓名兵合一处,如果又有一场决战爆发的话,明军可以投入全部的力量——这样就算是战败了,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

    北京。

    继江西之后,江南的告急信又如雪片一般飞入紫禁城,让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寝食难安。

    一开始还有一些官员用“孤军深入,势难持久”来形容邓名,但现在这么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邓名肆无忌惮地越过武、汉,进入江西,然后又放弃九江,再次直捣南京,他这一支孤军虽然不断深入清军腹地,但却看不出有什么颓势。九江刚被董卫国收复时,还有部分官员欢呼,认为这是邓名撤兵的前兆,等他们得知邓名还在东进后都把嘴闭上了——无论董卫国如何自吹自擂,大家都很清楚邓名依旧士气高涨,不然他也不会继续长驱直入。

    而朱国治惨败的消息打破了北京最后一丝幻想,相比支支吾吾的两江总督衙门,漕运总督衙门要激动得多,向北京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声,称自从朱国治战败后,两江总督就再没有向扬州派来过一兵一卒,本来原定赶赴扬州坐镇的江南提督梁化凤也呆在南京一动不动了。

    不过今天,顺治倒是收到一个好消息,漕运总督衙门向他报告,安庆保住了。

    前天,同样是来自漕运总督衙门的消息,顺治得知安庆知府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决定效法郎廷佐和管效忠的故计,向邓名诈降以拖延时间,以争取坚守待援的时间。同时转送朝廷的,还有安庆的知府送去扬州的报告,报告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安庆城的现状——空城一座,知府指出诈降是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对策。

    顺治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他就已经把朱国治狠狠地痛骂了个把时辰,仍感到不解气:邓名远道而来,利在速战,这要蠢成什么样才能想出空城而出去与邓名决战的主意来啊?更导致顺治把朱国治恨之入骨的是,这厮居然还是靠煽动哗变来完成他决战构想的——蒋国柱在战败消息传来前就把朱国治的请战书送到了北京。

    当时顺治看到朱国治一副猴急的抢功嘴脸,如此轻视邓名这样的强敌,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结果还真应验了。看到漕运总督的报告后,顺治怒极,把朱国治那封请战书又拿出来看了一遍,盯着信末那排名第一的签名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若是邓名一刀宰了你,就算你这狗奴才走运了,朕还真盼着他把你放回来。”

    顺治担心的是安庆知府的计谋不会成功。就在八个月前,郎廷佐和管效忠就用过这招,听说邓名在南京城下和郑成功会过面,顺治觉得邓名不可能不对此事印象深刻,安庆知府好像有些低估邓名的智力。而且就算成功,对安庆也没有什么好处,安庆又不是南京,即使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也是为其他城池争取的——不过顺治对此倒是无所谓,他只是简单地认为安庆失守已是定局。

    想起郎廷佐和管效忠,顺治就感到又是一肚子的火,两个人都是旗人,居然会叛变朝廷!这曾引起北京震动,人们一直感到难以置信、议论不休,但几个月前突然平息了很多,人们很少再提起此事,偶然说到时很多人不但不表现出丝毫诧异,反倒会交换着一种“你知我知”的默契眼神。

    今天看到安庆知府计谋成功,邓名居然相信他后,顺治又是意外又是高兴,报告上说只用了很少的钱粮就诱骗邓名相信了安庆的投降诚意,写这封报告时邓名已经远离安庆而去,知府表示他会抓紧时间整顿城防。

    “真想不到啊。”顺治开心地笑道,这么明显的拖延时间战术居然也能奏效,看来再厉害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这样时刻明察秋毫啊,总算是赶上一次邓老虎打盹的时候了,也让顺治清楚地意识到,邓名比起他来还是差得太多了,顺治觉得自己就算是喝醉了的时候也不会中这种计。

    虽然安庆知府没有详细描述,但顺治相信他实施计谋的过程一定很不简单,皇帝拿出一个名册,饱蘸浓墨把安庆知府的名讳认真地记下——这个本子里记着的都是那些小官的人名,还会有一两句简短的评价——顺治手下的官员实在太多,如果不把这些特别出色的低级官员的性命记录在本子上,他很快就会忘记了。

    刚刚写好对安庆知府的注释,就又有一份报告送到,得知又是江南来的后,顺治当即拆开认真阅读起来。

    这份报告同样是漕运总督转发的,作者是池州的知府,也正是顺治最关注的地方。

    “嗯,安庆虽然为他拖延了几天,但时间还是有些仓促,不知道池州的防御布置得如何了。”顺治带着这样的疑虑,细细读着池州知府给漕运总督衙门的报告:“哦,他打算用计……原来是想拖延一段时间……具体方法是诈降……学习的榜样是郎廷佐和管效忠……”

    “唉。”顺治失望地扔下了这份报告,摇头叹息道:“蒋国柱手下的人不行啊,没有急智,紧急时候只知道学眼前的例子,没有新的办法啊。”

