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沧溟步光 > 沧溟步光第16部分阅读

沧溟步光第16部分阅读

多的事情就变得敏感起来……你能理解吗?”

    顾廷点点头,“我能理解。这也是不是您萌生退意的原因?”

    加林科夫没有正面回答他,“这样吧,明天我们开个会,把这个情况详细讨论一下。你带几位技术人员来参加,对了,记得请发射营的姚中原连长一起来。”

    第五章 悲欢离合(161)

    (16)

    然而,讨论会议上,当陆江津汇报完国产液氧的情况,顾廷正式提出改用国产液氧发射s-2导弹后,加林科夫却首先指出中国液氧存在可靠性问题,并指责中方是科学冒险主义,他坚决反对改用国产液氧的提案!顾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他一直敬爱的教授,说不出一句话来。加林科夫上校在他的眼中,突然变得陌生起来。随后,有几位苏联专家也相继发言指出,中国液氧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液氧是化肥厂生产的,并不是专业的特燃化工厂;有人说,中国液氧中某一物质的杂质含量超过正常值1000倍,发射时会引起爆炸!

    中方人员立即进行了反驳,说我们在九江试验了几十次,要爆炸早就炸了,这说明什么?苏方人员立即反驳:这不能说明什么,你们只试验了发动机,而且发动机试车时是水平状态,发动机装配到导弹上推到发射架时,变成了垂直状态,其它环境参数也会变化很大,谁能保证不出事?你们对发动机单系统试验了很多次不假,你们作过一次全系统、全弹发射的试验吗?陆江津对杂质超过1000倍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一通后,冷冷的说,苏联专家的计算是错误的,因为他把这种杂质的液态容积当作气态容积来计算了!此言一出,立即一片哗然。姚大炮再也沉不住气了,大声道:“是我们不想用苏联的液氧吗?我们饿着肚子把大豆省下来交给你们买了液氧,可你们的液氧呢?你们为何一推再推?我们的液氧明明没问题,可你们千方百计的阻挠,娘个腿儿,你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姚大炮放了一通大炮,一石激起千层浪,双方互不相让,发生了更加激烈的争吵。和苏联专家团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lwen2

    会议不欢而散。顾廷回到住处没多久,加林科夫就来了。对方毕竟是专家团长,更是昔日的老师,顾廷抑制住心中的不快,仍是客气地招呼他落座,给他沏茶,苦笑道:“今天的会开成这个样子,我没想到,我们也有责任……”

    加林科夫打断他道:“你不用说了,这个会的情况我已经想到了。”他的脸上很平静,“你们想用国产液氧发射,你们的理由是充分的;但苏联专家团认为不可以,理由也是充分的。于是,这件事双方各执一词,产生了严重分歧,形成了僵局。怎么办?”

    顾廷心中一动,“难道,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启动最终协调……”

    “不是我。”加林科夫平静而严肃地纠正了他,“而是按我们中苏双方的协定,如果在技术方案上产生严重分歧时,应该组成双方参加的评审团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顾廷长长地点了一下头。这的确是双方的协定。当时,为了防止双方在技术方案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确定了这么个最终协调机制。但几年来,双方一直没有起用过。一个方面,中方曾经对苏联专家奉若神明,非常尊重苏联专家的意见,上面也要求不要和专家们发生争执,所谓“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启动最终协调机制时,要双方在方案上签字并报送给苏联驻中国国防部总顾问团批准。操作起来手续繁琐不说,而且一旦把双方分歧公开化后,容易使技术问题政治化。因此,这个机制名存实亡,从来没启用过。

    加林科夫从文件包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材料,道:“我已经签过字了,你也签个字吧。”

    顾廷突然明白了加林科夫昨天开会的用意,为什么加林科夫在会上“公然发难”,并让会议最终造成了“严重分歧”的事实。他望着他的老师,由衷的道:“老师,谢谢您。”

    加林科夫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让s-2导弹起飞,也是我的心愿。”

    第五章合 悲欢离合(17-18)

    (17)

    十三天后,加林科夫找到顾廷,说:“上面已经批准了,对你们改用国产液氧的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团表决。按照评审团的组成要求,我们苏联专家团派六位专家,你们派五位技术专家,来参加表决,表决会两天后正式举行吧。你们再认真准备一下,到时在陈述情况、方案和理由的时候更充分一些。”他顿了顿,道:“预祝你们成功。”

    两天后,会议正常举行。在陆江津完成了方案陈述后,按既定程序准备开始无计名投票。加林科夫向顾廷望来,目光充满了亲切。顾廷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正在这时,一位苏联专家急促地步入会议室,来到加林科夫身边,向他耳语了一番。加林科夫神情凝重,起身道:“抱歉,我有一个特别紧急的电话需要去接。请大家稍等。”然后,匆匆的和那位苏联专家走了。

    过了一会,加林科夫再次回到会议室。他到了座位上,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直直的站着,道:“我宣布,会议终止。”

    众人面面相觑。顾廷心中大惑不解,但看着加林科夫如此凝重的神色,他的疑问没问出口。他想,一定遇到了什么大事,很大的事!

