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八节 御驾亲征

第八节 御驾亲征

跑了不说,这老贼现在也自身难保了,蔡府早晚抄家!”

    此人的话提醒了李慢侯,将他放开:“都滚!”

    那人身材不高,看了高大的李慢侯两眼,愤愤的一摆手,招呼手下人去其他地方发财去了。

    地上散落了一地的物件,大都是一些衣服,没什么真正值钱的东西。

    “就为了这些东西?”

    李慢侯问道。

    张三招呼手下一边捡东西,一边回答。

    “爷爷,您是不知道,这些可都是蔡府小姐少爷们用的上好料子,放到平时,可值老了钱的。不是宫里赏赐的,至少也是制造局的官用。”

    李慢侯点点头,蔡府也就能捞点衣服之类的,真正值钱,并且能够带走的,都有组织的搬运走了。

    但对这些东西,李慢侯却不感兴趣:“都是一些垃圾。张三,想不想发财?”

    张三猛点头,他是汴梁城的土著,蔡府招来的低等家丁,没什么背景,蔡京逃跑的时候也没带他,带他他也不会跟着走。

    “爷爷,瞧您说的,发财谁不想啊。怎的,您有门路?”

    李慢侯道:“当然,不然我说什么。”

    李慢侯帮张三,目的并不单纯,说实话,他从小到大还真没跟什么人打过架,刚才不管不顾就冲了上来,没有特别的激励,他是不会那么冲动的。

    在城外的时候他就明白,想活下去,度过难关,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帮手。恰好碰到了张三这些熟人,只能先拉拢他们。

    “厨房你们知道吧?”

    李慢侯问。

    “我知道。”

    跟张三手下一起在地上捡衣物的金枝突然喊道,她确实知道,她去过不少次。

    “那就去厨房。”

    一群人呼啦啦跑向前院,蔡府很大,蔡家子嗣众多,除了老大蔡攸早早得到皇帝赏识,赏了宅院,其他兄弟都跟蔡京住在一起。

    因为人多,蔡府的厨房极大。有一则传闻,某个文人,在街头卖了一个妇人做小妾,妇人说他是蔡京家包子厨的人。有一日文人让小妾给做包子,小妾却说他不会,文人疑惑,问她不是在蔡京家做包子的吗,小妾说,她只是包子厨里切葱丝的。

    这个笑话说明蔡京家的厨房非常大,做包子都有专门的厨房不说,而且分工十分明确。尽管故事可能是假的,却是作者对蔡京这样的权贵家庭的认识之上编出来的。

    蔡京家的厨房当然没有故事中那么夸张,但确实很大。各方各院都有小厨,但蔡府有一个总厨,蔡京常常办宴会,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厨房,光各地厨子就有百人,比后世一个大酒店的厨房还大。因为他不仅每日供应蔡府上下近千人的饮食,还常常要为大批达官贵人制作复杂的宴席。

    厨房这里竟然没什么人,别人的眼光大概都盯上那些蔡家遗落下来的衣服布料,或者花瓶瓷器等物了。

    “找找,看有没有粮食?”

    粮食才是李慢侯最大的目的,等金兵兵临城下,开封断了外援,手里有粮才不会饿死。到时候谁手里有粮,就什么都有,粮食等同于生命。

    “放肆!”

    一声暴喝,突然从厨内传了出来,一个膀大腰圆,肚子尤其圆得矮胖中年汉子跳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发亮的菜刀。

    张三他们吓了一跳,看到刀也害怕,不敢再动,都拿着哨棒,对着矮胖汉子,互相威胁。

    “仗着人多吓爷爷?”

    矮胖汉子色厉内荏,突然朝后面喊了一声。

    又有两个年轻汉子跳了出来,手里同样握着菜刀。

    李慢侯并没有上前,而是将包袱放在一旁的厨案上,将自己的头盔掏了出来,动刀了,安全第一,粮他是一定要抢的,即便要动手,也不能退缩。

    “别打。别打,郑大官是我!”

