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正德王朝 > 正德王朝第11部分阅读

正德王朝第11部分阅读

流氓

    要理解李东阳和刘老大之间的明争暗斗,我们就要认真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每个政治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有着自己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根源,那种一拍脑袋就能治理国家的,绝对是主角模板开到了逆天的程度。

    先来看一下李东阳的这记夺命封喉刀。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制度,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

    从朱寿下决心开辟二十口通商,展开他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和各种麻烦问题,将在数十年内,都令他焦头烂额。

    相比较而言,市舶司的问题,反而是其中最不起眼的。

    大明高富帅李东阳是什么人?他是浑身没有一点破绽的政客,无论什么对手,都很难找到搞掉他的方法。

    朱寿的开海政策,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明眼人都瞧着呢,但谁也不会傻到去说破。

    那李东阳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市舶司的问题虽然小,但却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关系到钱税的流向。

    在前文我们就说过,明朝的市舶司,主要干一件蠢事,就是把大明政府的钱,无偿的交给外国商人们,让他们高兴而来,欢喜而去,体验到“中央王朝”的滋味。

    官员们真的都是傻蛋?

    事实并非如此,商人们都能意识到的问题,比他们聪明得多的官员,自然早就认识到了。因此提举市舶太监熊宣才说:皇上,这样不行,我们得收税,多少都要意思一下,不然外国佬还以为我们大明人都是傻子。

    穿越前的朱厚照,对海洋没有一点兴趣,因此也就不鸟熊宣,反而降旨训了他一顿。

    穿越后的朱寿,在大航海时代的刺激下,把脚步又迈得大了一点。都开了二十个通商口岸了,除了东海公司的两个专用港口外,在其余十八港口,居然没有收税的专门机构!连市舶司,也还是原来那三家。

    各国海商,只能把三十分之一的商税,交给东海公司。而大明的海商们,甚至大肆偷税漏税,跟东海公司勾结,把原本应该交给朝庭的税收,以很低的代价,交给东海公司。

    这下子朝庭的文官们不干了,东海公司是皇帝的内库,由太监们掌握,领头的是八虎之一的罗祥,人称“穷凶极恶”,谁敢找他要钱去?

    市舶司是太监管,东海公司也是太监管,看着白花花的银两流到皇帝的内库,文官们的意见很大。

    朱寿虽然蛮横,但朱厚照的记忆依然存在,知道朝庭的规矩,于理于法,二十个港口的商税,都应该交给朝庭。

    那么就产生了几个很大的问题:是交给中央呢,还是交给地方?东海公司呢,要不要交税?如何禁绝走私?如何收取并运送税银?

    更深层的问题也产生了:东海公司的红利、夷州的移民费用、皇帝的开海政策花费,应该由国库负责收支呢,还是由内库负责收支?

    李东阳扔出一个小问题,不足以激怒朱寿,但这个问题却牵连着无数大问题,太监集团和文官集团、中央和地方、国库与内库等等,都在这些问题的圈套之中。

    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个问题,在大明属于死结,很多有见识的高级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些,但都想不出解决方法。

    因此李东阳一提出来,大家都明白,这一刀,正砍在皇帝开海政策的软肋上,无从招架。

    李丞相岂会只有一刀而已?

    这一刀不过是小试,看看皇帝的反应,接下来的数刀,就将是“内库开支问题”、“东海公司管理问题”、“港口的规范问题”,总之刀刀都将砍得皇帝眼花缭乱,最后他会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皇帝啊,咱们还是玩玩宫女好了,不要去大海上搞东搞西了,这样不好,至于倭国、夷州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李丞相玩政治的功力,在正德朝前期可谓是独步天下,甩了刘老大好几个街口,也就后期的杨廷和,能够望其项背。

    他的这些刀法路数,刘老大、焦丞相、杨丞相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是治国能臣,小皇帝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么?

