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言情小说 > 桑泊行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城踏雪寒无迹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城踏雪寒无迹

不见她醒。睡上个一日一夜也是常有的……

    近日她多在屋里看书,皆是宋齐年间,昨日问到义嘉之乱,似有心事。”

    车帘落下,马车辘辘往来时路去,很快消失在巷道尽头。思暖望着那幽暗处,怅然无语。

    ……

    早朝犹带宿醉,金幼孜只觉头重脚轻,想着自己昨夜喝醉了被抬回家竟不自知,大是后悔。刘娘子定是搬出了酒舍里上佳陈酿,欲灌那廖卿不成,自己也倒了……

    他转眼瞧着廖卿今日也在朝上,紧跟着钦天监五官灵台郎汤铭,想着必是何处又有天灾,耳边就听河南蝗灾、浙西水灾一一奏上。

    汤铭应奏天灾俱应星象,早前已显浙西涝灾之迹,苏州、松江府大水成灾。

    之后朝上罕有静寂,金幼孜晓得,治水不但是个苦差,且如今浙西民怨沸腾,已传出当今皇帝得位不正,以致天灾不断……

    正自琢磨,耳听嗽声,金幼孜知是有臣工欲上奏,抬眼瞧向出列之人,不觉一愣,户部左侍郎夏元吉。

    这夏元吉在洪武年间就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所重。懿文太子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其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他虽祖籍开化,后迁于江西德兴,二人也算同乡。私下也吃过几回酒,但相交不深。

    金幼孜只知他为人沉稳内敛,又怎会在此种情形下贸然而出。

    夏元吉已朗声道:“天下财赋半在江南,天下之水半归吴会浙西及苏淞诸郡。浙西水患不除,天灾不断,民怨难平。

    水患,实则乃因太湖水入海通道之吴淞江下游严重淤塞,已无力疏洩河水。

    大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海,彻底解除了彼时水患。禹治四海之水,独以河为务。如今治水于吴,因专于淞江,与北岸开挑支河,引河向北,流直入海,即可解除水患。

    臣自请浙西治水。”

    “准!”朱棣几乎即刻出声,“诰封夏元吉户部尚书,赴江南治水患。大理寺少卿袁復、通政司通政赵居任、陕西参政宋姓、给事中姚善随行辅助。另,有荐治水之才、之法者,皆有封赏。

    朕闻,元,周文英著水利议,或可借鉴。此书原藏文渊阁,如今散佚。若有寻获,速呈阁内。此事就有劳……金侍讲。”

    金幼孜乍听之下无有反应,直到身旁之人以肘轻碰提醒,他才急步出列领了旨。

    散了朝,出了奉天殿,金幼孜尚未想明白怎的落了个找书的差事。

    治水之书诚然古已有之,但即便文渊阁中藏书万千,亦寻不到一册,自己能上哪儿去寻获?去民间书局、藏书楼,不异于大海捞针……

    “金大人!”身后忽有人唤道。

    金幼孜转身见是夏元吉,忙礼道:“夏尚书。”

    夏元吉到了跟前,“此番浙西治水,有劳金大人寻书求法。”

    “哪里哪里,下官当尽绵薄之力……”

    “金大人可识得治水之才?”夏元吉忽地将他的话打断。

    金幼孜仔细想了想,“下官并不识得。”

    “治水之才,多善水。听闻金大人身边女子,便是善水之人。”夏元吉一字一句道。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