    金枝躲在后边叫喊起来。

    矮胖汉子认出来了:“金小娘子。你怎的在这里?”

    打群架这种事,有熟人就很难打起来了。

    金枝走过去跟郑大官攀谈起来。

    张三此时看到张大官身后一个瘦高汉子,好奇的问:“这位兄弟,高姓大名,看着眼熟啊。”

    瘦高汉子道:“我是高桥东,你怎么称呼?。”

    张三道:“桥东?哪个桥东?”

    高桥东道:“西水门便桥东。”

    感情这汉子是用地名起的名字,父母够省事的。

    张三道:“嘿,巧了。桥东草席张听过没?”

    高桥东点头:“谁不知道啊,好手艺。不过有日子不见了。”

    张三叹道:“那是我爹。谷雨前得痨病死了。”

    “可惜了的。嘿,那你不就黑腚小二吗?”

    张三尴尬道:“小时候光腚蒯草,被一条菜花蛇咬了。没钱看,生了黑疮,流了好些年的浓水,早都好了。爷们可不是小二,上头两哥哥,夭了。在下行三,诨名张三。”

    张三这边拉起了关系,家里竟然住的不太远,张三不久前才进的蔡府,直接给发到后花园看守李慢侯去了。高桥东却进府两年了,跟矮胖厨子郑仓官学徒。

    这边郑仓官先是跟金枝,接着跟李慢侯也聊了起来。郑仓官本是开封一家酒楼的厨子,酒楼烧了一把火后,他就失业了。成天抱着刀在桥头蹲守,谁家有婚丧嫁娶,就来找他。终于有一日,他一个徒弟来找他,说是皇帝给蔡京赐了宅子,厨房缺一个肉案,问他去不去,就这么来了蔡京家,一干就是十多年。

    直到昨日,蔡府管家将他们这些杂役叫到一起,人人都发了遣散银子,让他们各奔前程。大家都一哄而散,郑仓官却揪心了一晚上,他放不下在蔡府使的那些刀子。好厨子一把刀,进了蔡府才知道什么是好刀,跟他的命一样。于是今天就叫上两个徒弟,再次回到蔡府,想看看那些刀还在不在,要是在,买也要买下来。谁知道一来就发现,蔡府主子们全跑了,跑的甚急,连守门打更的都没留,他就径自赶往厨房寻找。

    “刀子找到了?”

    李慢侯好奇道。

    郑仓官点头:“天尊保佑,全都在。”

    李慢侯又道:“能不能卖我几把?”

    郑仓官不乐意:“都是些厨刀,官人要了无用。”

    李慢侯道:“却把家伙防身。放心,亏不了你。”

    说着从包袱里掏出一锭金子,一锭金是五两,一锭银是十两,标准官银。

    郑仓官见到金子也眼馋,又看了看李慢侯人多,叹了口气:“这些刀子可都是千锤百炼,别说俺图你金子,只为交个朋友。”

    说完冲他徒弟使了个眼色,两个徒弟立刻将麻袋打开,两麻袋刀具。

    李慢侯立刻翻检起来,方形、半圆的菜刀他不感兴趣,不过挑出了十二把尖刀,形制不一,大多是一尺长左右的弯刀,这些是剔骨刀还是解腕刀,李慢侯分辨不出来,不过觉得用来防身勉强何用。

    “就这些了。”

    李慢侯说道。

    郑仓官没多说,反正这些刀是白来的,招呼徒弟拎了其他的刀,一把攥过李慢侯的金子,匆匆跑了。

    李慢侯招呼道:“来,一人一把,也算有个像样的家伙事了。”

    之后招呼大家继续寻找粮食,还真找到了不少,小米、大米、面粉都有。竟然还有半扇猪肉。最后在一堆白菜间,找到了几辆独轮车,连交通工具都有了。

    见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李慢侯脑子又有些心思,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将他那些金子全都运走了?