    顺治知道池州知府的计谋注定要失败,邓名或许一时疏忽,没有想起八个月前郑成功的教训,但就在几天前安庆知府刚刚对他施展过同样的计谋,这可是新鲜的记忆,而且还不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切身体会。

    就此,顺治对池州不再保任何指望,他估计这还连累到安庆,邓名在发觉中计后,马上会意识到安庆知府也是在骗他。

    “池州完了,安庆也完了,不过也好,安庆还是拖延了邓名几天,如果不是池州知府刚好用了同样的办法,说不定还能拖得久些。”

    下一份急报送入后,顺治惊讶地发现邓名居然又中计了,池州知府声称皇上洪福齐天,邓贼已经被骗过,正向下游驶去,池州知府也已经发出了警报。

    “呵呵,你轻信人言,骄而无备,不过如此罢了。”顺治看着报告上邓名的名字,露出了微笑,在他看来邓名终究是差自己太多了,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就凭你这心性智谋,居然还想和朕争天下?真是可笑不自量!”

    虽然池州知府报告上面是轻描淡写,但顺治知道其中必定有一番惊心动魄的争斗,也不知道池州知府到底是如何释去邓名的疑虑的,但池州知府无疑颇有机变之术。

    发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是如此之大后,顺治心情非常不错,又一次打开他的名册,把池州知府也添加了进去。心情大好的皇帝在写完了给池州知府的评语后,又拿起同时送来的另外一份报告翻看起来——这是合州的报告。

    “邓名兵临城下……城池未固,兵马未集……计无所出,苦思再三,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郎廷佐和管效忠对付郑成功的办法……这两个逆贼虽然不足道,但策略不妨效法一番……”顺治看完了合州官员的心路历程后,若有所思地把报告放下了:“邓名到底得蠢成什么样,才能再相信你们?”顺治心里突然又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邓名这次该不会又中计了吧?”

    第三十五节 捆绑

    深夜,天使赶到鳌拜家里,告诉他皇上急召他进宫问对。

    “多半是邓名又中计了吧?”鳌拜揉着睡眼,嘴里小声嘀咕着,匆忙穿好衣服,急急忙忙地跟着天使走了。

    到了紫禁城前,鳌拜正好了也是从被睡梦中喊醒的索尼,鳌拜抢上一步,向老前辈行礼请安,两人并肩入宫的时候,他问了一声:“皇上唤我们前来,不知为了何事?”

    “还能有何事?”索尼没好气地说道,昨天顺治给他们展示了漕运总督衙门呈送的合州的报告书,见到邓名接二连三地中计后,索尼和鳌拜也都呆住了。见两个心腹这般表现,本来就疑神疑鬼的顺治更是不安,当即传令下去,若是再有江南的军情,不必计较时辰,立刻送到御前:“定是邓名又中计了!”

    “奴才恭请圣安。”两人步入殿中,同时跪下给皇上请安。上百根巨烛把整个殿内照得通明,众多太监和御前侍卫立于两边,所有人纹丝不动,甚至没有人敢大声喘气。

    “起来吧。”顺治不耐烦地说道,刚才他也失去了一些惯常的沉稳,在索尼和鳌拜抵达前,他甚至一度坐不住龙椅,当着众多的卫士的面,在殿内来回踱步。

    两个心腹奴才起身后,顺治把御案上的一封报告扔给二人,索尼接住一看,果然是漕运总督衙门的呈文。

    “不出朕所料,那邓名果然又中计了。”顺治喝道:“江南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才顺治又把他的精英花名册拿出来,不过不是把合州官员的人名往上添,而是狠狠两笔把排在最后面的两位给划了下去。

    索尼思索了一番,斟酌着字眼说道“弃小不取,必有大图。以奴才之见,邓贼多半是对江宁,或是扬州贼心不死。”

    鳌拜琢磨了一会儿,也点头附和,他曾经有一个更可怕的念头,但并没有说出来。

    “哼,是吗?”顺治对索尼的答案似乎不是很满意,他停顿了两秒,突然厉声喝道:“朕却是有些疑心,他们是不是和邓名私通款曲,达成什么协议了?所以邓名才不打他们的城?”

    “定非如此!”顺治的话正是鳌拜曾经猜测过的,但他思前想后,认为这种事情可能性并非很大:“若真是如此,那此事蒋国柱必定会有所耳闻,并奏报朝廷知晓,他们都在蒋国柱的眼皮底下,还能瞒得过去吗?”