    加林科夫有如雕像般静静地站立着,大约十余秒后,他才举起手,缓缓地、庄重地向大家敬了一礼,一字一顿的道:“我非常遗憾……真的非常遗憾……我们不得不停止一切工作了,我刚刚接到苏联的最高指示--命令我们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苏联专家团,三天内全部撤离!”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但他把它强压在了肺腑。

    众人呆住了,仿佛一个晴天霹雳在当头炸响!

    (18)

    很快,基地接到了北京方面的指示:友好、尊重、礼待地欢送专家回国。

    中方人员和苏联专家们之间,见了面更加客客气气起来。表面上的和气和友好,却难掩内心的复杂和悲凉。三天内撤离,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呵,加林科夫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善后工作。最重要的是文件资料的清理,这是上级交给他这位最高长官的核心任务。他将所有图纸资料集中起来,派一个由中苏共同组成的专门小组,一件一件地筛查,把属于苏联的放在一堆,属于中国的放在另一堆。整整两天才清理完了,苏联的图纸和资料堆成了一座小山,而中国的那一小堆儿,就像平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土疙瘩,它的瘦小和卑微让人无限怜悯。

    然后,苏联的图纸资料被装入一个个黑沉沉的保密柜,总共装了近十只柜子。当有人拿着保密封条过来准备封贴时,加林科夫摆了摆手,轻声说,不用封了,把它们都抬到戈壁里去。抬到戈壁去?众人惊讶地望着他,都以为听错了。加林科夫平静的说,是的,抬到戈壁里吧,现在。

    于是,十来只保密柜都被抬出了基地大门,抬进了戈壁。加林科夫让把柜子打开,将所有图纸资料取出来,放到地上,又堆成了一大堆。顾廷表情复杂地望着加林科夫,说:“教授,您真要将它们付之一炬吗?”加林科夫说:“这些图纸虽然是我们专家团画的,属于苏联,画的却是你们的核心要害,你们导弹基地。所以,这些图纸既不能留下,也不能带走。”然后,他命人取来发射导弹用的酒精,淋了上去。

    戈壁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谁也无法挽回和阻止,他们静静地,呆呆地看着那个明亮、灿烂地燃烧的火焰,燃烧的世界。

    燃烧过后,只剩下一片废墟,废墟的世界,废墟的历史。

    两国之间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中国人从一场不堪回首的繁华旧梦中醒来,起初是唏嘘不已、黯然神伤,接着是义愤填膺、口诛笔伐。最后,他们冷静下来,朝着那个历史的废墟深深地望了一眼,义无反顾地大踏步向前走去,他们明白了,脚下这条路,只能靠自己去闯,只能靠自己去浴血奋战,只能靠自己踏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在这个苍凉的大戈壁,一切以图纸开始,又以图纸结束。

    送专家团的军列,被刻意安排在晚上才从基地出发,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军列将在黑暗中离开基地,在黑暗中穿越茫茫大戈壁,在黑暗中转入西北铁路干线,等天亮能看清周围环境的时候,军列已在远离基地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

    傍晚的时候,几辆欢送苏联专家的车缓缓驶出了基地的大门。车队穿过一片热情友爱的标语,静静地开出了导弹试验基地的大门,驶向黄昏的大漠中,向军列站台驶去。基地门口,站满了中方送行的官兵们,他们长长地挥着手,向那些值得爱戴的异国他乡的老师、同事和战友们,表达他们由衷的敬意和祝福。

    加林科夫上校坐在一部小轿车里。当车开出了基地大门时,他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眼睛一眨不眨地,凝望着这片他挚爱的土地,这片他用心血浇灌的土地,这片承载着希望和友谊的土地。他的目光变得湿润起来。一块别致的大漠石,被他紧紧地握在手中。

    大漠上升起了一弯新月。在朦胧的月光下,列车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也终结了一段破碎的梦。陆江津仰望天空,望着那一弯新月出神。他想起了森,想起了马格斯,想起了北京站的那次送行。

    来了,走了,聚了,散了。车站,是个特别的地方。有多少人在这里伤感离别,又有多少人在这里欢欣重聚?天上的阴晴圆缺,人间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尽情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