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武侠小说 > 剑颂 > 第六百零四章 宏观

第六百零四章 宏观



    “天地之光,绝不可能一瞬间照耀四海八方,你若向西极一直走,一直走,总会走到大地尽头,不论那里有没有人。”

    这个世界估计没有欧洲,但是同样的,东方有了东极山海天子,西方有了西极幻化之人,说不得是两个世界连通的区域。

    “在那里,东方的天之一瞬,西方尽头绝对不能照见。”

    子循失笑:“西极之外的西方尽头?且不说有没有这个荒诞的地方,即使是有,你没有去过,如何拿得出证据?”

    程知远:“我假设这个世界是有另外一面的,大地不断延伸光的速度是以这个速度,结合大地延伸的距离,那么在第一顷刻的,以当下的‘里’数来计算,约莫是四十五万里至五十万里外,子循先生,你可以看到天地依旧漆黑,而万物却已皆明的诡异景色。”

    子循想了一下,认真道:“你没有证据,也无法证实。”

    即使是原本地球,直径也不过两万余里,这个世界哪怕大于地球十倍,也不过就是二十几万里。

    瞬息之间五十万里那是圣人都无法到达的地方,或许白玉京就在那吧。

    程知远:“人不能证明的多了,但是模型可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制作光学模型,重复墨子曾经试验的原因之一。”

    “从盖天的世界来看,就是如此的。”

    “惠子提出的那些题目,世人称之为诡辩,但我却称之为悖论,而那玉连环也是我解的,虽然方法是我借助前人,先贤的道理而解出来的,倒不算我一人之功。”

    子循失笑:“我在稷下听闻,程子常常言自己受到先贤先典教导,但这种先贤先典,我等居然从未曾见过”

    程知远:“伏羲氏连山我能学得,子循先生未必就能学得!”

    这一句话落下,子循顿时哑火,这句话还真是真的,天下连荀子都解不开连山,但是程知远可以直接看到其中的算法,有些东西,就是给特定的人留下的特定的知识。

    “我们再回到两小儿辩日的本质上来。”

    程知远道:“如盖天所言,那么天地之间光明黑夜并非同时而至,天之漆黑,世已光明,天之光明,世已漆黑,岂非笑话?”

    “盖天时,若两小儿在五十万里的点上,那么他们向前一步,则便离太阳近,向后一步,便离太阳远。”

    众圣愣了愣,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来。

    “诡辩吗?不,这就是盖天之下的两小儿辩日。”

    程知远道:“下一个是浑天。”

    “到了浑天,盖天的道理就不适合了。”

    浑天时就可以画近日点,远日点,如果从宏观意义上来说,那么太阳在浑天中转动的时候,绕着悬浮的球体世界转移,那么两小儿在日初时,太阳运行到近日点,中午时运行到远日点当然,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不过浑天么,程知远把时间压缩到一个极限,这样看就很明显。

    当然,到了浑天,就必须要提及陈良,子夏所说过的“气”了。

    这个道理,程知远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一下,众圣并不是傻子,他们平时的精气神明也会沸腾,太阳乃是天象之中最宏伟的东西,它的精气神明肯定是存在的,并且会不断影响大地天穹,这也不仅仅是诸子百家中儒家的认知,同样是其他所有学派的共同认知。

    日出时,以浑天来看,太阳的力量转动到球体中心的后面,故而带动着气也没有过来,所以刚刚明亮的一面显然是寒冷的。

    但程知远最后要用模型解释的,并非是浑天,而是宣夜!

    盖天时候,光的照射方式与浑天绝不相同,这是因为太阳的距离不一样,世界的构架也完全不一样,荒唐与稍有秩序绝不是同义词,折射的现象虽然一致,但是不代表最后的答案也一样。

    “宣夜?不知是何方派系的伪劣假著而已”

    子思皱眉,看向程知远,同时,他心中却是亦为这精妙的光学模型而生出赞叹。

    程知远道:“盖天有荒诞八难,浑天有千寸之差,故而光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的两小儿辩日,他们的结果,都是不同的。”

    “盖天说的话,第一个孩子赢了,浑天说的话,两个孩子都是半错半对。”

    “但我们的天地,既然有三种说法,那么至少有一种是接近真相的。”

    “两小儿的智慧,不单单是顽童的智慧,仲尼不能答,真的是仲尼不知道吗?”

    程知远忽然道:“不,仲尼其实可以说出答案来,他甚至不需要依托任何人,只要他说了答案,两个小儿必然‘恍然大悟’,但是仲尼没有,并不是他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是他不知道,怎么把‘答案的原因’告诉孩子们。”

    “万事万物皆有起始,天地之象亦有本来面目,我等探索天人,是还天以真相,予人以本来,两小儿不能知天地之貌,仲尼有天大之德却也不敢误导旁人,孩子们依旧争论不休,仲尼却以此为赞,述于列御寇。”

    “两小儿都不对,而且与诸位想的不同,是两小儿,都差的离谱了。”

    程知远道:“仲尼不知道,但我略知一二,诸位现在看我,我便是那两小儿之一。”

    “而子思先生说的话中,有一句很有道理。”

    “天动的很快,太阳动的更快,远远在大地之上,故更不必说夸父。”

    “夸父全力日行万里,大地安逸,随随便便日行八万里,大地远胜于夸父,但大地之动,是相对于天,故而大地相对于夸父,就是静止的,因为夸父的速度远远小于大地的动速。”

    “而天动之速又大于大地,太阳的动速更大于天空,天空相对于大地就是亘古不变的。”

    “地在夸父之前,天在地之前,而太阳距离天,却不知有多远。”

    “这是宣夜所见!日月星辰,彼此不相干涉,悬于气中,天亦为气,自然生于虚浮之中,日行一度,月走十三,盖因日离天地之遥远,月离天地之极近,是虚浮之世无边无涯,其间之差,远胜盖天浑天!”

    “在如此巨大的宇宙尺度上,我等皆为蝼蚁,放眼宏观之世,渺渺如沙尘不可计较,故而大小变化不能察觉,地在转,天在转,日也在转,日出时,光入天气,折角巨大,太阳便也显得巨大了。”

    子思摇头斥责:“没有证明,荒唐至极。”

    这句话放在拥有神鬼的世界中,确实是可以说的,但程知远道:“错了,我并不是在说这个世间如何,我只是在用宣夜的世界,做一个模型,一个能够支持两小儿辩日,正确答案的模型。”

    “至于模型,是一种思考,是可以被推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