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正德王朝 > 正德王朝第7部分阅读

正德王朝第7部分阅读

    ,固然是件喜事,但也意味着他的科考含金量降低了。

    当了检讨还需要科考么?

    当然需要!

    明英宗天顺二年起,大明有一个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

    不想当丞相的举人,不是好进士。

    从韩邦奇被委任为东海公司检讨开始,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弄臣”的印记,就算他明年中了进士,在文官集团之中,也只能被归为异类。

    朱寿并不清楚这个情况,他是皇帝,不需要了解下面的巨坑。

    而韩邦奇也不敢拒绝,这是天恩,不想做方孝孺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活吧,弄臣就弄臣,话说成功的j臣也有不少。

    “微臣叩谢天恩。”韩邦奇再次把脑袋敲向地板,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他已经成功混入大明朝的公务员队伍,从现在开始,他可以自称为臣了。

    “诸位可有异议?”张永张提督站在各位商人大佬面前,威风凛凛地替皇帝问道。

    这种打脸的小事,一向是张提督拍马屁的时候,要是让皇帝问出这句话,那就不是打脸,而是丢人了。

    皇帝跟群小商人,有什么可商议的?这句话也就是走个过场。

    诸位商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反正三万五千两,也就相当于一百万两左右的贸易额,比洗白黑钱所需要的成本,还是低了许多。

    三十多位各地商人代表,每人一个到数个不等的彩钻资格,算起来也有近两百余万两银子。

    虽然早就把数学还给了体育老师,但简单的加法,朱寿还是会的。

    各级代理制捞到了三百多万两,其中单单五十四个一级代理,就是七十余万两。加上彩钻捞到的两百余万两,这次拍志会可谓是大获成功。

    五百多万两,可以称得上大明一次惊天壮举,用罗祥罗公公的话来说就是:“他娘的,这次真是玩大了。”

    在八虎之中,暴虐程度仅次于张永和丘聚这两位神人的罗祥,在拍卖会结束之后,数钱也数得心中乱跳。

    要知道,在大明朝,整个帝国最繁华的京杭大运河,七大钞关年均税收,总共也才三、四十万两,而一年一度的东海公司拍卖会,筹集的款项,就是它的十倍以上。

    如果换算成两千料的大海船,那就是一千余艘!

    在一百艘两千料大海船就可以横扫四海的大明朝,这个数字可谓是相当惊人。

    不过眼下不是永乐朝,正德年间的海船生产力,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渣”。如果还要更贴近一点,那就是“渣到姥姥家”。

    因此要将这些银子变成无敌舰队,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名将、海军、大炮、巨舰、军校,你们在哪儿?朱寿的心中在热切的呼唤。

    这是一颗熊熊燃烧着的宅男之心,里面装得满满的,全是大航海时代的热血之情。

    至于理智?

    对于一个大明朝的昏庸宅男皇帝来说,理智这种东西,早就被他丢到山海关之外了。

    第二十二章 赤胆忠心高公公

    高凤的心情非常凄凉,他自认为是一个好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好人,并不是好没用的人,但皇帝似乎没准备拿他来当作栋梁。

    招一千五百名良家子,这是他最近三个多月的光荣任务。所谓的良家子,就是身家清白、父母双全、家中略有资财的青少年。

    按理说这种良家子到处都是,别说一千五百名,就是一万五千名,不出顺天府,高凤也能在两天内招齐。

    白扇小诸葛的绰号岂是白叫的?

    在八虎之中,连刘老大都赞扬高凤“心思缜密、思虑过人”,让他这种大才去满天下招人,真是把黄金丢进屎堆里。

    为什么要满天下招?因为皇帝的要求太奇怪了。

    第一条: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

    第二条:其中五百名必须是海边渔家少年,需精通水性,体力过人;五百名须是陕北陇西诸卫塞上少年,精通骑术,箭法出众;还有五百名,须是性格敦厚、体格健壮的农家少年。

    这两条要求,涵盖了从东到西的大明疆域,那还不得满天下跑?

