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宋搞山寨 > 第一百一十章 梁尚君的劝诫

第一百一十章 梁尚君的劝诫

像唐太宗那般的天可汗,近些年他提拔了不少汉人做官,作为已经汉化的皇帝,完颜亮尊孔并在北地恢复孔庙的祭祀,册封孔璠为衍圣公。

    同时扩大了科举的规模,首创了试制度,规定三年一次的开科取士,并且在考试内容上取消了策试科,专以词赋经义取士,着实笼络了许多北地汉人的心。

    完颜亮做皇帝后不久便颁布了《续将制书》是一部继承了《宋刑统》和《唐律》较为完整的律法,并且废除了一些酷刑和刑。

    交钞的发行也让金廷缓解了缺铜的困境,财政比较充裕。

    宋杰在造反后,实打实的学了不少这个时代的学问,除了一些被梁尚君安排的经史子集外,更多的了解了关于南北朝廷的政治,律法,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严格来说,这个时代并不是如同汉末,五代十国和唐末一般的乱世,甚至比两晋南北朝时都要稳定得多,目前看来,在北方造反唯一的归宿就是南归,像李元昊那种枭雄能在宋、辽、金争斗时生生在撕下一块,建立西夏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外,真的是有一份运气在。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宋杰若不是现在自立为郡公,他的视野也许还是盯着如何山寨的产品,多赚些银子,但是上位者之所以是上位者,在于视野高低,大多数人都是股决定脑袋,反其道而行之的人都成了人上人。

    当然死在路上的都化成了白骨,无法告诉宋杰什么经验。

    梁尚君虽未做过宰执之位,却有宰执之能,在为政上他教了宋杰许多,所以即便是到如今,宋杰任然称他为老师,倒不是宋杰故意客气,而是梁尚君对于宋杰来说就如同一个时代百科全书一般,宋杰不懂的,梁尚君几乎都能解答。

    宋杰在当表态后,梁尚君找到宋杰又详谈了一夜,老头熬着肿得似灯泡的眼袋又开始给宋杰劝诫。

    “郡公,山东之地,不比夏,他们可以往北,往西跑,我们呢,除了拼命往南,便只能下海了,你别说,这下海还真不一定是个坏事,南方以南就有不少岛国,东有扶桑。”

    “我们可抽些气力经营潍州,顺便把孤悬的莱州、登州和宁海也拿下,这几州产盐不说,近海有不少海产,能充当食物,也有出珠蚌之地,也是一大财源。”

    “郡公,老朽知道你为三娘子之事,定然是想着北上,但老朽认为现在我们应该南下才是,尽快与大宋之境相连,与大宋交好,才是我们的目标,等数年后我们羽翼稍丰,便可向西,向北与女真人一争。”

    “有我们在,宋廷乐得安逸,最多就支援些军资粮草,这是赵官家的一向做派,就像当年的伪齐一般,刘豫就是个蠢货,当年如此好的局面硬是让他自己给搞砸了。”

    “人啊,审时度势最重要,千万不要被眼前之事所困扰,凡事一定要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梁尚君说完还深深叹了口气。

    “老师,当年你可是也与伪齐有过交集?”宋杰好奇的问道。

    “呵呵……老朽是当年伪齐的第一位状元,你说我有没有交集。”说罢梁尚君自嘲的笑了笑。

    宋杰听后瞪大了眼睛,这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感觉这老头不简单了,原来人家还是状元公,难怪贼精贼精的。

    “你之前提出的免赋降税之法确实是能够吸普通民户的好办法,便是我们拿下了莱州、登州和宁海,也只能以稳定为主,当初我不赞成你免赋,也是害怕你没有银子修路,修城,还要兴修水利。”

    “老朽老了,今年都六十有三了,谁知还能活多久,郡公啊,老朽最担心的便是你一心只想经商的想法,现在说你是一方之主,你应该明白你能够依靠的人是谁,绝不是行商之人,而是读书人,你当谨记啊!”老头又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

    宋杰一边点头,一边猜测老头的想法,这是啥意思,让自己重用读书人,可以,不过现在去哪里找读书人,都特么是些泥腿子。

    梁尚君又吩咐了许多,大体就是建议宋杰要兴建学堂,培养读书人,而且应该尽快建制,任命官员,做到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些宋杰都十分认可,其实此事宋杰也开始了思考。

    师徒二人聊了一整晚,直到天明梁尚君才离去。

    待梁尚君离开后,宋杰便也去补觉,刚睡下不久便被侍卫长李钢叫醒。

    “郡公,葛大官人急报,金廷派使者来了!”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