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七百七十章、九段棋所(4)

第七百七十章、九段棋所(4)

取胜。

    吴清源成为高居于日本棋坛之上的超级棋士。

    围棋事业的发展。

    随着围棋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一届的本因坊战已远远不能满足棋手们的夺魁欲望。

    在这种形势下,为选拔空位已久的“名人”,1962年《读卖新闻》社举办了首届由职业棋手参加的“名人战”。

    这是与本因坊同等级的冠军赛。

    其它职业棋手赛还有《产经新闻》社主办、1963年开始的“十段战”和新闻三社联合主办、1975年创设的“天元战”。

    1977年《读卖新闻》社又创立了奖金规格最高、荟萃群星的“棋圣战”。

    再加五十年代开始的“王座战”,1976年开始的“碁圣战”(为区别于“棋圣”,中国一般称其为小棋圣),合称为日本七大头衔。

    差异。

    实际上,日本围棋与现在中国围棋还有一些细微差异,也是反映了中国唐朝围棋的特点,比方说黑先。

    明清以来中国围棋的习惯是白先,但是从《忘忧清乐集》中的棋谱来看,唐宋围棋以黑先为主。

    还有“目”这个字应该也并不是日本自创,中国的古籍中也有“目”。

    汉桓谭《新论》中说到围棋时有“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目”(也有作‘罫’与目同义);梁武帝《围棋赋》中有“方目无斜,直道不曲”,用“目”表示一个方格是中文中常见的,如“纲举目张”。现在口语上还常常习惯把数叫做数目,目即数,点目即点数。

    另外,“目”和“道”、“路”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单位,“目”是最小一级军事单位,古代军队中所谓的“头目”即是“目”这个单位的头。

    围棋模仿战争以军队的名称借用是很正常的。

    唐以前多用“道”,宋以后通用“路”,唐朝时大约多用“目”和“枰”,日本围棋传自唐,因此不用中国在宋以后才流行的“路”。

    另外我们应该可以注意到《敦煌棋经》中棋写作“碁”,而宋朝的《忘忧清乐集》中是“棊”,现代为“棋”。

    日本用“碁”正表明了它传入时的特征。

    前面这些,大致上说明了,日本首位通过大手合而晋升九段的棋手——藤泽朋斋,与实际上当时最强棋手吴清源(当时八段),二人的第一次十番棋之争的来龙去脉。

    那绝不是什么个人恩怨,意气之争。

    比那严重得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是道统之争!

    前面介绍过,关于吴清源东渡日本,经历过数次关键性战役。

    其一,对日本普通职业五段井上孝平,受二子、受先数局,井上无一胜绩。

    这事传回日本,得到日本名宿濑越宪作的高度重视;而后他大力促成了吴东渡求学之事。

    其二,登陆日本,吴接受了三度严厉考核;吴三战皆胜之后,被授予职业三段。

    比起后面,这两件事都不算什么,此处也就略过不提。

    其三,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元、三三、星”那盘棋。

    那盘棋,其实是吴对名人秀哉的另类的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