    高公公带着一班手下,花了一个月在山东和南直隶,招齐了渔家少年。又花了一个月在河南、北直隶等地,招齐了农家少年。然后直奔宁夏,还好塞上习武成风,符合要求的少年比较好招,只用了十天就招齐了。

    当他带着五百名塞上少年,用了大半个月,风尘仆仆地从宁夏赶回京师时,正好遇到罗祥、毕真、王伟等人南下。

    此时已是正德二年六月中旬,两个月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拍卖早已尘埃落定,高凤那时还在南直隶划圈圈呢,没能见识到罗祥罗公公的风采。

    但现在见到了:以焦芳为首的六部高官皆来送行,首辅李东阳虽然没来,也送了一幅字,上书“大展鸿图”。

    咱们太监啥时候跟文官集团如此亲密了?高凤在羡慕忌妒恨之余,略加打听,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看看罗祥身后的数十名大小太监,还有百余名厂卫大小头目,还有一些可以当作路人的打杂小宦官、兵丁、丫环,浩浩荡荡的数百人,怎叫一个威风了得?

    再看看自己,手下大猫小猫数十只,还有五百一看就是乡下土包子的少年,这种情景,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高大哥,”罗公公皮笑肉不笑地打了个招呼,“这趟差事可顺利?小弟可就惨了,这不,带上这几百号人,就得去南方办差,皇上只给了我一百万两银子,这可如何是好啊?”

    旁边的王伟也厚道地笑道:“我们龙江宝船厂也很惨啊,皇上说眼下万事初创,也只给了一百万两,用来造船、疏通河道,连请匠人都没银子,高大叔,你怎么看?”

    高凤咬紧牙关,恨不得一口鲜血喷死这两丫的。

    拍卖会筹得的五百余万两银子,给了朝庭国库一百五十万两,余下三百五十万两,夷州分到五十万两,东海公司分到一百万两,龙江宝船厂一百万两,还有一百万两,被皇帝划进了自己的小金库。

    几日前,夷州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梁储、海事总督刘宇已经组团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福州。

    移浙、闽、粤三地无地之民,赴夷州垦荒,这是两位夷州大佬最近几年的重任。

    彭湖那个地方,鸟不生蛋,夷州更是人烟稀少,这种苦暖之地,梁、刘两位大人是坚决不去表现风格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年中,福州就有了两个布政使司衙门,还有三个总督驻地,以及一个董事会主席常居地,成为大明一大奇景。

    毕真和王伟也各自带了一批人马,准备南下去瓜分胜利果实,看在高凤眼里,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这两个人不管是比亲比贤,哪一样能跟他高公公相提并论?

    比亲,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的第一泡屎,还是高公公亲自侍候的。比贤,高公公威震司礼监的时候,毕真还在司设监当管理呢,王伟,那就是皇上的伴读小书童,顶个球用。

    京师的七月骄阳似火,高公公只觉得浑身皆寒,因为他有一种被挤到角落的感觉。

    作为一名太监,已经不能享受男人最基本的欢乐了,如果连权力都失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高公公这么想,是有根据的:

    八虎之中,刘瑾刘老大就不说了,司礼监两大佬之一的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当之无愧的首领太监,号称内相,阁老们见了他,都得低声下气。

    在王岳被杀之后,刘老大在宫内可算是一手遮天,连老资格的司礼监另一大佬李荣也得退避三舍。

    李荣是八虎的老前辈,五朝元老,景泰年间就进宫了,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就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超群,而且他和正德皇帝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正德元年,刘瑾爬上掌印太监的宝座之后,正德帝让李荣当了司礼监提督太监,这是个跟掌印太监并列的位置,简单点讲,就是掌握宫中的一切大小事务。

