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音乐系导演 > 394.订书机缝伤口

394.订书机缝伤口

啊,道具啊之类的有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是属于特殊情况。

    另外一边,杨明也在和李明娟商讨了之后,迅速将消息汇报回去。

    让杨明没想到的是,海西市那边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得知,可以和王逸凡导演合作的时候,更是让杨明务必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妥,还让杨明一定要表现出海西市的诚意,至于电影的事情,可以多听李明娟的。

    按照领导的意思,李明娟是海西人,在这种事情上,她肯定不会坑害家乡,所以,可以多听听李明娟的意见。

    有了领导的指示,杨明的态度顿时就变了,其实也很简单的事情,杨明主要是怕担责任,现在有了领导背书,他自然不会再像之前那样。

    事实上此前杨明的态度,也让李明娟有些不喜,她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海西人,海西是她的家乡,她哪里会愿意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她其实并不缺片约,王逸凡在这方面其实非常开明,并不阻止李明娟,徐苍等人去接外部的片约,只不过,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这种想法罢了。

    放着王逸凡这个编剧圣手在,他们何必舍近求远?

    可是这次却不同,说白了,海西市想要借助电影打造城市名片,但是这本身是命题作文,而且还是电影。

    有句话说,民族的从来不是世界的,同样的,华国的那些电影,大卖的,影响力大的,有几部是主打地方特色的?

    地域歧视,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这个地方的看不起那个地方,这太正常了。

    往大了说,很多人整天说华国哪里不好,哪里不好,但是如果是别人说了,那么就不行。

    同样的,家乡再怎么样,也是家乡,容不得别人说不好。

    这样一来,肯定就会出现一些冲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地方性,地方特色太明显的电影,通常都很难再全国范围内大行其道。

    比如《大地震》那样的电影,其实主题也不是地方特色,而是大地震这个举世皆知的灾难。

    宣传城市面貌,其实很多时候,只是顺带的。

    电影始终是电影,不可能本末倒置,变成城市宣传片,风光片。

    电影的主体肯定是围绕着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等,但是首先这些都是为故事服务的,而不是故事为宣传那些背景服务。

    王逸凡倒是有些讶然,李明娟和杨明再次到访的速度这么快。

    “所以,有决定了?”王逸凡笑着问道。

    李明娟和杨明纷纷点头。

    “海西籍,不,应该问,闽省出身的歌手都有哪些人?杨主任知道吗?”王逸凡却是突然问道。

    王逸凡对乐坛真不熟悉,特别是歌手的籍贯,他有哪里会太关注?

    “其实闽省出身的歌手不少,不知道王导想要什么样的风格的歌手?”回答王逸凡的不是杨明,而是李明娟。

    李明娟可是有备而来,她知道王逸凡可是音乐系导演,当初《感恩的心》也是因为先有歌然后才有那些故事的。而海西市要做城市名片,那么最好自然是找一个海西,或者闽籍的歌手。

    所以,在这之前她就特意让杨明给了一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