    但怎么破?三人都犯了难。

    这不是阴谋,李东阳很少玩阴谋,这是堂堂正正的治国之道:经济和税收都搞不好,还扯什么倭国、夷州?简直是乱弹琴。

    因此不管何种派系,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而开海派,更是需要认真解决问题,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李东阳不耍阴谋,但不代表刘老大不耍啊。

    我们都知道,焦丞相是大明最有文化的流氓,那么身为他的大哥,刘老大的流氓招数,岂是可以轻敌的?

    暂且先放下李东阳的治国阳谋,我们来看看焦丞相提出的两个彻查。

    首先,查盐课。

    大明帝国的盐引制度,从重八哥设立那天起,就被人批得狗血淋头,在这儿我们就不重复了。

    焦丞相这个阴谋,是如何给李丞相下套的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盐法已经日渐崩坏,边库空虚,开中之法不行了,怎么办?

    朱厚照就派了大臣王琼、张宪去清理,这下子机会来了。

    一个制度,如果不改,钻空子的机会也许不少,但只要一改,那就不是空子了,而是窟窿!这一点,在后世的某国改革中,表现得极其明显。

    大明也是如此,偌大的窟窿被人钻了,而钻的人,肯定是皇家国戚,话说一般人还没这么大胆子。

    庆云侯周寿彧、寿宁侯张鹤龄,就是这两个皇家国戚,各自派家人,买了长芦、两淮的盐引。

    周寿彧的庆云侯是追封,原本为长宁伯,他是孝肃皇后的弟弟。孝肃皇后周氏,是明英宗的贵妃,宪宗的生母,孝宗的祖母,朱厚照同学的亲生曾祖母。

    而张鹤龄呢,那是朱厚照同学的亲舅舅。

    因此当时的户部尚书韩文坚决不同意这两个蛀虫偷取国家财产,对,就是那个五十三人反动集团的创始人韩文,真是哪里都有他啊。但是朱厚照私自下了旨,准许了这两个家伙对国有资产的强占。

    太监们看到国舅们抢东西,自然也眼红啊,于是织造太监崔杲也想要长芦的盐引,当时的丞相刘健与李东阳都极力反对。

    这下朱厚照不高兴了:国舅们抢东西,你们要管;宫奴抢东西,你还是要管,有没有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皇帝和丞相们斗了半天,最后各退一步,依户部的意见:给一半就行了。

    那负责这件事情的是谁呢?巡盐御史王润、运使宁举和杨奇等。

    王润和杨奇,是李东阳的门人。宁举,是刘健的门人。如今宁举和杨奇都已经离职,在职的,只有巡盐御史王润。

    焦丞相提出彻查,但是两个国舅谁敢去查?太监集团怎么去查?

    因此目的就很明确了:李丞相,把你的学生交出来当替罪羊吧,免得国舅和太监们轮流上前,把你扁成狗肉之酱。

    那么查内甲字库呢?对李东阳又有什么杀招?

    如果这么想,你就错了,焦芳是大明最有文化的流氓不错,但他毕竟学富五车。刘公公呢,更是有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名声,看他把曹老农民和许老头搞进武学院去坐冷宫就知道了。

    查盐课是搞李东阳,但查内甲字库,就跟李东阳没多大关系了,刘老大的目的,是搞掉一批跟自己不对盘的朝中官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内甲字库是干什么的。

    内甲字库,就是十大内库之首,隶属于内承运库,负责贮藏银硃、黄丹、乌梅、藤黄、水银诸物,由内承运库掌印太监陈敬负责。

    有人就会觉得奇怪了,陈敬,不是朱寿同学的三小虎之一么?刘老大搞他干嘛?

    这么想的人,是不清楚十库的运行规则。陈敬是掌印太监没错,但他只负责保管贮藏,对于货物来源、使用去向等,一律不负责。

    那么谁有义务管这些呢?