    虽然对于朝庭的影响力不能跟刘瑾那个内相相比,但单就宫中的权力来讲,甚至还要超过刘瑾。

    不过李荣已经快满八十岁了,天天说要退休养老,既不争权夺利,也不拍皇上马屁,宫中才以刘老大为尊。

    高凤倒不敢跟刘老大和李荣相比,他只是不服气其余的六虎。

    就拿张永来说,神机营提督,掌握军权的,手下全是火枪火炮。

    魏彬,跟张永一样,也是手握军权,三千营提督。

    这两人一向跟刘老大不对付,顺带着看自己也不顺眼。

    谷大用呢,以前跟自己一样,专门拍刘老大马屁的,现在是西厂提督太监。

    马永成,东厂的老牌提督太监,丘聚上来之后,他升任司礼监秉笔第二人,兼提督东厂。

    丘聚,东厂正式的掌印太监。

    罗祥这个满脑子肌肉的傻子,在八虎中原本是混得最差的,但眼下却成了混得最好的:东海公司董事会主席,照皇帝的说法,那就是第二个司礼监首领太监,还是专门抓钱的。

    高凤黯然地想了想自己的头衔:司礼监秉笔第n人,全国跑腿招少年苦逼大使一枚。

    “朕封你为大明武学院提督太监。”

    好不容易见到正德皇帝,高凤听到的第一句,就是如此的晴天霹雳!

    别以为加个院字,就可以披个马甲了,高凤只觉得人生如此悲惨,活着还有意义?

    武学,大明只要长眼睛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建文四年设置的京卫武学,时开时关,完全不受朝庭重视。

    有教授一人,从九品的小官!训导,也是从九品的小官!

    武学是干嘛的?

    就是平时拿来教那些没用的武勋亲贵小孩,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肌肉男武生,毕业之后,出路不是去战场当炮灰,就是给文官们调戏着玩。

    武将见文官,自动矮三级,这是大明朝的潜规则。

    皇上小祖宗,你不念我从小到大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你长大,也得念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我好不容易跑到全国各地给你招了一千五百个土包子,你就把我发配到武学去钓鱼!高凤快哭了,跪在地上,眼含泪水:“皇上……”

    “不要激动,”朱寿笑了,“朕给你的,确实是个好差事,你替朕招了一千五百名少年英杰,朕看过人了,办得很好,很用心,朕很欣慰。”

    欣慰还这么玩人?高凤泪水汪汪,恨不得把一颗忠心全抛给皇上看,让天子知道,谁才是大明第一忠臣。

    “这武学院,是朕给你的重担,”朱寿想了一会儿,才说道,“给你五十万两当筹备款项,于边将、儒生、勋贵和老武举中,招收教授,给朕好好教导这一千五百名少年。”

    五十万两!

    高凤的泪水“咻”滴一声就回去了,脸上挂上了灿烂的笑容:皇上果然记着那第一泡屎的交情。

    没等高提督表决心,朱寿又说道:“一文钱也不许贪!”

    八虎没有一个手脚干净的,这是朱寿这段时间来的唯一体会,这几个人,才能都很卓越,但贪财弄权、坑蒙拐骗,也无一不是好手。

    高提督立即又眼泪汪汪了,不贪钱,那人生真是没有乐趣。

    “给朕办好武学院,”朱寿只好给了一枚甜枣,“三年后,你就接替李荣,当司礼监提督太监。”

    什么!

    高提督喜得心花怒放,钱是个玩意儿,官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他才没瞧在眼里呢,高公公一心为国,赤胆忠心,别说银子了,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要替皇上把这什么狗屁武学院办好!

    “皇上,老奴要是贪一个铜钱,就砍了老奴的人头去!”高公公满脸正气地大吼道。

    谁要是跟武学院作对,就是跟大明皇帝作对,就是跟高公公的提督太监前程作对!看老高如何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扎他个透心凉。

    “你知道怎么办武学院?”被高公公的大嗓门吓了一跳,朱寿纳闷地问道。

    看高公公如此坦荡,如此急切,如此正气,宅男皇帝认为高公公肯定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如同笔下文学里描写的那样,小宇宙爆发,一下子打造出十万精兵,横扫天下。

    朱寿正yy间,没想高公公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露出一脸的苦瓜相,嘴里呐呐道:“老奴不知。”

    第二十三章 武学院的左右丞

    太监懂军事?

