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老大嫁作三人妇 > 第6部分阅读

第6部分阅读

军队随行,一路上果然平安,一直到了冀州,也没有什么事发生,只是汤嬤嬤出埠林之后又病倒了,害大家忙乱了一场,好在也是有惊无险,到得冀州城下的时候,已经全好了。刘琨的军队不进城,月容他们也不进去。光元他们有事在冀州停留,月容听他们说是要寻人,顾嬤嬤留下来照顾三兄弟,汤嬤嬤和阿姜则随月容他们回荣城,一行人便在城外作别。

    月容朝三兄弟挥手:“三位哥哥,找到人便快些回荣城,我做好吃的等着你们!”

    光元望着她灿烂的笑脸,欲言又止,最终道:“好!月儿路上小心。”调转马头进城,不敢再多看一眼。

    光宇却走上前来,递给她一个物件:“月儿,一定要等着宇哥哥!”月容接过一看,居然是个q版木雕,刻的是托腮作沉思状的自己,活灵活现,不由一笑:“好,你快点来哦!”

    光涵拉着月容的袖子,道:“月儿妹妹,我那本画差几页就要完成了,到了荣城我才送给你。不过你得还我一个荷包才可以,今天就要开始做!”月容刮自己的脸:“羞不羞?就你斤斤计较!好了,知道了!”

    刘琨站在一边看着他们笑闹,微笑不语,光宇一回头,看着他,一拱手:“剩下的路就有劳青岩兄了,青岩兄请好自为之。”

    月容在边上听得不对,有劳别人还这么拽?这王二少的别扭劲又上来了!不由走上前拉拉光宇的袖子。刘琨却不以为意,一笑,道:“鸿明兄,一路走好,荣城再会!”转身走了。

    冀州到荣城不过两百里,月容他们赶了两天就到了荣城门下,刘琨带了官兵回北大营交差,月容一行人则进城直奔张府。

    临别之际,月容施礼道谢:“一路上有劳刘世子,多谢了,改日定当登门拜谢。”

    刘琨一笑:“某也是顺路,秦小姐不必多礼。家妹一直惦念秦小姐,真心希望能跟小姐再聚,如今小姐到了京城,家妹恐上门叨扰,到时请小姐不要嫌弃才是。”

    ☆、京华

    张孝轩进了张府大门,急急直奔张老太爷的寝院,月容疾步跟在后面,进了院子,张孝轩直接去老太爷寝房,月容则由一个老嬤嬤领进了东厢坐候传见。

    张孝辕一边唤着“父亲”,一边抬腿进了父亲的寝房,却发现老太爷坐在窗前,神清气爽,正在悠然品一幅画作,不由愣了一下,道:“父亲,你已经好了?”上前便要给他把脉。老太爷收回手,“哼”一声:“如果我不是病得快死了,你是不是就一直呆在江口,不打算回来了?”

    张孝辕哭笑不得:“父亲,儿子不孝!本来打算今年中秋就回京的。”

    张老太爷张荣知病得很重,不过是装的。作为四朝元老,对吴王他看得比谁都明白,也知道吴王成不了气候,在吴王刚刚得势之时就称病在家,到得吴王称帝,更是一天朝也没有上过。如今新帝登基,大肆排除吴王残存势力,帝京现今是腥风血雨,照理说他不应该把小儿子骗回荣城。大庆朝历经差不多两年战乱,百废待兴,如今边关战事又起,皇上已传内监多次询问病情,就差没派御医了。张荣知看好当今皇上的能力,他也不打算再病下去了。小儿子在外,张荣知一方面担心引起当今疑心,另一方面小儿子被传为神医,正好医治他的“痼疾”,这才把儿子诳回来。

    听父亲道了原委,张孝辕这才放下心来,想起月容,道:“父亲,月容就在东厢,您要不要见见?”

    张荣知道:“见,怎么不见?她既得你看重,必然不差,我们张家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女孩子了,快带她进来吧。”

    月容跪下端端正正给张老太爷行了一个大礼,一边问安:“老太爷安好”。

    张荣知扶起她,看着月容的脸,有一瞬恍惚,一摇头,自嘲一笑:“别老太爷、老太爷的叫了,就叫爷爷吧!”

