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张居正大传 > 张居正大传第18部分阅读

张居正大传第18部分阅读

    恩赏,比时心窃疑之,曾以请教,随具一密疏入告,及孤入朝,则业已处分矣。近得安道长(即巡按御史)一书,据其所访,则与小疏一一符合,何当事诸公之不审处,一至于此也!今大赉已行,固难追论,但赏罚劝惩所系,乖谬如此,殊为可恨。谨录疏稿及安君书奉览,幸惟秘存。(书牍十《答边镇督、抚》)

    这是万历六年居正还朝以后的事。不久,给事中光懋上奏,指实陶成喾杀降要功,请求治罪,并请将大学士,兵部尚书、侍郎及蓟辽总督、辽东巡抚、总兵恩赏一并剥夺。这真是一个有力的奏疏,事情已经揭开,当然只有彻查。居正立即函致巡按御史,切实说起:去岁,承示长定事,鄙意以其事已成,可置勿论矣,不意该科又有此疏,已奉旨并勘。今惟当据实分别真伪,以俟宸断,量其虚实大小,以为予夺厚薄。明主悬衡鉴以裁照,决不致有枉抑也。辱示事情,一一领悉。去岁之事,不谷到京,闻人言啧啧,不独执事言之,今虽欲曲隐,而人之耳目,可尽涂乎?近日彼中督、抚书来,又言执事云,见不谷奏对稿中,有投降等语,不敢具核册,须使人密探而后行者。此必执事畏诸人之怨恨而托之不谷以自解也。然执事有纠察之责,为朝廷明功罪,慎赏罚,何嫌何畏,惟当核实,作速勘明,则公谕自昭,人心自定矣。(书牍十《答辽东安巡按》)

    经过居正底支持以后,安御史底奏疏来了,一切和光懋底话一样。兵部尚书和蓟辽督、抚还在设法隐饰,但是事情已经隐饰不来了。最后的结果,内阁、兵部、督、抚、总兵底恩赏一齐革除。居正在万历七年曾经说起:“赏、罚明当,乃足劝惩,未有无功幸赏,而可以鼓舞人心者!”又说:“近日辽左虚冒功级,虽督、抚、大将,已降之恩皆追夺。”(书牍十一《答总宪吴近溪》)经过这一番振饬,鞑靼武士们可以瞑目了。

    居正这一次的作风,真有些操切,莫说已降之恩一概革夺,似乎不近人情,最初报捷的梁梦龙,题请的方逢时,拟旨的吕调阳等,不感觉难堪吗?这里有的是内阁多年的同僚,心腹相共的朋友,和一手提拔的门生,然而居正顾不得,在为朝廷整饬纲纪的前提下面,居正不顾私人底关系。国家赏罚倒置,还成什么国家,居正在这方面,当然有他底决心。

    话又说回来了,在文明葬事既毕以后,居正又匆促地准备入京。从前人说:“身在江湖,心在魏阙”,正是居正这时的心境。御史周友山给他的信上,说他“恋”。居正坦然地答复道;孤之此行,本属初意,今荷圣慈特允,获遂夙行,所谓求仁而得仁也。他何知焉?兹奉翰示,“恋之一字,纯臣所不辞。今世人臣,名位一极,便各自好自保,以固享用。”至哉斯言,学者于此,能确然自信,服行勿失,便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非切见该闻所可规也。(书牍十《答宪长周友山》)

    “恋”是不肯放弃。在古代的政治术语上,不肯放弃成为一种罪恶,所以骂人久于禄位,说他“恋位”,“恋栈”。在“恋”字底意义,经过这样地转变以后,政治界最高超的人生观,便是那优游不迫,漠不关心的态度。做小官的说是“一官如寄”,做大官的便想“明哲保身”。至于国家的事,倘使有人在那里切实负责,那么,骂他一声“恋位”,背后也可以指手划脚,诅咒“俗吏”;倘使没有人负责,那么,也好,天下事自有天下人负责,风雅的官长们不妨分韵赋诗,何必管这么多的俗务?居正对于“恋”字,直认不讳,正在那里提倡当时政治界的一种新人生观。