    我们先来看银朱等物是干什么用的。

    据《本经逢原》记载:“银朱,水银和硫黄煅炼,专杀虫治疮,以毒攻毒而巳”。

    黄丹,又名铅丹、铅华,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治吐血和咳血。乌梅和藤黄,也有治各种血症以及止血的功效。

    读过明史的人,都知道孝宗死于“鼻血不止”,而朱厚照最后是“吐血而死”,至于具体死因,众说纷云,不一而足。

    不过根据历史上的朱厚照同学喜欢跟西藏番僧们一起炼药玩的习惯来看,这内甲字库,无疑就是专门配合朱厚照炼丹玩的。

    至于吃了是成仙,还是治病,这个就无法考证了。

    朝庭中,哪些部门有义务陪皇帝炼丹玩呢?

    第一个,自然是神棍集中营钦天监;第二个,是太医院;第三个,是户部,这些都是雷打不掉的。

    这些部门都不是要害,刘老大上位之后,也没腾出手来收拾他们,这下终于抓住机会,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果然没过几天,刘老大就借着这事,搞掉了一百七十三名文官!

    看到这儿大家就明白了,李东阳砍了皇帝和开海派一刀,刘老大不仅回砍一刀,还顺势砍倒了一片他以前来不及收拾的。

    所以说,文化人和有文化的流氓之间,斗争那叫一个复杂多变啊,不仔细分析,还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

    朱寿也不明白,不过不要紧,他是皇帝,有权利不明白。某位伟人不是说过:下属们争得越厉害,打得越凶,证明你的领导才能越高。

    于是莫名其妙就符合了伟人评语的宅男皇帝,很爽快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宣,改市舶司为海关,统筹各地税赋;彻查盐课、内甲字库两事,若有作j犯科之人,决不姑息!”

    不管东风西风,我自巍然不动,朱寿此举,倒也颇有几分帝王风范。

    宅男,果然是一种单线条的生物啊。

    列位大臣可就傻了眼:这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么?还有,皇帝陛下,什么是海关?

    第三十八章 海关和海军

    在大明朝,进城不管干嘛,都要过城关;在运河上行船运输,要过钞关。

    “那么海上经营,设置海关,有何不可?”

    皇帝陛下的一番话,震得众大臣一愣一愣的。

    见到李东阳等人都在看着自己,朱寿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心里有些打鼓:莫非自己说错了?管它的,老子是皇帝,说错就说错,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指责我,就立马拖出去打他的屁股。

    刘瑾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正欲走到龙椅旁提醒皇帝,却又明白不合朝庭礼仪,轻则被人弹劾,重则人头落地,使了好几个眼色给焦芳,却发现自己的头马也愣在那儿,心里不由得一阵大急。

    倒是李东阳最先反应过来,心中掀起狂澜,脸上倒也平静,奏道:“圣上英明,老臣这就布置下去,筹措这海关的设立事宜。”

    杨廷和虽然也是文官一脉,但他跟皇帝的关系,毕竟要亲近些,闻言叹了口气,知道皇帝跳进了陷井里,而这个陷井还是皇帝自己挖的,一下子解决了阁老和太监们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为什么呢?朱寿到底错在哪儿?

    我们可以从钞关来进行分析,就知道穿越而来的宅男,真的是个很没政治头脑的家伙。

    钞关,是明朝时期在内河航线上设立的征收船税的机构,设置于宣德四年(1429年),最初征收的是大明宝钞,因此命名为钞关,后来宝钞成了废纸,就开始征收铜钱和银两,但是钞关的名称没有变。

    钞关主要设置在南北两京之间的运河沿线上,分为五段,后来在江南运河、长江和淮河上也设立了钞关,总数有十余所。

    那么钞关是由哪些部门负责呢?

    先来看它的组成:“委御史、户部、锦衣卫、兵马司官各一”;再来看它的税收去处:“货、税俱入户部”。

    因此我们不难看清,钞关,其实就是户部的下属机构,由户部在各地设立分司机构管理收税事宜。

    锦衣卫和兵马司,只是负责“缉查隐匿不报者”,用暴力来维护钞关的运作。御史主要负责监察钞关的正常管理,预防内外勾结,偷税漏税。

    换句话来讲:钞关跟皇帝的小内库,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此大家清楚皇帝错在哪儿了吧?