    “若是蒋国柱也打算欺君呢?”顺治追问道。

    “此事更加不可能,若是此事是蒋国柱主持,他会让手下送上这些荒唐的奏章吗?”鳌拜说着一指索尼手中那份报告:“此事蒋国柱定然不知情,不然他也办的太蠢些了。”

    顺治皱眉品味了一番,眉头渐渐松开了一些,表情也好了不少,向鳌拜点头微笑道:“爱卿所言有理。”

    既然确定了府县被邓名欺骗,那邓名背后的目的就值得担心了,顺治顺着鳌拜的思路想下去,发现江宁和扬州确实有危险,当即就下旨给江宁,要蒋国柱全力确保江宁和扬州。

    “这些府县欲抗无兵,所以就想骗邓名,而邓贼本来说图的也不是这些府县,而是觊觎江宁、扬州这些要害之地,就将计就计骗了他们。以朕想来,说不定邓名还会有意暗示他们,说些‘你们不是想学郎廷佐、管效忠吧?’,或是诸如此类的话,引诱他们往这上面想。”顺治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邓名这么说显然有借刀杀人的意图:“说不定邓名就是想让朕发现这些蠢货到底有多少蠢,一怒之下把他们都收拾了,让江南变得更乱。哼,朕是知道这些都是蠢货了,但朕不是!朕就是要收拾他们也不会赶这个时候。”

    别说这些官员只是无能,就是他们真的私通邓名,顺治也不打算在邓名留在江南的时候清算他们,肯定要先等邓名离开再说。而且在顺治早已思考过,这些人既然没有旗帜鲜明倒向邓名,那他们大概就只是简单地贪生怕死而已,可能是向邓名行贿了——邓名手下的那个穆谭,不就是个著名的大贪污犯吗?

    “重用这样的臭名昭著的家伙,可见你也不过如此,居然还敢和朕争天下,当真可笑。”顺治心里忍不住又嘲讽了邓名一句,虽然事实证明他在智力上没能远远超过邓名,但通过穆谭这件简单的事,顺治就能发现邓名在用人水准上与自己的巨大差距。

    若是这些官员真是通过向邓名行贿保住城池的话,顺治觉得他们也不算太坏,就是欺君不可容忍,将来一定要把他们都罢官免职——现在看起来他们只是太愚蠢,没骗成邓名反倒被对方骗了,这倒关系不大,人笨没关系,忠心最重要,就继续用他们在江南作官吧;再说,汉人若是太聪明、太能打也不好,比如那个周培公吧,年纪轻轻就威震湖广,实在太危险了,现在湖广离不开他,只好先容忍他,甚至还要继续给他升官,但等平定了邓名后,这样的人一定要召入京师,或许,派他去满洲任职也是个不坏的主意。

    圣旨发出后,索尼、鳌拜就向顺治告退,皇帝也没有多做挽留,方他们二人去了。

    “皇上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出门之后,索尼主动对鳌拜说道:“江南这事处处透着蹊跷。”

    鳌拜不以为然,理由他刚才已经说过了,这事如果蒋国柱参与了,就不会办得这么糟;若是蒋国柱没有参与,那他就会有报告送来,难道谈谈两江总督代理巡抚,还会赌上自己的前程,为一些自行其事的部下遮掩吗?这些部下既然自行其事,就足以说他们不是蒋国柱的心腹。

    “嗯。”索尼轻轻点头,没有再说更多。

    很快两人就出宫,分手告辞各自回家。

    到家后,那个不省心的老三就在门前等待着父亲。

    尽管这个儿子毛躁、自以为是,但却是索尼几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若是教导有方可以延续家族的富贵;反之,就可能给全族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索尼还是把索额图叫到了书房,详细地把今天的奏对过程将给了儿子听,然后问他的意见。

    “儿子以为鳌拜大人说的很有道理。”不出索尼所料,索额图在认真思考后,果然对鳌拜大表赞同。

    “哼,他是大错特错,先不说他自以为比皇上聪明,当众反驳皇上这件事,就是他猜的,也很可能不对。”索尼冷笑一声,他今天反正打下伏笔了,若是最终证明顺治的直觉正确,他就可以轻描淡写地在御前会议上加一句,说他当时就觉得皇上圣明,出宫的时候还为此忧心忡忡过,曾经提醒鳌拜注意。

    “儿子不明白。”索额图瞪大了眼睛。

    “若是正牌的两江总督,已经升无可升,确实不可能冒着大风险帮手下遮掩,但蒋国柱是代理总督衙门,不是正牌的两江总督,他还想往上爬呢,就是手下捅了大篓子,他第一个念头也是掩盖,而不是报告朝廷,不然给皇上留下一个坏印象,他还怎么当上总督呢?再说,这事蒋国柱也未必事先不知情,他很可能模糊地给下面的府县下了一个暗示,比如什么江宁无法增援,要他们自行守土之类的命令,但又不想背责任,所以没有具体主持;可那些府县本来就已经胆寒,有了蒋国柱的命令更是以为有了将来用来推卸罪责的理由,就不顾一切地去私通邓名了,因为没人主持所以变成了这个混乱的场面。”鳌拜想到的,索尼早就想到了,当时他就是不在皇上面前提,因为他知道顺治肯定会秋后算账,到时候就是江南大片乌纱落地,其中有不少人和北京的八旗权贵还有关系,送来过大笔丰厚的礼物。在这样的官场动荡中,索尼不想当那个倡议者,他牢记自己奴才的本份,不想出风头,只想当一个低调的执行者。

    “那阿玛怎么不提醒皇上?”索额图显然没有他老子的深谋远虑,着急地叫道。

    “因为我猜的也不一定对,皇上圣明,此事日久自明。要是江南那帮官员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