    在辞别老母和吩咐司礼太监魏朝护送太夫人秋季入京以后,居正又从江陵出发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看到江陵。三十二人的大轿,在五月二十一日,仍向北京开拔。但是夏天的道路,经过滛雨以后,更不易走,眼看五月底入京的限期无法遵守,居正只得再请宽限道:“臣已于本月二十一日,更服墨缞,星驰就道。伏念臣违远阙庭,已逾两月,今恨不能一蹴即至,仰觐天颜。但臣原籍去京师,几三千里,加以道途霖潦,每至迍邅,哀毁余生,难胜劳顿,今计五月中旬之限,已属稽违,私心惶惶,不逞宁处。除候到京之日,伏藁待谴外,谨先奏知,以仰慰圣母、皇上悬念。尤冀圣慈曲垂矜悯,特宽斧钺,稍假便宜,俾孱弱之躯,获免困仆,裂肝碎首,杀不敢辞。臣无任惶悚陨越之至。”这一奏疏上去,神宗下谕:览奏,知卿已在途,朕心慰悦。炎天远道,宜慎加调摄,用副眷怀,便从容些行不妨。(见奏疏七《奉谕还朝疏》)

    居正还京的行程,因此从容下来。路过襄阳,襄王出城迎接;以后再过南阳,唐王也同样迎接。明朝的故事,臣民遇见藩王,都行君臣之礼,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行宾主之礼。从南阳向北,不久便到新郑。居正再去访问高拱,这一次高拱更颓唐了。居正到京以后,还去过一次信:比过仙里,两奉晤言,殊慰夙昔,但积怀未能尽吐耳。承教二事,谨俱祗领。翁第专精神,厚自持,身外之事,不足萦怀抱也。初抵京,酬应匆匆,未悉鄙悰,统容专致。(书牍十四《答中元高相国四》)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了。所说二事,大致是指高拱立嗣,和身后请求恤典的事。高拱底暮年真凄凉,六十几岁的人了,连嗣子还没有确定;身后的恤典,一切还得仰仗自己的政敌。立嗣是高家自己的事,恤典毕竟要由居正维持,在这方面,居正没有忘去多年的交谊。

    从新郑北上,渡过黄河,六月十五日未时以后,居正到达北京郊外真空寺,神宗已经派司礼监太监何进在那里赐宴。本来在居正上疏请求宽限以后,皇上固然盼切,内阁、六部、都察院、各寺、六科,连同南京部、院、寺、科,联名请求催促居正还朝。现在果然到了,皇上派员设宴,两宫皇太后也派管事太监赐银八宝,赐金钱、川扇,赐点心、果饼、鲜果、清酒。何进口传圣旨:若午时分进城,便著张先生在朝房伺候,朕即召见于平台。若未时分进城,著先生径到宅安歇,次日早,免朝召见。(见奏疏七《谢遣官郊迎疏》)

    十五日来不及入朝,居正回宅安歇。第二天十六日是早朝的日期,上谕免朝,神宗到文华殿,仍在西室召见居正。

    “臣以前者蒙恩准假葬父,”居正叩头道,“事竣,臣母老,未能同行,又蒙圣恩,特留司礼监太监魏朝,候秋凉伴行。臣一门存殁,仰戴天恩,不胜感切。”

    “先生此行,忠孝两全了,”神宗说。

    “臣一念乌鸟私情,若非圣慈曲体,何由得遂?感恩图报之忱,言不能宣,惟有刻之肺腑而已,”居正说。

    神宗安慰居正说,“暑天长路,先生远来辛苦。”

    居正叩头谢恩,一面又请求违限之罪。

    神宗把请罪的事搁下,只说“朕见先生来,甚喜。两官圣母亦喜。”

    “臣违远阙庭,倏忽三月,”居正慨然地说,“然犬马之心,未尝一日不在皇上左右。不图今日重睹天颜,又闻圣母慈躬万福,臣不胜庆忭。”

    “先生忠爱,朕知道了,”神宗说。经过一度停顿以后,神宗又问,“先生沿途,见稼穑何如?”

    居正奏明往来道路所经畿辅,河南地方,二麦全收,秋禾茂盛,实丰登之庆。

    神宗又问道,“黎民安否?”