    史书上倒是有那么少数几个,不过正德朝保证一个都没有,号称文能安邦、武能兴国的张永张提督,也是个半桶水,九窍通了八窍,不能替皇帝解忧。

    至于懂军事的皇帝,那倒是非常多,不过也肯定不包括朱寿,甚至他的前身朱厚照,也比他懂得多。

    朱厚照有个应州大捷撑腰,勉强算是军事小狂人一枚,但那是正德十二年的事,也就是十年之后。

    被朱寿穿了身体的朱厚照,目前还是青葱小正太一枚,让他去玩军事,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皇帝不懂,还有太监。如果太监也不懂,那就只能找大臣了。

    “老奴心中倒有两个国之栋梁,可解圣上之忧。”关键时刻,还是刘瑾刘老大最靠得住,一句话就让朱寿高兴起来。

    听听,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所荐何人?”朱寿例行问了一句,完全不理被冷落的高凤。

    刘瑾刘公公能只手遮天的最大体现,就是只要皇帝遇到难题了,不管是多么异类的场合,刘老大都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并且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有这么样一个随身老太监,皇帝怎么可能不喜欢他?

    在明朝,太监受到宠信是很正常的。

    为什么?很简单啊,皇帝日常生活,跟哪些人接触得最多?当然是太监了。

    太监,是宦者中的精英份子。宦者,又称阉人、寺人,与宫女并称为皇宫中最常见的两种动物。

    有官职的宦者,称为宦官,在明朝又被称作太监。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宦者都能被为太监的,能挤到皇帝身边露脸的,自然都是有官职的宦者,就是给皇帝擦屁屁的,也是二十四衙门的某个小头目。

    想想看,能跟皇帝进行近距离接触,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就好比现代社会,能够挤到一号首长面前,高声吼一声:“首长,你的拉链没拉!”

    看看,多么拉风,多么神气。

    至于没有官职的宦者,只能去角落里划圈圈,等皇上走了,才能出来倒马桶,擦屁屁之类的事,是轮不到他做的。

    这有点像后世某一号首长下乡视察,一名农妇被点名参与互动,于是农妇各种激动,但围观的农妇老公却只能躲在数十米以外,等着自个儿老婆跟一号首长互动。

    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太监就如同家里的宠物,而大臣,不过是同一个公司上班的下属。

    你想想看,你是跟宠物亲,还是跟下属亲?

    因此刘老大既有宠物属性,也有随身解惑属性,活生生的一个古代小丁当,怎么能叫人不爱他?

    “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许进许大人;都督佥事、固原总兵官曹雄曹将军。”刘老大满脸淡然地说出两个名字。

    高凤闻言,心中暗恨:好一招借刀杀人!

    其实他倒不是恨刘老大借刀,而是怪昔日的老大抢了自己的风头,所以说太监是种莫名其妙的生物,因为他们总有莫名其妙的爱,也总有莫名其妙的恨。

    满朝文武都清楚,刘老大的政敌有很多,许进许大人就是其中最难缠的一位。

    我们先来看许大人的履历: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进士。

    这一榜还有两个有趣的人物,一个是程敏政,就是被唐伯虎兄牵累的那个主考官。一个是韩文,就是前文所说的那个五十三人反动集团的创始人。

    许进的仕途,可谓是流血无数、历经艰辛,一路走来,比李斯还惨。

    成化年间,他几乎被当时的太监老大汪直打死,然后又在辽东被下了诏狱,幸好明孝宗继位,才将他放了出来。

    弘治朝,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由于抚边一事被人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