    月容也不扭捏,站起来,就着老太爷的茶壶,倒了一杯茶递给张老太爷:“爷爷请喝茶。”

    张荣知暗自点头,接了过来,道:“以后这张府就是你的家,不必拘束。”转头吩咐连嬤嬤带了月容下去歇息。

    连嬤嬤是家里的老人,按辈分是跟汤嬤嬤她们当年一起服侍太夫人的贴身侍女,为人和善。当年太夫人挑了忠心的顾嬤嬤和玲珑的汤嬤嬤给女儿作陪嫁,留下温厚的连嬤嬤随身伺候。如今太夫人去世已有十年,小姐出嫁后生了三个儿子也去世了,府里两个公子一个死心塌地入赘,一个死不肯嫁娶、长年陪将军府少公子居住楚郡,府里说来只有老太爷一个主人。

    连嬤嬤的夫家也是张府的世仆,住在府里的偏院,张嬤嬤平时也没有什么事,不过是打扫打扫太夫人旧居,照看照看太夫人留下的钗环头面。心里还是期盼着某一天,大公子休妻归来、和二公子一起娶一门妻室,为张府开枝散叶。盼得头发都白了,大公子却执迷不悟、二公子也不见踪影,也渐渐死了心,精神气也没那么足了。半个月前听得二公子要回来,还要带回小姐,听老太爷的意思,二公子对这位小姐极为看重。连嬤嬤知道二公子的性子:眼高于顶、从不肯将就,如今小姐得他看重,必然是个好的了。顿时精神焕发,知会过老太爷,便忙前忙后收拾起蕴园,务必要让小姐住得舒舒服服。

    连嬤嬤既存了心修好,看月容容貌端丽、性格平和、行事又是个省心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忙前忙后,唯恐她有哪里不称心的。

    月容看连嬤嬤忙个不停,心下有愧,忙道:“连嬤嬤,我在外头也住惯了,再简陋也使得,况如今已经很好了,嬤嬤再往里添东西,月容脚都不知朝哪放了。”张家虽为书香世家,但百年积累,家底颇丰,屋里的布置与月容以前的住所自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再奢华,月容还是偏爱前世哪种明快透亮的家居装饰风格。

    连嬤嬤却不以为然:“小姐,现在既住了京城,又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自然样样都得妥当才行,否则要让人笑话的。”月容以前得顾嬤嬤悉心教导,自然也知道这大户人家的规矩,只是看连嬤嬤一把年纪,很是过意不去,见她这样坚持,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再说,老人有个奔头,活得也比较长寿,也就由她去了。看着连嬤嬤指挥着丫环嬤嬤把钗环头面的摆满梳妆台,又搬进来大堆衣衫裙子的填满了整个衣柜。

    连嬤嬤布置好月容的寝房,又带进来两个番罗女佣,十一、二岁的样子,指给她,道:“这是阿葵,熟悉钗环,小姐的头面可交给她打理;这是阿椒,专管衣饰,小姐的衣裳布匹、大小绣件,可交由她负责。再有,两人的绣技均不错,小姐但有绣活,可交由她俩人完工。

    月容谢了连嬤嬤,阿葵、阿椒也给她见了礼。

    阿葵今年十一,圆脸,笑起来有两个酒窝,有点憨憨的,月容很想掐一把。阿椒今年只有十岁,瓜子脸,却是个活波的,进得门来就不住偷瞟月容,月容对她一笑,她害羞的低了头,不过一瞬,又抬眼望过来。月容忍不住逗她:“阿椒,你家小姐脸上有东西吗?”阿椒看得小姐笑盈盈对她说话,胆子大了起来:“小姐,你真好看,鹰峰上的神女,恐怕也比不过小姐呢!”倒窘了月容一回。

    月容过起了米虫生活,早晚给两位长辈请安,早晨练半个时辰的剑,余下就是进行高雅活动了,画画、雕刻、绣花,也没人催,想停下就停下,想开始就开始,自有人准备一切。有时看着阿葵和阿椒麻利地收拾屋子,月容对自己很是鄙视:居然跑到古代奴役童工。

    这样过得四天,月容便跟义父提起上常勇侯府道谢的事,张孝辕应了,于是连嬤嬤便把月容打扮起来。月容看她行事,果然是世家的世仆,眼光一流。连嬤嬤并不把自己往富贵里折腾,发型、衣裳均是流行的款式,发饰以珍珠为主,只是衣服颜色搭配得很和谐很幼嫩,鹅黄上衣,葱绿下裳,月容感觉自己真是青翠欲滴一棵小白菜,不过十三的青葱年纪,就应该这样装扮吧。末了,连嬤嬤给她两边手腕上各套一个血玉环,两手有时相交,不觉便是“叮”一声脆响,这让月容非常有淑女的感觉。

    常勇侯府距张府只有三条街,坐车不过两刻钟就到了。月容她们的车从角门进去,坐了软轿进了内院,跨出轿门,便看到刘暇微笑着站在二门边上,看她停轿,急急奔了过来:“张姐姐,可把你盼来了!”突然一想这话不对,这不是盼着月容来道谢么?一时面红耳赤。月容不以为意,拉住她的手,道:“刘妹妹,江口一别,我也很想你。”