    “各处抚、按、有司官来见,臣必仰诵皇上奉天保民至意,谆谆告戒,令其加意爱养百姓。凡事务实,勿事虚文。臣见各官兢兢奉法,委与先年不同。以是黎民感德,皆安生乐业,实有太平之象,”居正说。

    “今边事何如?”皇上又关心地问道。

    “昨在途中见山西及陕西三边督、抚、总兵官,俱有密报,说虏酋俺答西行,为挨落达子所败,损伤甚多,俺答仅以身免。此事虽未知虚实,然以臣策之,虏酋真有取败之道。夫夷、狄相攻,中国之利,此皆皇上威德远播,故边境乂安,四夷宾服。”居正又在下面叩头称贺了。

    神宗说,“此先生辅佐之功。”

    居正看定这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所以愈说愈高兴,连古代那些圣王之道,都说上了,语句中间,也越发文绉绉的。他说:“虏首若果丧败,其运从此当日衰矣。但在我不可幸其败而轻之。盖圣王之制夷狄,惟论顺逆,不论强弱:若其顺也,彼势虽弱,亦必抚之以恩;若其逆也,彼势虽强,亦必震之以武。今后仍望皇上扩并包之量,广复育之仁,戒谕边臣,益加恩义。彼既败于西,将依中国以自固,又恐乘其敝而图之。若我抚之,不改初意,则彼之感德益深,永为藩篱,不敢背叛,此数十年之利也。”

    神宗听到这一篇议论,很高兴地点头道,“先生说的是。”停了一下以后,又说,“先生沿途辛苦。今日见后,且在家休息十日了进阁。”

    居正叩头称谢,神宗赐银一百两、纻丝六表里、新钞三千贯,还有两只羊、两瓶酒,连带茶饭一桌,烧割一分。神宗又差司礼太监张宏,引导居正到慈庆宫、慈宁宫叩谢两宫皇太后。

    居正回内阁办事之先,第一还得办自己底事。在居正葬父的时候,湖广的大官都来会葬,偏偏湖广巡按御史赵应元没有到。应元自称出差已满,正在襄阳和新任巡按郭思极办理交代,所以不能来。理由尽管举得出,但是居正总有一点不舒服。应元巡按事毕,照例当回都察院听候考察。明朝是一个重视监察权的时代,巡按御史当然有巡按御史底本分;但是中期以来,把这个听候考察的故事,视为具文的,不止一人,在逐渐松懈的局面下,这并不是意外。应元告了病假,回籍养病,没有回院。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是主管官,负有整顿纪纲的责任,立即提出弹劾,认为托病规避,应予罢斥。应元随即受到除名底处分。这是居正还朝以前的事。但是问题来了。据说这一次陈炌提出弹劾,受了佥都御史王篆底指使,王篆是居正底门客,平时和应元不睦,现在更要讨好居正,以致挑逗出这一个局面。于是事情又集中到居正身上。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上疏攻击陈炌,但是主要的对象还是居正。他说:陛下但见炌论劾应元,以为恣情趋避,罪当罢斥,至其意所从来,陛下何由知之?如昨岁星变考察,将以弭灾也,而所挫抑者,半不附宰臣之人:如翰林习孔教则以邹元标之故;礼部张程则以刘台之故;刑部“浮躁”,独多于他部,则以艾穆、沈思孝而推戈;考后劣转赵志皋,又以吴中行、赵用贤而迁怒。盖能得辅臣之心,则虽屡经论列之潘晟,且得以不次蒙恩;苟失辅臣之心,则虽素负才名之张岳,难免以“不及”论调。臣不意陛下省灾塞咎之举,仅为宰臣酬恩报怨之私;且凡附宰臣者,亦各借以酬其私,可不为太息矣哉!孟子日,“逢君之恶其罪大。”臣则谓逢相之恶,其罪更大也。陛下天纵圣明,从谏勿咈,诸臣熟知其然,争欲碎首批鳞以自见。陛下欲织锦绮,则抚臣、按臣言之;欲采珍异,则部臣、科臣言之;欲取太仓光禄,则台臣、科臣又言之:陛下悉见嘉纳,或遂停止,或不为例。至若辅臣意之所向,不论是否,无敢一言以正其非,且有先意结其欢,望风张其焰者,是臣所谓逢也。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恶者,炌特其较著者尔。以臣观之,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于众所阿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行私而无所诉告,是驱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门矣!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习之,内外章奏,躬自省览,先以意可否焉,然后宣付辅臣,俾之商榷,阅习既久,智虑益弘,几微隐伏之间,自无逃于天鉴。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于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政柄一移,积重难返,此又臣所日夜深虑,不独为应元一事已也。