    海关非常好设置,按海船载料的多少、路途的远近等等因素,由锦衣卫、邻近军卫、东海公司、港口所在地衙门等共同出人,再派几个太监、御史去看场子,就能在二十个通商港口飞速建立起海关机构,收钱收到手发软。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海关收来的钱,是归皇帝,还是归朝庭?又或者,几成归皇帝,几成归朝庭?

    这个难题,没人能够解决,因为谁都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在哪儿,也没人敢说。

    李东阳扔出问题的出发点,也在于此:谁敢开口?皇帝明白过来后,不收拾他才是怪事。

    因此刘老大、李丞相、焦丞相和杨丞相都拿着市舶司的问题,无从下手。

    在大家都头疼的时候,朱寿居然自己站出来了,高声吼道:“我不要钱!都给朝庭!”

    这是种什么精神?

    用句现代话来说,这就是种犯二的精神,一种抖抖到极致的精神。

    全大明无数天才儿童、高富帅都不能解决的难题,被皇帝陛下一句话就亲自解决了。

    好一个高风亮节!李东阳在感叹皇帝犯二之余,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的大度。自己一刀劈下去,原以为皇帝会不断反抗,最后陷于情理两难全的境地,要知道大明朝的皇帝,没几个是不爱钱的。

    没曾想这一刀砍下,居然将皇帝砍得自暴了,这打脸打得,也太没成就感了吧?李丞相叹了口气,准备迎接自己的胜利果实。

    海关一年能赚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不过京城九门的城关税,弘治初年,一年便可达到六十六万余贯宝钞,以及二百八十八万余文铜钱。那么二十个港口的海关税收加起来,怎么着,也可以抵得上陕西的赋税了吧?

    焦芳此刻也回过神来,来不及感叹皇帝的傻气,看到刘老大的眼神,连忙奏道:“皇上圣明,改市舶司为海关,真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诸地的关税、抽分,数月以来,皆由东海公司全力承担,海关一事,千头万绪,仓促之间,恐有错漏,微臣斗胆,可否请东海公司继续代劳,待诸地海关设置完毕,双方再行交接?”

    他说完之后,看了一眼杨廷和,想取得后者的支持。

    杨廷和叹了口气,只得上前奏道:“臣附议。”

    两位丞相意见统一,李东阳纵有三头六臂,也拿他们没了办法,只得随声附议。

    焦芳此策,直击要害:由东海公司在前收税,海关在后接款,至于交给海关多少、漂没多少、火耗多少等等问题,还不是全由东海公司一张嘴说了算?等皇帝明白自己的错误后,哪还肯将吃进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到时海关能拿到商税的一半,文官们就得偷笑了。

    三阁老中,焦芳是协同刘公公的,杨廷和虽然与焦、刘不合,但跟李东阳也只是政治盟友,作为帝党的一份子,他是不可能挖坑让皇帝跳的,至少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挖坑。

    刘瑾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头上的冷汗。以前小皇帝不理政事,什么都丢给自己,瞎胡闹也没关系,反正自己能处理得妥妥当当,轻松干掉李丞相的奇怪招数。

    但最近大半年来,皇帝管的事越来越多,闹腾得也越来越大,光是帮他擦屁股,自己的白头都多了无数根。看来有空还是得给皇帝上上政治课,不能老带他出去瞎胡闹了。

    在刘老大准备下决心当个有良心的j臣时,朱寿又开始闹腾了。

    前文的秦东仪还没有安排好,就被周南那个死老头打乱了步骤,接下来就没秦枭雄啥事了,因为大明的政坛迎来了一场大地震。

    清洗一场接着一场,阁老们各展神勇,将各地官员砍杀得七零八落,顺便还让皇帝自己摆了自己一道,让秦东仪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等诸位阁老们吃完大餐,擦干净嘴,顺便漱口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