    常勇侯夫人程氏三十四五年纪,长得很美,保养得极好,是月容穿越以来见到的最美的女性。妖孽刘琨也不过承了她七八分颜色。月容给她行了礼,郑重道了谢,又送上自己绣的一件炕屏,程氏笑呤呤接过,夸了她的绣工:“这炕屏的样式我还是头一回见,张姑娘好绣技,巧心思。”

    尽管程氏笑得很和美,不知为什么,月容却隐隐感觉到她对自己不喜,谨慎作答:“月容愚笨,当不得夫人夸奖,刘妹妹才是真正的心灵手巧。”

    听得夸奖女儿,程氏笑了:“她呀,从小被宠惯了,绣的东西哪里拿得出手。”语气却是骄傲轻快的。又对刘暇道:“暇儿,带你张姐姐逛逛咱门的园子吧!现今三月初了,园子里该有不少花已经开了。”刘暇应了,和月容施礼退了出去。

    待月容几人出了院门,程氏身边的嬤嬤轻声道:“这位张姑娘倒是好相貌,行止也有度,难怪世子和五公子上心。”

    程氏轻“哼”一声:“不过一个孤女,什么张姑娘!”

    ☆、婚讯

    月容和刘暇两人一边逛刘府后园,一边说些离别后的趣事,期间刘暇有些伤感,说明年过了十四之后就要离开帝京去西北了,西北苦寒,也不知有无春花。月容知道她这是要出嫁了。便道:“妹妹不必伤感,哪里都有春天,只是迟早而已。我听说西北的大丽花开得特别艳丽呢。”

    刘暇看着她,突然问道:“张姐姐,你喜欢江口多一点,还是喜欢京城多一点?”月容道:“我哪里都喜欢,最好这一生能够踏遍天下,春天在南边看花开,夏天在北边避暑,冬天……”

    “张姐姐,你也在游园!”月容的话被一个男声打断,月容回头,是刘珏。弯身福一礼,道:“打扰五公子赏花了。”

    刘珏如今也有十一岁了,拱手回礼不迭:“张姐姐客气,不若珏领姐姐逛一逛这园子?三姐平时不大出门,恐不如珏熟悉呢。”月容婉拒:“我一会就得回府,不麻烦五公子,五公子请自便。”说完让开了道。

    刘珏却不走:“那珏就送一送张姐姐吧。”竟一直不远不近跟着她们,刘暇没有说话,月容也不好开口赶人,也只得由他跟着。离后园门口半里地时,却碰上了刘琨,看他快步走过来,月容赶紧施礼,并再次感谢他上京一路护送:“世子安康,多谢前次护送之恩。”

    刘琨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全不似在江口时的随意,不禁轻轻皱眉,还了一礼:“张小姐客气,举手之劳,不必挂怀。”看到一旁的刘珏,眉皱的紧了一些:“五弟,父亲晚上回来,明早考校骑射,你还是早去做准备吧。”

    刘珏本不愿离开,看哥哥直直盯着他,不情不愿转身去了,临走时对月容说:“张姐姐,过半月这园里的花都开了,满园芬芳,京城里找不到第二处,到时你一定得再来。”月容微笑点头,不答。

    刘珏走了,刘暇突然一声惊叫:“我的一只耳环不见了!”月容想起刚才两人曾在桃花树下闹了一会,估计落那了,便道:“我陪你去桃林找找。”刘暇婉拒,指着五丈外的亭子:“你也累了,且到那边亭子歇歇,我带着嬤嬤去就好。”

    月容不好坚持,转身朝亭子走去。连嬤嬤今天感了风寒,跟出来的是郑嬤嬤和阿葵,郑嬤嬤年纪大了,月容让她歇在内院东厢与刘府的嬤嬤喝茶唠嗑,现在身边只有阿椒一个。阿椒年纪小,看花看草的慢慢便落在了后面。

    月容以为刘琨只是路过,也就不再搭理他,闷头往亭子行去,不想他却跟了上来,走到她身边,没头没脑的说:“鸿明兄他们到冀州城接未婚妻去了,你知道吗?”