    用汲这次奏疏,完全是对准居正的。在他上疏的时候,居正还没有回朝,内阁诸人,吕调阳在病假中,张四维拟旨,用汲革职为民。居正六月十五日入京,十六日召见,事后会见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知道事情原委,这才调出用汲原疏细看。不看犹可,看了增加不少的愤慨。居正随即上疏请求鉴别忠邪。他指明用汲微意所在,只在居正一人;他说用汲底本心,只在离间君臣;他甚至说用汲请皇上独揽乾纲,只是要皇上为刚愎自用之秦始皇,谗害忠良之隋文帝。然后他慨然地说起:夫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今但当论辅臣之贤不贤耳。使以臣为不肖耶,则当亟赐罢黜,别求贤者而任之。如以臣为贤也,皇上以一身居于九重之上,视听翼为,不能独运,不委之于臣而谁委耶?先帝临终,亲执臣手,以皇上见托,今日之事,臣不以天下自任而谁任耶?羁旅微贱之臣,一旦处百僚之上,据鼎铉之任,若不得明主亲信委用,又何以能肩知负重,而得有所展布耶?况今各衙门章奏,无一不经圣览而后发票,及臣等票拟上进,亦无一不请圣裁而后发行,间有特出宸断,出于臣等智虑所不及者:今谓皇上漫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耶?臣自受事以来,排赤心以尽忠帝室者,神明知之矣。赖我皇上神圣,臣得以少佐下风,数年之间,纪纲振举,百司奉职,海内之治,庶几小康,此市人田夫,所共歌颂而欣庆者也。今乃曰,“人人尽私,事事尽私,”又何颠倒是非一至此耶?然用汲之言如此也,而意不在此也,其言出于用汲也,而谋不止于用汲也。缘臣赋性愚戆,不能委曲徇人,凡所措画,惟施一概之平;法所当加,亲故不宥,才有可用,疏远不遗;又务综核名实,搜剔隐j,推炌善良,摧抑浮竞;以是大不便于小人,而倾危躁进之士,游谈失志之徒,又从而鼓煽其间,相与怂恿撺嗾,冒险钓奇,以觊幸于后日,为攫取富贵之计,蓄意积虑,有间辄发;故向者刘台为专擅之论,今者用汲造阿附之言。夫专擅阿附者,人主之所深疑也,日浸月润,铄金销骨,小则使臣冒大嫌而不自安,大则使臣中奇祸而不自保。明主左右,既无亲信重臣,孤立于上,然后呼朋引类,借势乘权,恣其所欲为,纷更变乱,不至于倾复国家不已。此孔子所以恶利口,大舜所以疾谗说也。臣日夜念之,忧心悄悄,故敢不避烦凟,一控于圣明之前,遂以明告于天下之人:臣是顾命大臣,义当以死报国,虽赴蹈汤火,皆所不避,况于毁誉得丧之间!皇上不用臣则已,必欲用臣,臣必不能枉己以徇人;必不能违道以干誉;台省纪纲,必欲振肃;朝廷法令,必欲奉行;j充之人,必不敢姑息,以挠三尺之公;险躁之士,必不敢引进,以坏国家之事;如有捏造浮言,欲以荧惑上听,紊乱朝政者,必举祖宗之法,请于皇上,而明正其罪。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皇上之职分也。尤望皇上大奋乾断,益普离明,大臣之中,有执法奉公如陈炌者,悉与主持裁断,俾得以各守其职业而无所畏忌,则国是不移而治安永保矣。臣诚不胜怀忠奋义,愤发激切之至。(奏疏八《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

    奏疏上去以后,奉上谕:

    朕践祚之初,方在冲幼,赖卿受遗先帝,尽忠辅佐,以至于今,纪纲振肃,中外乂宁,此实宗社之灵,所共昭鉴。惟是j邪小人,不得遂其徇私自便之计,假公伺隙,肆为谗谮者,累累有之。览奏,忠义奋激,朕心深切感动。今后如再有讹言侜张,挠乱国是的,朕必遵祖宗法度,置之重典不宥。卿其勿替初心,始终辅朕,仅臻于盛治,用副虚己倚毗至怀。(同上)

    居正这次上疏,是一篇独裁者政治立场的宣言。居正有综核名实,整顿纲纪的决心;同样也有修明庶政,安定内外的能力:然而居正采取的政治路线,在当时不是平常的政治路线。他曾经希望穆宗实行独裁政治,现在付诸实行,独裁者便是他自己。居正底路线,实际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