    月容一怔:“未婚妻,没听说过。”

    “洪将军上次黑山一战拼死救了王大将军,大将军定下洪氏女儿作儿媳。”刘琨看她只是觉得突然,并无其他情绪,接着道:“洪氏女居冀州,前几天鸿明兄他们就是去接她回荣城完婚的。”

    “哦”,月容表示知道了,同时在心里自嘲:义父他们都不告诉她,难道是怕自己伤心么?也太过小题大做了。这世上,谁缺了谁还能活不下去,再说,她怎么可能爱上年龄只有自己一半的正太?月容觉得好笑之余,也为义父对自己的爱护感动。现在想起,光元他们的亲事应该是在江口搬家之前定下的吧。

    可是,等等!大哥他们愿意吗?他们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呢?大哥从北疆探伤回来,曾经对自己说“心很疼很疼”,那是不愿意了!这个王大将军,看来是乱点鸳鸯谱了,救了命便要以身相许,许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儿子,太混账了!月容为王氏三兄弟不值,面上不禁带出愤然来。

    月容自顾自沉思,完全忘了边上还有个刘琨。刘琨盯着她,不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他最终再次确定,月容有吃惊,或许还有一些愤怒,但绝对没有一丝伤心。不由心里长吁一口气,脸上慢慢浮出笑容来,拱一拱手作别,也不管月容毫无反应,自顾自走了。

    “小姐,我把帕子铺好了,你坐下歇歇吧。”阿椒清脆的声音把月容唤回了神,月容木木坐下,一边又开始想:那洪小姐长得美不美?如果太丑,岂不是更对不起三兄弟?性格不知怎么样,受得了光宇的别扭吗……

    回到张府已是傍晚,月容换了衣服后,去给两位长辈问安,却发现老太爷有客人。月容本想退出来,老太爷却叫住了她,指着一个中年男子,道:“月儿,这是你姑父,快过来见礼。”

    姑父?月容一下便省到是光元他们的父亲。抬头看去,居然是一个中年美大叔,气质很阳刚,正义凛然的样子。月容想到光元三兄弟被他给卖了出去,对他便没有什么好感,再加上平日光宇对他表现出的愤恨,对这位姑父的感觉瞬时降为负数。不过还是规规矩矩的行了礼,只是脸上呈现的是假笑罢了。张孝辕在一旁看得暗暗皱眉,别人不了解月容,他是看着她长大的,自然能看出她的不屑,一时又暗暗担忧。

    原来王大将军昨天刚从北疆回京,今天是来探望前老丈人来了,顺便告知光元他们的婚约。儿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爷没什么意见,张孝辕虽面上含笑道“恭喜”,心里却是一阵长叹。

    却说王大将军,听得老丈人让月容拜见“姑父”,先是愣了一下,三兄弟哪来的表妹?看到月容盈盈拜倒,一下想起来她是小舅子认下的义女,而且小舅子还给自己儿子提过亲的,不由多看了两眼。

    这位内侄女果然是形容端丽、气质绝佳,配自己儿子是绰绰有余。想到儿子们的执着,不禁有些头疼。再一想,不过也就是个女人罢了,三个小子或许一时想不开,待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会看淡的。想通之后,王大将军面上笑容便很明朗,亲自扶了月容起来,又送上小牛角雕成的一件小饰物。月容对他的人不怎么感冒,对他的礼品倒是真心喜欢,王大将军看在眼里,不禁暗暗纳罕。

    月容回到蕴园,先到东厢看了连嬤嬤,看她已变得精神多了,放下心来自去洗漱。

    过得几天,便不断有女眷上门叙话,月容一个也不认识。好在有连嬤嬤,她在京城住了几十年,对各家亲戚、权贵都有独到的总结和见解,见缝插针一一对月容道来。月容归纳归纳、综合综合,也理出了一套应付的路数,任是谁上门来,均进退有度,丝毫不见慌乱。连嬤嬤看在眼里,老怀大慰,不禁很是佩服张孝辕,自家二少爷虽然很不听劝,但眼光独到,确实捡了块宝。一时又开始忧心月容的亲事,不知二少爷最终会把小姐许给哪户人家?马上又想,许到哪户人家都不妥当,招婿那是最好,最好还是把小小姐家的三位小公子招过来……连嬤嬤越想越高兴,边上的阿葵看她自顾自微笑,很是纳闷。

    可是连嬤嬤只高兴了一天,汤嬤嬤就上门了。两人寒暄过后,连嬤嬤不由把自己的想法向汤嬤嬤卖弄了一回,汤嬤嬤很同情的看着她,道:“老姐姐,大将军已经帮小公子们定了冀州洪氏女,你以后万不可在小姐面前露出这样的想法!”于是便把原委向连嬤嬤一一道了。末了感叹:“你的想法确是好的,把三位小公子招回张家,对张府、对三位小公子再好不过。”

    汤嬤嬤看了看连嬤嬤懵懂的样子,?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